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本科教学中,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培养、锻炼、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离校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等的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质量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实用主义、拜金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浮躁心理愈加明显,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出现的盲目性、冲动型、急于求成和见异思迁等心理状态,越来越有向大学低年级传播的趋势。而大学生面临求职的同时伴随着又要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过程时浮躁心理的出现更加普遍,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最后一个阶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和提高的实施。因此,探讨毕业设计阶段浮躁心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和综合素质的健全,亦对当前大学生本科毕业实习的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面临就业时毕业设计浮躁心理的表现
1.1学业的懈怠和对毕业设计的轻视
1.2不求甚解和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
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是对大学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许多学生由于当前存在的一些现实情况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深入钻研的精神,缺乏与指导教师及同学交流讨论的态度,在遇到问题时不求甚解,对教师各环节的指导能混则混,东拼西凑,无法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走马观花,以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提高,这常常也是一些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反馈回来的问题。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德育教育、世界观和认知方法的改善,对毕业设计的敷衍了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本该在这一阶段得到的益处,造成了对前期大学教育成果大打折扣。当今社会信息高速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介快速传播,“碎片化现象”的相应出现,让身在校园里的大学生受这种潮流的影响,什么都知道一点,常常又是一知半解,反应到课程知识和毕业设计题目上时,不能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全面调查研究,实践论证,进而得到的结论肤浅,草草了事。
1.3急于求成及对未来的盲目
2、大学生面临就业时毕业实习浮躁心理的成因
2.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高教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就业择业机制的转变,在高等教育生源减少、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在适应这种转变过程时,一些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不利思潮所左右,如各种实用主义、“读书无用论”、“知识贬值论”、“家庭出身论”等外界因素干扰人生目标获得的正效应,而对实际占主流的“实践出真知”、“成功源于辛勤和汗水”等选择了忽视,颓废不安,加之社会上和就业过程中的一些不公平、各种考核门槛的提高等更加剧了这种情绪,并对曾经的付出抱着怀疑态度,人浮于事,无心做事,没有付出对成果又想立竿见影;浮于情,心情浮躁,无默默无闻的汗水却想海阔天空;浮于理,缺乏对道理的实践而又显得明悟诸多。于此同时,进行的毕业设计无疑受到严重影响,发挥不出大学生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和朝气,习惯依赖导师,依赖他人,将对本科学习总结的益处和提高的毕业设计抛掷一边。
2.2学校管理方面的不完善
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的浮躁心理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一教师一学生三位一体实施过程中的脱节。毕业设计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所学校都放在了足够的高度,在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定等各个方面对不同职能部门、指导教师及学生主体都有具体的要求,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常有各环节脱节的现象存在。第一,系部和指导教师对毕业实习重视不足,加之管理工作方法和经验欠缺,对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监督不力,部分教师对毕业学生纪律宽松,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敷衍、与教师及系部间的沟通断层,也助涨了学生不良学风态度和指导教师的随意拖沓。第二,学生自身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除了一些研究机构外)看重的是各学年的综合测评成绩和表现,甚至有些单位以学生考得证书的多少来评判,使得学生对毕业论文并不重视,导致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与不好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影响,甚至有抄袭剽窃等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和德育教育的现象出现。
2.3大学生心态调整与自我定位的失衡
3、减弱及避免大学生浮躁心理产生的措施
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不仅与其自身生理、心理状态有关,也是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氛围影响的综合体现,面临择业与毕业设计的重叠,浮躁心理的出现尽管只是该阶段的缩影,但不仅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也对大学生成长极为不利,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更要重视。
3.1做好毕业设计阶段心理引导,努力拓宽就业市场
毕业设计阶段的浮躁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往往过高或过低地评价,使自己陷入迷茫、躁动、急进的消极状态中,所以此时适度合理的心理引导十分重要。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体系,让学生进入到“求真、务实”的实践状态中,最终使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达到统一。同时,发挥各学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学校、院系、班集体的集中交流以及对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单独沟通,平缓浮躁情绪,最终引导学生进入到毕业设计与就业等其他工作统筹合理的实践活动中。在对毕业设计阶段学生迷茫问题通过各种形式澄清和解答的同时,拓宽就业市场,采取“多形式,多渠道,遍地开花”的形式提供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
3.2积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务实心态
浮躁心理在大学生面临学习与就业这一人生“分水岭”时体现的尤为明显,如何在这一时期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培养学生务实心态是高校仍需重视的问题。第一,树立优秀毕业设计统筹安排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良好的榜样和例子能激发学生活力和潜能,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复杂的心理时期找到一盏明灯。第二,结合教学和管理目标,合理安排毕业实习阶段大学生的各项工作,使他们在静心完成毕业设计内容的同时,又有进行就业、考研等活动的机会。第三,正视自我,合理定位。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缺点,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看待社会和自身问题,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定位,淡泊名利,踏实做好毕业实习时期的各项工作,为本科学习划上一个完整句号。
3.3重视学生实践兴趣,加强监督管理
当然,毕业阶段浮躁心理的解决需要全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共同的长期的努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极自我定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完善、自我调控适应能力的锻炼、求真务实的心态等都是大学生自低年级开始就需要主动进行的,以便为就业时的远离浮躁和资本储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