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工程学的内容可包括(理论)、结构、(方法)、(工具)、环境、管理、规范等。
2.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与维护阶段。
4.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
5.在可行性研究中,(技术可行性)是系统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判断题
2.螺旋模型是利用笛卡尔坐标的四个象限上分别代表四个方面的活动来表示。(√)
3.原型模型适用于嵌入式软件。(╳)
4.面向对象技术是构件组装模型的基础。(√)
5.在可行性研究中最难决断和最关键的问题是经济可行性。(╳)
6.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部件的信息流程,还表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7.自底向上成本估计不是从整体开始,而是从任务单元开始。(√)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阶段不是软件生存期三个阶段中的内容(C)。
A.计划阶段
B.开发阶段
C.编码阶段
D.维护阶段
2.下列关于瀑布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C)。
B.瀑布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C.瀑布模型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
D.利用瀑布模型,如果发现问题修改的代价很低。
四、简答题
1.软件的定义与特点。
参考答案:
⑴程序:在运行时,能提供所希望的功能和性能的指令集。
⑵数据结构:使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数据结构。
⑶文档:描述程序研制过程、方法及使用的图文材料。
软件产品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①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②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化成信息的一种产品,是在研制、开发中被创造出来的。③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④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经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⑤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的开发方式。⑥软件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成本相当昂贵。
也可概括为:
⑴抽象性:逻辑实体,可记录,但看不到。
⑵可复制性:与开发成本相比,复制成本很低。
⑶无折旧。
⑷受硬件制约。
⑸未完全摆脱手工工艺。
⑹开发费用高。
2.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研究如何运用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学科。
3.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
一个软件从定义到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弃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分为以下阶段:
问题定义
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
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与维护
软件生存期也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维护阶段。
4.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有哪几种表现?
答: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产品不能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2)软件开发的效率较低;
(3)软件产品的质量差;
(4)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算不准确;
(5)软件可维护性差;
(6)软件开发文档资料不完整;
(7)软件的价格昂贵;
5.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研究在当前的具体条件下,开发新系统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和其它条件。可行性研究是要进行一次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设计的过程。
6.简述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重新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方案
6.推荐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7.推荐行动方针
8.书写计划任务书
9.提交审查
7.简述系统流程图的作用。
1.制作系统流程图的过程是系统分析员全面了解系统业务处理概况的过程,它是系统分析员作进一步分析的依据。
2.系统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员、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相互交流的工具。
3.系统分析员可直接在系统流程图上拟出可以实现计算机处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