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点论文(精选5篇)

什么才是创新型人才?国内的学者通常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1]

南国农先生在《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一文中提到:“新人才是创造型人才,非模仿型人才;是智能型人才,非知识型人才。”[2]其中还提到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个性特色、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和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五种基本素质以及全面+个性、人脑+电脑、智商+情商三个基本特征。

二、信息技术教育现存问题

当今院校在教育上都喜欢提倡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是大部分院校都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也存在着很多观念与实践相脱节的地方。

1.创新沦为空口号,在教学方式上仍旧采用传统的面授课堂形式,应试教育的痕迹依旧很明显。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应试教育,也不能忽视院校在尽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仍旧是更重视知识的传递,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具体表现为:

(1)教育目标与时代要求相脱节[3]。教育目标过分重视知识与节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强调一种固定的职业训练,不能综合应对其他方面的工作,知识面窄。

(2)培养的人才与教育教学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相脱节。主要表现在院校重视“学术性”,轻视“师范性”[4],相对于专业课,教育类的课程比例要小很多。

3.没有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具体规划,缺乏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指导。

4.评价方式方法上片面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徐州师范大学的陈琳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文中提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主要包括四层涵义: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则为‘目标+过程与方式’。”[5]

结合对文献的整理,最终对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目标首先要具有现代化的国际视野,其次是注重对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再次是满足国家、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最后注意培养的应该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和信息技术教师[7]。

2.构建宽松民主、自由开放,分层次、多模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创业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3.培养方法即教学方法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讲授注入式教学转变为指导启发式教学,从只有传统面授课堂转变为课上课下、传统面授课堂与网络课程、实践平台相结合。

4.课程体系要体现出现代化和综合化,不仅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习者的实践应用做指导,做到文理融合、学科融合、教学与活动融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8]。可以开发具有丰富交互活动的网络课程,或将潜课程纳入培养方案[9]。

5.构建能够提供学习者更多科学实践机会的多维实践平台,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提供给学习者进行科研实验和训练的机会与指导,使学习者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创建多样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个主体相互间评价及自评,不仅对学习者进行评价,还要求学习者对教学进行评价,做到及时反馈和改进。

四、结束语

时代在改变,科技在进步,教学已不仅仅是培养应试的学生,日后的竞争更多体现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融合了理论和技术的复杂学科更是如此。所以,对培养信息技术的学习者来说,还是要以日后社会上的岗位和行业标准为目标和指导,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思想、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的能力,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8]赵巾帼.任长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倍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111-112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14-18

[3]赵巾帼.罗庆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501-502

[4]齐峰.对高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1):12-15

[5][7]陈琳.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21-27

关键词: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印钞造币

Researchontechnologyinnovationandmanage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

WANGChuan

(People'sBankofChinaPublishedthe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Beijing100070,China)

Abstract:Intheprocessofbuildingatechnologyinnovationsystem,theuseofinformationtechnologymanagementtoolsandimprovingthemanagementlevelistheinevitablerequirementof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system.Toestablishthemanagementsystemcompatiblewithtechnicalinnovation,thispapersummarizesthemeaning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management,proposesinnovationabilityevaluationmodelandqueryrelevance-basedretrievalmodel,andgivesthearchitectureofthetechnologyinnov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andinformationflow.Asaexampleofthemanagementproject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theChinaBanknotePrintingandMintingCorporation,thevalidityofthemodelandsystemarchitectureoftheproposedmethodisverified.

Keywords:technologicalinnov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IT;BanknotePrintingandMinting

0引言

普华永道在一项针对7个国家399家企业财务指标的调查中发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往往具有更高的业绩增长[1]。当今社会,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完成从效率型企业到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直到创新型企业的转变[4]。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上的持久优势,就需要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不可间断的过程,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地进行技术积累[3]。但目前企业在向创新型企业转变过程中,普遍面临管理瓶颈,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缺乏。

我国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涉及决策、活动、要素、组织管理诸多方面,如何梳理管理主线、控制管理节点、划分管理范围是构建管理系统的关键和难点。为此,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种符合我国科研机构特点的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管控的模型,给出了深层提炼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共性规律、要素及方法,并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创新管理项目为例,进行模型、方法和系统的验证。

1技术创新管理

1.1技术创新

1.2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指企业从整体上、战略上安排技术创新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也就是企业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7]。

技术创新管理内容包括:

(1)技术创新决策管理,技术创新的决策贯穿于技术创新管理的各个部分和环节中,集中且影响大的决策主要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技术选择;

(2)技术创新活动环节管理,主要包括研究开发管理、新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及技术转移管理。

(3)技术创新要素管理,包括技术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的流派各异,其中对我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类别有[6]:

