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项目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问题措施
近年来,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作为一个法定程序在我国各类项目的投资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减少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钓鱼工程”,杜绝“拍板工程”,有效控制投资,保证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出问题:
1.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2.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可行性方案单一,无挑选余地。
3.调查研究浮浅导致项目投资收益的计算失真。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对内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5.研究分析中不注重对敏感性问题和风险因素的分析。
6.投资单位重咨询轻评估,追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过程的高“通过率”,造成不小隐患。
二、解决对策
1.健全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的咨询机构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勘察设计及工程咨询单位必须实现两大转变:一是改企转制,由过去的隶属于部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转变经营机制,由过去局限于特定行业开展单一业务的职能型机构,转变为面向投资建设全过程服务、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的社会中介机构。在当前加强工程咨询勘察设计企业内部改革,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工程咨询设计机已进入中国市场,这就要求我国工程咨询设计单位要勇敢地走向市场,使科研与设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设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图纸上每一条线、每一个点和数字都代表着技术责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设计质量的优劣与工程建设有直接的联系。科研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从事科研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项目建设业主服务的精神,熟悉国家和地方对项目建设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独立、不受任何干扰地把握好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科研的深度和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精良的产品。
2.进—步提高对科研作用的认识
大量国内外投资项目建设实践证明,即使耗费一定资金进行的科研证明项目不可行,也胜于不做科研就盲目进行项目建设投资。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而言,项目前期进行的科研其费用投入较少,项目的主要投入在施工阶段;项目前期科研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却最大,稍有失误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施工阶段的工作则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很小。可见,项目前期科研工作对投资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因此,不断提高对投资项目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扎实地做好投资前期的研究论证工作十分必要。科研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讲,科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微观上讲,科研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企业的成败。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科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手段,所有的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通过科研来取舍项目。
3.改革经济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主体宏观经济效率意识
4.探索项目科研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
建立对拟建项目科研内容进行审计的制度容,包括经济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做到完善项目分析和验收规范,突出经济分析和国民经济效益。在项目分析规范设计方面,要改变目前只规范性分析结论,以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结论为基础,主要以经济分析结论为依据。在项目验收规范设计方面,要设立和完善考核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指标,明确项目验收时应考核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的达标情况,以促使项目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项目国民经济效益。
国内曾有不少人认为,搞了投资项目科研,又做了项目评估,前期工作就算做到家了。实则不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其实还存在一个对投资项目科研结论进行再审计的问题。这是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不规范经济分析的做法,国家有关项目分析的文件中要增加经济分析内容。
5.决策支持
决策是项目审计管理关口前移进行决策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放弃或忽略这个环节都有可能给拟建中的投资项目带来隐患。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将对其变化进行逐步分析
总体情况如下:
200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0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31.3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96.90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379.08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其中,特别提款权增加1.6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7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2066.8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增加1168.44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我们知道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差额分析法,其中差额为每笔交易的借贷方之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主要差额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项目差额,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些差额以及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对2004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是要分析的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上文提到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其他项目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贸易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经常转移项目的顺差也在逐年增加,3003年其为176.34亿美元,而在收益项目逆差中,主要由投资收益逆差所引起的。2004年收益项目逆差352.27亿美元,切投资收益逆差415.49亿美元,经常转移项目顺差228.98亿美元。
纵向比较2003—2004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
如前所述,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593.93亿美元,同比增长。。。。货物进口534.41亿美元,同比增长。。。。。实现顺差58.98亿美元,而服务和收益项目逆差分别为96.97和35.2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项目由2003年的盈余2.11亿美元到2004年赤字0.32亿美元,我认为这是因为通讯服务贸易出口大幅度减少以及进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这说明我国通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而金融服务项目由2003年逆差0.81亿美元降到2004年0.44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在金融服务方面的竞争力在渐渐加强,官高,宣传项目较2003年同比增长430%,增长幅度达4倍之多,而电影音像逆差则上升了274%,在经常转移项目内部虽然其他部门的经常转移项目顺差又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级政府发上的经常转移项目却由2003年的0.8038亿美元顺差转为2004年0.89亿美元的逆差。
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
资本和金融账户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项目。由资本账户和金融警容账户组成,大市资本账户所记录的较少,主要记录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等项目,而大量的内容则记录在金融账户中,所以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主要体现在金融账户差额上,金融账户的变化决定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变化。金融账户中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它投资。
