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小区门口守候了半小时,发现不时有拉着行李、大包小包的人进入小区
晚报记者周柏伊程怡摄影报道
78岁的姚老伯有时候都不知是不是自己“眼光太好”,他在10余年前搬进这个小区,去年以来小区突然成了“香饽饽”,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带来了“无限商机”。一幢楼里一半的房屋被改装成家庭旅馆,南来北往的大客流,让深居简出的姚老伯老夫妻俩深受其扰。
105平方米改装为六间标房;入住人员从不核查身份;没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卫生状况难以保障……种种隐患,让石龙路731弄金牛苑小区的居民们成天提心吊胆,住得很不安心。律师表示,住宅小区不具备开办经营性场地的资质,物业、居委、公安等多部门均有权进行管理和整治。
【居民投诉】
楼上楼下都成了旅馆
2000年6月,对于姚老伯夫妻俩来说,是个不得不铭记的好日子。为了住得更加舒适,安享晚年,他们老两口搬进了新建小区“金牛苑”。这个小区位于石龙路731弄,毗邻上海南站,虽然属于徐汇区,但在当时看来,还是比较偏僻,“那时可跟现在完全不同,南站还是老样子,也没有这么‘挺括’的马路。”姚老伯说,“但是新房子很漂亮,虽然只有105个平方米,但得房率高,三室两厅两卫,我们老两口住住绝对‘适宜’。”
搬进新居后,姚老伯见证了整个上海南站的开发。2000年底,轨交三号线通车,南站成了两条轨道交通的中转站。2006年初,铁路南站投入使用,南来北往的火车从中穿行而过。同时,公交线路也多了起来,多路公交车可通往市区各个方向。随着交通发展,南站附近的商务、旅游、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也融合进来,南站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成为了经济枢纽。
这些变化,姚老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于他自己来说,最深切的感受是生活便利了很多,儿女们回家来也方便了很多。
然而,从去年起,事情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先是四楼的业主看准商机,将房子租给中介,中介将居住用房改成家庭旅馆,天天从南站拉客进来住。”姚老伯说,不久,三楼业主紧接其后,也改成了家庭旅馆,然后,一楼也步其后尘。
就这样,一幢六层楼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家庭旅馆,住在二楼的姚老伯两口子,从此变成了夹心饼干,开始了不安心的日子。
居住在此有三大心事
一是安全难有保障。原本小区门口有保安室,楼下有门禁,安全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可开了家庭旅馆后,进进出出的人越来越复杂,有时候还会有旅客走错,用钥匙来开姚老伯家的门。“有时候他们忘了带钥匙,就在楼下揿我家的门禁让我开门。”姚老伯很无奈。如今,门禁已成了一层摆设,楼道里几乎随意进出。
三是卫生每况愈下。小区的物业每天派专人打扫卫生,楼道里也都有人清扫,可自从家庭旅馆开出来后,打扫的脚步怎么也跟不上随意丢弃垃圾的速度,经常姚老伯一开门,就看到地上有丢弃的果皮纸屑。“我现在除了打扫自己家里的卫生,还必须打扫一下家门口的卫生,否则出门都迈不开脚。”姚老伯摇摇头说。
由于楼上房屋改造时下水没有处理好,两个卫生间都出现严重漏水现象,导致姚老伯家的两个卫生间屋顶和墙壁大面积发霉。
姚老伯今年已是78岁高龄,还要照顾身患重病卧床休养的老伴,如此居住环境实在让他揪心。他跟曾经居住在楼上的业主联系过,但对方表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得已将房屋租给中介,靠每月4000元租金度日,对于中介的处理情况也无能为力。
他也将此情况向居委、物业甚至派出所反映过,但收效甚微,家庭旅馆的生意仍旧红红火火。
【一线走访】
想敲开“家庭旅馆”的门得用暗号
石龙路731弄金牛苑小区,距上海南站步行不过10余分钟。毗邻南站的地理位置,让金牛苑的出租房成了香饽饽。
昨天下午,天空下着濛濛细雨,金牛苑小区门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小区入口处贴有一张告示,上书“住宅小区无旅馆,请别住黑店”。一名学生样貌的年轻男子正看着告示,身旁放着好几只行李箱。没一会儿,一名中年男子走过来,向年轻男子招了招手,朝小区内走去。年轻男子跟随其后,两人走到42号楼门前。见记者尾随,中年男子甚为警觉,渐渐放慢脚步,踱到记者身后。
