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玉林市城区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自治区第一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首批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性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森林校园、玉林市“十佳”园林式单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8807.46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6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2.3620亿元。

学校以“树品牌、创特色、提质量、强技术、优服务”为学校发展战略,秉承“育人为本、上善乐业”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团结互助、尊师重教、爱校奉献、开拓创新”的玉农精神,坚持“以农为本,多元建设,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成功由一所纯农类的普通中专学校拓展为一所综合性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现开设有农林牧渔类、装备制造类、电子与信息类、交通运输类、新闻传播类、财经商贸类、旅游类、教育与体育类共八大类23个专业。

学校开设专业一览表

(二)学生情况

2021年秋季期全日制在校生人数9356人,其中2019级2923人,2020级2696人,2021级3737人。与2020年相比,全日制在校生减少了105人。2021届毕业生3112人,学生巩固率84.6%。2021年,我校招生人数达到3737人,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与上一年度相比,部分专业相较上一年度招生人数有明显增加,如幼儿保育新增50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新增112人、中餐烹饪新增54人、会计事务新增97人、数控技术应用新增85人、畜禽生产技术新增46人等。

(三)教师队伍

1.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3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85人,占比55.72%;兼职教师7人,占比2.11%。

2.年龄结构。学校专任教师332人,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41人,占比72.59%,教师年龄结构呈老中青金字塔状。

3.学历、职称结构。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332人中,理论课教师(不含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全部本科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50人,占比15.06%。专任教师队伍332人中职称分布结构如下: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7人,高级职称合计占比14.76%;中级职称115人,占比34.64%;初级职称及以下160人,占比48.19%。

(四)设施设备

2021年,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9356人,教学设备总值达8989.5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9608万元,与2020年相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了0.072万元;实训实习工位共有7322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为0.7826个,与2020年相比,生均实训实习工位增加了0.02个。

二、学生发展

(一)立德树人

1.思想政治课教育

我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等4门思想政治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精神要领,以思政课堂作为推进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政史教育全融通,开展党史教育开学第一课2次,将党史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思政教师李天兰正在做政史结合的思政教学

2.课程思政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围绕学校“儒家经典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三化融通的文化育人特色,立足乡村振兴,把“课程思政”纳入重点工作条目,各专业科梳理思政课程以外的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以“整合”的视觉设计系列充满德育元素的专题教学内容,修订和完善教学设计,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双向突破,着力培养“上善乐业、知农爱农”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活动,鼓励专业课教师自觉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同时,校企联动,大胆进行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开展基于“瑞鹏宠物班”、“参皇班”等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订单制下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从课程教学内容、育人目标、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探索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结合的方案,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我校举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签约暨开班仪式

《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课程融入环保意识

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教学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与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协同育人

3.党团活动育人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青年紧扣时代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今年以来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思想引领教育、课程思政育人、综合素质培养、心理健康辅导、日常教育管理、学习生涯规划、就业模拟指导、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兴趣培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利用网络青年大学习、专题培训、集中授课、演讲竞赛等形式,依托学校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和新媒体,运用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认识逻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网络,实现学生会、社团、班级、团支部思想政治学习全覆盖情况,开展“开学第一课”、网络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禁毒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勤俭节约、禁止吸烟等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团员青年的人生实践,向团员青年传导向上向善的理念,倡导正能量。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团干培训主题教育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悟初心,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清明祭扫主题团日

4.培育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情况

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德为先,将工匠精神、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学生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德技并举,开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课程改革,加大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一是深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各专业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邀请行业企业劳模工匠走进课堂参与一线教学,学生通过近距离向大师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拓展了专业视野。二是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提高学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塑造良好师德师风,在实践技能训练上尽可能地展现精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贴近学生,言传身教,发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感召,将“劳模、工匠精神培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主线,以技能为目标,创新、探索、实践切合中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开设专业兴趣班,寓“教、学、做”于一体,提高学生岗位技能能力和岗位素质。

