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盛夏的一个午后,北京亚运村某小区附近,一对70后夫妇和往常一样,驱车来到一家宠物美容护理店,给自家爱犬做清洁和美容。
夫妇俩选择的这家店铺,是一家名为“宠物家”的宠物护理(包括美容、清洁等)店,这是北京当前火热的宠物护理品牌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宠物家主打宠物护理服务与商品零售,以线上预约下单的方式,提供宠物的清洁、美容和SPA护理等业务,在全国拥有直营护理型门店超200家、护理美容师超2000名,每年提供超200万次护理服务。
图源:自主拍摄
资本为何中意宠物家?源于它踩中了一个千亿风口。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宠物猫狗的数合计超过1.1亿只,预计2023年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456亿元。另有调查表明,42.1%的宠物主人会选择到宠物店为宠物进行洗澡美容,2021年宠物美容市场总产值已达到2200亿元。
“过去三年,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行业能够达到如此高速增长。”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李强认为第一重要的是要去实地探查,发现真正的消费需求。于是,他“腿儿”着去探店,最终确定了要做宠物服务生意。2015年10月,宠物家第一家店在北京石佛营店,这个选址紧靠了当时北京养宠物最多的社区,3000多住户中就有1000户在养宠。
2015-2017年,是宠物家发展的初创期。彼时O2O如火如荼,宠物家最早提供的也是上门服务生意。但很快,李强意识到给宠物上门洗澡有场地等诸多制约,于是还是决定专注在线下开店。
2017年,一直在宠物领域构建版图的高瓴资本看中了宠物家,并和协同资本一起为其带来了一笔资金,这为宠物家的发展提供了口粮。随后,宠物家开始摸索线下连锁店铺,以直营的运营方式,丰富宠物美容和清洁以外的业务雏形,包括管理和数据沉淀等等。
2022-2023年,在资本不断加码之下,宠物家继续扩展门店数量和运营规模。最新数据显示,宠物家目前在全国已经拥有直营护理型门店超200家,号称中国第一家“宠物产业互联网品牌”。
像李强这样从个人创业逐渐做大的不是个例,宠物护理和美容行业已经吸引了众多创业者。
资方不断下注、创业者不断入局的背后,无疑在于宠物护理和美容是个朝阳行业。
一方面,国内养宠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指导《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宠物猫的数量为5806万只、宠物犬的数量为5429万只,合计超过1.1亿只;预计到2023年,全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4456亿元。
另一方面,宠物消费市场正逐渐精细化、专业化。从主粮、零食到营养品,到给宠物洗澡护理、美容SPA,再到宠物寄养、训练、保险甚至殡葬,宠物主们越来越舍得在“毛孩子”们身上花钱,单只宠物年均消费金额不断增加。
相对高频且刚需的宠物护理和美容,在这场消费升级中率先崛起。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约有42.1%的宠物主人选择到宠物店为宠物进行洗澡美容;2021年宠物美容市场总产值达到2200亿元,同比增长15.6%。
宠物主为何热衷于带宠物去宠物家这样的门店洗澡?
原因主要在于,在家给宠物做护理和美容确实十分麻烦。亲宠科技创始人兼CEO高蕾曾这样透露,养宠人群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洗澡麻烦,尤其是多宠家庭。
南都民调中心发布的《宠物消费调查报告(2022)》显示,91.41%的受访者会带爱宠去宠物店美容。其中给宠物修剪造型、指甲的比例为64.57%,给宠物做毛发开结的占比53.62%,还有51.03%的受访宠主会专门带宠物去宠物店洗澡。
图源:小红书
这让很多消费者调侃自己遭遇到了宠物界的“美容刺客”。
比如,一些网友在小红书上吐槽“狗子剪个毛比自己烫个头都贵”、“惊呆了,花了528,剪了个精致丑”,还有网友发起“斥巨资做造型,到底值不值”的讨论。
明知价格不低,但这些服务依然火爆,通常需要提前预约排队,堪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比如李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20年春节后复工的第一天,宠物家后台一下就涌入了458个预约单,“为了控制到店人数,当天推掉了100多单”。他还透露,同年3月底,一天的日订单量突破1000单,每天新增用户维持在20%左右。
再比如夏天通常是宠物护理和美容洗护生意的旺季。有媒体报道,8月初,据山西市民刘先生反映,他为了给宠物狗剪毛,约了好几家宠物美容店,结果都排到了三天以后。
图源:大众点评
它主义创始人宋东睿表示:“我觉得现在宠物护理和美容的价格,对宠物家庭来讲还是基本可以承担的。客观来讲,宠物洗护行业还处在消费普及阶段,没有消费升级。”
即便行业一片蓝海、新玩家不断涌现,但要做好一家宠物护理和美容店并不容易。
首先,行业人才匮乏。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CNKC)在2020年制订的《宠物美容师资格认证标准》,宠物美容师的资格分别为C级、B级、A级、教师级和导师级。但目前宠物美容师从业人员专业度相对不高,半数以上从业者没有考取美容师证书。
上述标准还显示,目前持有证书的专业美容师中,C级美容师占较大份额,B、A级美容师合计占比仅14%,A级之上的“教师级”全国仅有8位,尚无评审级与大师级人员。
专业人员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因为宠物是个特殊的行业,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小动物和宠物主。对职业护理师的考核,既要包括技术考评,又要兼顾沟通方式服务标准。现在的客户注重服务体验,不单单要求技术,还需要沟通的技巧。”宋东睿表示。
高蕾也特别强调,希望宠物家长们一定要善待宠物美容师。“因为这个行业的孩子们特别特别辛苦。他们工作既要动脑又要用心、又要劳力,通常有效工作时长只有10-15年;此外他们在工作当中,要面临的各种风险非常大。”
其次,行业缺乏标准。
另外,门店的运营和管理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很多线下品牌都折戟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
在经营模式上,宠物护理和美容店运营多是直营和联营两种模式。比如宠物家就是直营模式的代表,门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品牌,主要做的是联营门店。
但宋东睿也透露,在苏州开了30多家店之后,发现品牌对区域性的依赖会非常强。尤其是宠物护理行业,基本现阶段都还是一些本土区域品牌。
亿欧新消费也发现,目前宠物护理和美容店主要以单店的形式存在,具有非常强的区域属性,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连锁经营形态。这由养宠人数的基数决定,也由品牌服务很难超出社区几公里的半径而决定。
这些都让社区周边的垂直宠物洗护和护理品牌兴盛,但也让其很难走出社区几公里的圈层,制约了连锁品牌的繁衍和生长。
宠物行业有很长的黄金期可以走。
“宠物行业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增速,其原因在于猫狗拟人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以食为天,接下来是看病、出游、洗澡、训练甚至一些智能化用品,到最后还有殡葬服务。对于宠物而言,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消费场景都和人一模一样。”高蕾认为。
“在美国,猫狗家庭渗透率达67%;而在中国,当前一二线城市渗透率仅在20%左右。这个数据令我心潮澎湃,说明我们距离上限还有很远。”
但亿欧智库发布的《2023中国宠物行业新趋势洞察报告》(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版)中提到,相较于欧美市场,国内宠物行业在养宠文化、养宠条件、消费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认识到的是,国内宠物行业未来发展或需要等待持续的代际更替,周期约在10-20年之间。
只有当一直陪伴宠物长大的新生代真正有消费能力之后,才会真正形成类似于海外把宠物当成家庭成员的宠物文化,因此更高层次和精细化的宠物消费还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