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9.14广东
养猫2年赚35万,今天介绍一个少有人知但性价比超高的副业。
写在最初,
本文有几个目的:1,介绍一种我亲身实践过的成功副业形式,详细拆解了我从发掘市场需求,到定位,到最小化MVP,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建议有心的读者重点思考我讲的方法论,学以致用迁移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中,看能不能针对自己的资源有新的思路和想法。
倘若认同以上观点,可以继续往下看,本文7235个字,大概需要7分钟阅读。
0)课前思考
反观中日韩,哪怕是美国,普遍都是假期少,工作强度高,大部分人都在忙忙碌碌的讨生活,但大部分人日子过得还不如欧洲人?
1)从单纯养宠到赚35万建立猫舍
2018年的时候,我买了第一只猫,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想买只猫做宠物,但是在选猫的过程中,发现市场上的宠物猫价格差距极大,有几百块的,有十几万的,同样是猫妈妈生的,为啥价格能相差几百倍呢?
于是我10年战略市场的职业病发作,开始进行行业调研,挖掘市场机会。我看了很多数据,加了很多猫贩,撩了很多猫舍,把宠物猫的市场详细调研了一番,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行业有钱景!于是我的目标从养宠变成了繁育。当时我已经交了2000定金定了一只幼猫,但是考虑到幼猫还要等至少10个月之后才能够怀孕,我果断舍弃了定金,换了个卖家,又花4000买了一只成年矮脚母猫“尿尿”。
当然,这么高的收益主要是由于我预测准了当时的流行花色“银白”和流行品种“矮脚”,这只猫也是一只”英雄母亲“,1年多产生了超过10万的收入。但这个不代表我繁育的平均水平,我也有买到“废柴公猫(不会配)”和“蛇蝎母猫(吃掉孩子)”的经历。
随着我的繁育知识的精进和花色规律的研究深入,我养猫的收益渐渐变得稳定。大概统计了一下,养猫第一年我只有2只母猫1只公猫,生了大约20只小猫(每窝4-6只),根据花色和品种,贵的可以卖到2W,便宜的也可以2000出手,总体收入大概在12万左右。第二年,我扩大了规模,有5只母猫,2只公猫,其中有自己繁育出来的也有外购的,因为像尿尿这种高产又高质的“英雄母亲”可遇不可求,所以第二年我的收益在20多万左右。
2年35万这个数字比起那些“百万副业”并不吸引人,但是养猫的成本比起收益来说,可算是非常省心省钱了:
吃喝拉撒方面,我家目前9只成年猫(还有十几只奶猫在吃奶可忽略不计)每年预计消耗大约8000RMB的猫粮(我们用的中端粮),猫砂每年2500RMB(我们用的中端豆腐砂,如果用膨润土的话会更便宜)。
空间方面,做猫舍就不用像养宠物猫那样无微不至地“伺候”猫主子了,我们把猫分笼分层养,一个8平米左右的次卧可以养下20只猫问题不大,每天白天散养放风,晚上就回笼过夜。这一行不需要通勤,所以猫圈里甚至有在远郊区县租下便宜别墅全职养猫的,我认识的一个小帅哥在杭州租了400平的别墅养猫,做了四五年,现在稳定一年100-200w左右的收入,今年在特斯拉的基础上又买了保时捷(而他居然是一个大学刚毕业没多久且原生家庭狗血得要替父还债的孩子)…
今年我的计划是,不但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而且要对母猫进行优胜劣汰,培养或外购更多“英雄母亲”,目标是“10母2公”,目标是稳定收入达到70万,努力踮脚够百万。
赚钱的行业看起来都挺简单,但是做起来肯定磕磕绊绊,为了给大家省掉尽可能多的“入行学费”,下面进入干货部分:怎样才能做好养猫这个副业?
2)以猫生财的5大要素
a.善于运用数据思维发现行业趋势
要不要进入一个新行业主要取决于这个行业是否处于上升趋势,有上升趋势的行业才会给新入局者留足空间。
我在买猫之前做市场调研的时候查找了很多行业研究报告,发现宠物猫的市场总容量虽然没有宠物狗的市场大,但是猫市场的增长速度比狗市场要快很多。再加上都市养狗门槛越来越高,年轻人单身独居比例越来越大,养猫所花费的精力远低于养狗的精力等等这些佐证,我认为宠物猫市场趋势的上升绝非偶然,而且是一个长期趋势。
b.预测品种,花色
猫有上百个品种,处于流行周期的品种动辄几万,不在流行周期的品种可能三百块都没人买。我是怎样在第一只猫就选到了“英雄母亲”尿尿呢?还是有赖于我的线上调研。当时我在微博上发现了一个成名已久的宠物网红博主“郭斯特”,他有两只猫,一只银白矮脚“馒头”,和一只布偶。微博上的流行趋势往往会对应市场热点,于是我瞄上了矮脚和布偶两种猫。
又因为当时布偶已经处于大流行的风口,动辄三五万十几万,盛极必衰,我预测离下坡路不远了;但是矮脚刚刚借助郭斯特的力量进入大众视野,虽然“馒头”一炮而红,但是当时大多数人依然不知道这个品种,更没有多少人繁育,于是这个“已经经过市场验证会红,但还没有大规模爆发”的品种——矮脚,被我锁定了。而且我有意去繁育和“馒头”一样的银白花色,于是拿下了银色的“尿尿”。
在用矮脚顺利赚到回报之后,我又调研发现了下一个可能的流行趋势:赛尔凯克羊毛猫和德文猫,因为羊毛猫几乎不掉毛,长得像洋娃娃,而且可以和现有的矮脚配种,所以我选择了羊毛猫。目前看来,羊毛猫和德文猫确实流行起来了,价格趋势一直在上行。
3)做好定位:2C还是2B?高端还是低端?
