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是我们最熟悉的冰河巨兽,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来清晰的猛犸象消失原因竟然再次成谜!
图注:人类的捕杀成为猛犸象灭绝的重要原因,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常说的猛犸象是猛犸属中的真猛犸(Mammuthusprimigenius),也就是常说的长毛象,因为真猛犸才是我们印象中猛犸象的样子,身披长毛以抵御中高纬度的严寒,后文我们还是称其为猛犸象。
图注:真猛犸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研究已经证明猛犸象一直生存至距今4000多年前,最后一批猛犸象偏安于北冰洋中的弗兰格尔岛上,这些猛犸象来自于西伯利亚。距今10000多年前,随着冰川期的结束,海平面上升,原来与大陆相连的弗兰格尔岛重新被海洋包围,岛上还生活着没有来得及离开的猛犸象。
图注:弗兰格尔岛的地理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留在弗兰格尔岛上的猛犸象牙,图片来自网络
以往的观点认为,最后的猛犸象因为近亲繁殖导致基因缺陷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缺乏,最终导致了弗兰格尔岛上猛犸象的最终灭绝。最新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合作,从古遗传学和演化遗传学的角度研究弗兰格尔岛上的猛犸象。
图注:古生物学家在弗兰格尔岛上发现了猛犸象牙,图片来自网络
到底有多少猛犸象留在了弗兰格尔岛上,曾经认为在200至300头之间,所以也有了“弗兰格尔300猛犸”的说法。之后发生的事情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近亲繁殖,遗传多样性下降,各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繁殖困难的问题,然后最后的猛犸象就灭绝了。
图注:古生物学模拟了最后猛犸的模样,图片来自网络
遗传学家玛丽安娜·得哈斯奇(MarianneDehasque)带来、、带领的团队从遗传退化的角度了解其中的影响,他说:“真猛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系统,可以理解正在发生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当一个物种经历种群瓶颈的时候,从遗传学的角度上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会反映在当今许多物种的命运。”
弗兰格尔岛上猛犸象遭遇最严重种群瓶颈的时候,数量可能仅剩下8头,但是在随后几代中,种群数量却在增长。尽管在岛屿上被隔离了长达6000年之久,猛犸象身上也积累了不少有害的突变,但是遗传多样性的下降速度却很慢。如果从遗传多样性角度上看,距今4000年前这群猛犸象不应该灭绝。更重要的是,积累的有害突变仅具有轻度至中度的危害。在解释猛犸象如何克服有害突然的时候,得哈斯奇谈到:当有的个体出现有害突变的时候就会被自然淘汰,不会将突变背后的基因延续下去,所以最终能够遗传下来有害基因都是轻度的。
图注:生活在弗兰格尔岛上的猛犸象,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生活在冰雪环境中的猛犸象,图片来自网络
这项研究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谜团,本来应该生存下来的猛犸象到底在距今4000年前遭遇了什么,导致这个伟大家族最后的血脉最终断绝?这个问题只能留给古生物学家们,等待在未来揭晓答案,找到最后一批猛犸象灭绝的真正原因。
图注:如果不是突然事件,或许猛犸象会生存至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