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唤起多少人的童年
来自燕赵都市报
02
洪汛涛
金近
看《哪吒闹海》的我们,如今深潜海底,驾驭探海蛟龙;看《九色鹿》的我们,如今修复文物,揭开千年尘封;看《神笔马良》的我们,如今描绘蓝图,创业无穷;看《大闹天宫》,我仰望星空,遨游天宫。
龙年央视春晚里一曲《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勾起了多少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舒克和贝塔》《海尔兄弟》《小猫钓鱼》《哪吒闹海》《九色鹿》《神笔马良》《大闹天宫》……一瞬间时光仿佛倒流,褪去中年的疲惫和彷徨,我们又回到那个放学后无忧无虑看动画片的午后。
虽然这些动画片大家耳熟能详,但提到故事背后的创作者,也许就显得有些陌生。今天为大家介绍两位经典背后的文学大师,这两位都是浙江人,他们都生长在风雨如磐的黑暗旧中国,他们的童年生活,都充满了苦辣酸辛。但社会的磨难,促使他们早立大志;环境的艰苦,激发了他们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启蒙,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学风;个人的勤勉,造就他们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他们就是《神笔》作者洪汛涛先生和《小猫钓鱼》作者金近先生。
“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
洪汛涛(1928.4.9—2001.9.22),浙江浦江县人,后定居上海。中国儿童文学卓越的领军和核心人物,是与叶圣陶、金近等齐名的“童话十家”,“神笔马良”之父,“童话学”开创者。他是手握神笔、妙笔生花的文学家,也是苦心孤诣、甘于寂寞的理论家,远见卓识、春风化雨的教育家,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出版家,更是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活动家,是我国努力运用民族传统风格和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童话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洪汛涛幼年时,钢笔还很稀少,是颇为名贵之物。有的同学衣服口袋里插着一支闪亮的钢笔,成为大家羡慕的事。洪汛涛爱笔,并搜集了很多笔的故事,后来,他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小说,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所发生的故事。
1955年在第三期《新观察》上,洪汛涛发表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同年,由洪汛涛编剧、木偶片大师德恩卡的弟子靳夕和“中国动画之父”万氏三兄弟之一的万超尘创作为木偶动画片。该片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巨大好评,获得了我国1949—1955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后又分别在意大利、叙利亚、南斯拉夫、波兰、加拿大举办的国际电影节获奖,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美术片。《新华每日电讯》的评价称:“1955年洪汛涛先生创作的木偶片《神笔》可谓创造了当时木偶片的巅峰辉煌,这部作品在国际竞选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意义非凡。”
洪汛涛编剧《神笔》
参加国际电影节分类表
1956年法国第一届戛纳国际美术片电影日
1956年捷克斯洛伐克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1956年南斯拉夫第三届普拉电影节
1956年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获“8-12岁儿童文娱片一等奖”
1956年英国第十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
1956年叙利亚第一届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电影节荣获“短篇银质一等奖章”
1956年南斯拉夫第一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片电影节荣获“优秀儿童片奖”
1957年波兰第二届华沙国际儿童片电影节荣获“木偶片特别优秀奖”
1957年瑞士第十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1957年加拿大第二届斯特拉特福国际电影节荣获“奖状”
1957年苏联第六届世界青年电影节
1957年英国第一届伦敦国际动画片电影节
1959年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国际艺术电影节
1979年丹麦第三届欧登塞童话片电影节
摘录自《国际电影节概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出版)
《小猫钓鱼》作者金近
金近(1915—1989),原名金知温,浙江上虞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动画编剧,当代儿童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临安《山风》杂志顾问等。著有大量童话、诗歌、文艺理论,代表作品《狐狸打猎人》《小猫钓鱼》《小鲤鱼跳龙门》《小鸭子学游水》等。
1952年,由金近编剧、方明导演的动画片《小猫钓鱼》,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影片讲述了一个三心二意的小猫咪咪在钓鱼中明白了做事要认真才能成功的故事。影片推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其主题曲《劳动最光荣》更是广为传唱,在此次龙年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中也再次被翻唱。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专业素养、会创作的作家并不多,专门给少年儿童写故事,一心为低幼孩子们写作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洪汛涛和金近作为中国童话界卓越的领军人物,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中国童话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的作品《神笔马良》《小猫钓鱼》被编入课文、拍成动画片,经久不衰,影响了几代人成长。
常读常新的童话经典
这套书中收入的作家,如《稻草人》作者叶圣陶、《一只想飞的猫》作者陈伯吹、《真假皇帝》作者叶君健等,为我国的童话发展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且都取得了卓著的功绩。在第二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评奖中,都是荣誉奖或一等奖获得者。主编洪汛涛完整周详地介绍每一位大师的作品,提供艺术上的指导,有助于读者对原作欣赏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