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宠物犬饲养数量逐年递增,宠物犬数量庞大,据北京市2012年5月份报道该市登记养犬数量超过100万,然而宠物犬疾病却严重地威胁着宠物犬的健康,对宠物犬群及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犬疾病中,犬细小病毒病为威胁犬群生命安全的最主要流行病之一。犬细小病毒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对6月龄以下幼犬危害更大,国内报道该病的发病率为90%,死亡率为50.7-66.7%,本病主要发生在6月龄以下的幼犬,冬季发病较多,其次为初春或深秋,夏季发病较少。疫苗对该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由于养犬密度、动物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及种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失败,本病在临床仍居犬病之首。
1.2研究现状
细小病毒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病毒粒子呈圆形,直径为21-24nm,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病毒核衣壳由32个长为3-4nm的壳粒组成。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解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结合动物临床诊疗实际,用犬细小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患犬进行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据此对本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2犬细小病毒病的综述
2.1犬细小病毒的病原学
犬细小病毒(CPV)为线状负链单股DNA病毒,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FelinepanleukopeniaVirus,FPV),貂肠炎病毒(MinkenteritisVirus,MEV)洗熊细小病毒(Raccoonparvorirus,RPV)和蓝狐细小病毒(BluefoxparvovirusBFPV)同属猫细小病毒亚群。犬细小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线性DNA病毒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和大多数无包膜病毒一样,可能是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来完成的。细小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后被运送到细胞质和核周质的运输小体而且在病毒进入后几小时内衣壳大部分保持完整。
犬细小病毒感染能够用氯化铵或氯奎阻断说明体内的酸化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必须的。然而病毒衣壳蛋白则不直接被酸性环境影响。病毒和其受体进入细胞是通过动力蛋白调节的内吞作用已经得到证明。衣壳进入细胞是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然后与转铁蛋白共同定位于核周质的内体随后缓慢离开内体进入细胞质接着进入细胞核。病毒粒子到达位于细胞核周质的小体中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释放基因组进行复制和组装。犬细小病毒在细胞核复制脱衣壳过程和DNA释放均发生在细胞核而且进入细胞核的衣壳蛋白也参与了病毒基因表达的起始。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犬细小病毒2型(Canineparvovirus2CPV2)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微生物,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自主复制的单链DNA病毒。细小病毒包括CPV和FPV由于基因组为单链DNA缺乏双链转录模板病毒必须等待宿主细胞进入S期才能转录和合成病毒蛋白因此只在生长细胞的细胞复制S期复制,体内的靶器官是那些有一定生活力的单细胞。
2.2犬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每年的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暂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达10~50%。犬是本病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的犬和不同性别的犬均易感染。纯种犬及2~4月龄幼犬易感性最强,病死率也最高17%。3-4周龄犬感染后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的最多,8-10周龄则以肠炎为主。本病主要由直接和间接接触而传染。感染犬和康复犬带毒犬是传染源病犬从粪便尿液和呕吐物中排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同时当天气寒冷、温骤变、拥挤、卫生水平差、和并发感染,可加重病情和增加病死率18-19%。此外,皮下、肌肉或静脉接种,等方式也可引起此病发生,对养犬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2.3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犬细小病毒病的特征症状是呕吐、拉稀、拉番茄汁样的血便,白细胞数目减少。体温在40-41℃,本病不分年龄,均可感染,主要是幼犬,潜伏期7-14天。