(二)在校体验

1.管理育人

创新育人模式,推动学生工作转型提质。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制定《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德育建设方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团员450名,全年开展团校培训班6期、主题团日活动15次、网络青年大学习16次,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融入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邀请心理健康专家、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黄英民副院长到校开展《如何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危机干预》专题培训会,严格落实心理状况普查制度,采用心理测评软件的手机APP端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禁烟宣传教育,制定《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关于禁止吸烟的管理规定》,打造无烟校园,2021年12月1日,玉林市无烟校园检查组到校开展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周末晚班主任会议制度,举办“学党史知爱国,春风化雨巧育人”班主任技能大赛,我校代表队参加自治区班主任能力大赛荣获自治区一等奖,代表广西参加国赛,学生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育人成效不断彰显。

2.活动育人

紧扣党史教育活动,特色活动育人。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宣传习近平五四精神主题团日活动、举办“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守望相助跟党走、团结进步感党恩”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争做新时代雷锋”雷锋活动月、“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第十五届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暨庆祝建校65周年“光荣与梦想”文艺晚会、第十五届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同心向党礼赞百年”文艺晚会、“展百年党史、绘玉农记忆”文化艺术作品展;“致青春,敬百年,赞歌献给党”十大歌手大赛、“庆建党百年华诞,谱终身学习新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以及开展2021年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社团特色活动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抓实“第二课堂”、强化以美培人。学校通过在全校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素质教育和实践中,以美育人,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精心开设了文艺类、体育、科技类等19个校级社团,给予学生展示自我,收获更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021年,我校啦啦操队员以出色的表现在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勇夺公开少年甲组花球校园啦啦操示范套路冠军。

弘扬志愿精神、深化实践育人。学校持续开展“三深入”(深入校园、深入社区、深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弘扬正能量,强化团员青年的担当意识。开展玉林市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到玉林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参加玉林市清洁乡村大整顿活动等。

积极参加竞赛,文体获奖丰厚。学生在各类文化科技体育竞赛中表现优异,我校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7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24个,获奖总数位列全区第一。我校学生代表广西参加虚拟现实VR制作赛项、蔬菜嫁接赛项,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3.文化育人

学校制订《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各项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工作笔记本、纸杯、笔等物品;发布《学校校史馆藏品征集的倡议书》,对已征集到的藏品记录入册妥善保管;发布《关于开展“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校训”征集活动的通知》,征集学校精神、校训、办学理念等,创作校歌;启动耕读文化建设,完善生态长廊的建设,切实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三)资助情况

学费减免方面:2021年春享受免学费学生8965人,免学费金额986.15万元,2021年秋享受免学费学生9356人,免学费金额1029.16万元。国家助学金资助方面:2021年春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1301人,享受金额159.05万元,2021年秋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1587人,享受金额193.65万元。国家奖学金方面:奖励国家奖学金学生人数23人,金额13.8万元。政府奖学金方面:奖励政府奖学金学生人数142人,金额28.4万元。大学新生入学补助方面:享受大学新生入学补助134人,发放金额6.7万元;创业就业补贴方面:享受创业就业补贴学生577人,发放金额83.55万元。在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的同时,对受助学生进行心理帮扶。

(四)就业质量

2021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8.16%,对口就业率86.42%,初次就业起薪平均为2850元/月。部分毕业学生从事个体经营等创业活动,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据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12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45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001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有67人。其中,升入高等教育学生为1486人,占毕业生比例47.75%,相较上一年增长13.36%,毕业生升学意识越来越强,升学人数快速增长。总体来看,我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就业质量逐步提高。

(五)职业发展

1.试点1+X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生获证情况

2021年,学校申报的网店运营推广、宠物护理与美容等14个“1+X”试点证书项目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本年度,学校共组织150名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证,通过人数147人,通过率达到98.6%。同时,学校依托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考证,2021年,学校共组织2019级学生参加保育员、中式面点师、电工等10个职业工种考试,共计有1150人次参加技能考证,通过人数946人,通过率达到82.26%。