(1)基于战略分析的创新管理,该流派从战略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管理;

(2)基于能力的创新管理,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技术能力是决定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3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

2技术创新管理基础模型

2.1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密切值法、灰色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8-12]。由于我国企业管理复杂,难以给出评价要素的权重,为此,本文采用单层人工神经网络[13,14]方法来建立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其具体算法流程如下:

(1)随机使用较小的数初始化权重ω和临界值θ;

(2)对输入样本使用sigmoid函数计算输出值yj,即创新能力评价值:

(3)计算估计误差Δy=y-yi;

(4)使用误差调整权重ω,调整量为:Δωj=ηΔyxj

其中,η为比例系数,这里,我们取0.2。

(5)重复(2)到(4)步,直到所有训练样本训练完毕。

2.2全文检索模型

(1)对查询q使用斯坦福分词器进行分词,可得到项t1,…,tM;

(2)对每一个文档的标题和正文分别计算:

其中,,N为文档总数,n(t)为所有项t的总数,TF(ti,d)表示ti在文档d中的出现频率,k1和b是自由参数,LEN(d)表示文档长度,avdl表示平均文档长度。

(3)对步骤(2)中求出的标题和正文的BM25值计算排名得分:

score=p×BM25title+(1-p)×BM25content

具体实现中,本设计取p为0.75。

(4)根据步骤(3)计算的score值对所有文档进行排序,并返回检索结果。

3技术创新管理系统设计

本文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项目的研发,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业务需求和各类技术规范为基础来介绍其技术解决方案,该方案应用B/S多层软件体系结构,并基于成熟的J2EE技术平台,因而是一种可靠稳定、可维护性好、可扩展性能力强、安全性很高的实用系统。

3.1系统设计原则

基于对技术创新管理流派和管理内容的分析,结合对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本文总结出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实现模型,该模型包括四类资源、三种机制、两个导向,即“资源+控制=导向”。其具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实现模型如图2所示。

该模型中,四类资源由创新资源分解形成,包括科研项目、人力资源、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系统以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为管理主线,来同步管理与其对应的其他三类资源。三种机制可以基于创新机制进行分解,包括规划计划管理、绩效考评及激励约束机制,这三套机制可以应用于上述四类资源的计划制定、应用评价及效果激励,从而形成系统中的控制点。两个导向源自创新机构及创新环境,用于体现创新活动中的控制方式及决策依据。

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的设计原则可以总结为“三个要素+三个体系”,即在业务方面对科技项目的流程、经费和知识进行管理,在技术层面建立统一的安全体系、统一的标准体系、统一的集成体系。

3.2系统结构设计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创新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支持科研战略和计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创新能力管理、标准管理、环保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业务流程,系统包含查询中心和文档库两个数据中心。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关系如图3所示。

本文的技术创新管理系统设计要能适应印钞造币行业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的变化。基于这一要求,本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

3.2.1科研计划管理子系统

3.2.2科研项目管理子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子系统包括项目立项申报、项目预研、立项论证、立项批复、合同管理、过程监控、阶段评审、结题管理等系统模块,可以管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的规划、启动、过程、控制和结束。

3.2.3创新能力管理子系统

创新能力管理包括研发机构管理、创新指标管理、实验仪器信息管理、科技政策信息、科技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评价。其中,研发机构管理包括国家级技术中心、直属研发机构、各企业研发机构管理;科技政策信息管理包括国家、地方科技政策和印制行业科技政策;科技人才管理包括行业专家人才库、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银行科技发展奖评审委员会、金标委印标分委会、行业科技人才库管理。

3.2.4标准管理子系统

标准管理包括标准机构管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查询和标准项目管理等。其中,标准项目管理包括计划征集、计划、立项申报、方案批复、征求意见、送审稿管理、审定会管理、报批管理、、修订废止等基本管理内容。

3.2.5环保管理子系统

环保管理子系统让科研管理部对各企业进行环保监督检查,统计有关环保指标,在企业内征集、、查询企业环保论文,实现快速的电子,为企业员工提供环保项目信息查询,环保法律法规的查询。

3.2.6知识产权管理子系统

3.2.7数据管理子系统

3.2.8文档管理子系统

4结语

本文针对技术创新管理信息化的需求,结合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创新管理项目,完成了如下的创新性工作:

(1)提出了科技创新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并提出“三个要素+三个体系”的设计原则;

(2)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解决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

(3)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信息集成标准规范,并使用全文检索技术实现检索功能;

(4)给出了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的架构,以用于指导该类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Tucker,RobertB.DrivingGrowthThroughInnovation[M].Berrett-Koehler,2002.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JoeTidd,JohnBessant,KeithPavitt.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Kumpe,TedandBolwijn,PT.TowardtheInnovativeFirm-ChallengeforR&DManagement[J].January-February,1994,37(1):38-44.