2.3.1用韩国ANIGEN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AnigenRapidCPVAgTestKit)
具体方法:用棉签探入犬肛门,采集粪便少许。将棉签浸入到装有1mL反应缓冲液的样品管。将棉签上的样品和反应缓冲液充分混匀。取出试纸,将其平放于宽敞干燥的表面。使用滴管,吸取样品混合液,向样品孔中滴入4滴混合液。读取结果,此结果在5~10min内有效。若在结果窗中只出现1条带说明呈阴性,在结果窗中出现2条带(“T”和“C”),无论哪条先出现都表示呈阳性,反应开始后红色条带看不见视为无效。
2.3.2PCR诊断试剂盒
刘忠华等通过在犬细小病毒的基因组中设计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利用PCR技术首次研制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使用该试剂盒能特异地扩增含有犬细小病毒的样品,且能检出10ng的犬细小病毒DNA。被测粪样只需进行简单煮沸就能进行PCR反应。该试剂盒能在常温下保存1周以上、4℃保存1年以上。用该试剂盒对109份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合于对早期感染犬细小病毒的宠物犬进行诊断,有助于及时确定医疗方案。
2.3.3爱德士(IDEXX)犬细小病毒快速检测试剂(SNAPParvo)
具体方法:①用棉签探入犬肛门,采集粪便少许作为检测样本。②蘸取样本,将药签端口放入试管内。折断封口,倒出结合液。③挤压和放松球状物三次,将样本与结合液混合。④挤压球状物滴入5滴溶液到SNAP试剂板样本槽中。⑤当颜色一出现在激活圈中时,紧按按钮使其激活。你将听到一声声响。⑥激活过后8分钟阅读检测结果。
解读结果:
阳性结果:样本斑点的颜色比阴性控制斑点颜色更深表示为阳性结果,样本中含有犬细小病毒抗原。
阴性结果:只在阳性控制斑点上出现颜色表示阴性结果。
无效结果:阴性控制(防范假阳性)——如果阴性控制斑点的颜色与样本斑点的颜色一致或更深,那么结果是无效的,需要重新检测。
无颜色出现——如果阳性控制不出现颜色,重复检测。
背景——如果样本允许浮过激活圈,背景颜色将出现。有些背景颜色为正常。然而,如果着色的背景是检测结果模糊,重复检测。
2.4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2.4.1免疫效果
叶俊华等通过对国产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和从美国引进的犬细小病毒弱毒苗“Parvoid”系号:25053A的对比实验包括疫苗安全性试验排毒与同居感染试验及较大范围的田间临床实际应用观察,说明国产犬细小病毒弱毒苗安全可靠其效果优于美国引进的犬细小病毒弱毒苗。在疫苗接种对照试验中所有试验犬30头注射德国产犬细小病毒弱毒苗后其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均由阴性1∶8以下上升达l∶128以上,试验犬均能抵抗自然强毒感染,但在犬已潜伏感染犬细小病毒强毒时接种本疫苗则无治疗作用。用国产犬细小病毒弱毒苗共免疫1076头犬结果有效1067头保护率达99.16%,发病9头犬中有6头是注苗前已有犬细小病毒感染症状而紧急注苗的。1990年徐汉坤等以分离自北京病犬的犬细小病毒CPV2GN1毒株研制成犬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用于免疫试验发现CPV2GN1灭活苗免疫后无不良反应和排毒现象安全可靠。
Pollock等研究指出血清HI效价超过1∶80的犬即可抵抗犬细小病毒感染。在攻毒试验中发现CPV2GN1灭活苗一次免疫后HI效价在1∶40以上二次免疫后多在1∶80以上,口服攻击强毒后均无临床症状和排毒现象。20周后免疫犬抗体水平仍在l∶80以上。CPV2GN1灭活苗在临床应用时应间隔两周进行重复注苗。Edsall认为灭活犬细小病毒对强毒感染能产生保护力但不能阻止感染犬从粪便中排毒。因此这种感染和传播是无法预防的,而犬细小病毒则无论经何途径都可引起肠道感染并产生全身及局部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2.4.2免疫程序
免疫预防要取得满意效果平时就必须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坚持进行免疫注射,但免疫的程序与时机等因素都会影响幼犬的免疫效果。犬细小病毒感染的最低抗体保护值为1∶80。对无母源抗体或不知母源抗体水平的或抗体水平很低的仔犬建议用以下免疫程序:首免5周龄~6周龄,二免8周龄~9周龄,三免12周龄~13周龄,四免15周龄~16周龄。对母源抗体较高的仔犬免疫程序:首免断奶时,二免12周龄~13周龄,三免15周龄~16周龄以后每年免疫1次。对成年犬首次免疫共注射2次,每次间隔3周~4周,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母犬可在产前3周~4周免疫接种。以产仔前1个月用灭活苗对母犬免疫,所生仔犬60日龄首免,75日龄加强免疫,以后间隔6个月免疫1次效果最佳,该程序对犬的保护率为100%。对有可能处于潜伏期的动物须先注射高免血清观察1周~2周无异常时再按免疫程序免疫。
3北京市朝阳区犬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调查
