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IOS端V2.4.0)进行深度体验,从用户的需求和场景出发,还原产品的逻辑和结构、关键页面交互,梳理用户反馈、迭代路径,并通过和学堂在线、coursera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产品的迭代方向。
1背景和目的1.1背景
中国大学MOOC是由高教社联合网易推出的中国知名高校课程平台,是国内早起成立的MOOC平台,与全国超过180所高校合作推出大学课程,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课程。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学生、职场人士的主动学习。
中国大学MOOC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名校、名师的精彩课程,并通过互联网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具备教学存在、认知存在和社会存在,为现代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此,开展中国大学MOOC产品分析。
1.2目的
2对中国大学MOOC的定位分析
中国大学MOOC的基本定位是中国知名高校课程平台。通过借助中国高校的优势资源,建设优质的大学在线课程,提供新的学习方式。目前中国大学MOOC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业务:
一是基于大量优质的大学课程,挖掘潜在的用户,引导更多的用户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二是面向学校和企业的B端用户,提供学校云的企业级服务;三是抓住当下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热点,建设考研培训栏目,依托平台现有的大学生用户,进行传播,帮助大学生进行考研培训。
随着国外MOOC形式的教学模式的兴起,中国大学MOOC抓住“互联网+”教育的机遇,不断地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大学课程体系,帮助用户实现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名高校课程的愿望,同时结合中国人的现有学习方式和习惯,不断地培养用户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3对中国大学MOOC的产品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产品,本报告从用户需求和场景、核心业务逻辑、产品核心架构、产品业务流程图、关键页面交互、用户反馈、迭代路径7个方面进行产品分析。
3.1用户需求和场景
中国大学MOOC通过互联网将知名高校的优质学习内容提供给社会大众,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满足了大学生、职场人士以及学习爱好者的学习需求。下图是几类用户的人物画像。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大学MOOC并不仅仅针对有明确身份特征的用户,如大学生或者职场人士。即使平台上包含的是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学习这件事情有特定年龄的区分。就好像要求7岁只能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8岁只能学习小学二年级的内容。不同的个体学习的进度和信息的选择是应该是个性化的,这又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形式的一大好处。
3.2核心业务逻辑
中国大学MOOC的课程由国内知名高校提供,几乎覆盖所有的大学课程,课程内容呈现形式主要包含视频和文本的形式,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选课学习。
中国大学MOOC区别于网易云课堂的地方在于,中国大学MOOC尝试着去解决一部分学习的后半段的问题。通过建立作业评价机制和讨论区,来让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来指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这也是MOOC本身的一大特征,不是单纯的视频资源网站,而是满足认知存在、教学存在和社会存在的教学系统。下图是中国大学MOOC的核心业务逻辑。
3.3产品核心架构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大学MOOC产品,本报告梳理了产品的核心架构,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大学MOOC的状态栏包括首页、全部课程、我的课程、账号。用户在产品中的大致体验路径为选课——上课——完成任务/参与讨论。其中“首页”和“全部课程”满足用户选课的操作;“我的课程”满足用户上课、完成任务、参与讨论的操作;“账号”建立个人主页,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以及个人学习成就感。
关于选课的操作,用户的体验目标是快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基于这样一个用户体验目标,设计要素的出发点在于如何帮助用户方便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场景:
一是当一个知道课程名或课程老师或课程所属学校名的用户,当寻找某一类专业领域的课程时,想要有一个搜索框进行检索时,就能通过搜索框快速地检索,完成选课;二是没有明确目标的用户,当进入产品之后,想要看到一些优质的课程,就能通过优质课程的推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三是有明确目标的用户,当进入产品之后,想要通过目录查找的方式找到自己刚兴趣的课程,就能够通过目录和筛选的方式,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关于上课操作,作为用户的核心操作之一。将“我的课程”版块放在了最外层级,方便用户频繁的操作,保证用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程学习界面。“我的课程”板块,提供了离线课程和已学课程列表两个功能。离线课程是满足无WIFI环境下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已选课程列表是课程学习界面的入口。