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其它投资差额
同样,该差额为正时,称作经常项目顺差或盈余,为负时,称作经常项目逆差或赤字,为零时称为金融项目平衡。金融项目顺差表示在对外金融交往中资金净流入,金融项目逆差表示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净流出,金融项目平衡表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流入流出相等,
横向分析
2004年金融账户资金流入3433.50亿美元,支出2326.21亿美元。顺差1107.29亿美元,接下来对金融账户的字项目进行分析。
直接投资差额分析
2004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增加额18.05亿美元,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增加额549.36亿美元,直接项目盈余531.31亿美元,
证券投资差额分析
2004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增加额5.72亿美元,外商在华证券投资202.62亿美元,盈余196.90亿美元,
其他投资项目分析
2004年我国在外其他投资增加额2242.74亿美元,外国在华其他投资增加额2621.82亿美元,盈余379.08亿美元,
由表看出证券投资账户中资产和负债项目都实现了盈余(除货币市场工具项目外)其他投资项目中负债项目全部盈余,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在外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在金融项目里,我国在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项目方面处于顺差地位,这说明我国在吸收国外资金的能力在大大加强,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外国居民认为在我国投资富有吸引力,从而推动了当地的投资。换句话说,外国居民可能会认为该国的经济增长是健康和平稳的,从而能够使他们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反过来说外国的投资又会促进我国资本存量的扩张,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我国居民未来的生活水平水准。实际证明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当今的中国正在快速,经济实力在加强。
纵向分析资本金融账户差额
对2003年—2004年金融账户进行对比分析
直接投资项目
2002年顺差46,789,569(千美元)2003年顺差47,228,993(千美元)2004年顺差53,131,430(千美元),2002-2003年顺差变化不大,2004年也有明显增加,增长幅度为12.5%,但对外直接投资较2003年增加1957327(千美圆)增加12。85倍,由于它在直接投资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外国在华的投资较大,直接项目还是实现了1.02倍的增长。那么造成我国对外投资增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撤资和清算以及母公司资金往来而产生的外部资金流入大幅度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外投资汇出的资本金和母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大幅---增加。这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和个人开始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李小平观点,中国院人口所副研究员证券投资项目
2004年证券投资顺差531.31亿美圆,较2003年增加了72.3%倍,可以说增长显著。增长主要源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在这将从纵向比较加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可以明显看出数据的变化幅度,资产类项目2003年29.83亿美圆,2004年64.84亿美圆,增幅134.13%其增长原因是其子项目---债务证券所引起的,2004年债务证券比2003年增长117.44%而其债务证券下的中长期债券是导致资产类帐户增加的直接原因,2004年中长期债券比2003年增幅117.44%。在看负债类帐户,其子项目--债务证券对总体较大,比2003年增幅219.08%货币市场工具的变化相对较小2003年为-0.02亿,2004年为-0.032亿,其变化对负债的影响小,进而对证券投资项目的影响更小,可不特别考虑。
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发行股票和证券的筹资额在增加,增加的主要是中长期债券和股本债券,分别增加218.57%和41.33%,这可能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发行市场活跃的原因。
在200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其他投资项目,对其变化的动因、结构、趋势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产生这种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在于外国在我国的其它投资的大幅上升以及我国在外国其它投资的大幅下降两个方面的原因。2003年58.82亿美圆的赤字。而2004年实现了379.08亿美圆的盈余,增幅达7.445倍,下面来分析增幅如此之大的原因。在这里我将先列出2003—2004年数据然后在分析:先看资产类项目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额,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额,2003年赤字179.22亿美圆2004年盈余19.80亿美圆,
可见国外在贸易信贷投资方面增加,这也说明了中国国内具有很好的投资环境。
在看负债项目,无论是借方亦或贷方均比2003年有大幅度提高,且贷方增加额大于借方减少额,从结构上考察,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信贷增加额的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子项目—贸易信贷下的长期项目2003年余额为零,2004年余额为28.62亿美圆以及长期贷款也由2003年的53.56亿美圆逆差到2004年的48.15亿美圆的盈余,其他负债中的长期项目也由2003年的亏损到2004年的盈余,且增幅很大,这些都说明我国在贷款方面的能力较强,那么可以有更多的资本忖量用于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快我国的。
储备资产变动额分析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从上讲,国际收支核算中的这些主要差额项目有以下关系:
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变动额=0
从而得到: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和遗漏)
-------------《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机械出版社11页
对比2003—2004年数据我们发现2004年我们储备资产为2063.64亿美圆,较2003年净增加89.3409亿美圆,增幅76.3%,其中货币黄金没有变,IMF分配给我国的特别提款权和我国在的储备头寸均有所增长,其中储备头寸变化较大,由2003年的-0.89亿美圆到2004年的4.79亿美圆,增幅6.38倍,但是绝大部分都体现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上,2003我国外汇储备为1168.441亿美圆,2004年上升为2066.81亿美圆,净增加898.399亿美圆,增幅76.9%,另外在储备资产帐户中2003年贷方余额为零,2004年贷方余额为4.78亿美圆,其增加额主要由储备头寸引起,也就是,国内居民拥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净债权存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净误差和遗漏的大幅下降。由于我国先后建立了金融机构、直接投资统计、证券投资统计、汇兑业务统计等申报制度,改进了国际收支核算的基础工作,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上的净误差和遗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李小平观点。
:
一个有趣的事是,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还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这在其他国家确实是个不曾出现的,揪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的国际见流动受到限制,私人购买外国金融资产受到限制,但是随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上市,以及我国对WTO的承诺,资本市场将更加活跃。
资料:
2。丹尼耳森范户斯《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第一章机械工业出版社(2ndEdition)2004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3.陈长民李丽霞《国际经济学》第8章国际收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投资分析;战略规划;财务分析
投资是企业是形成固定资产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投资项目的决策阶段,是项目建设之前的全部活动,即设想、提议、论证分析及决策过程。投资项目决策的任务是通过分析论证,确定项目做不做和怎样做。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规避企业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企业投资的热潮。由于受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过热、过于盲目,导致投资失败,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目前,企业在投资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分散,主业与辅业主次不分
目前,对于部分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营业收入不相上下,甚至主营业务收入小于其他营业收入,多种制造业与多种服务业收入均在企业营运范围内。这些企业,经营的业务之间没有联系,不利于领导决策和生产经营。且投资分散,没有主要投资目标,造成了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只有进行破产重组。
2.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水平较低
3.项目专业分析人员缺乏
在一些企业中,从事项目分析的人员主要为技术人员,或由原来的技术人员转型而来,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投资等理论知识,导致分析工作难以开展,或难以将分析结果用于项目实际的决策上。
二、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及方法