犬是本病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如丛林犬、郊狼和食蟹狐等也可感染,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犬都有易感性,但幼犬的易感性更高。成年犬一般只出现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常不可见临床症状。本病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感染犬和康复带毒犬是传染源。病犬从粪便、尿液、唾液和呕吐物中排毒;而康复犬可能从粪尿中长期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垫草、食具和周围环境,一般认为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对86例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犬进行详细的统计,发现犬细小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品种性别以及免疫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⑴调查对象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北京市朝阳区宠物医院进行关于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这期间共调查了380病犬,患有犬细小病毒的有86例,临床具有腹泻、呕吐、便带血等症状,其中各类犬的发病情况见表1:
表1各类犬的发病及死亡情况
⑵诊断试剂:爱德士(IDEXX)犬细小病毒快速检测试剂(SNAPParvo)。
⑶血常规检测仪。
3.1.2方法
采用查阅病例档案、访问兽医和犬饲养人员、现场调查实地操作、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等方法。
⑴临床诊断:采用问诊、视诊、触诊、听诊等方法对病犬进行整体及一般检查,系统检查的重点是消化系统。
⑵爱德士(IDEXX)犬细小病毒快速检测试剂(SNAPParvo):详见本文2.3.3
⑶血常规检测仪:
静脉抽血,放入血液测试仪进行检测血液与正常范围相对比,白细胞数目降低结合临床症状、犬细小病毒检测试剂结果则可确诊为犬细小病毒。
3.1.3调查内容
发病犬的品种、性别、年龄、季节和免疫情况。
3.2结果与分析
3.2.1犬细小病毒的发病与日龄的关系
从表2中可以看出,30日龄至180日龄即6月龄的犬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有母源抗体的保护,所以30日龄以下犬发病率低甚至没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60日龄后,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甚至消失,加之幼犬机体稚嫩,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完全,又遇断奶、饲养环境改变等诸多应激因素,所以发病率比较高。从6月龄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犬的免疫系统开始完善,感染率呈下降的趋势。
表2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的年龄分布
3.2.2犬细小病毒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从统计表3中可以看出,秋冬季发病率高,占全年发细小病犬的58.14%。
表3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的季节分布
3.2.3犬细小病毒的发病与品种的关系
在86例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的品种上看,有金毛、拉布拉多,贵宾,杂种犬等品种发病率高,总的来说涵盖了北京宠物犬的大多数犬种,因此从表1中说明犬细小病毒感染几乎任何品种的犬都有发病的几率,从表4统计数据说明外来犬和纯种犬的发病率相对于土犬和杂种犬来说要高很多。根据主诉,我们可推测杂种犬是由于未接种疫苗或者免疫情况不知,饲养管理随意导致发病率高;仅有一只可卡犬发病并死亡的原因是免疫接种尚未完成。
表4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的品种分布
3.2.4犬细小病毒发病与性别的关系
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5。从性别上看,公犬和母犬均可感染,但是公犬的感染力稍高些。
表5犬细小病毒阳性病例的性别分布
3.2.5犬细小病毒的发病与免疫情况的关系
经统计,未免疫的犬感染率远高于已免疫的,合理防疫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细小病毒的概率,因为在未合理免疫的情况下,抵抗力低下且极易感染的犬很快衰竭死亡,但有2例4-5月龄的犬经过2次免疫仍发病的情况,可能是免疫失败。此外,科学的日常护理,经量减少幼犬的相互接触也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表6免疫与犬细小病毒感染发病率的关系
4结论与建议
(1)本调查采用的是爱德士(IDEXX)犬细小病毒快速检测试剂(SNAPParvo)对犬细小病毒病疑似病例进行检测,细小病毒检测不与活疫苗进行交叉反应,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对犬细小病毒的快速诊断和调查研究有重要意义。