2.学生能力发展

学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和加大产业融合基地的建设力度,在交通运输科、机械加工科等专业科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建立起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

三、教学改革

(一)专业群建设与发展

学校坚持“以农为本,多元建设,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专业品牌、特色等集群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活力。2021年,以2020年立项建设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建设为龙头,打造“品牌、特色”的专业体系,辐射带动自治区品牌专业群集群发展,扩大专业群的办学吸引力。同时,在校内立项开展电子电器(智能制造方向)、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2个校级品牌专业建设,打造中餐烹饪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品牌。同时,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对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顺应市场人才的需求,组织申报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和农产品贮藏与加工2个专业,将学前教育专业转型为幼儿保育专业,同时撤销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2021年,学校开设的专业总数涵盖教育类等八大类共计23个。

(二)推进“三教”综合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推行“师徒结对、教师培训、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管理办法,组织校本培训3次,培训1000余人次,选派各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企业实践、社会调查共245人。我校1名教师获得“全区技术能手”称号,42名教师获得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获得自治区级教改立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自治区级以上专项课题10项,立项校级课题17项,完成2020年校级研究课题结题15项,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教材编写10余本,出版专著2本,发明专利5项。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自治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个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成绩名列广西中职学校前茅。

2.改革教学方法

3.教学资源建设

2021年,校企双方共同共建《会计岗位实务》等10本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学校与广西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共建138门线上课程,并对已有的线上课程资源进一步改善。我校《数学》、《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2门课程作为学校2021年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幼儿保育专业的线上课程《色彩基础——实用水彩技法》被认定为2021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三)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1.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创校企合作工作的新局面,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迈上新台阶,实现合作共赢。

学校遴选金悦轩集团、广东合富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走进校园建设高标准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立运营玉农早教中心,开设近10个班,招收了近100名幼儿。建设运营汽车美容中心,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性工作场所,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早教中心揭牌试业

2.创新育人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

学校注重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学生。我校畜禽生产技术、中餐烹饪、市场营销等专业分别与珠海市瑞鹏宠物医院、金悦轩海鲜酒楼、深圳和富置业等企业联合签订培养方案,联合开展“瑞鹏宠物班”、“现代学徒制定单班”等订单班建设,制定了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内容。通过订单班建设,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签约仪式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全面改善实训条件,对学校实训基地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21年,投入专项经费建设机器人工作站、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奥尔夫+蒙氏二合一活动室、感觉统合活动室+亲子课程活动室、语音实训室、动物服务中心。重新升级改造动漫实训室、VR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电商实训室、新能源实训室。同时,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将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和设施栽培技术投入生产,将实训基地建成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四、政策保障

(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根据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调整组织机构,制定《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以深化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完善教学诊改体系、建立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优化数据结构和完善平台功能为主要工作任务,开展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信息化平台等全面自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在全校树立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文化意识,扎实开展诊改工作,形成了完整的规划目标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标准,有效运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开展诊改工作,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29-30日,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胡英清校长为组长的自治区诊改委专家组一行6人到我校进行诊改现场复核工作。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第一批复核结果的通知》(桂教职成〔2021〕43)号文件精神,我校顺利通过自治区诊改现场复核,复核结果为“有效”。

诊改复核汇报会现场

(二)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制定有《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规定》《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职工学期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学团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促进教师培养。

2021年,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97人次,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156人次,参加市级培训25人次,参加校级培训的教师1652人次。学校按计划开展3次校本培训,邀请自治区诊改专家、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张良军、超星集团讲师廖玛莉、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英民等专家到我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师业务知识、文化素养、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

(三)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2.学生管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中等职业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抓好学生常规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抓实一日常规,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通过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同时,做好班主任和班干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工作,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进一步完善评优表彰机制,驱动学生自我优化、自我进步,学生自我发现。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发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专项整治,狠抓落实,要求抓一项巩固一项,形成规范,使常规管理达到精致化。