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需要考虑企业总体战略、产品市场可行性、项目技术可行性、项目经济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内容,而关键点是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市场可行性及财务分析可行性。
1.投资项目要符合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2.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分析,一是需要正确的市场调研结论,通过网络查询、行业报刊杂志、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经营条件、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项目市场调研,尽可能地取得完整、确切、及时的市场信息。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市场分析方法,对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综合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而开展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行分析。
3.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的财务分析
企业项目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相应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理论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
4.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可分为:一是市场产品(即最终产品)的技术可行性,产品项目研发成功必须要通过小批量试制,来进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实现一定产量后的产能技术瓶颈分析,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过大的技术问题。二是投资的产品(即中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产品,即使不够成熟,也可利用国内和国际的资源进行解决,并不存在太明显的技术问题。
总之,在分析的最后,需要进行项目的方案比选与决策。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分析,得到各投资建设方案的市场、技术、经济等可行性分析结论,根据企业对风险的好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夏君玉:加强企业投资决策项目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
关键词国际收支对外投资外汇储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项目数据
金融项目从属于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时拥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个子项目,在2009年,此项目发生了如下变化:
1.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下降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9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撤资清算等流出318亿美元,增长143%,增幅比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净流入782亿美元,下降47%4。2009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均呈现下降态势。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41亿美元,下降72%;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1059亿美元,下降28%。
2.对外直接投资减少
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48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4%;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等汇回42亿美元,增长91%;净流出439亿美元,下降18%。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不同的态势。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47亿美元,下降69%;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434亿美元,增长7%。
3.对外股本证券投资大增,债券投资继续回流
09年我国对外股本证券投资净流出338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出11亿美元;对外债券证券投资净流入437亿美元,上升29%。
4.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增加
二、直接投资项目分析
1.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首先,在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结构上,大多数集中在港、澳、台和拉美等地区。其次,在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我国对外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的投资。再次,在对外投资的方式结构上,我国80%以上的海外企业属于新建企业,且合资方式占绝大比重。
2.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薄弱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二是对外投资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导致跨国投资在一定程度混乱无序。
3.缺乏懂得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
当前,缺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大多境外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不懂技术,不懂当地法律。
三、证券投资项目分析
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34601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7%。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负债16381亿美元,增长12%;对外金融净资产18219亿美元,增长22%。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2296亿美元,证券投资2428亿美元,其他投资5365亿美元,储备资产24513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7%、7%、16%和71%;在对外金融负债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9974亿美元,证券投资1900亿美元,其他投资450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负债的61%、12%和28%。
我国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中,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粗略估算为: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因此,外汇储备中币种组合中仍然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在资产结构上偏重于美国财政部国债和政府机构债,这两者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约为60%左右。币种结构上偏重于美元,形成了美元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资产结构上偏重于外国政府长期债券,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中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偏低的问题。
四、关于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的思考
对于这一问题,我的观点是:在非金融项目方面,以投资新兴市场为主,在金融项目方面,以投资美元资产为主。下面将予以详细论述。
在非金融方面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投资方面,具体而言,指的是对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进行非金融项目的投资。特别是对于基础建设以及能源资源建设的投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际双边关系,一方面也可以将我国雄厚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实际的资源能源,用比较务实的方法来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
金融项目投资选择美元资产,是出于政治、经济的综合考量。我国09年对外证券投资中美国国债的比重仍在一半以上,同时就国际形势而言,丰田门和欧债危机彰显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美国有能力将其他国家的货币与贸易条件予以重压或打击。因此持有巨额美国国债不仅仅是收益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相互捆绑以求相对安稳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当然,我国迟早要实现外汇储备投资的自主化,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和对外实体经济投资的逐步巩固,如茧抽丝般的收回美元资产势在必行,但是就目前而言,仍需韬光养晦,在对外证券投资上投资美国国债或美国资产以求政治与经济收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2009国际收支报告.
1、投资行为可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遭受国家行政部门制裁及处罚,导致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选择时,投资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切不可只贪图利益,而不顾及其他。
