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兽医,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兴趣小组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中兽医教学理论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现代化要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基本知识,更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几十年来我国的中高等中兽医学教育经历了以知识教育为主,轻视了实践教育培养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於社会的发展很不相应,必须向知识—能力教育的转变,进入21世纪的教育模式是从知识—能力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中兽医学》的课程教育实施的是一种计划体制办学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2]重课堂书本的讲授,轻课外知识的拓宽,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脱离了临床实践,而且使新一代兽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受到阻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因此,巩固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目前《中兽医学》教学的明确目标和根本宗旨.
2.1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中兽医学》教学内容较多,阴阳五行,知乎者也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给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中草药这一部分来说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要学习400余种中草药,从性味,归经,炮制,功能,主治,剂量等,其难度是很大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烦的心理.在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对辨认中草药标本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学生对药物形态缺乏了解,缺乏感性认识.[4]因此,中草药教学在使用彩色挂图和中草药原始标本,就地采集的中草药标本等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又增了中草药药性的鉴别.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授课法,有助於加强学生对药性,药效的理解,能够变抽像为形象,增强感官认识,并可同时拓宽中草药的知识面;其次,有助於在未来的临床用药中,应对各种复杂,繁多的临床证中束手无策,辨证准确而方药疗效平平仄仄的现象.前人曰:「今之医者唯知定方,其药则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虽有神医不能以假药治真病也.医者不知药而用方,其难也将致实.所以临床用药犹如鱼水之关系.
3.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文化教学课堂讲授是教学的窗口,是人才培养的主陈地,以往教学多以老师满堂灌为主,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合现代的教学.应根据中草药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中兽医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涉及面广,难度大,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这项艰巨的历史性改革任务.
参考文献:
1.於船中兽医学上册农业出版社1929.777—78
2.钟章生传统中药教学的弊端改革探讨中兽医教育1994专刊128—130
3.胡涤心关於中药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天津中医学院报1995.443—44
关键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地位、作用及其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30%,新世纪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将会超过50%。
进入21世纪,社会对高等农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专业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特点不突出,等等。此外,国外兽医教育的不断发展,也给国内畜牧兽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招生规棋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从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发生机率的加大,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动物、宠物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水平、课程设置等则相对滞后。为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适应生命科学、人类健康、环境生态、社会发展和对畜牧兽医事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改革也已经刻不容缓。
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1.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分析国外和我国建国以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21世纪畜牧兽医事业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形成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新方案。按照“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特色目标,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把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既能从事畜牧兽医业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又能进行动物疫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兽医卫生的复合型人才。
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新的职能要求,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为扎实的生命科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并能进行免疫预防、诊断、治疗;
(3)掌握宠物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了解畜牧科学的基础知识;
(4)了解目前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趋势,掌握有关兽医预防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沟通及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如增加小动物外科学、小动物疾病学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课程。
三、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方案的特点
1.创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依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用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该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公共课和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结合,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设前瞻性课程。
2.强化基本理论掌握和实践环节,形成了多环节的培养认识方法
基于我校多年来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特点,形成了“基础课+基础能力+专业基础”及“实践教学+课程实习+教学基地实践+毕业实习”的多环节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体系。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一直坚持在学校动物医院、畜牧科技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并配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和创新课题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利用职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是职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以构建校企互动双蠃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是关键,互动合作平台的构建将提职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每年可定期邀请有关企业的管理专家进校,为学生进行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让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对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完善培养方案。
4.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畜牧兽医专业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动物免疫学;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引言:
《动物免疫学》、《兽医免疫学》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免疫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所有学科,而动物免疫学作为免疫学的一个分支,也已渗透到兽医学及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兽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含:
1.免疫诊断。例如,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血清学检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疫病的诊断。
2.免疫预防。疫苗免疫已经成为防控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
3.免疫治疗。例如,对发病个体进行抗血清被动免疫的紧急预防治疗。然而,由于《动物免疫学》具有理论抽象难懂、知识点分散繁多等课程特点,加之与《兽医传染病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渗透交叉,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
自主学习教学法基于美国心理学家CarlR.Rogers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引导学习者独立、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免疫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对免疫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主要根据切身经历的中美高校兽医学院《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通过比较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为我们《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通过采用问答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二、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增强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任务安排使学生自主完成部分教学内容
四、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兽医专业本科教育需要积极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近几年许多高校都从海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师资力量上,双语专业课教学已经完全可能实现。为推进我校兽医专业本科生的双语教学改革,建议先采用小班试点制,对部分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双语专业课试点班的顺利进行需满足如下要求:
1.试点班学生必须主观支持对《动物免疫学》等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试点班学生还应该具有较为良好的英语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2.专业课教学必须采用双语教材,可以选用较为权威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教材,并辅以现有的中文教材。
3.试点班任课老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与外语水平,可以侧重在具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教师中选择合适的专业课老师进行试验性教学。
4.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上教师可多采用问答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部分教学工作,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创造性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五、小结
有效进行问答教学、实例教学、自主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必将有助于提高《动物免疫学》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一方法的有效实施要求学生必须积极配合,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同时,对任课教师自身的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切实做好《动物免疫学》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根据生源水平、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与中国学生目前更加适应的传统教学法等相互结合,循序渐进地改善《动物免疫学》教学效果。
[1]杨汉春.动物免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9.