[5]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陈劲,郑刚.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管理学报,2004(1):119-125.

[7]杨建君,李垣.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比较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6-39.

[8]冯岑明,方德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5):31-33.

[9]Hamel.GCK,Prahalad.CompetingforFuture[M].Boston(MA):HarvardBursinessSchoolPress,1994.

[10]Gronhaug,KjellandKaufmann.Innovation:ACross-DisciplinaryPerspective[M].Oslo(Norway):NorwegianUniversityPress,1998.

[11]KohliAK,JaworskiBJ.MarketOrientation:theConstruat,ResearchPropositionsandManagerialImplications[J].JournalofMarketing,1990(54):1-18.

[12]李文博,郑文哲.基于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57-59.

[13]Zeidenberg,Matthew.NeuralNetwork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M].EllisHorwoodLimited,1990.

[14]Hagan,Martin.NeuralNetworkDesign[M].PWSPublishingCompany,1996.

[15]Lawrence,Jeanette.IntroductiontoNeuralNetworks[M].CaliforniaScientificSoftwarePress,1994.

[16]鲁松,李晓黎,白硕,等.文档中词语权重计算方法的改进[J].中文信息学报,2000(6):9-14.

[17]LuhnHP.Astatisticalapproachtothemechanizedencodingandsearchingofliteraryinformation[J].IBMjournalofResearchandDevelopment,1957,1(4):309-317

[18]Baeza-YatesR,Ribeiro-NetoB.ModernInformationRetrieval[R].Addison-Wesley,Reading(1999).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B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了能有效地探索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策略以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就得先分析研究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现状,找出差距,从而提出提升知识与能力的策略来缩短差距,较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1《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国家教师教育及培训机构关于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中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标准》中关于具体的课程设置,要求在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对在职教师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中增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程,这两门课程正是对师范教育中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强制要求。

从以上两点来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在校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在校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现状

调查还发现:

1)大多数师范生迫切需要多掌握一些信息技术,而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2)对常用的教学软件掌握不熟练,如大多数师范生对PowerPoint等只达到了解的程度,难以达到熟练使用的状态。

同时,他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能满足需求。大部分师范生期望能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

1)针对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脱节,大多数师范生希望能做到边听课边上机,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2)多数高师院校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公共课开设,师资不足,只能开展大班教学,但是大班授课难于掌控,师范生希望有所改变;

3)针对课程内容单一,目前的师范生一般只会使用PPT进行备课讲课,手段单调,他们希望多学些课件制作方面的软件。

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过程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在问卷中,只有22%的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需要;有74%的学生能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教学中简单地使用信息技术。师范生在校期间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者占调查人数的不足50%,这50%的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有限地、片面地利用;调查中60%以上的学生并不知道课程整合的真正含义和意义,他们普遍认为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会使用一两个软件就行。

3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策略

针对以上调查的结果分析得出目前对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探寻相应的提升策略。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时,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增加实践动手机会,培养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多方位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目前,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活动还没有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处于闭门造车阶段,与社会需求脱节。

2)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提高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以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为指导,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课件制作比赛,参赛学生展示作品并作讲解,由学生互评,教师作指导,推荐优秀作品到“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赛,在校园形成一个课件制作的氛围,以课件制作比赛带动广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参赛前后要做大量资料准备工作,迫使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资源应用能力。

3)加强见习与实习,增加师范生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当地各所中、小学合作,深入了解各科教学中的重难点,从实际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做好教学设计,把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知识点用多媒体表现出来,如中学物理中运动的受力分析等,历史课里插播一些历史资料片等。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提高师范生与各级学校师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增强中小学的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4)加强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组织学生在讲课比赛中运用信息技术,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尤其在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微格教室讲解时使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走出校门前就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高,形成一个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意识。

4结束语

总之,对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提高师范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普及不断地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充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时代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这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提高信息社会中国家建设人才综合素养的基础。

[1]季益龙.特定信息技术知识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3:76-79.

[2]罗云.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0):23-26.

[3]荆卫星.“1+1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15-17.

[4]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48-52.

[5]邹应贵,黄甫全,邓文杰.技术整合型课目教育学知识的兴起、概念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14(3):33-34.

[6]林众,罗良,王沛.教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进路及其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0-52.

