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根据近3万个宠物病例,分析并得出了犬猫的到店就诊情况。报告显示,在宠物到店就诊情况中(样本量为297434份),犬就诊病例数占比为41.73%、猫就诊病例数占比为57.71%,其余有0.56%为小宠异宠类宠物就诊数量。
在犬到店就诊数据中,排名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肠胃炎和胰腺炎最为多发;皮肤病中主要是由于真菌和细菌感染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多发。
在猫到店就诊数据中,排名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绝育、疫苗,此外除了预防医学外,泌尿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也在猫就诊情况中占较大比例。
2010-2022共获批宠物药77款
一类新兽药仅5个
报告显示,在全球人口及其对食物需求的持续增长的驱动下,国外兽药产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HealthforAnimals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国外兽药产业销售额整体呈现逐步增长趋势,从230亿美元增长到383亿美元。
在国内,截止2021年国内共有兽药生产企业1579家,包括137家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药企业),1442家兽用化学药品生产企业。2018年我国兽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从2017年的473.11亿元人民币下降至了458.97亿元人民币,2019年回升至了503.95亿元人民币,2021年则增长到686.18亿元人民币,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大型生产企业87家,占企业总数的551%。
关于宠物药,报告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解释:宠物用药品是从兽药里面派生出来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宠物疾病或者有目的调节宠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据悉,目前我国宠物药品企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宠物医药产值在整个兽药产值不足20%。虽然我国宠物药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也表明国内宠物药市场潜力巨大,开展宠物药研发前景广阔。
在获批宠物药品方面,报告数据显示,根据现行的兽药注册办法,农业农村部审查批准的新兽药分为五类。2010年-2022年我国宠物类新兽药证书共有77个,其中一类新兽药5个,二类新兽药25个,三类新兽药18个,四类新兽药9个,五类新兽药20个。整体来说,注册获批的新药较少,大多国产的宠物药品都是《中国兽药典》及国家兽药标准收载的品种。
宠物药品发展趋势
药品细分化、人药转宠物用
针对宠物药品,报告简单分析了宠物药品的三点发展趋势:
报告分析宠物医疗机构逐步向专科化方向发展,即从宠物全科向外科、内科、猫科、心血管科、影像科、眼科、口腔科等专科发展。在兽医专科驱动下,为宠物用药品细分化提供发展空间,为宠物用药品企业的研发及生产转型升级提供良好机遇。
2、深化宠物用药品疗效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老年宠物的心脑血管药品需求显著增加,但宠物用药品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加剧了市场缺口。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宠物药研发生产实力提升,技术升级,使企业有望专注深化宠物用药品疗效方向发展。
3、最大化利用人药转宠物用药品资源
过半宠物医院使用国产宠物医疗器械设备
影像类设备是大多数医院标配
1、人医设备、器械厂家进入宠物医疗行业逐年增多
2、智能型诊断设备及高端仪器呈上升趋势
3、宠物检测类目还比较单一,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4、国产设备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5、影像类设备增幅最快。
从国产与进口的宠物医疗器械比例来看,有52%的宠物医院使用的是国产医疗设备,25%的宠物医院使用的是进口医疗设备,此外另有23%的宠物医院国产和进口均等使用。
在这些宠物用医疗设备当中,影像类设备是主流,有超过40%的宠物医院均备有这一类设备;其次是体外检测设备(包含血检、尿检、PCR等)占比35%;配备手术室设备的宠物医院占比为26%。
在影像类设备中,DR(数字X线摄影)的占比达到了62%,其次是彩超、牙科X光机、CT、核磁等。
体外检测设备中,宠物医院配备最多的是血液生化分析仪,医院数量占比为48%;其次是血细胞分析仪/血球仪;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
此外,报告还给出了宠物类医疗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据悉,对于未来宠物医疗设备、器械主要的发展方向,体外检测设备、影像类设备、微创手术设备被设备类企业所看好。
同时,宠物用药品、保健品、器械及宠物医疗其他的服务板块,正在往各细分领域渗透。虽竞争较激烈,但发展的空间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