3.财务管理

4.后勤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组织机构,实行岗位工作责任制,确保后勤工作高效运转;学校严格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校园卫生清洁管理工作,对校园、教室、宿舍、实训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行清洁责任区与学生实践周相结合制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突出预防管理,确保校园公共场所干净整洁、安全卫生;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学生宿舍楼,翻新学生宿舍内墙,配置更新完善教室、宿舍、食堂、校园场所等设备设施,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和校园生活正常进行;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做到证照齐全、“明厨亮灶+互联网”监管要求,所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年体检一次,坚持执行食物留样制度、消毒制度,推行餐饮节约制度,落实食堂陪餐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定,定期听取师生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师生对食堂的满意率高;完善基建管理,学校成立基建工程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基建工程报建手续规范齐全,基建工程档案资料完整,注重自查自检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安全管理

学校始终把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将安全管理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内容,将常规安全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及24小时保卫人员值班制度,加强执勤值班和巡查;实行门禁系统管理方式,外来人员实行“一问二扫三测四登”,闲散人员一律禁止进入学校,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周末刷脸进出;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每个季度、放假前以及重大节假日开展一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都有台帐记录、有检查汇报、有领导批示、有明确处理意见、有明确整改措施以及整改期限,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优化校园安防管理系统,安装校园一键式报警器,安装380多个监控摄像头进行校园全面监控,保障学校技防水平;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做到每周巡查,每月抽查上报,每季全校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做到消防安全无事故;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及周边地区联防共建,积极开展全民反诈骗进校园活动,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交流合作,保证学生离校时段交警到校门口维持交通安全秩序。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努力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

6.科研管理

认真贯彻党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部署,树立服务观念,构建学校、专业科、教学团队、个人“四位一体”的科研网络,充分发挥“协同学习体”功能,完善科研机制,提高教师自觉参加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规范科研日常管理及资金使用,积极争取科研项目立项和教科研成果,营造浓郁和谐的科研氛围,努力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2021年,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学校共获区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其中,2个作品入围国赛,成绩名列广西中职学校前茅。在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中,获得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4项;在2021年度广西规划课题财经素养专项课题申报中,获得一般课题9项;在2021年度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中,获得一般课题1项;2021年开展校级课题17项,完成校级课题结题验收15项;组织申报2021年自治区教学成果申报4项。截至目前为止,2021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教材编写10余本,出版专著2本,发明专利5项。

7.信息化水平

建设具备学校门户网站、办公系统、网上办事大厅、教学管理系统、学生招生报名及迎新系统、云教学平台等功能系统的智慧校园,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满足教学需要,学校不断增设终端(计算机)数量,现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为1838台,每百名全日制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达19.8台。学校现有网络多媒体教室174间,100%覆盖全校所有教室。全校教室区域已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为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400M,校园网主干网达到万兆传输速率。制定了《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管理制度》、《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网络应急预案》、《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系统监控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8.制度建设、流程化管理

学校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章程》为统领,全面梳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修订《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学校制度汇编》,包括教师发展、教师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等180多个制度、办法等,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修订《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党委会议事规则》《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办公议事规则》,制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有效规范党委会议事内容和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科学化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发挥《教代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强化内涵建设。

(四)党建情况

1.学党史,办实事,永葆政治定力。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玉林市部署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2021年,组织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7次,专题党课3次,开展党史专题宣讲报告会1次,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专题学习5次,58人次上微党课,收听收看11场线上专题党课,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到玉林市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学习,2名党员到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到桂林市委党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出版8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制订《“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调研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4次,制订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果。

2.重建设,夯基础,永葆先锋形象。注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制定实施《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推行《学校党委委员、中层干部、支部委员联系班级工作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2次。制订《学校党委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廉政谈话方案》,组织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谈心谈话,开展谈心谈话294人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工作。

3.筑防线,重宣传,永葆先进本色。学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引领,加强阵地管理和正面引导,坚决抵制宗教向校园渗透,加强对师生思想动态分析研判,各科室定期提交意识形态工作报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正能量。2021年,在学校网站发布各类新闻300余篇,在广西八桂职教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发布新闻200余篇,积极与玉林日报、玉林电视台等校外媒体联系,报道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扩大学校宣传面,构建学校大宣传格局。