[7]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北京:2011.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关键词】信息消费互联网高校大学生

1.调查方案与数据收集

1.1调查方案

1.2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500份问卷,调查对象是这些高校在校学生(其中包括专科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是48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符合样本分析所需要的最小样本数。从被调查者的性别上来看,男生占243人,占50.5%。女生占239人,占49.5%。从被调查者学历上来看,硕士生占77人,占16%,本科生人数占207人,占43%,专科生198人,占41%。从被调查者专业背景来看。文科类学生为171人,占35.6%,理工科类学生为311人,占64.4%。从抽样的整体情况来看,可以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数据分析

在本次回收的482份样本中,我们运用了SPSS软件将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存在以下现象:

2.1信息消费类别分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消费与高校大学生密不可分,已经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信息获取是唐山大学生信息消费类别中比例最大的,达到了89%;以网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生活消费部分达到了79%;以游戏、电影/音视频、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娱乐类信息消费分别达为29.5%、75.5%和51%;科研部分中获取专业知识、图书资料、考研/出国等分别占到26.5%、21.3%、20.8%;而以做微商,开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经营类消费也达到了4.9%(见表1)。

THE END
1.某企业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某企业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而新闻是公众获取企业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企业传播信息和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新闻发布渠道...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0241095.html
2.网络新闻管理系统开题报告.doc网络新闻管理系统开题报告.doc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网络新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本设计包括论文,开题,需求分析,答辩PPT和源代码数据库 需要全部内容,请联系,注明百度文库关于论题(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据;论题的...https://www.taodocs.com/p-160116358.html
3.基于Javaweb的新闻发布管理系统网站设计与实现数据库设计毕业...本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新闻发布系统的基本功能。新闻发布系统提供了不同类型新闻(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和技术前沿新闻等)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系统将用户分为: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和新闻管理员。 普通用户能在本系统中进行新闻浏览,阅读,新闻搜索。每条新闻的标题被做成一个链接,用户点击它们就能跳转页面进行新闻阅读;新闻阅...https://www.modb.pro/db/507656
4....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在京举行开题报告会...2018年4月15日,由管理学院李广众教授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健全金融协调监管体系研究: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视角”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广州大厦举行。会议深入讨论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框架和主要内容,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https://news.sina.cn/2018-04-23/detail-ifzqvvrz9060193.d.html
1.新闻管理系统开题报告新闻管理系统课题内容简述新闻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背景介绍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Internet飞速发展,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亲切地把它叫做信息...https://blog.csdn.net/qq_61141142/article/details/135110017
2.新闻学专业开题报告范文(通用7篇)新闻学专业开题报告 篇2 摘要:采访是电视新闻的基础,拍摄是电视新闻的关键,因此,只有用心拍摄和采访,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倍受观众的欢迎和喜欢,这就需要拍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拍摄专业能力。本文就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摄像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https://biyelunwen.yjbys.com/kaitibaogao/606781.html
3.研究生教务信息关于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开题工作的要求1、依据我校研究生管理文件及硕士学位申请流程,通过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中期考核和专业实践计划审核的研究生,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阶段,因此,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需要完成中期考核及实践计划的审核工作。 2、登录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名:研究生学号;初始密码:123456 ...https://jzxy.bucea.edu.cn/xyxx/xytz/53526.htm
4.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 目的与意义: GCC是Unix等系统下主流编译器。GCC采用的开放体系技术使其很容易移植到不同体系结构的计...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40801130640_3935433.html
5.Python函数论文800字基于python的论文分析基于Python新闻管理系统Django框架 开题报告 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黄菊华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姓名 Xxx 学院 XXXXXXX 专业 XXX 年级(班) 论文题目 基于Python新闻管理系统 指导教师 课题论证 课题背景 ...https://blog.51cto.com/u_13446/7923526
6.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奥兰系统入口)4.加强开题管理 指导教师应对开题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开题报告的内容和撰写是否符合规范及是否达到开题要求等,并认真签署完整、详实的指导意见,对不认真者应退回重做。 5.完善毕业论文“双导师” 制度 毕业论文(设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允许部分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设计。符合条...https://www.yanxiuedu.com/zzbs/14609.html
7.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计算机专业)最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3篇各类报告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和企业很自然地走到了一 起,而如今通信最杰出功劳之一,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未 来个人或企业管理可以很方便,快捷,高效的进行管理。 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发展,它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显得更加...https://www.oh100.com/a/201606/347583.html
8.财务分析的开题报告范文(通用10篇)[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07,(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01). 财务分析的开题报告 5 一、选题依据 1、本选题理论、拟解决实际问题 “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初见于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此概念一经提出,便引...https://www.unjs.com/z/779345.html
9.难忘的一件事作文600字[8]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xx年第9期。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600字2 一、写开题报告之前的准备 1.明白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是在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对课题进行的论证和设计,阐述这个课题有什么价值...https://www.qunzou.com/zuowen/liubaizi/182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