3、投资项目未按科学、严密的评估和论证程序进行立项、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专家论证,随意性大,形成乱投资,给企业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第一,对于决策者来说,信息的收集程度是展开决策的前提与条件,必须尽可能多的收集更为精确、全面的数据,从而保障所作决策的科学性。第二,投资决策者的自身综合素质也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投资决策者不能对行业的发展背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做出全面了解,那么就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决策风险。
4、在公司开展投资工作当中,如果长期股权投资从持有到处置出售转让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那么就很有可能给监督与控制工作带来困难,不能保障投资安全和投资收益而造成损失。公司在进行一系列合同的签署工作时,必须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程序来开展工作,如若不然,就很可能导致长期投资股权的不尽明确,从而造成公司投资权益的损失,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5、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没有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做出准确的核算,出现遗漏或者差错,使会计资料缺乏较好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给财务工作造成风险,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权益受损。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审核、批准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步骤开展,就可能导致核算工作缺乏准确性、权属变更缺乏时效性,最终还会影响到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这都会加大财务工作风险。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措施
2、公司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特别是涉及到“三重一大”事项(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投资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5、公司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定期组织投资质量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公司财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与被投资方核对有关投资项目、开展项目分析,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账务处理,保障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完整。
9、公司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开展减值分析,要按照规定的标准与程序执行,保障账务处理的及时性。企业对持有的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在后续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对子公司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10、在投资过程中及投资结束后,应由内部审计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定性的评价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在风险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程度;定量的评价可以采用指标包括投资的年现金净流量、投资回收期等。
关键词:实物期权;信息技术;评估
在信息化时代,商业的成功不再依赖于土地和工厂,而是依赖于信息、知识和技术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司每年在it方面的投资占所有新增资本的50%以上,其中it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就占了所有it投资的35%~40%。初始it投资或it基础设施投资使公司获得未来发展机会的优势,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实现新的商业战略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战略it投资项目,如基础平台、组织际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电子银行网站等,都将大大提升企业未来竞争优势。it投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组织在it投资上花费巨大。因此,这些公司就需要仔细衡量it投资的成本和效益。但是,相对于it产业的高速发展,it投资的价值评估技术却发展缓慢,无法与当前现实要求相适应。
公司要不要投资含有新技术的it项目传统的投资预算方法无没对这个问题作出一个满意的答复。dossantos(1991)和stephenross(1995)认为,这主要是与it投资产生的效益具有无形性这一特点有关。brynjolfsson(2002)指出,it投资中有90%的成本和效益是无形的,这些无形效益很难准确地进行度量。
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无法评估it投资项目产生的机会期望价值。因此需要一种全面的、可以理解的评估方法来支持有关it新技术的投资决策。
一、dcf评估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it项目评估大都采用标准折现现金流法(discounted-cash-flow,dcf),包括净现值法(netpresentvalue,npv)、内部收益率法(internalrateofreturn,irr)等,其中npv的应用最为普遍。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投资,it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包括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it投资还具有管理柔性的特点,这意味着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项目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扩大项目规模、放弃项目等措施。传统评估方法都是假设项目没有柔性或者投资是可逆的,其重要缺陷是无法体现管理柔性的价值。
brealey&myers(2000)指出,dcf方法的第一个缺陷就是它隐含假设投资者是被动地持有实物资产,忽视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会利用实物资产中所包含的选择权(期权)这一事实,因此dcf方法并没有反映管理的价值。这是因为dcf方法最先被研究用来评估债券和股票价值的。投资这些证券的投资者是被动的,因为投资者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改变支付给他们的利率或股利。虽然可以出售股票或债权,但是那也仅仅是另外一个被动的投资者取代了原来的被动投资者。第二个缺陷是dcf评估方法没有办法综合新出现的信息来修正对预期现金流的估计。在不同的时点计算npv还要求分析师必须估计每个时点的折现率,因此,许多重大的it基础投资决策依然是靠管理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数据。
对大部分it投资来讲,npv方法的有效性受到严重限制,因为他无法评估it投资决策的期权价值。ross(1995)在回顾了嵌有期权价值的修正npv方法的有效性时,认为应该将所有重要的投资决策视作期权定价问题。因为传统的评估方法无法抓住由新的it投资产生的柔性价值,最终使投资无法通过npv的检验。benaroch&kauffman(1999)在研究时发现,即使项目预期的经济价值是负的,有时投资决策者还是愿意投资某些it项目来获得该投资产生的机会。决策者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机会的期望价值,因为机会期望价值再加上初始it投资产生的价值,项目预期的经济价值就非常可能是正的了。
二、it投资评估中实物期权评价方法的应用
1.计量模型引入阶段。stewartmyers(1977)最早提出“实物期权”这个概念,并指出大多数的公司实物资产都可以看成是看涨期权。实物期权的问题可以看作在给定的可利用的期权条件下,对实物资产不确定性的优化问题。
brennan&schwartz(1985)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对石油工业的项目进行了评估。与此同时,有更多的产业,像森林开采和采矿业,都引入实物期权评估方法进行投资项目分析。可以说,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原先一直是专注于那些生产可交易商品(如石油、铜等)的资本项目投资的柔性问题,原因是在这些项目中模型参数容易确定。对此,trigeorgis(1995)建议应该将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应用于更富挑战性的it投资和其他基础平台投资分析领域,而且应将其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it项目投资评估领域,clemons&webber(1990)首先建议可以将实物期权分析应用在it投资评估方面。而最早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信息系统的项目评估的是dossantos(1991),他开拓性地使用了margrabe的交换期权模型来评估一项含有新技术的it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这项it投资可能会带来投资未来项目的期权。但是采用传统的npv方法计算出改项目npv是负的,那么据此应该放弃改项目的实施。dossantos分析认为投资于第一阶段的项目,公司就等于购买了一个投资未来项目的期权,就像投资者购买了可交易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的看涨期权。因此,第一阶段项目的“真实”价值应该是传统的npv值和期权价值之和,但是,第二阶段项目的开发成本(即执行价格)是有风险的,这是其与股票期权的最大不同点。股票期权执行价格在期权买入时是确定的,而第二阶段项目的开发成本在决定投资第一阶段项目时却是不确定的,受第一阶段项目执行结果、市场条件等多种要素影响。为此dossantos引入margrabe的交换期权模型来计算改期权的价值,其模型如下:
vopt=b1n(d1)-c1n(d2)
其中:b1=第二阶段项目预期收益的现值
c1=第二阶段项目预期开发成本的现值
n()=累积标准概率密度函数
类似地,kambil等人(1993)研究一个城市医院通过掌上电脑来提升商业处理能力的一个实际条例。该医院计划投资一个掌上电脑系统,但是考虑到数据平台和网络基础建设的风险,以及护士是否接受该新技术的风险,项目组决定先进行小规模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全面投资。这样,小规模试验就被视为一个实物期权。他们使用cox-rubinstein(1979)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来评估小规模试验项目是否要实施,结果显示,对整个项目采用居于npv的方法分析是建议放弃该项目,但是小规模试验项目的期权价值超过成本,因此它必须被实施。
