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根据培养需要突出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建设稳定的产业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2.实行双导师制。构建由校内导师与校外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工作。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级技术职称。
四、课程体系
1.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全日制课程学分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分。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总学分不变的条件下可依据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
总学分
课程学分下限
课程学分上限
学位课学分
学位课及格成绩
其他课及格成绩
35
26
28
20
70
60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研究方向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必修课
s10193b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
36
2
-
1
s10193b2
外国语
80
z10193b1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32
专业
z125400b01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
z125400b02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z125400b03
旅游营销
z125400b04
旅游规划与战略
z125400b05
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
z125400b06
服务管理
z125400b07
旅游信息系统
非学位课
选修课
s10193x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自然科学类必选
最低选修1学分
s10193x3
第二外国语(英语)
小语种者必选
s10193x4
生物信息学
s10193x5
托福
s10193x6
雅思
s10193x7
论文写作指导
16
z125400x01
现代管理学
最低选修5学分
z125400x02
发展理论与实践
24
1.5
z125400x03
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
z125400x04
休闲经济理论与实践
z125400x05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
z125400x06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评价
z125400x07
户外游憩与管理
z125400x08
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运营
z125400x09
智慧旅游与电子商务
z125400x10
中医药康养旅游专题
必修环节
h1019301
开题报告
h1019302
中期考核
3
h1019306
专业实践
6
1-5
h1019305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1-6
3.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实际应用,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实际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4.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取考试与考查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统一、平时与期末相联系的原则,兼顾教学培养过程和结果。
五、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1学分)
2.中期考核(1学分)
3.专业实践(6学分)
4.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分)
坚持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造假,捍卫学术尊严是研究生的基本职责,形成潜心做研究、踏实做学问、不求虚名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此环节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学习、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2.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设计规划、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
4.学位论文预答辩
攻读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为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需要在毕业学期学位论文外审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不允许参加本学期论文外审和正式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七、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培养方案自2020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