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入行产品经理的时候,我把原型设计当成产品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领到工作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axure开始画原型、做交互。
然而,跟领导或者开发评审时,总是会被质疑:
你的这个方案逻辑好混乱!你能不能直观点告诉我有哪些功能?你这个页面不对,不应该这么设计!
直到后来我掌握了“功能结构图”的方法,以上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一、什么是功能结构图
那,什么是功能结构图呢?
先看看百度百科的定义:功能结构图是“按照功能的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的每一个框都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3个关于功能结构图的要点:
功能结构图表达的是功能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产品功能模块及其逻辑结构的体现;功能结构图极少涉及具体的字段信息,只强调功能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功能结构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产品各个功能的从属关系和逻辑结构的、脱离于具体字段信息的图表。
二、为什么要绘制功能结构图1.梳理页面和功能点的利器
但要是功能比较复杂呢?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绘制功能结构图,仅凭自己有限的脑容量,很难将整个产品或整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梳理清楚,也很难对产品或功能模块有一个整体的、全局的认识。
有了功能结构图,每个产品有哪些页面、每个页面有哪些功能、多个功能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2.指引方案设计,避免边做边改
最近我做了一个开票申请的功能。需求是,要求开票的用户联系客服,客服将开票申请信息录入系统,出纳开票后,再将发票号录入系统。整体上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需求。
在没有功能结构图的情况下,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最后大概率只考虑了最顺畅的一种情况。
而这个流程背后可能涉及到的异常处理,就会全部遗漏,如开票申请信息填错时需要修改、多个订单合并开票。
而有了功能结构图,我们就可以根据功能结构图的层级关系,先搭建好功能结构,再对照着功能点,逐个涉及方案。
做出来的产品方案,既不会结构错误,也不会遗漏或多余,原型设计自然就会顺利很多。
3.分析产品的透视镜
我们在做产品分析或功能分析时,常常需要看这个产品或功能的全貌。
若没有功能结构图,我们只能粗略地看到产品的页面,体验下交互,很难“看透”这个产品。
当我们把一个产品或功能的功能结构图绘制出来后,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重要功能、辅助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层级关系。就如同获得了一架透视镜,将产品看的一清二楚。
4.开发评估工作量的重要参考
当我们将功能结构图给到开发时,开发很快就可以根据我们的功能结构图,评估出开发工作量。
无论是对产品经理自己的成长,还是对处于工作流程下游的开发,功能结构图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产品经理一定要充分掌握并应用到工作当中去。
三、如何绘制功能结构图
1.梳理业务流程
要绘制功能结构图,那我们必须要知道有哪些功能。而因为功能是业务的承载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要详细的了解业务。而业务流程图,是最直观的一种理解业务的方式。
2.拆解功能模块
有了业务流程图后,就能通过抽象关键业务节点或操作来划分功能模块。
例如,发布朋友圈内容的一系列操作都划归“发布朋友圈”模块、好友互动一系列操作划归“朋友圈互动”模块等。
举个例子:
发布朋友圈功能模块可以拆分为发布带图文和视频朋友圈、发布纯文本朋友圈两个子功能模块;发布纯文本朋友圈子功能模块又可以继续拆分为输入文本内容、选择定位、设置提醒谁看、设置谁可以看;设置谁可以看还可以拆分为选择设置方式、设置部分可见、设置部分不可见;设置部分可见任可以继续拆分为从群选择、从通讯录选择、通过标签选择······
如果你愿意,这里还可以在继续拆分。
3.绘制成思维脑图
这个步骤,对产品人来说,以及是最基本的工具使用,此处就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结构图的最小颗粒,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若功能非常复杂,拆分到一定的颗粒度即可,并不一定要拆分到最小颗粒。
总结
在产品日常的工作中,绘制功能结构图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习惯。需要我们耐心的在工作中不断练习和总结,才能彻底掌握,从而有效提高产品方案的质量。
本文由@誓博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