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来统计潼潼从小到大玩的最多的游戏,那毫无疑问,应该是“过家家”。而且,这个游戏可以打破性别壁垒,绝对的男娃女娃通吃。
在孩子们眼里,万物皆可过家家。
过家家之于小孩就相当于各种手游之于大人,玩起来那叫一个沉迷而忘情。
01
“过家家”游戏特别好,但也有些“费妈”
其实,这类过家家游戏,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名词,叫“假装游戏”。越来越多的人都致力于研究,为什么不论在哪个年代,哪种社会背景下,孩子们都无一例外地痴迷于玩这类游戏。
而研究结果的确也让家长们很高兴。因为这类游戏就像万金油一样,安全感、语言能力、治愈恐惧、激发想象力、认识世界……基本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都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进行。
于是,老母亲们纷纷在内心大呼:哇!终于找到一个娃百玩不厌,又不用担心玩物丧志的游戏了!那还用说什么,无条件的支持娃玩就是了。
然而玩久了之后,老母亲们就会发现,这真的是一个特别费妈的游戏。
当然,二胎或者多胎家庭除外。因为,在老母亲看来,假装游戏最好的道具无一例外就是一个同伴。如果能找到一个玩伴,过家家游戏基本上可以算是最让老母亲省心的游戏了。你无需过问,也无需设计,孩子们总有办法玩得风生水起。
但如果是娃一个人在家里玩,那老母亲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因为多半娃不会一直独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们总是会适时地拉老母亲/老父亲下水陪玩。而且,必须要自己当导演,给爸爸妈妈指派角色和任务,台词、走位什么的,全部都要听娃的指挥,如果演得不够投入、台词说错了,一个不小心亲子游戏就变成了亲子大战。
但问题就是,不是每个小孩都有着令人称奇的脑洞。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相同的情节、类似的对白,就那么一两个反反复复说来说去。
一辆车撞翻了护栏能演上九九八十一回,一个梳头换衣服的情节能重复七十二遍。
当然了,这种静态的重复顶多也就是无聊到让爹妈们头秃,最要命的是让爹妈扮演什么消防员、警察之类的,上蹿下跳个几十遍,真的会让爹妈们一命呜呼。
所以,在许多爹妈心里,过家家游戏真得让人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基本上不用花啥钱,娃能对着空气演一出大戏;“恨”是因为,它真的是陪玩界的一大死穴,没点体力、没点耐心、没点脑洞的爹妈,只能等着被娃虐上千万遍。
02
不想在游戏中被娃套路,就先套路娃!
所以在玩的时候,爹妈们总是强忍住内心的咆哮,尽可能地依着娃的路子来。但其实,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为难自己。
陪玩个游戏都要变成忍者神龟,中年人未免也太苦了吧!亲子关系其实和其他的人际关系都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能找到让彼此都觉得舒服的平衡点。与其被娃的无聊剧情打败,不如给过家家游戏“加点料”,让游戏变得有趣起来。
作为一个被过家家游戏“虐”了N多年的老母亲,我倒也算是跟着娃观察了多年。
孩子在不同年龄对“过家家”游戏的需求其实也是完全不同的,精准定位这些需求,“过家家”游戏才会创意无穷。
0-3岁注重生活体验感
这个年龄段的小娃们,在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最喜欢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搬进来。
而男孩子们常玩的可能是开火车、送货、当邮递员送信、做修理工、建筑工之类的。
这个年龄段的小娃,他们在假装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代表了他们对周遭世界的观察、认识和模仿。
所以,我觉得想要找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嗨点”,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的体验感更真实、更丰富、更多样化:
①通过搭建,让场景更真实化
真实的场景不仅能增加娃的体验感,更能在游戏中无形提供很多新灵感。想要给过家家搭建场景,我发现这几样东西(玩具)特别好用:
谁还没有一个披上床单就觉得自己变超人,戴上头纱就想象自己是白娘子(此处暴露年龄)的童年呀~
所以,不管是被子、枕巾、床单、围巾、桌布……尽情地用在过家家游戏中吧!
