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顺序)
具体说,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和每部分的要求如下:
首先就是题目了,把拟写的论文题目写上,题目后用括号写明“开题报告”,或者在题目的左上角用小字写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下要写上专业(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研究生(姓名及学号)。
然后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开题报告不需要开篇语,直接按照下列顺序写各部分(每部分内可根据需要再加小标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这个部分主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阐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或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上是如何重要;再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如何不够,由此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注意与前面关于问题重要性的阐述要照应起来,不要重复,两者不同在于,前面谈重要性是比较宽泛地谈,而后面的意义或价值是具体到自己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后的意义或价值。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这个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一个重点,注意论证的严密性、说服力,让人看了觉得你的问题确实重要、也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也有条件研究这个问题,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这个部分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基本思路,不要颠倒了,因为没内容,还不知道要研究那些方面是无法谈思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你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此处写个“附提纲:见后”。提纲最好稍微详细点,写到3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
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多,但要谨慎下笔,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研究情况,照应起来,但是不要再重复文献综述,只谈自己的可能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不可轻易地随便写上几个方法完事。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你的研究类型,把研究设计搞明白,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总之,开题报告也是一篇完整的论文,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不是可以随意编排的。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缺少规范,很多人对开题报告的结构各有说辞,不少人凭经验办事或者模仿上届同学的。别人的、上届同学的,可以参考,不同人的不同说法也可以参考,但是要看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乎逻辑。
以上所述,期望对朋友们写开题报告有所帮助,不当处可一起讨论、完善。
二、关于“理论支撑”问题
三、关于“概念界定”问题
研究中概念清晰是必要的。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理性地把握研究对象,概念不清必然导致思维混乱。有的人说,研究一个事物或者过程,也少不了体验性的非理性把握方式。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讨论过,只依靠理性把握,这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不一定能够认识事物或者过程的全部,非理性把握方式是我们全面认识事物或过程不可缺少的。但是,无论理性认识还是非理性认识,最终要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不能不要清晰的概念。这似乎有些矛盾,但是却是事实。既然开题报告是为要开展的研究设计方案,要为研究后写作论文做出纲领,就不能不对把涉及到的概念弄清楚。这就是导师和专家组强调开题报告中概念界定的原因。
但是,强调概念界定,并不是说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要去概念界定,也不是一定要在开题报告里专门列一个部分进行概念界定。这样未免太机械、太教条。要不要概念界定,要看是否需要。如果你的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学术界流行的、行内人周知的,那就不必概念界定了;如果你用的主要概念比较新鲜,或者有自己独特的内涵,那就要进行界定。概念界定也不一定要专门设置个条目,就在行文中顺便予以界定就可以了。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一些尴尬和别扭。如有的开题报告,还没有开始正文,上来就突然一个概念界定,有的则写了一阵子了,那概念用了多次了,又突然来个概念界定,这都是没有处理好概念界定问题而出现的尴尬。完全可以在行文中第一次涉及到需要界定的概念时,接下来顺便用“本研究中所谓的XXXX是指……”这样的方式进行界定,或者很不方便的时候,可以用注释予以说明、界定。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貌似需要界定的概念,其实不用界定,而有些貌似不用界定的概念,却要予以界定。这里是说的是概念,不是说的词汇。词汇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有时候同样的词汇,指代的概念不一定相同,反之,有时候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这是个简单道理,但有时候我们一些同学却忽视了。例如,经常有开题的同学说“经过在XXX搜索某某关键词,发现该方面研究很少……”。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合,被老师们批评说文献查阅不够、资料把握不全、对已有研究评价不对。原因很可能在于开题人混淆了概念与词汇。比方说,你要研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你只查“全面发展”或者“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够,还要查“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等才可以比较全面。又比方说你要研究“科研问题意识”,只去查“科研问题意识”或“问题意识”可能就查不到多少,换个“问题的发现”就可能又查到很多有关研究。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项研究的主要概念或者叫关键词,应该是能够表证你的研究的那些概念和关键词,要与一些机关文件常用的“主题词”区分开。并不是题目上的那些单词就是关键词。在历年毕业论文中,很多同学不注意这一点,是十分遗憾的。如《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个题目,就不能把“小学”、“培训”、“问题”、“对策”作为关键词。开题报告中需要界定的概念,一定是研究中的关键概念、主要概念,并且是不界定会被误会的那些关键概念和主要概念。那些研究中虽然涉及到,但是并不是自己研究中的表征性的概念,就不要去界定了,如本届毕业生的论文中,有的同学写的是“教师城乡交流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专门去界定“交流”,还用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理论去界定这个概念,就十分没有必要。这就是张维平教授说的那种情况:“要讲红烧肉的做法,没必要从养猪开始说起。”
四、关于“文献综述”的写法以及参考文献排序问题
对已有研究情况的综述,一定要注意尽量简明,突出“综”字。综述要紧扣自己研究的问题,指向自己研究的问题;综述要体现已有研究的全面情况,但是又要突出重点。有不少人在写文献综述时,写得零碎杂乱,过于详细具体,不得要领。已有研究很多,但是综述不一定很长。概括地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同时以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研究为例子,这样才叫综述。
还是那句话,开题报告的写作格式不是哪个人规定的,而是由开题报告自身的逻辑决定的。开题报告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那些,都是有个道理在里面。我们强调开题报告的规范,因为学习写开题报告本来就是研究生学习做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我们做课题、搞科研必须要做的工作。
以上关于写教育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几点意见,或许也可以供其他专业参考。但是,无论是教育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以上意见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只能做参考。我谈这些意见,不是企图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原则,而是想谈出来与大家商议,以便促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