3.4产品业务流程图
选课和上课是中国大学MOOC的两个基础功能。选课是学习的前半段,保证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感兴趣的课程,上课是学习的后半段,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同时,通过任务考核、讨论交流来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报告梳理中国大学MOOC的“选课”业务流程图和“上课”业务流程图。
3.4.1“选课”业务流程图
通过梳理“选课”业务流程图主要发现以下几个特征:
用户选择课程主要通过搜索、课程内容推荐、课程分类查找三种方式;在课程内容推荐部分,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推荐的选项,包括课程活动推广banner、推荐课程、精彩课时、计算机优质课程等,让用户可以快速发现感兴趣的课程;关于课程内容推荐部分,是基于平台的优质内容推荐和内容热度推荐。没有针对用户特征来推荐课程,来引导用户进行不断深入地学习,减少用户选择的成本;3.4.2“上课”业务流程图
“上课”业务流程图以用户为视角进行梳理,主要包含四个内容,查看课程公告、学习课程材料、完成考核任务、考核评价。整个上课过程模拟线下的传统课堂的学习过程。
在“上课”业务流程图中,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没有加入,即交流讨论。在中国大学MOOC中交流讨论既是作为“上课”内容的一部分,又作为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助教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3.5关键页面交互
中国大学MOOC的iOS客户端目前已经迭代到V2.4.0,在关键页面交互上有着自己的考量,来保证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本报告主要分析产品的课程列表页和课程内容页。
3.5.1课程列表页
课程列表页用来清晰地呈现课程列表,主要包含5个交互点。一是返回上一级页面;二是在当前页面课程列表结果不符合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搜索框进行重新搜索;三是设计弹出式目录,方便用户快速切换不同分类领域的课程;四是通过弹出式筛选器方便用户进行课程列表的信息筛选;五是当找到感兴趣的课程,进入课程详情页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
3.5.2课程内容页
课程内容页才用了tab导航切换的形式,每一次进入课程内容页默认是“课件”标签,通过左右滑动的交互形式,切换公告、课件、考核、讨论四个选项卡,实现快速切换浏览,而不必跳出课程内容页。
每一个选项卡中的内容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以此来展示更多的信息。通过点击操作可以进入内容浏览页,来浏览和观看课程内容。
3.6用户反馈
从以上用户反馈数据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大学MOOC的iOS端2015年5月上线以来,到目前共迭代了32次。进行了1次大的版本迭代。通过梳理中国大学MOOC的产品关键迭代路径,可以发现:
产品经历了从基本功能开发到业务拓展两大阶段,在产品前期着重上线新的功能,如讨论区、测验功能、直播间功能、学问全站讨论区;后期根据市场热点和业务需求,上线了考研栏目,进一步拓展业务;产品的用户增长阶段,举办了两次“奖学金”运营推广活动,分别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11月;产品在2017年7月以后,迭代方向着重在考研栏目,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考研栏目上线初期,存在迭代的任务和产品的bug;4竞品分析4.1关键功能差异
中国大学MOOC起源于MOOC平台的兴起。目前国内外MOOC平台层出不穷,国内主要有学堂在线、华文慕课、果壳Mooc学院、顶你学堂等,国外主要有Coursera、edX、Udacity、FutureLearn等。本报告主要挑选学堂在线和Coursera作为竞品,进行关键功能差异分析,为中国大学MOOC找到将来可能迭代的方向。
4.2分析结论
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Coursera、学堂在线的关键功能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差异。这给中国大学MOOC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意义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的iOS端V2.4.0进行深度体验分析,对中国大学MOOC进行定位分析和产品分析,并通过与Coursera、学堂在线进行关键功能差异分析,对中国大学MOOC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报告从用户反馈和竞品分析得出结论,为中国大学MOOC未来可能迭代的方向进行阐述。
一个完美的教育产品首页设计案例:MOOC平台Coursera的Web端首页设计
教学需求至上:MOOC平台Coursera的web端选课流程及关键页面设计
有意义的学习:MOOC平台Coursera的学习路径设计
教育的探讨:MOOC平台Coursera的web端“上课”功能设计
免费or收费:MOOC平台Coursera的盈利模式设
本文由@吴翰中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