taudes(1998)采用期权模型来评价“软件增长期权”,他认为,实施信息系统平台的效益是基础配置产生的效益和所嵌入的软件增长期权的价值组成的。这些增长期权由软件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功能构建的,当发现这些信息系统项目会产生效益时就启用这些功能。这个工作为评估软件平台的价值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taudes(2000)使用期权模型来评估一个生产制造公司更新软件平台(从sapr/2升级到sapr/3)所产生的收益问题。
2.计量模型前提假设的探讨。尽管还有许多文献探讨了实物期权理论在it投资中的应用,但是许多学者在应用期权定价模型时并没有对使用模型的前提假设做出探讨,如标的资产的可交易性、无套利原则、风险中性假定等条件,因此在it投资评估中直接使用期权定价模型受到置疑。
针对期权定价模型在it投资项目分析中的前提假设条件,如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it项目可以在市场上交易、it资产的回报方差是否可知的等条件,上述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是在实际的it投资评估中,某些前提条件还无法满足,这样按照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会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结果。
kevinzhu(1999)提出一个评估不确定性和竞争共同作用下的技术投资决策方法论,他将战略市场相互影响的博弈论模型和实物期权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执行it投资中的实物期权时不确定性和竞争的相互影响。
yongjinkim(2002)提出一个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it投资战略行为框架。期权的价值主要受收益波动率变化的影响,而波动率变化受新旧it项目相互作用和竞争者反应共同影响,据此将复杂的实物期权模型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双因素决策模型(如图1),使决策者能够理解it投资的战略影响和评估it投资,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些文献主要讨论一种分析模型,即提供一个程式化的思路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实物期权的决策问题,为实物期权理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实物期权理论在it投资评估分析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引入阶段,许多学者对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在it项目评估领域的应用作了尝试性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探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和dcf对项目评估的不同结果,揭示出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优越性。第二个阶段主要针对it投资项目是否满足实物期权计算模型中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探讨,kevinzhu(2002)认为应该研究如何放松或改变模型中的一些前提假设,使其适合it投资决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实物期权概念的引入使it项目评估更全面,但是应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it投资项目中的实物期权的价值还遇到许多困难。因此,许多学者现在主要考虑提供一个程式化的思路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实物期权的决策问题,在实物期权分析中把战略因素结合进来考虑,如竞争、产品革新和技术替代等,以及结合其他手段(如博弈论模型)一起评估实物期权,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许多it投资也是一种竞争性投资项目(如电信运营商对3g牌照的争夺),其所包含的期权是共享期权(sharedoption),其所有权不具有独占性,但是具有先占性,因此就必须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对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
1.dossantos.justifyinginvestmentsinnewinformationtechnologie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1991,7(4):71-90.
2.rossstephen.uses,abuses,andalternativestothenet-present-value.financialmanagement,1995,(24):96-102.
【关键词】投资可行性分析作用
现阶段全世界都向着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不断迈进,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贸易方面,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竞争也更加复杂更为激烈。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投资者的每一次的经济投资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甚至有血本无归的可能。投资者在进行经济投资的决策之前一定要做出完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这对于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降低决策者因为个人感情因素以及对国家及地方政策不了解或是了解不全面而造成的决策失误,错失最佳的投资良机情况出现的可能,还可以起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作用。因此,本文就对在现实经济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可行性分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一)前瞻性
可行性分析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前瞻性,这也是投资可行性分析存在的最大意义。前瞻性,顾名思义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发展趋势及最终结果进行预判。从经济管理方向来说,可行性分析是预控行为的一部分,经济投资前对于要投资的对象是否具有升值空间运用已有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对投资的收益性做出预判,所以这一分析本身就是一项有预测性质的活动。在进行投资目标的实际可行性分析的时候,要时刻谨记这一重要原则,对于可能对投资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要充分了解并分析,每一个细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投资结果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而提高可行性分析的准确程度,为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公平性
(三)真实性
二、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作用分析
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说,在经济投资过程中可行性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最终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可行性分析,以便能够使其在实际经济投资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为投资者摸清投资市场真实需求及情况做出参考
(二)科学合理地对投资对象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能够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知,避免因为不了解投资项目而造成的盲目决策。一方面,能够提高投资项目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促进各类自然资源及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由于各类生产资源在地域上分配不均衡,并且各地拥有的资源也有一定的数量限制,不同地区的同类资源在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各地的生产成本也就不尽相同。可行性分析对投资项目进行的全面分析包括了项目开发的地区、项目的规模大小、项目所具有的潜在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实际决策时需要参考的对象,具有优势因素的投资项目自然会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这样就使得优势因素得到更多的利用,进而加强了项目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对投资项目的全面考察、完整的数据分析方式以及科学的数学模型应用、从宏观角度对投资项目所处的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整合及分析等都使投资方案的合理性得到充分保证,为决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必要的备选方案,还从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市场竞争的平衡性。
(三)避免由于决策者缺乏对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了解导致的决策失误
(四)使得投资者的决策更具稳定性
投资者想要保证经济投资能够持续平稳不断地运行下去,就必须要保证自身投资具有稳定性、渐进性和一定的系统性。投资者再进行一些比较大型的经济项目投资的时候,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投资规模大、投资风险高、资金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很容易出现投资的不连续,产生一定的投资混乱,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为之后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红宏观上的方向引导,维持投资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才能够使得市场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才能减少在投资中的决策混乱,进而减少决策失误,获取更多更长远的经济利益。
三、结语
[1]吴三湘.投资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作用[J].才智,2013(35).
