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促进就业任务处于重要位置。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及消费转型,新经济业态拓宽了当下年轻人的灵活就业渠道。这几年,我国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动能,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上进的机会,把他们的特长和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2021),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已达到2亿多,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不仅解了社会民生的燃眉之急,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造力。同时,专家也建议,工商、公安、消协等部门应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就业形势,逐步采取完善政策,加强对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督和管理,给这些从业者及消费者“系上安全带”。
上门做饭、喂猫、遛狗服务成为就业新潮流
“上门喂猫一个小时50元,比放宠物店安全。”在北京工作的毛毛则还有一个兼职——就是上门喂猫,包含喂粮、换水、清理排泄物、陪玩十分钟。而另一位上门遛狗师小乐,自己也养宠物,“小型犬一天遛两次,收费30元”,找她的客人多是小区邻居。
以上门代厨、上门喂猫为代表的“点对点”上门服务新业态成为灵活就业的新门路。图/受访对象供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上门代厨、上门喂猫为代表的“点对点”上门服务新业态开始成为人们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潮流,许多人也从中获得了灵活就业的新门路。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促进就业任务处于重要位置。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门也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面向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发布优质就业岗位。
数字经济创造新职业,各部门应加强监管
灵活就业新业态在年轻人群体中并不是新鲜事,数据显示近九成毕业生愿意从事灵活就业。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的年轻人对灵活用工、副业的接受度都比较高。
艾瑞咨询研报显示,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中长期持续存在,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年创下新高,这些因素叠加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各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密集出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网络招聘平台加紧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招聘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升招聘效率和求职体验。
林凡也提到,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工具的进化将带来新职业新工种,从而出现新的劳动关系。相比于传统雇佣关系对“稳定”的追求,新型的雇佣关系更加“灵活”。公司与员工可能不再有直接的雇佣关系,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连接彼此,形成三方的合作关系。员工受雇于平台,平台服务于公司。在平台上,员工可以在公司之间拥有多元化的选择,公司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调整人力资源。
但以上门经济为代表的灵活就业新业态中存有的部分隐患和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榛仔特别提到,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注意安全,上门做饭时,他会刻意跟女性顾客保持社交距离,同时,菜品等均由客户自行购入,以避免食品安全纠纷。
他提到,一是安全问题,上门经济需要服务者进入消费者家里提供服务,如果有不法分子借机进入,实施犯罪行为,消费者可能会受到伤害。此外,消费者还需要考虑上门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如何,如果发生纠纷该如何处理。如果涉及平台,上门服务的平台只是信息中介,与上门服务人员并非劳动关系,一旦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该由哪方赔偿等都需要考虑。
“消费者也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商家和商誉良好的平台,下单前要注意服务的关键信息,以免上当受骗。工商、公安、消协等部门要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就业形式,加强对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督和管理,既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又能引导新的经济模式合法经营。”许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