尾随失败,记者折回南站“守株待兔”。一名染黄发的男子手持小卡片,向南来北往的旅客身上投放,“家庭旅馆”四个字赫然入目。据男子介绍,此“旅馆”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南站不过十分钟路程,价格也实惠,从50元至200元不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当记者提出要前往实地看看情况时,男子上下仔细打量了记者一番,摇摇头拒绝了。
一转身,黄发男子很快发现了一名拎着行李箱走出来的年轻人,年轻人戴副眼镜,模样斯文,走出站后左顾右盼,步伐并不是很坚定。
“要住店伐?我们这里又便宜又方便。”黄发男子搭讪,年轻人很快被吸引了,跟着黄发男子往外走。记者远远地跟着,看到两人最后走进金牛苑小区。
在姚老伯居住的那幢楼里,记者以投宿的名义敲了敲301室的房门,半响无人应答。
“你自己是敲不开的。”302室的居民伸出头来说。居民曾经趁着门开着时张望过,301室这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屋被改装成六间房和两个卫生间,供旅客居住。其中原有的三个卧室均铺有两张床,厨房和阳台改装的房间铺一张床,客厅改建的房间也铺两张床,条件好一点的房间装有独立的空调和电视,公用的餐厅里还有可供烧饭的器具。“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都人满为患。”302室居民也深受其扰。
据了解,经营家庭旅馆的大多是夫妻老婆店,由丈夫在南站附近拉客,妻子在旅馆进行管理,丈夫一旦将生意带回旅馆,会使用暗号将门敲开,妻子再负责接待。这些房间根据大小和配备设施差异,价格各有不同,最便宜的30元可借一张床,也有贵的,按照标准间收费。
有的家庭旅馆甚至在网上发帖拉客,一些房产咨询网站上就有不少打着“上海南站家庭旅馆”字样的日租房租赁贴,价格在100元上下,地址正是金牛苑小区。
除了短途客大部分住客为求职者
在一栋居民楼前,记者碰见一个背着双肩包、拖着行李箱准备离开的年轻男子。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个名叫李昊的男青年是从湖南来上海找工作的,已经在这个小区里租住6天。昨天接到公司通知的李昊,正准备离开并到松江的公司正式上班。
李昊告诉记者,自己刚下火车,就被人带到这个小区来了。“住了六天,总共也就300多块钱,算下来每天60元不到,还算能够接受。”对于李昊来说,初来上海打工最担心的就是没地方住。若是直接找附近的旅店,至少每天在一百元左右,若是一时半会儿没能找到工作,自己就带了一千块钱,到时候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
据李昊介绍,自己住的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里面还有两个卫生间,虽然被分割后,每间住房不到8平方米,但布置得还是很温馨。此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这种“家庭旅馆”里还有厨房间,能自己烧饭。这可让李昊觉得节约了一大笔,毕竟这六天,天天在外面吃,费用肯定很高。李昊告诉记者,住在同一套房子里的有三个是从外地到上海来打工暂时租住在这里的,另外一个是要坐火车去其他地方,在上海只待一天。
“我们这里还有半夜来睡上几个小时的旅客,他们一般是要换乘火车,不高兴到宾馆,就把这里当钟点房凑合一晚上。”不过对于住在这样的“家庭旅馆”,李昊还是有所担忧,“里面人很杂的,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头,万一出点事情,谁都不能保证。”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旁路过的居民告诉记者,原本小区里有不少这样的“家庭旅馆”。后来因为查得紧,很多已经变成了群租房,长租给一些来上海打工的人。
【各方说法】
物业:保安劝阻曾遭殴打
给每户居民发放业主公约,在小区的三个大门口张贴告示,加派保安把守。用金牛苑小区物业于经理的话来说,该想的办法都想过了,能做的也都做过了,但仅仅靠物业,这个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
随着小区内“旅馆”的增多,居民们的投诉也开始呈几何数上升。作为物业来说,自然要采取一定的行动。于经理告诉记者,第一步便是向每户居民发放业主公约,并让每户居民在上面签名。但这个效果很微弱,物业随后只能根据居民的举报,给这些用来作为“旅馆”的人家发放告知书,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既然旅客都是从大门让人带进来的,那是否能从源头上进行遏制。于经理告诉记者,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想过。他们一开始就想是不是能让门口保安加强询问和把守,不让那些旅客模样的人被中介带入小区。但这个方法很快失效,有保安还因为上前询问并阻止旅客被带入小区,被带路人打了几拳。“连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保安又没有执法权,这个方法显然无法实行。”就这样,最后物业只能将告示贴在大门口,希望能让这些住店的人看见后避免进入小区。