[2]李素香.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
[3]彭贵华.随机模拟技术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J].会计师,2012(09).
摘要:受金融期权的启发,人们提出了与金融期权这种虚拟资产相对应的概念——实物期权,开始将期权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期权市场以外的实物资产投资与管理领域,使企业可以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中做出投资决策,赢得那些传统方法无法得到的战略价值。本文认为,实物期权成为今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管理工具。
关键词:不确定性实物期权企业投资决策
一、实物期权的概念、核心思想和意义
二﹑实物期权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一)实物期权的分类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公司经常需要做出修改投资计划,放弃已经投资的项目,放弃购买项目的投资权等投资决策。传统的投资决策理论,如净现值分析方法,决策树分析法和模拟分析法认为:要么现在马上进行投资,要么永远放弃投资,而利用实物期权理论,管理者可以依赖于未来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出一些或有决策,而不一定是传统上必须马上投资和永远放弃投资的两项选择,否则投资者有可能失去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而且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没有考虑到管理者的积极主动进行决策,有关投资项目内外交困信息的不断变化和项目技术的一些不确定性。根据实物期权的特点,大致可以将实物期权分为以下六种:延迟期权(DeferOption)﹑扩张期权(ChangeScaleOption)﹑收缩期权(ContractOption),放弃期权(AbandonOption),转换期权(SwitchOption),增长期权(GrowthOption)。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合并报表处理
在会计核算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长期股权投资是工作中的重点因素,伴随新课程改革体现的优化及创新发展,企业需要构建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通过对核算内容的优化,进行投资单位项目内容的优化控制,同时也应该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基础上,进行公允价值等权益性投资内容的分析。在后续计量方法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与权益性金融资产进行控制,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分析
(一)股权处置日投资单位中的个别报表处理
(二)股权处置日投资单位的合并报表处理
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后续工作处理中,剩余的股权资本应该按照日处理进行价值项目的计量,当发现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发生差异的现象,就应该进行当期合并财务报表的留存收益。而且,在编制会计内容记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长期性的股权投资价值,稳定确立公允价值,同时,对于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内容――账面价值内容而言,当两者呈现差异问题时,应该按照净利润的项目处置进行收益的分析。同时,在处理当期期初到处置日之间的会计账务时,应该在原有项目投资及股东权益抵消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编著工作的合理确定,从而为股权处置的日投资单位的报表合并提供稳定支持[2]。
二、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分析
(一)控制企业合并类型的项目处理
第一,在个别报表控制及行程的过程中,应该在同一种控制状态下,进行企业合并投资成本的调整,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入账的价值而言,其项目内容的设计应该被投资单位的所有价值进行项目比例的计算,并使持股权比例的计算现有稳定的股权份额。同时,在对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机制及原本权益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提高资本公积,从而实现留存收益项目控制的稳定性。第二,进行日合并报表中项目控制的统一处理。首先,在合并日合并投资产负债问题编制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合并前的子公司构建科学化的收益项目内容,而且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完成项目资本的有效转移,在合并报表确定中,也应该将母公司的股份,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子公司权益及账面份额的余额抵消。第三,在同一控制状态下的企业合并工作而言,需要将子公司负债的问题进行负债务问题的综合分析,实现资金控偶孩子的稳定性及合理性。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母公司报表内容的分析,应对不存在的内容进行公司长期股权项目的投资,实现公司纳入比较资产债务的资本抵消。
(二)合并日合并利润表的内容编制
对于合并日而言,在编制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母公司及子公司当年年初的合并内容进行利润表的分析,从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个别现金流量表的纳入及合并,因此,在现阶段流量表确定的基础上,应该对个别报表中的控制因素进行项目的后处理。对于个别报表中的控制机制而言,如果在资源控制之后形成了非同一控制状态下的企业合并,需要在增加新投资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因素的有效控制,同时也会在此基础上对子公司长期取关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此同时,在合并日合并利润表编制的过程中,购买日合并报表应该实现资源控制的合并处理。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原权益资源控制的过程中,应该设计长期性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分析,并在购买日合并报表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差额投资收益项目的稳定设计。第二,在购买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公允价值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将其作为公允价值份额比例的系统性比较,从而保证合并表中损益金额设计的稳定性[3]。
总而言之,伴随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修订分析,准则项目的核算范围逐渐缩小,导致股权投资账务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而且,在这种企业持股比例增减问题及核算项目分析的基础上,应该进行投资产业的合理确定,有效分析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变更因素,减少项目混淆对会计核算造成制约,从而为企业项目核算制度优化提供稳定支持,实现会计核算工作中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算方法的合理提升。
[1]柴才.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J].财会月刊,2013,21:22-25.
[2]吴朝阳.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及合并报表处理[J].财会学习,2015,18:198.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本预算;贴现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
一、导言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其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提供就业机会、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组织创新、培育企业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2006年新《公司法》对新设公司的注册资金最低限额全面降低,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限额从50万人民币降至3万元,这无疑是对个人创业者一个极大的鼓舞,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3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达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生产的商品占全国社会销售额的59%,完成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0%,实现的利税占全国的40%,上缴的税金占全国的50.2%。另外,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二、中小企业资本预算方法选择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资本预算方法选择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目标的偏离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匮乏
(三)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
四、对中小企业资本预算方法选择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素云,刘存勇等.探索财政与金融协调运作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商场现代化,2007,7(上旬):284-285.
[2]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基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26-227.
[3]姚海鑫.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26.
[4]Danielson,M.andJ.Scott,BankLoanAvailabilityandTradeCreditDemand[J].FinancialReview.2004,39(4,November),579600.