(2)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北京动物医院的病例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现状如下:发病年龄分布仍然以6月龄以下幼犬为主,占72.10%。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朝阳区犬细小病毒在秋冬季发病率高,占全年发细小病犬的58.14%,这可能与北京特有的气候有关,再加上近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PM2.5污染尤其突出,秋冬季雾霾天气相对频繁,犬只的抵抗力下降,或因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导致该病发病率升高的。本调查还涉及发病率和品种、性别的关系,土犬和杂种犬患病率为26.74%,纯种犬和外来犬患病率为76.74%,这种差异主要因为土犬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杂种犬杂交优势免疫力较强。至于性别方面的因素,母犬发病率为46.51%,雄犬发病率为53.49%,表明公犬对犬细小病毒的易感性略高于母犬,但差异不是很明显。从免疫情况来看,为免疫的犬发病率高于免疫的犬,特别是6月龄以下的幼犬正值交易年龄,犬的销售商为盈利长不给犬接种疫苗,而犬主缺乏饲养和预防经验,加上环境改变应激增加发病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免疫接种,科学的饲养管理。
血常规检查结果,对86例发病2-5天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白细胞总数可降至450-5500个/m3,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红细胞减少至490万个/m3以下,严重的不足110万个/m3,血红蛋白降至7.5g/100ml以下,严重的仅有2-3g/100ml。血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
(3)犬感染犬细小病毒后,只要不引起急性死亡,经3~5天治疗即可产生一定量的犬细小病毒抗体,因此采取维持疗法,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防治继发性感染增强病犬的抵抗力,大剂量应用单抗治疗,对控制病毒感染有很好的疗效。该病的治疗原则应为抗病毒,消炎、抗菌、止血、止吐;清理胃肠,调解胃肠功能等。临床上的对症治疗还要配合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治疗,成犬治愈率高。对于不同品种、不同体质的犬要选择不同的药物,输液时必须认真监护,防止出现药物过敏现象,若发现心率过快、呼吸困难、频频挣扎、呕吐的症状,要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抗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可与诸多药液混合使用,其用量依犬的经济价值、体重和病情而定,一般为6~24ml/次,24h最好重复使用1次,以保证患犬体内抗体浓度,达到彻底中和犬细小病毒的目的。同时适当应用抗菌素可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
(5)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尽早扑杀,焚烧深埋。当犬群暴发此病后,应及时消毒。对犬舍和饲具,用2~4%烧碱、1%福尔马林、0.5%过氧乙酸或5%~6%次氯酸钠反复消毒。使用血清蛋白进行免疫,早期使用可提高疗效,犬群中一旦确诊为该病,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防止病犬和病犬饲养人员与健康犬接触,对犬舍及场地反复消毒,给其他病犬应用高免血清,加强护理,注意对病犬保暖。
(6)本病的早期症状是厌食、绝食、呕吐食物及白黄色泡沫状液体,犬主往往认为是采食过多,或吃脏东西所致,口服酵母片、庆大霉素、土霉素等就会康复,而无意就诊,直到病犬出现剧烈呕吐,腹泻严重到排血便的程度才到医院就诊,其治疗效果当然要差很多,犬细小病毒是发病很急伴全身性病理损害的传染病,从治疗效果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疾病发生到中晚期,输液疗法必不可少,制定科学合理的输液治疗方案,对挽救病犬生命至关重要。该病病程5~9天,一般呕吐症状会持续4~5天,即使用止吐药也未必能迅速消除呕吐症状。坚持每天输液,在发病的4、5天病情也可能有所加重,但只要坚持治疗,病犬的康复是有希望的,切勿轻易放弃。某些病例常在通过1~2次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后而中断治疗,易造成复发,使病程延长或转为晚期症状。患犬在输液疗法中,呕吐症状未消除之前,一般不宜饮水和进食,患犬频繁呕吐,不宜使用口服药物。市面上兽药店出售的抗生素和生物制剂品种多,质量差异很大。虽价格低廉,但疗效不确切,应使用知名厂家产品,以免耽误治疗。
(7)对于动物医院,要形成完整的药品采购清单。进口苗、国产苗的品种很多,总体上看国产苗免疫效果没有进口苗确实。所以给犬注射疫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注射质量好的疫苗。通过了解,凡是接种进口苗的幼犬,没有接种后免疫失败而感染的病例,临床上很少见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