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毕业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牺牲主义精神毅然从哈佛辍学。他发明了windows操作系统,创立了微软公司,不遗余力的推动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将人类的历史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将我们的地球变成小小的村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们畅通无阻,正是借助了网络我门才得以找到了丰富详实的论文、资料。可以说,比尔.盖茨先生以他的辍学换来了我们数以万计中国大学生的毕业。
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他们的搜索功能强大、快捷又免费。在这里,我敢说,我们每一位写论文的同学,没有一位不曾借助过他们。那些日子我们启动电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一定是他们中的一个。是他们让我们很方便的搜索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论文材料”,国内的、国外的,中文的、外文的。正是靠着这些“论文材料”,我们才得以完成我们的“百衲衣”论文。更感谢google公司增设的翻译功能,它的翻译不仅正确率高而且功能强大,一次便可翻译一整篇论文。我们的外文文献,全依赖于此。
感谢那些免费的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他们无偿的向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也能得到所需要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里,我殷切的呼吁那些收费的站,能够向他们学习,端正服务态度,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变收费为免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1.2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1.4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1.5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5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MSE2011).2011-10-01.
③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现状分析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探究
我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即多媒体与互联网络融会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多媒体辅助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的环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各种素材和信息,突破单个老师辅导时难以达到的从抽象到形象的难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论文写作过程,改善教学效果。但少数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共享,上网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对他们来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设计的课件质量也不佳。故而不建议使用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综上分析,实证研究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试图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就多媒体课堂教学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宁波工程学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时,真正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哪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院教学水平的全面检验。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是本研究的重点,即教师在毕业生论文指导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教学过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共有9名教师。基于日语专业小班制的授课特点和研究获取数据的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符合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该教师在2004年9月起教授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能获取最近一次的教学评估分值;(2)该教师在2005年9月后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3)教师在本项研究期间即2004年-2010年教授本课程。经调查核实,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9名教师都符合上述条件,现对他们进行研究,其具体分布如下表(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和多媒体课堂教学传播系统评估表(学生用)。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共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21项指标,采用五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是: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第二部分,主要为三道开放式问答题。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等,每个部分由4-7个问题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回答,分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好。
3.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系统评估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龙巴赫的α系数法来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最后得到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系统评估表的α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信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此教学的真实评价。
(二)多媒体辅助论文指导的效果分析
1.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个体效果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本院的9名任课教师,以下为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质量分值表,其结果见下表(表2):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日语毕业论文,与教学质量高低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这组数值进行对比,看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教师使用多媒体后的教学质量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的总体效果分析
按照外语教育规律组织外语教育活动,通过管理,体现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外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对祖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欣赏、尊重、领悟、理解、包容。教师要以对文化的追求和学习为内趋力,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共生,作为教学的根本追求之一,以影响和推动学生对多种文化的追求。除了要借助外环境之外,我们注意独立建造一个自我营养的个人文化环境。要拥有一定量的母语文化、对象语文化、世界文化的图书、光碟、音像资料和设备,以此来培植对多元文化的兴趣。为了考察此研究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这9名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作了差异性检验,其结果如表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这9名教师中,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严格按教学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执行情况良好。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合理,培养模式等环节又能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
3.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的硬件模式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9位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学生对教师的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内容较为满意。
(三)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3.教学质量与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论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效果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建以来,围绕日语情景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自学校推行多媒体教学以来,在各专业都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9名教师的课件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教师对课件的内容的选择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1名教师在校青年教师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我院日语毕业生论文,在教育厅论文检查工作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全体日语毕业生,除2名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外,全部合格。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辅助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活动,已经被广大的日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同,同时也得到学院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接受和扶植,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潜在的巨大优势。