[5]GrahamJ.,C.Harvey.TheTheoryandPracticeofCorporateFinance:EvidencefromTheField[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1,60(Nos.23,May):187243.
[6]KeaseyK.andA.R.Watson,1993,SmallfirmManagement:Ownership[M],FinanceandPerformance,Oxford,Blackwell.
[7]Ang,J.,SmallBusinessUniquenessandtheTheoryofFinancialManagement[J].theJournalofSmallBusinessFinance1,1991,(1):1-3.
[8]Loderer,C.,Roth,L.,Discountforlimitedliquidity:EvidencefromtheSWXSwissExchangeandtheNASDAQ.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2004.
[9]Block,Stanley.CapitalBudgetingTechniquesUsedbySmallBusinessFirmsinthe1990s[J].EngineeringEconomist,thesummer1997:120-136
[10]Petersen,M.andR.Rajan,TheEffectofCreditMarketCompetitiononLendingRelationship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4,60(No.2,May),407444.
(一)众筹与股权众筹
众筹是指创新项目发起人基于网络平台项目并设置融资目标金额,利用社交网络面向社会大众筹集资金的融资模式。众筹最早起源于美国,2009年金融危机后,PerryChen创办了kickstarter以帮助创业者为他们的活动目标筹集资金,随后众筹市场迅速发展,2014年全球众筹融资总额已达162亿美元。众筹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四种模式:捐赠型众筹,预售型、奖励型众筹(支持者预先把资金支付给融资者,来获得优先得到产品的权利),债务型众筹(P2P网络借贷)以及股权型众筹。股权型众筹是指募资者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其创业企业或项目信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并以企业或项目股权作为投资者回报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起步较晚,直到2011年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才宣告上线,但由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危机背景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2014年股权众筹融资总额已迅速增长至38亿美元,约占当年众筹融资总额的1/4。
(二)股权众筹的主要模式
个人直接股东模式:出资者通过浏览平台提供的融资项目自行判断并进行投资,众筹成功后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后直接成为融资企业的股东,并对公司决策具有投票权。个人直接股东模式的代表是英国股权众筹平台Crowdcube。
基金间接股东模式:股权众筹平台通过一系列审查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合格投资者投资的资金不经过平台而是直接进入一家风投基金,再由风投基金将资金注入初创公司,投资者是项目公司的间接股东。美国的Foundersclub是基金间接股东模式的创立者。
“领投﹢跟投”模式:又称集合直接股东模式。这种模式下由众筹平台认定的具有行业经验和资源的人作为领投人,其他投资者跟随投资项目,领投人并不必须是项目的第一个投资人。领投人通常需要负责项目分析、尽职调查、项目估值议价、投后管理等事宜,而跟投人虽然也是被投企业的直接股东,但一般不参与项目方的直接交涉和运营管理。
二、中国股权众筹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
自2011年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上线以后,我国的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根据盈灿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由于政策鼓励等因素,行业规模增长明显,全年成功融资额约为50亿~55亿元,2016年上半年成功融资额已达35亿~40亿元,平台数达144家,约占所有众筹平台数量的40%。从模式上来说,“领投-跟投”模式是我国采用最为广泛的股权众筹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在我国投资者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
(二)“领投-跟投”模式的操作机制
大部分众筹平台采取的审核方式为线上材料审核,审核内容集中于审核项目商业计划书,只有少数几家平台会在线上初审后安排平台投资团队人员与项目方约谈并进行实地考察。(见图1)
对于合格投资者认定方面,跟投人通常认定要求较低,具有一定个人资产和风险投资意识的成年投资者均可以参与成为跟投人。而领投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较大,因此认定相对严格。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对于领投人资格认定的条件包括:有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资产或年收入达到一定金额,有成功投资经验等。
领投人在确定领投意向后,需要进行项目分析、尽职调查、项目估值议价,协助项目方落实跟投、完成融资,领投人在项目中的投资额度依照各平台的不同有5%~30%的最低额度限制,领投人在项目成功后能够优先收到占总体投资收益一定比例的额外管理收益。
当项目融资成功后,“领投-跟投”模式下股东对于项目的管理形式对于领投人投后管理是否尽责的依赖度很高。最为常见的模式是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其中领投人担任普通合伙人(GP),跟投人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参与有限合伙企业。领投人作为代表人进行投后管理,跟投人定期通过领投人披露的信息了解项目运营的情况,较少参与具体的运营管理环节。
三、“领投——跟投”模式下的尽职调查
(一)尽职调查必要性的理论基础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投资者掌握的初始信息是有限且不完全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其决策和行为面临对巨大不确定性。根据逆向选择理论,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扭曲会导致劣质品驱逐优质品,使得市场交易品总体质量下降;从委托-的角度出发,道德风险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人)出于机会主义采取另一方(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最终导致市场的萎缩和消亡,因此投资者必须进行信息搜寻以消除信息不确定性,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而尽职调查的本质就是信息搜寻,通过实施恰当有效的尽职调查有助于消除股权投资的信息差异问题。
(二)当前“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的实施
(三)“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存在的问题
1.尽职调查报告粗放,欠缺有效信息
领投人能力的局限性。与传统融资方式中创司成立项目小组并广泛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不同,线上股权众筹由于筹资规模较小,尽职调查主要由领投人独立完成。尽管有成功投资的经验,领投人也很难具有对项目从法律、财务、技术层面深入判断的能力。出于成本-收益考虑,在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领投人也没有动机主动寻求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帮助以完善尽职调查报告。