五、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及效果

学校注重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学校出场地、企业投入设备的方式共建一批“前厂后校”实习实训基地,搭建“生产与教学”双向服务平台。2021年,派出教师到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贵港驷达农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关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授课讲座,深化了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2021年,新增区内外10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新增5家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今年组织安排2000多名2019级学生到企业参加跟岗实习;组织了近3000名2018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二、三年级学生今年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达100天以上,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安排学生外出实习要求。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习

机械类专业学生实习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积极投入集团化办学的建设。2021年11月,牵头成立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确定了《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章程》,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同意广西粮商、南宁市智慧商务等职业教育集团备案的通知》(桂教职成〔2021〕53号)文件精神,教育厅同意对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进行备案。学校按要求参加广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玉林市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农林教育集团、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产教联盟、中国—东盟农业职业教育联盟等职业教育集团的系列活动与建设,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

玉林市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预备会

六、国际合作

2021年6月15日,我校与上海佐越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日资企业)、上海寅乐餐饮有限公司(日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烹饪(日本料理方向)专业,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七、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围绕行业企业需求办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促进行业发展,为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学校每年为广西种养业、商贸服务业、计算信息业、加工制造业、汽车维修培养近2000名优质毕业生。2021年,学校毕业生人数为3112人,就业学生3055人,初次就业率为98.16%,对口就业率为86.42%。

(二)社会服务

2021年,组织开展了水库移民劳动力培训等4个项目培训共2224人,其中:2021年水库移民劳动力培训869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1092人(其中2020年度325人、2021年度767人);农民创业培训29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234人。完成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124人。

(三)对口支援

继续对口帮扶博白县亚山镇互卫村,入户走访帮扶脱贫户2次;继续开展技术服务,派出1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福绵、博白、陆川、北流等地指导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种养殖技术、营销策略等50余次,受益农户120户,助力乡村振兴。

八、面临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继续重点挖掘;二是专业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还有待加强;三是师资队伍结构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度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学校的长足发展,与建设一流的创新型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加大力度补齐短板,增加发展实力。

(二)改进措施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增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树品牌、创特色、提质量、强技术、优服务”为学校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一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新时代中职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继续推进校级品牌专业建设,与自治区品牌专业建设相衔接,打造“品牌、特色”的专业体系。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将教师的“学、研、教”有机结合起来,助推教师的职称提升,优化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四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创新、师资培训、生产性实训、就业与升学等关键环节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引企入校,努力培养更多新时代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九、特色案例

案例一

应用信息化,巧助教与学

——我校大力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为贯彻《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积极开展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近几年我校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借助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摸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在全国和广西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巩固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多措并举、各方联动

(一)系统规划,积极推进

学校教务科统筹规划,采取鼓励试点探索,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策略来推进混合式教学。通过组建试点团队,合理选择试点班级,自选学习平台,先在学校自治区品牌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部分专业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工作,再逐步推行到到学校各个专业。

(二)抓好基础,多方协同

教务科与信息网络中心对接,优选线上课程教学平台,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完善满足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构建智慧教室、实训基地,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高带宽校园网络环境,完善支持多样化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设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技术助推学校教育教学。

(三)循序渐进,阶段推进

注重宣传与推广,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养成线上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校内公开课、课堂巡查、定期座谈等,及时检查掌握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并对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开展混合式教学随堂听课反馈会

(四)专家引领,深化培训

“引进来,走出去”,通过邀请专家到校培训和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提升我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线上培训并邀请超星工作人员到校开展线下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中职能力提升工程试点校骨干教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研修班”,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赛前,聘请专家对我校参赛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并组织教师参加2021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信息素养、教学设计水平。