(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研究的欠缺
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日语教师,教师数量少,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少,受这个现实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此项研究也仅局限于比较窄小的范围之中,不能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传播系统的解析做更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再则,在研究中所得到的教学评估分为学生评价所得数据,由于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会给教师评估分造成误差,这给本项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负面影响。在今后的日语教学工作中,应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通过学习、走访、调查、论证,实施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发展尤为突出。早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实质性开展。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课程,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掌握知识应用范围和技能需求。
目前,我校本科生开设计算机课程按专业不同设置不同,计算机基础(C语言)、计算机基础(VB语言)和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课程分一学年完成,第一学期教材为张福炎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数据教程》和《计算机操作office》,主要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数据库和OFFICE操作部分。第二学期为程序设计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编程基本思想。学生通过考试取得等级考试证书,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应用于毕业论文排版、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工作岗位的计算机能力需求。因此,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容忽视。
在培养实施安排上,一是注重计算机常规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加强学生的硬件知识和硬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文字排版、表格和图形制作、文稿制作的能力;四是加强Internet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五是加强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六是加强计算机编程能力培养,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为了提高实践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实践培养环节。以项目驱动为导向,实现个性化培养。
因此制定培养思路如下:
2、分解任务,形成项目。根据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安排,要将设计好的任务分成独立的阶段性项目。这样可以逐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排版可以分解为:论文形成、字体段落、格式刷使用、图文混排、分页分节、页面布局等等。
3、严格考核,规范操作。在实践操作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按时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性。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进行模底调查方法,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依据。列举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办公软件WORD的文字排版使用、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POWERPOINT的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使用等,了解学生熟悉的部分,主要了解学生使用计算机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入学新生,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结果对学生分层次培养。把基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直接进行更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把基础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基础的计算机能力提升,比如熟练的键盘输入,简单的word排版、excel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及上网搜索能力培养。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方法使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也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关键词:数学类专业;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
基金项目:2015校级教改重点资助项目(15JGY24)。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研究成果的检查和总结。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某一课题做专门研究,巩固、加深、拓宽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毕业设计多数高校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设计后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毕业设计的完成关系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
一、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大学数学类专业毕业生是指高校里以基础数学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运筹学等)为主要专业学习方向的学生,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着数学类专业招生、办学等关键问题。过去数学类专业因为枯燥、难学、就业面窄等原因,少有学生愿意报考。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数学已延伸至各个行业和范畴。在大学的数学学院里,除了基础数学专业,大多数还设置了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精算、数学与控制科学等专业。数学类专业在就业和考研上有着很强的优势,如今已经成为学生高考时热衷报考的专业之一。由于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行业和单位更青睐于数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比如,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懂数学的软件工程师做相应数据库开发,还有经济学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非常专业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因此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可从事软件开发、科研数据分析、金融保险等行业。
二、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1学生不够重视
2师资力量有限
我国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生源不断扩大,而教师队伍增速相对较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少,而学生人数过多,有时一名教师指导学生多达二十人。指导教师精力有限,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无法对每个学生毕业设计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指导。
3毕业设计实用性不强
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由指导教师拟订,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也是从学校毕业再进入学校教书,往往没有社会实践工作的经验。尤其是数学类专业属于基础学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往往存在过于陈旧、理论性强、与实际脱轨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学生对这些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题目,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而设计,为了交上毕业论文而写论文。
1加大毕业设计的宣传力度
2严格筛选指导教师
3结合学生毕业去向有针对地开展毕业设计
4鼓励学生进行校外毕业设计
5指导学生掌握一种计算工具
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大学生应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来学习。数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只做纯数学纯理论的研究,而应开展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题,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要用到计算机,指导学生掌握一种软件或计算工具,比如Matlab、Mathmatic、Lingo、SAS等,它们对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6团队指导共享资源
结合现有教学科研团队的人员、研究项目课题、实验优势等,组成指导毕业设计教师团队。教学团队由一名负责人和若干名指导教师组成。负责人对团队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指导教师对所负责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教学圈层结构。这样的模式,既可以实现优质指导教师和教学资源共享,又能深化学生的责任观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数学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模式的实现,在培养学生扎实数学功底的同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高校数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艳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误区及解决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0):41―45.