2.委托关系复杂,缺乏对领投人的有效监督
领投人与项目方、跟投人和众筹平台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委托关系。由于领投人与项目方及平台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关系、领投人相对于跟投人的信息优势,使得领投人在股权众筹中权力巨大,实施对领投人是否切实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监督也较为困难。
具体表现为:
领投人与项目方之间:在股权众筹中,相当于GP的领投人在投资项目中出资比例巨大,对项目方能否融资成功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项目方具有向领投人提供经济利益以使领投人在尽职调查报告中隐瞒或编造项目信息的动机。
领投人与跟投人之间:线上股权众筹普遍融资额度较小,每个跟投人出资的金额通常在几万元以内,各跟投人的搭便车心理使得其很难对领投人和项目方实行有效的监督,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风险,也为获取真实可靠的尽职调查报告带来挑战。
四、“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建议
(一)扩大尽职调查范围,细化尽职调查内容
为解决线上股权众筹“领投-跟投”模式下尽职调查报告粗放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完善尽职调查框架
尽管由于领投人和项目方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对网络股权众筹采取与传统融资中尽职调查相同的标准,但建立更为完善的尽职调查框架对于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从范围上来说,尽职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对项目所属行业状况的分析。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投资者往往缺乏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每个投资者自行搜寻信息的成本较高,因此由领投人在尽职调查报告中阐述项目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所处生命周期、主要竞争对手等背景情况能够大大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从调查深度来说,一是尽职调查报告中创业团队的信息披露程度应当更加详细: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项目来说,创业者的个人水平对项目未来能否顺利开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领投人还应当调查创业者曾经任职公司的情况、离职原因、外界评价等。在了解每个团队成员个人情况之后,还应当考察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包括曾经合作的经验、是否有过失败经历等。二是项目运营数据方面,领投人应当在考察项目方提供选取特定运营指标合理性的说明报告的基础上,准确地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反映项目目前发展的情况。对于重要合同和财务开支数据,领投人应留存书面证明材料,在投资人要求时提供。
2.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降低尽职调查难度
股权众筹平台对于项目准入要求较低、最小化自身调查责任的操作方式使得进入平台的项目良莠不齐,领投人往往在已经确认领投并实施了部分尽职调查过程后才发现发票、合同缺失,为后续尽职调查造成很多不便。要求股权众筹平台对每个项目的各项证明的真实性一一考察缺乏可行性,但平台在项目上线前应当对尽职调查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材料的存在性做出要求,而非仅仅对商业策划书进行审查。通过提高项目准入要求能够促使经验不足的创业者完善项目,提高行业整体项目水平,消除由项目方材料缺失导致领投人客观上无法详细尽职调查的问题。
3.引入项目分级制度,分担领投人尽职调查压力
对于筹资额度较小、处于传统行业、投资风险较小的股权众筹项目,要求领投人咨询专家以及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详尽分析以出具全面尽职调查报告是不经济的;而对于筹资额度大、领域新的高风险项目,投资人以实施调查存在困难而减少必要的调查程序也会导致巨大的投资风险。
2012年美国出台的JOBS法案中有关股权众筹的法规就体现了这种分级思想:筹资额超过50万美元的项目需要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筹资额在10万至50万美元之间的项目需要由符合SEC要求的独立专家调查核实财务数据,筹资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仅需提供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单即可。
(二)强化领投人信息披露,建立领投人声誉机制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因素;价值评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而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混合所有制是现实中最可行、最稳妥的方式,这会涉及到并购重组、股权退出或收购等。敏感性分析技术作为用于估计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对项目结果产生影响的一项方法,可帮助项目决策层根据敏感因素对项目影响的程度,进行项目决策。
一、我国敏感性分析技术的发展
二、案例讨论
(一)研究方向
在本案例项目中B水电站拟挂牌拍卖股权,不同的潜在投资者根据了解到的B水电站运营参数,自身不同的经营管理情况、心理预期投资回报率,来确定各自举牌竞价的区间范围。本次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技术路线:先模拟变量(投资者心理承受拍卖价)求出敏感因素(投资者心理预期回报率),并参考投资者自身情况,再进行估算投资可行性举牌竞价区间范围。
(二)案例背景
A集团拟在产权交易所通过挂牌拍卖方式收购B水电站100%股权(2500万股),需要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估算投资可行性举牌竞价区间范围。
(三)分析思路
根据A集团提供的初步调查所掌握的收购项目有关信息,并考虑A集团模拟收购后对B水电站采用的经营管理方案和预计的收入成本费用的设定参数,对B水电站现金流以及股权价值进行估算后,再通过敏感性分析技术用变量(拍卖价)求出项目投资回报率,考查敏感变量的变动对于分析结果的影响,来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四)分析具体过程
1.根据A集团提供B水电站资料,及A集团模拟收购后对B水电站设定参数,对B水电站的未来现金流进行估算:20x1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现金流分别为25,300,000元、3,900,000元、2,925,000元和1,225,000元;20x2年数据分别为25,300,000元、4,300,000元、3,225,000元和1,925,000元;…;假设永续经营,永续期数据分别为25,300,00元、18,200,000元、13,650,000和13,650,000元。
2.确定敏感性因素
在企业股东权益价值现金流有关的参数中,一般可采用营业收入(上网电量、平均电价)和折现率作为考察对象。
敏感性分析可大体揭示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变动范围或幅度,反映出项目投资风险和不确定程度。委托方根据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影响的敏感程度,分析可能出现的最有利与最不利的情形,从而判断项目是否具有可投资性。
[1]张保府.项目投资决策指标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