我校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

(五)政策支持,提供保障

二、主要成效

(一)混合式教学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电子专业混合式试点公开课

(二)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充实

学校持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更多优质教学资源。自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我校对接超星泛雅集团,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共建138门课程,并对已有的线上课程资源进一步改善。我校《数学》、《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2门课程申报学校2021年4月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在线开放课程;幼儿保育专业的线上课程《色彩基础——实用水彩技法》被认定为2021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我校《色彩基础——实用水彩技法》被认定为2021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在2021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共组织36名教师参加比赛,共获得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获奖率92%,微课赛项获奖3个,其中课堂教学赛项,我校六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奖总数在全区名列前茅,我校两个参赛作品分别荣获专业技能课程组及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并入围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品培育项目。通过大赛,有效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线上学习互动性高,学习氛围好。本学期,我校线上开展教学的课程达61门,累计使用教师198人,使用学生数1259人,课程访问量693281人次,大部分学生熟悉学习平台使用的方法,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案例二

育训并举,精准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

学校自2021年5月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围绕“树品牌、创特色、提质量、强技术、优服务”的发展思路,聚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训、科技特派服务等工作,探索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体化“育训”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乡村振兴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学校通过聚焦当前我校存在的涉农专业建设与乡村振兴联系不够密切、职业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定“联系度高、精准度高、提升度高、认可度高、社会贡献度高”的培养目标,开展全方位调研,准确把握企业难点、学校服务堵点、毕业生困点,明确培养目标与方向,确定课程资源开发内容和方向,破解人才培养培训壁垒,实现培训范围全行业全类别全覆盖,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一、精准定位、改革创新

(一)涉农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持

学校坚持“以农为本”,加大力度建设品牌和特色专业。今年新开设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创新改革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打造“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群+2个校级品牌专业群+1个校级特色专业”,推动涉农专业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全面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训研产营”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运作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从农业种养殖、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推广等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水平出众的“土专家”“田秀才”。

(二)农民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全国第一所职业农民学院—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充分发挥我校的主体作用,主动联合政府、主管部门等多方资源,广泛调动学校、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搭建培训培养共同体,共同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专业建设、培训工作有序开展铺路搭桥。我校与农业农村局、水库与扶贫易地安置管理部门、市县两级人社局和村两委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培训模式,创新培训组织形式。学校采取“现场教学”、“田间课堂”的模式,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田头地间,到田间地头从人才传技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一)对接农业产业链,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品牌专业群

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和灵魂。根据学校“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学校始终坚持“以农为本”,对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围绕产业办、围绕专业干、围绕就业转,着重推进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涉农专业的教学改革。2021年,学校新开设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学校涉农专业数达16个。目前,学校的专业设置稳步发展壮大到八大类23个专业,开设的专业涵盖“一二三产”。同时,学校重点打造“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群(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校级品牌专业群(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电器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中餐烹饪)”,引领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群的集群建设与发展。依托“2个自治区品牌专业群+2个校级品牌专业群+1个校级特色专业”,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运作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依托自治区品牌专业群——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组培中心成为标准化、专业化,集科研、生产、教学为一体的平台,升级改造现代农艺实训基地,打造农业生态长廊。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训研产营”人才培养模式,在涉农专业中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常态化开展“新瑞鹏宠物班”、“参皇班”等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系统培养涉农专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2021年,学校新增广西汉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元联合共建2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了政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新瑞鹏宠物班”开班仪式

(三)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打造乡村振兴培训服务品牌

学校依托全国第一所职业农民学院—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主动联合政府、主管部门等多方资源,采取课堂讲授、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相结合的三元一体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开展田间教学,真正做到把课堂办到村里、把技术送到家里,受训学员通过实地参观的“看、摸、问、听”,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优势产业发展趋势。2021年,学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水库移民劳动力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5个社会培训项目,培训人数达2224人。同时,学校共派出10位骨干教师为科技特派员,开展红心番石榴种植、百香果种植、养殖、电商等有关知识培训,丰富农民的种植、养殖及生产销售等知识。学校卓有成效的培训品牌,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2021年,学校获得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为服务产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案例三