[2]朱建中.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科研意识的引导[J].基础医学教育,2002,4(4):299-299.
[3]雷程红,余佳琳,姚刚,等.案例教学在《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66-68.
[4]余祖华,丁轲,程相朝,等.任务教学法在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7):966-968.
[5]李任峰,王三虎,田香勤.动物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3):150-153.
EnlightenmentFromtheTeaching-learningModelofVeterinaryImmunologyinUnitedStates
CHENNan-hua,ZHUJian-zhong*
(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009,China)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一、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校本教材是由中职自主设计、编制、实施、评价的一种教材,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坚持实用、够用、宽基础、活模块原则。这种教材与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构成完整的学校教材体系,体现学校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编写《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并参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编写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行统一的实际动手能力,兼顾企业需要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按模块的方式重新组织、细化、归类。笔者根据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现行办学的性质要求,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技能培养,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
(二)补充新内容,适应生产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蓬勃兴起,用于肉食的中小动物的饲养占主导地位,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的饲养也日趋增多。但是,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大部分偏重于牛、马等大动物而忽略了犬、猫、兔以及经济动物,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必要补充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的临床诊疗知识,例如,讲授眼睑及眼结膜检查发现眼睑有分泌物时,除提到见于结膜炎、流感、慢性猪瘟外,还应提到见于犬瘟热;讲授粪便检查发现粪便稀软带血时,除解释见于仔猪红痢、猪痢疾、鸡球虫病外,还应解释见于兔球虫病、犬细小病毒病;讲授动物的呼吸类型时,应注意强调犬的正常呼吸式是以胸腹式呼吸为主,病理情况下,犬表现腹式呼吸常见于肺炎型犬瘟热;在外科手术疗法这一章应补充手术前的准备与术后措施、犬的消声术等内容。此外,目前童公鸡的技术已经在许多地方得以推广,而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仅讲述成年公鸡的技术,因此,有必要将童公鸡的技术补充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
(二)巧用现代职业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式,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已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应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些教学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抓好实验实习,加强技能训练。一是引导学生重视实习课,纠正学生忽视实习课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习课中。还应使学生明确实习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对实习产生兴趣。此外,还应提出实习课中的注意事项:注意人和动物的安全、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等。二是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应在旁边督促、指导,注重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详细、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谦虚谨慎、胆大心细、勤学好问、勇于进取的精神。三是在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改革考试方式
总之,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此,可从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院拥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基础兽医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的生命科学实验班,是农大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主要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任何一个人、一个学期内同时有两门专业不及格就失去了在实验班继续学习的资格,将被迁送回原专业。
农学和生物技术学院涵盖了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和果树学,并且这5个学科已基本建成功能较齐全、设备先进、研究条件良好的开放性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农学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生命科学学科了,其下设的四个本科专业中,有三个是本硕连读的基地班,基地班的学生待遇十分优厚,八成以上的学生直接被保送攻读研究生。
园艺学本科设有园艺、园林、林学(含茶学方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食品科技学院是一个比较有“口福”的学院,因为他们在上食品加工实验课的时候,可以亲自加工各种食品,甚至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开发新食品,当然了,对于实验结果的验证就是品尝了。
水产学院是全国农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水产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中央直属研究单位均设在武汉地区,这也给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是最有威望的一个学院,它下设的专业好多都是近几年报考的热点,尤其是生物技术专业,科研性很强。
动物医学也是不可不提的专业,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从事兽医行业,而且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该校最有名气的文科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葡萄酒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亚洲第一所专门培养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生产、销售、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院。成立了国家评酒员培训基地和全国葡萄酒、果露酒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站。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的特色是以农业为根本,生物技术为特色,只要涉及大农业方面的,包括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资源环境、农副产品加工等都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重点内容。其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东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是东北农业大学的优势专业。
农业大学当然是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工程等等,食品科学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乳品工程,都是东北农大的特色。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也是比较推荐的。
南京农业大学
南农是老牌的农业院校了,就业也是不错的,动物医学薪水很高,不过就业面是有一定限制的,毕竟宠物医院还是新兴行业。
土地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金融专业在省内也是比较有名的。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专业培养高级园林综合人才,但要求学生具有绘画基础和形象思维素质。
此外,北京林业大学的植物学和木材科学与技术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专业,比较具有特色的学科还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该校骨干专业,实力很强,理经结合,教授的内容覆盖面广,毕业生首次就业成功率较高。
野生动物资源专业是我国的元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野生动物管理学和动物生理学。学生可以在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的知识之余,掌握一些人文和管理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
地质学科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地球物质科学、地球表层科学和地球动力学三大学科群的研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珠宝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宝石教育高等学府,有着中国“珠宝教育的摇篮”的美誉,它不仅是我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考前培训站之一,也是全国最有权威的宝石鉴定检测中心之一。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之一,在全国同领域有很高的名气,就业率每年都居高不下,待遇特别好,但是勘探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所以不建议女生报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
石油工程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实力最强大的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了考研,而且通过率非常高,出国的机会也比较多。
化工学院是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特色而成立的学院。化学工艺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从2000年开始,化工学院每年选拔部分品学兼优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与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联合培养,可获得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