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8个月,北京狂犬病共发病8例,所有患者都在发病后1—8天内死亡。
2014年7至9月,云南保山报告5例狂犬病病例,患者均死亡。
2014年广东省法定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全省狂犬病发病85例,死亡86例。狂犬病死亡数仅次于艾滋病、肺结核,居传染病致死第三位。
尽管狂犬病是可以完全预防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被猫狗咬伤后,打了狂犬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
被狗咬后立即打疫苗,湖北两岁男孩仍未逃过死劫……
3月4日,湖北潜江的叮叮跟随爷爷奶奶外出,途中被突然窜出的恶狗咬伤额头。
在进行简单的伤口处理后,爷爷奶奶立即带他到当地疾控部门接种狂犬疫苗,截至发病前叮叮已接种3针。
5月14日,孩子开始感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接着开始流汗流口水。16日,孩子出现惊恐不安,情绪烦躁,经诊断为狂犬病。
当天下午2点,孩子转入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不久便心跳骤停,医生仍积极抢救2个多小时,仍未挽回孩子性命。
为何打过疫苗仍染病
医生分析,狂犬疫苗剂量4-6针不等,一般一个月打完。全部注射完成后7-10天,接种者体内才能产生符合国家标准的抗体。叮叮感染狂犬病病毒,很可能发生在疫苗发挥作用之前的“免疫空档”。
现在正是高发季春夏猫狗伤人最多
猫狗绝对是狂犬病病毒最多的宿主,因此在春夏猫狗发情、打咬频繁,伤人最多,狂犬病发病也多。
据广州地区监测,连续多年,发生在每年3月~10月被猫狗抓咬伤的病例占63.05%,略高于其他月份。
这些误区,你必须知道
1、“家养猫狗不咬人”绝对是误区
“家养猫狗不咬人”绝对是个误区,因为宠物在受到外部突然刺激或受到自认为被威胁时(如进食、睡觉、看护幼崽),一样会主动攻击人。
2、受伤出血才有必要就医
只要出现印痕都必须就医,因为印痕下可能有肉眼看不见的伤口,但病毒可以由此入侵。皮肤表皮有神经感受器,表皮没有毛细血管网,这意味着,虽然没出血,但是表皮神经感受器一旦沾染病毒也会诱发感染。
3、24小时之后接种疫苗无效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受伤后越早注射疫苗越安全,但并不存在时效性的说法。
4、给宠物打了疫苗就安全了
全世界的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便是“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中国母乳喂养现状却不容乐观。
结果显示,当下女性的母乳喂养积极性高,但成功率较低;86.41%的女性在孕期就做出了母乳喂养的决定,但其对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不少妈妈在母乳喂养中遇到各种问题,因缺乏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而不得不提前断奶。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公布的数据中显示,中国母乳喂养率16年间下降了近40%,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远低于国际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市场配方奶粉销售额从2005年的5亿美元飙升至2012年的35亿美元。
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妈妈成功进行母乳喂养医院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告诉记者,“阻碍母乳喂养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缺失。”
该院当日发布的《2016中国母乳喂养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大多数的女性愿意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但她们对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据悉,该调研报告对一万多位孕产妇围绕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需求,哺乳期女性母乳喂养现状及需求、母乳喂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及处理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在2575名孕妇中,仅有0.7%的孕妇计划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但只有38.68%的孕妇了解WHO建议出生头6个月的婴儿应该纯母乳喂养,仅有18.25%的孕妇认为母乳喂养至1岁以上最好。调查还发现,在7460名妈妈中,只有46.56%的人群达成了自己的母乳喂养目标。她们在遇到问题时,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社会支持而不得不提前断奶。
当日,医院正式启动社区及妇产科医联体母乳喂养持续支持项目,同时发布了《母乳喂养零基础攻略》一书。此举旨在给母乳妈妈提供持续科学的喂养支持,进而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和水平。
医院方面介绍,《母乳喂养零基础攻略》由该院四位国际专业哺乳顾问(IBCLC),通过与上千位妈妈们的临床接触,选择了临床最常见、妈妈们最为关心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科学、实用的全面指导。该院院长徐丛剑接受采访时表示,医院希望通过此书的发布帮助母乳喂养妈妈,在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坚持实现母乳喂养目标。
据了解,该院已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由国际认证哺乳顾问坐诊的母乳喂养专科门诊,开诊一年多来累计门诊量达2000余人次。
当日启动的社区及妇产科医联体母乳喂养持续支持项目中,医院确立与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定向合作关系,为社区妇幼保健人员提供专业母乳喂养培训,以便社区医生在产前、产后的入户随访中为孕产妇们送上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并提供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案。据介绍,如遇疑难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直接转诊至红房子医院的母乳喂养专科门诊。
院方表示,这也是三级专科医院在专病管理上与社区形成有序双向转诊的探索,可全力护航每一个母乳喂养家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可推广、可复制的母乳喂养支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