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巴中市志愿者协会设立流浪动物救助中心,接纳无家可归的动物。截至目前,共救助流浪动物500余只。要“养育”这样一群特殊“流浪儿”可不简单,每个月的基本开销在6000元以上。然而,一群对小动物充满爱心的市民加入到该中心志愿服务行列,用行动支持着这个爱心之家。
志愿者在救助中心看望收留的猫狗
A80余只流浪动物在基地“安家”
在巴州区回风街道三凤村(小地名野猫溪沟)公路边,一处民房内不时传来阵阵犬吠声,时常令过路者望而生畏。但对于流浪动物而言,这里是它们遮风避雨的“家”,巴中市志愿者协会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就位于这里。
7月15日上午,记者刚走进这里,两只小猫一下子蹿上前,在脚边打转。“里面味道有点大,你把口罩戴上。”说这句话的是该中心主任赵子生,80后的他是这些“毛孩子”的“主人”。
见赵子生来了,猫狗们摇着尾巴争宠似的朝他奔去,犬吠声此起彼伏“诉说”着它们的兴奋与激动,也有一些大狗用嘴往记者身上蹭。“别怕,它们乖,不咬人。”说完,赵子生熟练地抱起一只泰迪,轻轻抚摸着它的头。随后,他又搬出狗粮、猫粮和火腿肠,并将火腿肠切片,依次喂给这些“毛孩子”。喂完了食物,又去加水,忙完这些已是满头大汗。
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有60余只流浪狗,涵盖了金毛、哈士奇、泰迪、博美以及土狗等品种,还有15只流浪猫,包含土猫、银渐层、杂交猫等。
记者看到,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环境简陋,且蚊虫苍蝇多。尽管如此,赵子生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毛孩子”,2018年中心建立之初,他就把“家”搬到这里,日复一日陪伴着它们。
B救助中心成立6年共救助流浪动物500余只
之所以成立流浪动物救助中心,还得从2018年说起。
2018年初,有3名学生捡到1只流浪狗,到市公益救援队求助。当时,巴中没有流浪动物收容机构,怎样安置流浪动物成了一道难题。赵子生、虎彦君、张辉强等几名喜欢宠物的志愿者见流浪狗可怜,受伤以后没人管,就参与救助,后来救下的动物越来越多。
经过沟通,他们有了成立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想法。“流浪动物往往具有一定攻击性,流浪猫狗伤人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它们的排泄物、呕吐物可能带有病菌,如与家养宠物相互感染,后果很严重。而且部分猫狗带有残疾,如果得不到照顾,可能会面临死亡。”赵子生说,2018年1月,由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发起组建的巴中市流浪动物救助中心正式成立。
救助中心成立6年来,共救助流浪动物500余只,其中收留城区各派出所、巴州区巡特警出警抓捕的流浪狗20余只,为178只流浪动物找到领养人,另有211只流浪动物因病或伤残而死亡。
最初,救助中心只有四五名志愿者,收留的流浪动物由志愿者养在家里。后来,一名志愿者提供了一个空置库房作为基地,动物们在经过检查救治后送到基地喂养。随着救助的流浪动物越来越多,因场地限制无法将公狗母狗分开,收留治愈的带病狗也无法有效隔离,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又在大佛寺附近找到一个场地,志愿者纷纷筹集场地租金。“为节约资金,建基地的砖块、水泥、砂石等都是志愿者背去的。”赵子生介绍。
一年前,救助中心从大佛寺搬到回风街道三凤村野猫溪沟,赵子生的“家”也跟着搬到了那里。
C爱心接力筹款助力流浪动物健康成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流浪动物。目前,爱心人士自愿加入流浪动物救助中心达500多人。据介绍,流浪动物救助中心所收纳的动物,每天要消耗40斤狗粮、8斤猫粮,平均每月消费6000多元,这些均是爱心人士捐助的。
城市流浪动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救助流浪动物是一个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标志。为呼吁大家文明养宠,一直以来,市志愿者协会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常态化开展“文明养宠暨流浪动物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希望大家对流浪动物多些爱护之心。
做一个合格、文明的养宠人
流浪的动物,困了找一个角落休息,饿了就到垃圾堆里翻找食物,能遮风挡雨的家是它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市志愿者协会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帮助下,它们有了温暖的港湾。
期待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管理举措,让流浪动物不受伤害也不造成伤害,让文明养宠深入人心,成为饲养人的自觉行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尽己所能,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有序、更加文明。(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