就像绘本《棉被山隧道》那样,简简单单的一床被子,也能和娃一起幻想出另一个世界。比如,把被子凹成拱形,可以玩建地铁、修下水道、火车钻隧道、躲猫猫、挖宝藏等等游戏。
比如,枕头、抱枕放在地下,就可以当成过河的鹅卵石、小桥等等,和娃玩溪边露营的游戏。
再比如,床单、桌布系在桌子腿上,就可以当玩偶的吊床,增加游戏的真实性。
如果没有这些物品做辅助来搭建场景,让娃对着空气假装钻来钻去爬上爬下,乐趣会减少许多。
我们也可以给娃提前准备好这些纺织物品,抛出一些问题,比如“去沙滩玩,如果沙子太烫怎么办呢?”、“厨师们做饭的时候,头上戴的、腰间围的是什么?”等等引导娃自己去思考、想象、观察生活,让他们来决定该怎么把它们用在自己玩过家家的场景中。
每一个娃在儿时都曾有过一个厨子梦。
其实,我们倒也不需要专门购买厨房玩具,家里的一次性餐盘、纸杯、小咖啡杯、勺子、碗筷、面粉、调料、洗碗布,都可以让娃尽情鼓捣。
准备的物品越多,就越能增加游戏的复杂性。比如娃在玩卖冰淇淋游戏,如果只是一遍遍的重复买、付款、吃这几个动作,那我们可以提议说,要不要给小蚂蚁和大象制作冰淇淋呀?
小蚂蚁很小,可以让娃搓一个面粉小球,用牙签将其穿过;到了大象,就需要娃捏一个很大的面粉团,放在盆或者碗里。还可以脑洞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什么咸味的、酱油味的、麻油味的,让孩子用不同的调料制作完成。
在这样一个每天收快递收到手软的时代,纸箱变得唾手可得。一定不要把快递盒子都扔掉,因为那里面藏着无数待开发的脑洞和创意。
大的纸箱,可以给娃做房子、城堡、洗衣机、灶台等等;小的纸箱,可以做娃娃们的小床、宠物玩偶的小窝、超市的收银箱、信箱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缺乏创意,只是总担心自己手笨,做的不像。但其实,娃并不是很在意你做的是不是足够精致,只要模仿真实物品做一个大概的模样,娃就很高兴、很满足。
在和娃一起制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很有爱的亲子活动,娃拿着自制手机或者火车票,可能比让他们拿着真实的物品玩过家家更过瘾、更有成就感。
一张桌子加一块桌布,就是一个妥妥的小帐篷,让孩子拥有了自己的秘密基地;几把椅子,就可以当成公交车上的座位,让娃更真实地体验公车司机所做的工作。
总之,充分利用各种家具,让娃的过家家场景“像模像样”起来~
当然,除了这类日常物品之外,玩具里最方便搭建场景的,无疑就是各种积木、轨道了。
也难怪,这些都是娃最长情的玩具,因为它们真的是变幻无穷。
②通过了解不同职业,让模拟视野更开阔
之前每次潼潼玩“坐飞机”的游戏基本上都是把登机、安检几个固定流程走一遍就完了。直到我们读了一本叫做《飞机起飞了》的绘本,里面特别详细的记录了飞机是怎么开的,在航空管制员的指引下,机长又是如何通过雷达,在一条条看不见的道路中把乘客们带到目的地。
于是,我们就把这个过程也加入到了“坐飞机”的游戏里,让整个游戏变得更饱满、更有内容,不至于因为过多的重复而枯燥无聊。
再比如玩“医生游戏”,通常的环节都是打针、输液、看喉咙、听诊之类的,而如果我们能带着孩子了解更多有关医生这一职业的工作之后,就会知道医生所作的工作还有许多。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之前没有加入的环节当作创意点加入到游戏中,比如可以用被子搭一个“核磁检查”的机器,躺进去模拟照核磁的过程。
还有,孩子们都爱的送信游戏,可以看一看《小熊邮递员的一天》,把信件分拣的环节加进去。
多带着孩子能去实地了解不同行业的真实面貌,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是对于小娃来讲,都去现场参观也并不现实。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带着孩子看一些职业启蒙方面的绘本,还有一些类似于《DoYouKnow》这样讲东西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纪录片,丰富孩子们对于真实生活的认知,让孩子们的过家家游戏不再空洞、重复。
4岁+追求游戏的冲突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他们在“过家家”游戏中,不再仅仅满足于模拟现实生活,而是想要更多的制造一些冲突,营造所谓的戏剧性。
此时,就仰仗于我们用语言为孩子们的过家家游戏再增加一点“难度”和“障碍”,以下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试一试:
①让游戏中的角色遭遇意外事件
比如玩火车游戏,可以让火车在运行中出各种故障;玩学校游戏,可以在上学的路上设置一些赶不上公车、遇到迷路的小狗之类的障碍等等。
有一套绘本叫《和朋友们一起想办法》,里面的角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困难,我们可以模仿书中的情节,用到过家家游戏中。
比如玩了一万遍的卖冰淇淋游戏,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困难:做冰淇淋的时候,机器坏掉了,把奶油弄得满地都是,大家踩在上面都滑倒了,于是所有人一起开始收拾、清洁店面……这样演起来,是不是幽默了许多?