关键词:分布式毕业管理系统;系统构建;主要功能设计;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5
1问题
2系统构建
毕业管理系统的大致框架构建如下表,主要有选题阶段、毕业设计过程、报告、成绩单等主要模块组成。
3主要功能设计
主要功能设计如下图所示,围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四个方面的工作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将这四个工作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前后呼应。可以实现了毕业设计工作的全数字化、全过程网络化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将毕业设计的所有工作都纳入一个网络平台中,参与此工作的老师和学生在其中完成系统设定的各种工作,从而达到了毕业设计的有序管理。
4系统构建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问题优化
例如在Word文档中用公式编辑器编写的公式,就不能直接在网页上显示,只能将该公式保存成一个图片,然后放在网页上显示。
当一个Word文档中有大量的公式或其它不能在网页上直接显示的内容的时候,再使用本系统提供的文档自动生成功能,需要将大量图片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再插入到内容中,就显得非常繁琐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填写的报告,在自动生成的Word文档中将公式以图片的方式显示,因此不能对公式进行再次修改,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建议使用文档自动生成功能的,而建议使用文档上传功能。
系统只能设置了对3级标题、图片、公式等的自动编号,其它内容不能实现自动编号,所以在Word文档中会有其它的自动编号或自动添加项目符号的内容就无法支持。
5结论
通过以上系统的构建,基本上可以满足高校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对其中主要功能的设计,以及中间可能存在的问题的优化,再次论证了构建毕业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以后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1]钟达祥.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7):196+193.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
1“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形式
精英教育注重厚基础和广谱适应性,大众化教育更应强调特色和适应性,强调学校和专业的准确培养定位,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应具有一定的差异。襄樊学院属于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教育管理论文,在专业定位上主要是围绕鄂西北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地方院校受条件与环境的限制,专业发展难与知名高校相抗衡,需要站在新的角度立足地方本科院校的特殊性重新审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不以学术型、研究型为取向,而是以地方区域经济及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工程型、应用型为取向。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ShangPeini;WangJianqiang
(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YulinU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
摘要:分析了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特点,引入了学生及指导教师对选题结果的满意度,建立了一个以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web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满意度及选题质量。
Abstract:Thethesis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ofgraduationprojects'selectionsystem,introducedthesatisfactionofstudentandinstructorwiththeresultsonthetopics,establishedamodelofgraduationprojects'selectionsystemwhichtooktheoverallsatisfactionasthegoal,andonthisbasis,designedandimplementedgraduationprojects'selectionsystemforundergraduatesbasedonweb.Theapplicationshowedthatthissystemcouldeffectivelyimprovetheoverallsatisfactionofthesistopicsandthequality.
关键词:满意度毕业设计选题系统web
Keywords:satisfaction;graduationproject;selectionsystems;web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以往的手工选题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毕业论文选题的需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计算机智能选题系统,在毕业论文选题系统中,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的最终论文题目;同样,一个题目也只能分配给一个学生。如果最终题目由学生自己确定,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先选的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后选的学生由于不能再选已经选定的题目,所以其可选择的题目会越来越少,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如果学生选择自己的志愿,而最终题目由老师来定,这不但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而且还是不能保证每位同学的公平性。如果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选题,设计最优匹配算法实现学生与题目的整体最优匹配,无疑将大大提高选题的效率。
一些学者曾对题目的智能化匹配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汤颖采用模糊匹配技术进行学生一题目的自动匹配[1];潘志方将题目与学生的匹配抽象为二分图的匹配,并采用改进的Ford-Fulkenson算法实现了题目与学生的自动匹配[2];杨胜超等将学生的满意度引入到了毕业论文选题中[3]。但是,他们只是考虑了题目与学生的最大匹配数,并没有同时考虑学生和教师整体满意度最优的情况,而教师的满意度往往对选题质量的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在毕业论文选题系统中引入了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建立了在最有匹配基础上的以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选题系统模型,给出了算法实现并将其应用到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中,最后给出了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具体实现,并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选题的应用可以提高选题的总体满意度和选题质量。
1选题系统最大满意度模型
设S为学生的集合,有sm属于S,m属于[1,M],其中M为学生数。设T为题目的集合,有tn属于T,n属于[1,N],其中N为论文题目总数。那么对于所有的选题情况有集合Anm,对于某一具体选题,学生满意度Xnm,教师满意度Ynm,那么Xnm+Ynm有最大值,max(Xnm+Ynm)。因此,该问题变成了求解满意度最大值问题,并能确定在取得最大值情况下Anm的集合,也就是具体的每一个学生的对应的唯一的选题。