虽然猫繁育这个行业现在还不大,但是生态已经很丰富了。
所以在进入行业之前,先得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生态位“。我考虑到2C需要大量前期沟通和售后服务牵扯精力,所以副业,我选择以做2B渠道为主,卖了就完事儿,又考虑到我在这个行业是个新人,没有太多高端的人脉圈子,所以做高端猫恐怕找不到人买账,而我又身处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方,附近不可能找到面积大又便宜的场地进行“工业化生产”,所以我选择做中端猫舍。
4)繁育和医疗知识技能累积。
要想赚的多,除了选对品种花色外,最要保证的是“成活率”,我经历过一窝6只全死的惨痛经历,还经历过养到40多天忽然拉血豆腐迅速断气的奇葩场面,也曾看到猫砂盆里流产的几个小肉球吓得直哭。不过经过这两年的历练,不吹牛的说,我现在已经是半个兽医了。家里吸氧机,雾化机,保温箱,各种药品一应俱全,我也已经可以熟练地给猫打针,“望闻问切”诊断一些小病。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如果让母猫自然生产,有的母猫会遇到难产,一尸数命,或者母猫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护理新生儿,很可能死掉一半甚至全军覆没。没有技能经验的人只能站在边上看着惨剧发生。但是有经验的就知道如何给难产母猫打催产针,如何接生小猫,如何给小猫剥掉胎衣,甩出羊水,如何用负压球清理口鼻,如何摩擦保温,如何做母猪啊不母猫的产后护理等等。
有了繁育和医疗知识技能,当别人只能用赌博的心态繁育一般几百,偶尔上千的猫的时候,你可以把你的猫控制在每窝都能出产几只上万的猫的水平。当别人生一窝挂一半,并且需要长期接受“团灭”的可能性的时候,你可以以最大可能性让小猫活下来长大。这不但可以数倍的提升利润率,而且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5)做好运营和销售
最后一点就是“运营”了,这个和互联网运营一个原理,分为引流、转化、复购&转介绍三个阶段。生财的朋友应该看这一段最轻松无障碍。
不过这个行业完全是“颜值经济”,引流效果的好坏96.78%取决于你照片和视频的拍摄质量,所以在拍摄技巧和拍摄设备上是不能偷懒的。
b.转化。就是销售的过程,这里面无论2B还是2C,最关键的一点是你的“温度”和“专业度”。猫是活物,现在虐猫的新闻层出不穷,包括很多猫舍对待猫非常粗暴残忍,只有一个对小动物充满爱心的人才会让别人觉得买你的猫很安心,不会背负良心债,这是“温度”。而“专业度”就是你能解答客户关于养猫的各种疑问,并且有能力确保猫的健康,交到客户手上不会出问题。
在这里,朋友圈就是转化的最大利器了,养猫日常,养猫小知识,猫粮档次,以及家长返的视频等等都可以让朋友圈显得专业且有温度。成交就是信任的累积,别人看了你的朋友圈,也许没有当时就找到你成交,但是你在他心目中的信任值是一定增加了的。
c.复购&转介绍。这里要分C端和B端来介绍。如果卖给了C端,复购和转介绍主要来自于我专业的售后指导和医疗指导,别人觉得我的猫没问题,人也专业,才会放心复购或者介绍想买猫的朋友给我。如果卖给了B端,那么售后是不需要的,主要看你的猫的质量,是否健康,花色是否和照片一致,这也是信任的累积,当你成为B端眼中最靠谱的猫舍,那么采购需求就会源源不断。
6)养猫带给我的收获
做猫舍的2年,我从0开始了解并参与一个陌生的行业,并且卖出了行业内前10%的价格(90%的繁育人都卖不到万元以上)我收获的认知提升主要有以下3点:
1、在低门槛的行业赚钱还挺容易的,因为从业者大多都是“也不会别的所以只能干这个”的群体,所以但凡动点脑子就很容易做到前列。这大概叫“降维打击”吧。
3、无论看上去多么简单的行业,不一定要付出多大精力,但一定要有主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意识,因为这种行业全靠细节之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在利润率和成功率上远胜他人。
最后,给后入坑者的建议
如果你也打算选择猫舍作为副业之一的话,我作为过来人有以下3点建议:
1、从最小MVP开始尝试。
我有一些猫友,上来就打高端局,一出手就花几十万买一堆带证得奖的种猫,可往往协会的比赛标准和大众审美是有差距的,如果上家不去指导那就会被坑很惨(实际上这样的上家很多)。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先调查好流行趋势,从小规模开始买,完成一轮最小MVP模型看看可行性再说。
2、找有专业度的卖家带路。
3、主动学习繁育知识,兽医知识。
医生为什么那么难培养,动辄要学习十几年?因为人命关天,实战的机会太稀缺了。但是猫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心学习,勤于练习,给猫打针配药接生都会学得很快。我可以给你一些我验证过得比较好的学习渠道。
bb赖赖的又讲了这么多,就是非常非常不希望大家因为我的一篇帖子就冲动得不加思索地买了很多猫,只看到文中写的赚钱了,忽略了文中提到的那些前期调研和繁育过程中的坎坷,以为完全躺赚,到头来发现,一堆幺蛾子不说,活下来的还只能送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