②让游戏中的角色想得到的东西却得不到
玩游乐园的过家家,那就不能设计只买一张门票就能玩遍所有的游乐项目。为了增加游戏的可玩度,我们可以设置当某个角色想要玩某个游乐项目时,就要回答各种问题、完成各种任务,集齐足够数量的金币,才能可以玩一次游乐设施。
再比如玩城堡游戏,不是简简单单的打打杀杀、肢体对抗,也可以设置一些武器被藏在外太空、攻进城堡的吊桥被炸裂了之类(此处请自由想象)的障碍,增加这类破坏类游戏的“故事性”。
③在游戏开始时通过提问设置一个悬念
用一句“…该怎么办”“它怎么了?”“到底怎么回事”这样的句式,把问题抛给孩子,既可以增加过家家游戏的情节性,也能把游戏引导权交给孩子。
比如玩恐龙游戏,我们用“哎?这只小恐龙怎么长的和其他的恐龙不一样,它迷路了,该怎么办呢?”来引导孩子去想象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玩购物游戏,我们可以用“呀?货架上为什么少了三罐草莓酱?到底怎么回事?”来和孩子一起玩一场带有侦探破案味道的过家家游戏。
④让情绪体验多样化
可以在过家家游戏里故意设置一些“不和谐”的情节。比如两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吵架、抢玩具;购物的时候最想要的东西被其他顾客买走了;探险的路上有的角色因为太害怕了躲起来,不敢前进等等…让孩子体会失落、生气、伤心、愤怒等情绪,不仅增加游戏的紧张感,还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们增加情感体验的机会。
03
玩到灵感枯竭和词穷怎么办?
通常,当我们的脑洞没有那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去以下三个地方,寻找灵感:
绘本和动画片自不必多说,把里面的情节用来在过家家中表演,是许多孩子都喜爱的一种玩法。
而网络素材这方面,小暖给大家搜集了以下8个小创意,都可以用在孩子们常玩的过家家游戏中。
找一个快递盒当旅馆,用卫生纸卷筒当作宠物们的“窝”,和孩子一起玩宠物酒店游戏,让孩子给宠物安排房间、办理入住、退房手续等等。
一个脏衣篮、几根木头棒、一块桌布,地上再铺一块蓝色的布当海洋,就可以玩海盗船游戏啦!
只用到不同形状的彩纸、纸板,也能玩卖披萨的游戏,只要你足够有创意!
如果觉得轨道搭建已经有点无聊了,可以自己创建更为新颖的火车轨道。
比如像图中这样在整理箱里放些电子灯泡制成灯箱,再用透明塑料杯制作各种场景,大树、工厂、高压线等装饰在轨道周围,又漂亮又好玩。
又或者可以参考下图,在缺乏轨道零件的情况下,用画笔和纸自己来制作小树、房子、隧道。
用长条形彩纸和圆形彩纸,制作电梯里的按钮板,贴在墙上。让孩子扮演电梯服务人员,父母扮演乘电梯的人。
父母说出一个数字,让孩子在按钮版上按下对应数字。一个小小的道具,就让搭乘电梯游戏,变得更加富有乐趣,还能顺便认识数字。
大小不同的快递盒子,用仿墙砖自粘墙纸装饰,让孩子扮演建筑工人盖房子。
许多孩子都喜欢玩野餐游戏,用揉皱的红、黄、橙色彩纸,再加上卫生纸卷筒,制作一团篝火,是不是一下子就让野餐游戏特别真实?这个自制篝火,还可以用在孩子们都爱的消防员游戏中。
在玩恐龙游戏时,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或者面粉,制作一些带有恐龙玩偶印记的图章,把它们当作恐龙化石。设置一些寻宝、考古的环节,让游戏更具趣味性。
关于过家家游戏,就先聊到这里啦。
最后,如果以上这些建议还是没办法完全治疗你的“过家家陪玩心塞症”,那不如就和孩子玩“医生游戏”吧~记得我们一定要扮演卧床不起的患者,这样将能为自己争取到十到二十分钟躺着休息的机会,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