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又称为数据管理系统,是处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储存在一起,能够让多个用户共享、尽可能减小冗余度的数据集合,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一个数据库可以由多个数据表空间(Tablespace)构成,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资料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1.数据定义:通过创建修改和移出来确定数据组织。
2.更新:插入修改和删除当前的数据。
3.提取:从一个表格中提取从一个表格中提取信息,供直接使用或通过其他应用做下一步处理。提取出的数据类型需要与原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保持一致。
4.管理:登记并监控用户行为保证数据安全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数据完整性注意信息并发性控制能够在有余,为预测的系统故障等情况出现后恢复信息。
数据库语言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性的语言,有时还区分出子语言(sublanguages),包括以下几种:
数据控制语言(DCL)-控制对数据的访问
数据描述语言(DDL)-这种语言定义了数据类型,例如创建、更改、删除表或者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操作语言(DML)-这种语言一般是为了完成数据的插入、更新或者增减。
数据查询语言(DQL)-这种语言是用来检索信息或者检索计算机处理后的派生信息。
数据库的架构可以大致区分为三个概括层次:内层、概念层和外层。
内层:最接近实际储存体,亦即有关数据的实际储存方式。
外层:最接近使用者,即有关个别使用者观看数据的方式。
概念层:介于两者之间的间接层。
另外,索引跟域有著相应的关系,索引即是由域而来,其中域有所谓的关键域(KeyField),该域具有唯一性,即其值不可重复,且不可为"空值(null)"。例如:在合并数据时,索引就是附加域数据之指向性用途。故此索引为不可重复性且不可为空。
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参考名录,文件内容,多媒体对象等。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其应用领域分类,例如:会计,音乐创作,银行业,制造业或者保险业。
^Beynon-Davies,Paul(2003).DatabaseSystems(3rded.).PalgraveMacmillan.ISBN978-1403916013.Check|isbn=value:invalidcharacter(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