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梨视频与中广联合会移动电视宣传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60秒”项目启动仪式暨“短视频户外媒体联盟”成立发布大会上,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发表演讲,指出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
△李良荣教授演讲现场
一、中国短视频的现状
(一)短视频迅速发展
2016年以来,短视频在中国快速发展,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正在走向主流。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影音播放类应用数量为43.7万款,在我国移动应用程序规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游戏类应用和生活服务类应用。并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18春季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61亿。
(二)当前中国短视频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当前中国的短视频,主要呈现以下是三个方面的特征:
1.重娱乐,轻资讯
与娱乐短视频市场的火热不同的是以新闻资讯为主的短视频发展的相对滞后,尤其是影响力大的新闻资讯短视频产品还较少。目前,国内各大媒体也开始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例如,梨视频、我们视频(新京报与腾讯合作)、辣焦视频(浙江日报推出),可见,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的竞争高地。
△李良荣教授与各位嘉宾展开对话
2.重流量,轻质量
当前,大量的短视频产品以蹭热点或是猎奇的方式博人眼球,获取用户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流量。这种方式,表面上看上去爆款频出,十分热闹,但实际上这种流量多为一过性的、无法持续的。在当前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各种产品扑面而来,上述这种基于猎奇而产生的泛化的流量很难持久,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虽有流量,但无法产生真正的影响力,也无法变现。
3.UGC多,PGC少
UGC(非专业用户生产)和PGC(专业用户生产)是短视频主要的两种生产方式。前者入门门槛低,生产的视频内容涉及面较广,但专业性较弱;后者专业技术好,视频质量高,但成本也高。目前,我国的短视频以非专业用户生产的较多,而专业用户生产的短视频则较少。因此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目前短视频内容质量较为参差不齐,主要以社交、娱乐属性为主。
(三)当前的短视频市场缺什么?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当前,短视频领域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娱乐,但其中的信息量较少。资讯类、质量上乘、品相较佳的短视频目前存在较大的缺口。而事实上,当前的市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2016年以来,短视频投资资本从平台向内容的转向相当明显,由此可以说明,优质的内容,将是未来短视频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启动仪式现场
二、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
2013年,一名土耳其记者用短视频拍摄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外的一次自杀性爆炸事件,这段具有轰动性视听效果的新闻现场视频上传到NOWTHIS移动新闻平台,展现了短视频在新闻领域的传播能力。
我认为,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短视频的土壤,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短视频,短视频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的。
而与此同时,手机上网网速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降,使得在手机端观看视频成为了可能。而手机屏幕小,多运用于移动化的场景的特征,使得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成为与手机最为契合的视频形式。
上述两个方面,从硬件上为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短视频符合当前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和人们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
3、短视频更加符合新生代的媒介使用偏好。
90后、00后这一代,在互联网的包围中长大,或者他们一出生就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当前,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30岁了,00后也已经步入大学。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当前互联网上的主力军。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8年6月,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而在职业结构中,也以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到了24.8%。可见新生代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
△论坛现场嘉宾对话