舞动桂南采茶戏、唱响非遗传承

-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学校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推进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建设,2021年11月,我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我校一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彻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各方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营造全方位宣传氛围

学校综合运用学校网站、电子屏、公众号、宣传栏、广播站等各类载体,统筹宣传、文化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宣传桂南采茶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长廊、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二、打造课堂内外传承渠道

三、优化整合专业课程

通过对原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逐步形成鲜明的桂南采茶戏教学与课程特色优势,形成了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相互联系的一体化特色课程体系。针对桂南采茶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介绍桂南采茶戏的历史、艺术特点、表演形式等,让学生对桂东南采茶戏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根据桂南采茶戏的各个演出部分开设《桂南采茶戏唱腔》、《桂南采茶戏舞蹈》、《桂南采茶戏伴奏》等课程融入到相应的教学中。

四、着力推进教材建设

五、建设桂南采茶戏资源库

六、丰富校内外实践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校内通过开展三月三民族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及主题班会,让全校学生参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中;校外,学校组织学前教育学生参与南流江畔、三月三山歌会、寒山庙会、宝相寺等玉林民间活动中,更好的传承和感受传统文化。

七、营设浓厚学术氛围

成立教师科研团队深入民间采风调研及学习,向博白采茶剧团、桂东南民间艺术研究所深入学习、搭建科研机构平台,联合开展科研工作。争取以“桂南采茶戏”为方向申报各级科研、教改项目,以“桂南采茶戏”为内容撰写学术论文、专著,将理论型研究更多地向应用型研究转变,为本土区域桂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理念依据。

案例四:

“多元联动、学岗交融”现代学徒制

培养现代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在2018年列入广西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来,学校严格按照《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和《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先后与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将教学课堂搬进生产现场,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企业培养了具备良好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一、试点运行情况

(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了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与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协议,共同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并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通过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使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学徒)的选拔、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价。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完成文化通识教育和基础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实施“双证书”教育,并每学期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轮动教学。第三年,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相应岗位学习,在真实的企业生产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职校生”到“企业人”的转变,最终实现毕业即能上岗。

现代学徒制“参皇班”学徒实习总结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采取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签订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三年来校企联合招收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学徒)共43名,目前2018级的20名学生(学徒)已经顺利毕业,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和技术骨干。

现代学徒制“参皇班”开班仪式

现代学徒制“参皇班”全体学徒合影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根据现代畜牧业及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4本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材。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现场

(四)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队伍

实行“企业导师+学校教师”的双导师制,按照《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导师管理制度》要求,遴选合作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企业导师,与学校选派的优秀教师一起,组建“专兼结合、双师融合”的教师团队。通过试点,逐步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入校讲课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校企双方先后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学徒管理制度》、《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建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现代学徒制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质量,保障学徒的权益。落实了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二、工作成效及创新点

(一)增强学生对行业的兴趣

学生与养殖企业接触,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岗位,学岗交融,使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转换,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产工作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使学生由“逼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改变了学生的贪玩、厌学情绪。

(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是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企业师傅的传、帮、带,学生由不熟悉到学会,再到熟练操作,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大幅提高。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参加实习后,深入企业岗位解决养殖中的技术问题,接受企业师傅指导,各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在真实岗位中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毕业时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职业新生所需的各项技能,进入企业就能直接上岗,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快专业教师的成长步伐

双导师制有利于专业教师接触养殖企业一线,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教师全程跟踪,跟随学时到企业进行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利于“双师型”教师及青年教师的成长。