工商:居民小区不可以开家庭旅馆
根据记者在现场的调查,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这些所谓的“家庭旅馆”都是无证经营。对于无证经营这个情况,金牛苑所属的徐汇区工商局是否有所知情,又是如何处理。
为此,记者致电上海市徐汇区工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金牛苑的这个情况他们已经知情,并且也参加过整治。据了解,由于“家庭旅馆”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前,须先获得公安部门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部门颁发的《公共卫生许可证》,且必须是商业类的建筑(非“住改商”)。所以作为工商部门来说,在居民小区内本就不可以开设家庭旅馆,所以根本不能办理任何的营业执照。
随后王先生表示,一直以来,金牛苑的问题都是由公安牵头工商配合处理。“据我们目前了解下来,现在小区里居民反映的这些旅馆大多数都变成了群租。而且由于无法明确这些房屋的具体位置,作为工商部门来说,很难进行处理。”王先生说道。
公安:联合整治后正商讨办法根除
其实从去年至今,对于金牛苑的这些“家庭旅馆”的经营者来说,也是胆战心惊。记者了解到,当地公安联合工商、城管、房管等部门有过多次联合执法。而小区内的旅馆数量也从最多的70—80家下降到目前不足20家,但还是无法根治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记者采访了金牛苑所属的漕河泾派出所吴所长。吴所长表示,“家庭旅馆”和群租房有本质区别的。群租房一般都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期一般是1个月以上;但“家庭旅馆”是以日租、时租形式招揽旅客牟利,甚至不用查看身份证就可以入住,不签合同只开收据。
徐汇警方针对“家庭旅馆”持续进行了几十次集中整治,查处责任人取缔地下旅馆。在对这些责任人查处时,民警发现非法开设“家庭旅馆”的大都是二房东,夫妻搭档,把房子简单分隔后,就去南站寻找客源;也有部分人请“黄牛”拉客,每拉一人分给“黄牛”10—20元。大房东大都是外地买房的投资客,平时大都住在外地,他们与二房东签订的都是正规租赁合同,明确约定不准群租,不准非法开设“家庭旅馆”等,否则由租赁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过吴所长坦言,由于南站有大量的客源,周边的旅馆和宾馆又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市场让这些“家庭旅馆”有继续生存的空间。由于知道自己是违法经营,这些开旅馆的也相当警惕,除了有接头暗号外,还专门安排人盯梢。在历次整治过程中,都要提前摸点,并排查多次以便确定目标。
“我们的愿望当然是一家都不存在,但现在看来确实很难实现。”对于目前的状况,吴所长也有些无奈,“我们一直在和各个部门研讨方案,希望能拿出一个详细并且有可实施性的方案出来,将这个问题从小区根除。”
律师:物业、居委、公安多部门均有权管理
上海汉商律师事务所孙彬彬律师对此分析说,居民住宅小区改装成家庭旅馆,是明显违规的操作,可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首先,家庭旅馆属于营业性的公开场所,住宅小区属于物业住宅性质。只有商业性质的房屋或者商住两用的房屋才可用于开办企业、经营性场所。金牛苑小区的住宅小区性质显然不属于商业性质,不能用于开办经营性场地使用。
其次,旅馆属于公共性质的经营场所,需要经过严格的消防、安全、卫生审批,营业需要工商的许可,不是随便改造房屋就可以开办的,房屋改造也需要经过消防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的许可。由此带来的外来人员、安全隐患很严重,正常情况下,绝对不可能获得消防、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许可。
第三,使用租赁房屋经营违法的项目,房东明知而认可的也有连带责任。
此类情况下,物业、居委会甚至这些房屋的业主均不能推卸管理的职责,尤其是物业,房屋改造、外来人口都是他们要管的范围。如果有关行政部门对此类情况给予办证的话,那可以起诉这些行政部门的不正当行政许可行为。如果这些家庭旅馆没有取得证照而进行经营活动,不仅物业、居委会有权管理,公安等部门均有权也应当管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