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遛狗不挂犬牌、不束犬链、不戴嘴套的,将面临最高1000元的处罚,两次受罚者将被纳入失信名单……今年1月,《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正式施行,其中对饲养宠物犬做出严格规定,被社会舆论称为“最严养狗令”。
如今,该条例施行将近半年,执行情况如何?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主动拴狗绳的多了
搭乘电梯避开邻居
家住武昌三角路花园刘家河小区的何女士发现,最近小区里经常和她一起遛狗的“狗妈”们,主动给爱犬拴狗绳、随时清理狗便的多了起来。“受她们的影响,我养狗也更加小心了,怕影响邻居引起投诉,毕竟物业保安上门提醒让人尴尬。”何女士说。
何女士养了两只泰迪,其中一只叫“多妹”,已经陪伴她6年。以前,无论有多累,她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时带着两只狗狗出门遛一圈。但从今年1月开始,她不得不改变习惯:“武汉最严养狗令”出台后,物业人员多次登门请她办理养犬登记证。按规定,一户只能为一只狗狗办证,而两只狗狗都是她的心头肉,为哪一只办理好呢?在这样的纠结之中,她一直拖着没办。
半夜遛狗族渐增多
一人遛狗两人放风
家住汉口双洞正街邮政小区的小莉(化名)上五年级。她有一只宠物狗叫“小白”,是她收养的中华田园犬。去年夏天,小莉在小区停车场看到一只小狗,出生不久,十分瘦弱,她觉得可怜,便把它抱回了家。父母没有反对她的决定,但他们都要打工挣钱养家,养狗的任务主要落到小莉的头上。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一年下来,“小白”已经长到50厘米高了。
以前,小莉对“小白”是散养。今年初,物业人员上门提醒,不能再任由“小白”到处乱跑,于是小莉将“小白”关在家里。“每天早上5点钟左右,我会带它出门遛半个小时,晚上10点钟左右我做完作业,再带它遛半个小时,天气再冷都不耽误。”小莉说。
小莉还提起,她家附近一个小区,有个家庭养了一只拉布拉多,也是每天晚上10点钟左右悄悄遛狗。“他们说,小区不让养大狗,但他们舍不得把狗狗送人,又怕别人投诉,就只能趁着半夜外面没人的时候遛狗。一个小姑娘牵着狗,在十几米长的地方来回遛,她的爸爸妈妈站在一头替她望风。”小莉说。
图为一位养狗人及时清理狗便
物业采用曝光办法
督促业主文明养狗
该小区居民李女士说:“我觉得物业做得蛮好,蛮负责。院子里养狗的人很多,如果人人都不清理狗的粪便,小区清洁怎么保持?对这种不文明养狗的人,就应该曝光、处罚。”
不过,李女士也表示,小区里不少老人把宠物狗当成亲人一般,她对此十分理解。“老年人比较孤单,狗狗通人性,有狗狗陪伴,他们的生活也开心。其实,只要养狗人平时多注意一点,不让狗狗伤人,及时清理狗便,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养狗。”李女士说。
物业经理送走爱犬
志愿者劝导有底气
与水利厅宿舍小区敢于曝光不文明行为不同,汉口罗家庄社区豪俪瑞荣物业公司经理林忠坦承:“我们不是执法部门,不敢开罚单。对待居民养狗的问题,我们以宣传引导为主。”
林忠介绍,今年初,物业公司在小区张贴养狗公约,悬挂文明养狗宣传横幅,但效果不好。后来,他们上门向养狗的家庭发放文明养狗告知函,并请他们一一签字确认,小区的环境明显改善。“‘最严养狗令’出台后,志愿者们管起来也有底气了。看到有人不拴狗绳、不清理狗便,志愿者一说,旁边的居民也会帮腔。慢慢地,大家都自觉了。以前,在小区里走几步就会踩到狗便,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林忠说。
为了给养狗的居民作出表率,林忠还把他的两条爱犬送走。其中一条牧羊犬,他养了五六年,被他送到了乡下的亲戚家。在他的影响下,小区里另外一户养了两只大型犬的居民,也把狗狗送走了。
罗家庄社区书记徐莉红介绍:“长航小区是个老小区,老人很多。小区里一共有十几条小狗,养狗的居民都很自觉,遛狗主要集中在小区花园周边,只要出小区大门都会牵绳。以前经常有人投诉踩到狗便的问题,最近半年没有一起关于狗狗问题的投诉。”
代办犬证激增宠物医院好忙
武昌中南二路奥山创意街区奈斯宠物医院总经理蒋迹云介绍,“最严养狗令”出台后,他感受到两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代办犬证业务明显增多。今年头两个月,该店每周都会接到二三十笔代办犬证业务,后来慢慢稳定,但每周也有七八笔。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量翻了一番。
二是主动给狗拴绳、戴嘴套、注射疫苗的养狗人越来越多。“现在,养狗人的公德意识普遍提升了。两年前,很多养狗人不知道要给狗狗注射疫苗;现在,我们店的顾客,七八成会给狗狗注射疫苗。”蒋迹云说。
家住光谷二路佳源花都小区的陈爹爹,也深有同感。他说:“我们小区里,有很多年轻人养狗。以前我带孙子到小区花园里转一圈,都会碰到七八上十条狗,还大多不拴狗绳。每次看到大狗,我就会带着孙子躲得远远的。但是最近,我发现不仅大狗很少看到了,连小狗也都拴上了绳子,让人觉得很放心。其实我挺喜欢小动物的,有时还会带孙子逗一逗小狗。如果养狗人都能规范养狗,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环境就会更好,生活更欢乐。”
不要把不文明养狗的错算在狗狗身上
市民呼吁要管好狗先要管好人
图为宠物狗也需要社交