三、生活化、人性化、社交化:什么样的新闻适合用短视频来表达?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媒介不仅仅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还重构了信息本身。不同媒介特征对应着不同的信息特征。例如,报纸适合表现理论性强、具有深度的信息,而电视则适合表现画面感强、多情境的信息。
短视频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具体、琐碎、细节化的表达方式,十分贴合当前传播场景碎片化、浅阅读和视频化的特点。我们不去评价这种特点是好还是坏,因为短视频的技术特性对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传播场景,那些需要大场面、大制作、宏大叙事的新闻,不适合用短视频技术来表达。而有研究证实,电视时代那些被认为具有专业性的、或者是效果良好的表达形式,例如用来增强介入感的近特写镜头、用来刺激观看的较多的镜头组接,对增加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也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我认为,适合用短视频技术表达的新闻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黑心!实拍拼多多热卖纸尿裤工厂》揭露不法工厂
人性化。短视频要在内容选择、表现形式等多个维度,直击人心,用人情味打动用户,引爆点击量。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电视的内容往往比较宏大,与“人性”缺乏关联,因此很难真正地打动人心。而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打动人心的故事。
今年夏天,一则名为《上海街头惊现‘免费冰柜’,路人的反映暖哭了》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非常打动人心。这个以“爱心冰箱”为主题的视频中表现了几个细节:年轻的妈妈看到冰柜想为孩子买一支冷饮,但看到冰柜上方的海报上写着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送餐小哥和交警免费取时,就带着孩子去了隔壁商店购买;送餐的小哥了解到这里有饮用水可以提供,陆续过去拿,每人只拿一瓶,或者多拿一瓶带给他的同伴;在罗森工作的阿姨看到海报后,自己掏钱买了一箱饮料放到冰柜里。
这则视频整个场景就是一个冰柜,非常微观、具体和细节化,但是其展现出来的正能量却很能打动人心、产生共鸣,堪称是对上海城市形象最好的宣传。我们短视频新闻,就是要去寻找这样微观的、人性化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短视频《上海街头惊现‘免费冰柜’,路人的反映暖哭了》展现正能量
因此我认为,短视频新闻的社交化之路,一方面,是依托社交网络来构建拍客网络,发掘新闻线索;另一方面,则是要精准地命中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议题,推动人们自发地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而如何命中,就是要生活化、人性化。
△李良荣教授与其他嘉宾共同开启“中国60秒”计划
四、如何保证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短视频新闻要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在内容选择上,“副话题新闻”是短视频新闻可以聚焦的发力点。
“副话题新闻”指的是围绕热点展开的、核心主题以外衍生而来的热点周边新闻。在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版面、时长等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较为单一同质,当某一热点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往往选择这个热点最为核心的内容进行报道,而热点衍生的一些副话题则往往被忽略。因此,传统媒体在某一热点问题上的报道往往千篇一律,而事实上,这些副话题新闻只要进行妥善的加工处理,既可以更加完整地反应热点事件的全貌,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梨视频在本届世界杯中制作了3000多条短视频
2.在生产方式上,保证拍客队伍的稳定性,强化拍客与编辑之间的协作是保证短视频新闻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方式来说,梨视频探索了一条“UGC+PGC”,拍客与专业编辑协作完成短视频新闻生产的道路。梨视频全球管理拍客超过6万,遍布全球七大洲,525个国际主要城市和2000多个国内区县。因此,梨视频的短视频新闻既有国际新闻,也有深入到乡镇、村庄的本地新闻。而为了提升短视频的质量,在日常拍客运营中,梨视频通过对拍客的专业指导,建立拍客认证管理,分级管理,拍客信誉体系,帮助拍客提升资讯敏感性,应急反应速度和视频拍摄质量,以提高有效素材回传的效率,对核心拍客的重点素材做到最及时处理。与此同时,梨视频建立了素材筛选、求证、编辑、审核、签发内容核心团队,从选题筛选到生产编辑再到审核发布,除了自动化系统之外,由专业媒体人组成的团队也形成了门槛。
未来,保证拍客队伍这一核心资源的稳定性,提升拍客队伍的水准,包括新闻敏感性、拍摄能力等是短视频新闻继续发展的关键。
3.从辐射区域上,短视频新闻应积极下沉到地市一级,填补市场空白。
4.短视频新闻要确保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视频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更是因为其意味着“眼见为实”,“无视频,不真相”。通过视频呈现的新闻更加贴近现实,并且更具有震撼力。
短视频的一大技术优势就是“第一现场影像素材所带来的视听感官刺激”,依托拍客资源,短视频新闻采用全球化的新闻生产方式,将新闻生产的触角深入到世界各地,因此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用户带来了更多“眼见为实”的可能性。
△“中国60秒”是梨视频与中广联合会共同组建的“短视频户外媒体联盟”第一个合作项目
基于此,短视频新闻必须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短视频新闻平台必须要严格把关,确保新闻真实性。与用以娱乐的抖音、快手不同,后者可以采用自导自演的方式编排而成,而短视频新闻则必须要真实,不可以有任何的表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