(五)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保障“多元联动、学岗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专业加大力度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深度合作,完善集生产、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实习点,并配套了相应的实训项目、管理制度、专业操作流程图、企业文化等。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提升了实训基地功能,营造了现代职业实践教学环境,成为区域畜牧兽医专业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THE END
1.南宁市养犬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基于SSH框架的宠物网平台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7.侯军.天津市养犬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天津大学,2007.马海珠.小型宠物店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6):93-94+108.DOI:10.14004/ki.ckt.2019.4297.姚延昊.网上宠物店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5.于万国,...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815820.html
2.基于Java的宠物领养管理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前台功能包括:首页、宠物详情页、领养、用户中心模块。 后台功能包括:总览、领养管理、宠物管理、分类管理、标签管理、评论管理、用户管理、运营管理、日志管理、系统信息模块。 适合人群 大学生、系统设计人员、课程作业、毕业设计 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geeeeeeeek/java_adopt ...https://www.jianshu.com/p/8b69213af75c
3.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翻译是:Residentialproperty...青云英语翻译 请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文字,然后点击开始翻译按钮进行翻译,如果您看不到结果,请重新翻译!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选择语言:从 到 翻译结果1翻译结果2 翻译结果3翻译结果4翻译结果5 翻译结果1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Residenti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047527
1.基于Java宠物用品购物商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javaweb宠物...1、通过搜集市面上的有的宠物商店资料熟悉产品管理的业务流程,归纳、整理出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息分析设计数据库和后台系统需要实现的各个模块,并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整个网上宠物商城的开发,规划整个产品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2、通过搜集市面上的餐饮系统资料熟悉产品管理的业务流程,归纳、整理出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https://blog.51cto.com/u_16213718/8811540
2.基于JAVA宠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一、设计需求 本系统主要是由RFID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对宠物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取,获取宠物的基本信息和在店内的所有消费,然后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服务器。在应用层开发一个管理系统,对宠物信息、店内消费等各种行为进行管理。同时系统需有登录注册功能,宠物信息管理,店内消费管理等功能。 宠物店管理系统主要分...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933157
3.基于SSM的宠物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0王芳;阙晓南;中职宠物店经营管理常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4年4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宋爽;基于SSM的宠物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年 2李雨婷;基于情感化的视觉语言构建[D];合肥工业大学;年 3胡滨;基于SSM的宠物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大学;年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9159832.htm
4.宠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毕设源码56932信息化社会内需要与之针对性的信息获取途径,但是途径的扩展基本上为人们所努力的方向,由于站在的角度存在偏差,人们经常能够获得不同类型信息,这也是技术最为难以攻克的课题。针对宠物管理系统等问题,对宠物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开发设计出宠物管理系统以解决问题。 https://blog.csdn.net/VX_ZYKJ985/article/details/131550787
5.基于Java的宠物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我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人民的生活逐步由贫困向着小康生活迈进,宠物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动物种类充斥着整个市场,从而也激发着老百姓饲养宠物的兴趣。养宠物是许多小伙伴的选择,宠物通常是宠物店购买的,这带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整个网上宠物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实现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50267525/
6.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1.电子信息领域: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布局集成电路技术研发、智能制造设计等研发创新机构,推动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创新。 2.电工电器领域:依托长城电工、甘肃电科院、西电合金等企业,布局建设电工电器产品、检测实验技术研发专业机构。 3.电气传动领域:依托电传所、风动等企业,聚焦石油钻机、矿井提升机、粒子加速器电气...https://www.tianshui.gov.cn/fgw/info/1111/21711.htm
7.《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毕业设计标准》(2021)《毕业设计》是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本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一环。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体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和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任务,根据实习内容,合理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有目的地收集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资料,并在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和学校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https://www.czzy-edu.com/23/27/269/1187/1188/1190/content_19752.html
8.控制计划为了规范设计和开发策划、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记录管理等工作,使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的,特拟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合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3. 权责 3.1 业务部 3.1.1 负责同客户沟通及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的取得; 3.1.2 新产品设计开发需求的提出; ...https://www.ruiwen.com/jihua/5578598.html
9.C++实现宠物商店信息管理系统C语言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C++实现宠物商店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代码,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程序实现对小动物商店的简单管理,主要功能:宠物基本信息(编号,名称,体重, 年龄,类别,价格,性格等)的输入、显示、查询等功能;宠物的交易、状态及顾客(宠物主人)的记录查询和修改。 二、基本要求 (1)使用面...https://www.jb51.net/article/241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