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万年前,接近更新世晚期时,现代人类与其他几个古人类物种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比如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这些人类其实都是从一类被称为直立人(Homoerectus)的远亲进化而来的,我们的谱系在大约8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发生了分化。
不幸的是,来自千叶时代的古人类化石记录非常稀少,我们对它们也知之甚少,古人类学家称之为“中期的混乱”。
这种做法确实看起来让情况变得简单了许多,实际上却模糊了我们对这些人类之间差异的理解。不少古人类学家承认,对海德堡人的归类很多时候略显宽松。
为了厘清这种混乱,近日,一组古人类学家为一些来自千叶时代的化石起了一个全新的物种名。他们将一群在5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祖先称为博多人(Homobodoensis),以在埃塞俄比亚博多发现的头骨而命名。
这一化石发现来自近50年前。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曾用几个不同的名字来描述它,其中就包括了海德堡人。而这个新名字是团队对这一化石记录重新评估的结果。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复杂特性,以及对生物进行分类而制定的命名规则,物种名称被修改是常事。但是,当涉及古人类时,物种命名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物种其实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它是一种科学建构。这乍听之下或许出乎意料,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狗是狗,猫是猫。但当我们更仔细地研究各种细节,更多问题就会随之浮现。
例如,我们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划分物种?进化可以通过不易察觉的累积逐步发生,从一个物种无缝过渡到另一个。因此,分类学家会设立一些规则,在不存在天然界限的情况下将生物人为划分为不同物种。
这些人为设立的规则被称为物种概念,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类是生物物种概念,简单理解,它说的是,物种是一类可以共同繁衍后代的生物,但它们不能与其他物种的生物生育繁衍。换言之,狗可以和其他狗生小狗,但狗不能和猫一起生小狗,所以狗和猫属于不同物种。
这个概念的客观标准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生物物种概念并不完美。比如,它只适用于有性繁殖的生物,这实际上排除了大多数物种,包括细菌和病毒。这一概念在古生物学中也并不是很有帮助,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确定已经灭绝的动物之间是否能繁衍后代。
在已经提出的其他物种概念中,很多都试图弥补这些缺点。但物种不是一种天然的类别,其实不可能构建一种能适用于所有可能情况的概念。物种概念只是一种科学工具,最好的物种概念其实取决于所提出的问题。
除了分类,命名物种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其实很难判断一个新发现的化石是代表一个新物种,还是仅仅代表一个已有物种的个体变化。化石记录需要不断地被重新评估,不同的物种被合并成一个,或者一个物种被重新分成两个。这可能导致对物种名称的混淆,因为不同科学家可能使用相同的名称来描述不同的物种,或者相反。
说回到博多人。新研究认为,博多人在非洲大陆生活了数十万年。除了博多颅骨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在非洲发现的化石应该也属于该物种。博多人甚至有可能曾踏足地中海东部地区。
但是,根据独特的身体特征来定义物种会是一种更加务实的方法,它可以更好地为古生物研究服务。团队提出,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被称为海德堡人的化石更加值得商榷,所有具有尼安德特人特征的千叶时代化石都应该被重新归类为尼安德特人。
而在非洲和欧亚大陆部分地区剩余的千叶时代的古人类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但它们又缺乏特定的现代人特征,因此成了一个新的物种。
那么这个物种应该叫什么?如果严格按照ICZN的规则,罗德西亚人(Homorhodesiensis)这个名字应该更具优先权,它来自1921年在赞比亚发现的一个人类头骨,尽管当时对该物种的描述非常粗浅。
然而,这个名字指的是前英国殖民地罗得西亚及其同名的矿业巨头,它显然可能引起一些争议。因此,研究团队认为,从这个角度考虑,博多人代表了一种新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有古人类学家都接受博多人这个名字。一些科学家认为,罗德西亚人在学界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
研究团队也强调,重要的是不要一叶障目。物种名称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自然。无论规则如何,最好的名字永远是科学界清晰一致地使用的那些名字。
#创作团队:
原文作者:JoshuaAllanLindal(曼尼托巴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