2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实现
2.1系统用例该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系统管理员、普通教师和学生,系统用例说明如表1所示。
2.2系统流程设计基于最大满意度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充分考虑了学生确定自己论文题目的自由性:学生可以自主命题由老师来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可作为自己的最终论文题目,如果未通过审核还可以反过来参加预选或者再次自主命题(有最大自主命题数限制)。同时将教师对选题情况的评价引入,更加合理。同时还优化了题目预选的匹配:通过管理员启动最大满意度匹配算法,确定出学生与题目的最优匹配方案,这样便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提高了选题的效率。最后,如果通过以上两个步骤还有学生没有定题,就只有通过老师手动确定学生的最终题目。
普通教师参数表保存的是用户参数,UserID是用户注册时输入的,作为该表的主键,表中记录的用户编号是不会相同的,这要求在用户注册时检查欲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已经被注册过,这是必要的一步。(故部分系统在注册时要求用个人Email地址作为用户ID,这样重复的几率非常低,但也是需要检查的。)且UserID在其他表中也会用到。(表2)
学生参数表保存的是用户参数,StID是用户注册时输入的,作为该表的主键,表中记录的用户编号是不会相同的,这要求在用户注册时检查欲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已经被注册过,这是必要的一步。(表3)管理员参数表是管理员的一些注册信息,其中Adminid是管理员编号,是该表的主键。其余各字段与普通教师参数表中的字段意义相同。(表4)
题目信息参数表是信息的各种参数,包括题目的编号(系统自动生成),是该表的主键。题目的详细内容是对该题目的简单介绍,题目类别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表5)
2.4系统实现最后,系统采用asp+access进行了实现,具体实现过程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3系统测试
该系统设计完成后,在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进行了实际的测试,测试数据如表6。
在此次测试中,共有学生96人,题目107个,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手工分配方案,只有74个学生可以分得选题,而采用智能最大满意度方案,有91人分得了选题(其余学生采用手工分配);在满意度方面,采用最大满意度方案后,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和教师的整体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
4结束语
按照以上描述的设计思路和算法,采用Asp技术+Access后台数据库实现了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该系统将选题结果学生和教师整体满意度最大作为目标,不但大大降低了整个选题过程的工作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及教师对选题结果的整体满意度,从而提高了选题质量。该系统在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汤颖.毕业设计立项与选题管理及其支持系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5):613-616.
数学建模,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为一些大家所熟悉的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求解以获得相应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相应实际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角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由三个学生组成;参赛队要在72个小时内完成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假设、确定或建立数学模型、编制程序验算结果、反复修改等任务,并撰写包括模型假设、模型建立和求解、结果分析和检验、模型改进等方面内容的论文(答卷)。
2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就业能力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有所提高,就业状况不断改善,但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这固然有节节攀升的毕业生数、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供需结构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够高、就业能力不够强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3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笔者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活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2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将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在建模过程中,就是要针对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结合数学及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过程。数学建模竞赛题涉及的数据量往往大且复杂,求解、运算过程十分繁琐,手工计算很难甚至无法得到结果,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解决问题,例如,常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进行模型初建、模型合理性分析、模型改进等;使用SPSS等数理统计类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图形变换和问题求解等工作,这是个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可见,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及其他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技能。
3.3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3.4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数学建模竞赛不同于一般竞赛,单独一个队员是无法完成竞赛的,必须通过团队三队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在72个小时内完成论文,交上答卷。这要求在竞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队员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发挥团队的整体综合实力。在团队中,由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队员来负责协调三人的关系,安排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由有较强写作能力的队员来保证写出较流畅的论文;由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队员来使用数学软件,负责建立、检验数学模型;竞赛过程中,队员间必须精诚团结、相互配合、集体攻关,才能在竞赛中取胜。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过程是个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