接受采访时,不论是养狗人还是不养狗的市民,他们都认为,要想管好养狗的问题,关键是管好养狗的人,不能把不文明养狗的错算在狗狗身上。只有养狗人的行为规范了,才能让人与宠物和谐生活在同一城市之中。
建议养狗纳入征信
采取积分形式管理
“要管好狗,先要管好人。”作为一名资深小动物保护人士,汉口某三甲医院护士长李女士说。她认为,不能仅靠限养来管理宠物狗的问题,而应从买卖、饲养、法律、惩处等多个环节来规范。
李女士还建议,要像惩治公共场所吐痰、吸烟一样,对养狗人的不文明行为予以重罚。可将养狗人的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如果不文明行为影响生活,他们自然就会重视。对于大型犬禁养标准,希望出台过渡办法,给已有大型犬的养狗人以缓冲期。
武汉六类公共场所
或将禁止犬只进入
早在2006年,武汉市就出台了养犬管理条例。但13年来,该条例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
武汉市人大2017年的一项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市限养区内犬只数量超过40万只,而登记办证的犬只仅2.8万多只,办证率不足7%,无证养犬问题十分突出。一户养多犬、养大型犬等违法行为普遍存在,涉犬警情年均3000起以上,主管部门查处率很低,导致犬只扰民、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今年3月,武汉市司法局发布《武汉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称养犬管理条例修订版已被列入武汉今年的立法计划。
修订版养犬管理条例增加了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新规定。如原条例只规定了中心城区为“限养区”,对其他区域养犬没有规范;而修订版增加了“一般管理区”和“禁养区”。同时,修订版新增了对犬只进行强制免疫的规定。
根据修订版,六类场所将禁止携带犬只进入:机关、医院、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影剧院、博物馆、公园、绿道等公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公共健身场所;餐饮场所;商场;除出租车外的公共交通工具。违反者将受到相应处罚。
原条例对在限养区违法饲养大型犬、烈性犬行为,没有明确处罚标准。修订版第38条则规定,“由公安机关没收犬只,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增强了执法的可操作性。
流浪动物如何管
未来可建收容所
据介绍,按照规定,公安机关可对不文明养狗行为进行100元至5000元的经济处罚,但因目前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就像交警执法一样,民警可以对不文明养狗的市民开出罚单,但受罚者是否自觉缴纳罚款,不太容易监管。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半年来,公安部门加强对大型犬和烈性犬的管理力度很大,只要一接到市民投诉,民警就会按照正常执法程序出警并依法处置。“治理狗的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养狗人的自觉。”该负责人说。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意大利籍动物学家SaraPlatto博士建议,政府可建立流浪动物收容所,控制流浪动物群落,以方便市民收养登记宠物。她举例说:“在意大利,如果狗咬了你,所采取的步骤是:首先,评估事故发生的情况;其次,核实狗是否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如果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狗将由政府收容所控制10天,以检查是否有狂犬病迹象。同时让被咬的人接种疫苗。如果10天后确认狗没有得狂犬病,才能还给主人。根据事故原因,养狗人必须支付罚金。此外,狗和主人还必须参加训练课程。”
■故事
志愿者花费近万元
为流浪狗国外找家
“Hana,拜拜。”6月9日下午3时许,武昌中南二路奥山创意街区奈斯宠物医院里,一名年轻男子和一名中年女士,与一条叫Hana的中型狗道别,中年女士的声音有些哽咽。
这是楚天都市报记者第一次见到这条狗,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当天下午5时,它坐上去往上海的火车,10日晚在飞行志愿者的协助下,搭乘上海飞往纽约的航班,开始它的异国新生活。13日,记者从美国发来的照片中看到,Hana戴上了新的犬牌,在新主人的照顾下活蹦乱跳。
Hana原是武昌火车站附近的流浪狗。今年初,好心狗友“小乖妈”到车站接人时,看见它正可怜兮兮地在一家商店门前讨食。“小乖妈”逗了它一下,没想到狗狗竟然悄悄跟了她一路。“小乖妈”于是把狗狗带回了家,之后委托两名志愿者代养了三个月。
Hana是德国牧羊犬与中华田园犬的杂交犬,身高超过45厘米,属于禁养犬,留在国内难以找到领养人。于是,志愿者通过朋友,将Hana的照片和视频发到国外网站,为它寻找领养家庭。最终,一个美国家庭决定领养它。“我们通过飞行志愿者,把Hana交给美国的领养人,还有机票、火车托运费、为Hana做免疫和绝育、购买有氧箱和狗粮等费用,总共接近1万元。”“小乖妈”告诉记者。(周萍英,刘利鹏,刘中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