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上午,总书记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新华社发)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湖北视察。从武汉新港到中国光谷、从武重到武汉市民之家、从鄂州东港社区到峒山村,在如注的暴雨中卷起裤腿走访基层,在烈日的田埂上察看农情……总书记访民情、听民意、察民生,一路轻车简从,一路亲民务实。视察时,总书记希望湖北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殷殷嘱托,激励荆楚。4年过去了,按照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嘱托,湖北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本报记者沿着当年的视察路线,回访了总书记到过的企业和单位,采访了与总书记交谈过的干部群众,探访4年来荆楚大地的巨大变化。在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本报推出“牢记嘱托继续前进”特刊,展示湖北4年来落实总书记嘱托,聚焦“四个着力”,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奋斗的发展答卷。
总书记视察路线图
2013年7月21日上午,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21日15时,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暨“中国光谷”,参观光谷展示厅。21日17时,抵达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21日18时45分,考察东湖之滨的毛泽东故居。22日9时许,来到位于汉口的武汉市民之家考察。22日11时,来到阳逻经济开发区,考察格林美武汉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22日15时50分,来到鄂州市杜山镇东港社区,考察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22日16时许,来到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城乡一体化”示范新社区,考察社区服务中心。
(一)
(二)
(三)
创新驱动中国光谷活力迸发
中国光谷,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记者柯皓摄)
回放
科技创新的烽火答卷:竞争力挺进全球前5
烽火科技员工在超净间内进行芯片生产。这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对光通信三大核心产品(光通信系统、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进行综合开发的企业。(记者张朋视界网李胜瑭摄)
记者李墨通讯员李胜瑭
4年前的那个夏天,令许多烽火人至今印象深刻。在光谷展示厅,总书记向烽火科技集团负责人询问企业产业规模、税收、盈利等情况。得知烽火科技的超大容量传输系统,可容纳14.8亿人同时双向通话,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书记欣慰点头。“你们参与国家‘三网融合’和光纤到户建设了吗?”总书记问。“这两项我们不仅都参加了,还是国家队和主力军。”企业负责人自豪地回答。展示台上,一款北斗定位终端系统和100G芯片引起总书记的兴趣。他凑近观察良久,说:“你们做得不错。”
“一带一路”的长飞答卷:三大业务问鼎世界记者李墨通讯员柳青曾云飞
2013年7月21日傍晚,总书记视察长飞公司,参观了预制棒和拉丝两大车间,对预制棒成型和拉丝技术很感兴趣。在公司产品展示柜前,总书记拿起几种光缆,一一询问用途,并关切地问道:对新技术开发做得怎么样?有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力量行不行?得知长飞光纤光缆产能全球领先,总书记勉励,要在自主创新方面更上一层楼,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成就。
“隐形冠军”层出不穷
安翰光电生产的胶囊胃镜机器人。(记者张朋视界网舒敏慧摄)
记者李墨通讯员张媛向苗
2013年7月21日,光谷展示厅。总书记视察时,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他看着这粒小小的胶囊,叮嘱团队:“关键技术还要靠自己。”
创新强省阔步前行记者文俊通讯员包克丘剑山
科教大省,如何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建设创新强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在发展中的作用,全省上下围绕创新湖北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高新企业总数三年翻番
会弹琴的机器人,能90度弯曲的玻璃……5月17日,第十届中博会上,湖北科技“尖板眼”引人瞩目。全球首款常温常压氢能客车“泰歌号”成功下线,烽火通信再次刷新光传输世界纪录,治癌利器“质子刀”打破国际垄断……近年来,我省着力优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推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数据显示,去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7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9%;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实现3年翻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4500多家,总数超过16000家,保持中部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9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4%,科技外向度进一步提高。今年2月,咸宁高新区、黄冈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增至9个,位居中部首位。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惠及民生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了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星载铷原子钟批量应用于北斗卫星和实践卫星;铁路轨道安全省重点实验室,焊轨基地单线生产能力世界领先……近年来,我省一批重点实验室创新成果成功走向市场和应用。目前,我省已有5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在全国位居第四。其中,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等9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引进一项科技成果,造就一家上市公司。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限,根本的出路就是产学研合作。该县宏源药业引进武汉大学的“用流变相反应法生产六氟磷酸锂”成果,去年生产520吨,产值1.9亿元。2013年以来,“科技十条”“科技创业十条”“新九条”《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等有关政策落地,“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顺利实施,降低了初创企业成本,推动一大批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创业一线。去年,全省登记技术合同2424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927.73亿元,较上年增长11.76%,增幅居全国前列。
稳中求进实体经济动能澎湃
夜幕降临,武汉新港阳逻片区灯火辉煌,一派繁忙景象。(记者梅涛摄)
工人在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南厂总装车间生产线上工作。(记者柯皓摄)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测试实验。(记者倪娜摄)
武汉航运中心拉动千亿产业投资
集装箱有限公司外运业务繁忙。(记者梅涛摄)记者成熔兴通讯员黎云马日福
【回放】
2013年7月21日,武汉新港。总书记视察时嘱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为黄金水道。”
武重集团深耕传统优势产业
武汉重型机床厂镗床装配车间。(记者李溪摄)记者成熔兴通讯员黎云马日福
2013年7月21日,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总书记视察时嘱托:“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武重能通过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强劲增长,在振兴民族工业发展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中发挥作用,用行动书写武重新的光荣,凝聚工人阶级伟大力量,共筑中国梦。”
加快转型农业大省彰显担当
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文明旅游乡村——鄂州市峒山村。(记者张鸿视界网方仲华摄)
“武汉模式”,探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回访
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位于杜山镇东港村。(记者张鸿视界网方仲华摄)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王璐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民之家时,到3楼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了解涉农产权交易、特别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总书记站在发布成交公告的大屏幕前细细观看,并询问有关农村产权交易的情况。在听取简要汇报后,总书记说,这是有益探索。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
壮大村经济,四年大变样——峒山村的葡萄熟了
峒山村的健康水产连片养殖基地。(记者柯皓视界网方仲华摄)
记者杨念明通讯员刘康李平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峒山村。在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时,总书记说,土地流转一定要尊重村民们的意愿;特色种植要搞好市场调查,千万不能盲目种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让我们的粮食安全优质高产——访武汉大学鄂州水稻实验基地记者杨念明通讯员刘康常慧娟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该基地视察时,感谢朱英国院士团队作出的贡献,希望他们“继续努力,科技兴农”,并作出了“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重要指示。
简政放权公共服务便捷高效
市民之家,行政审批全面提速
武汉市民之家大厅。(记者倪娜摄)
武汉市民之家出入境专门设置预约办证服务区,方便市民。﹙记者倪娜摄﹚
市民在自助受理区办理港澳签注。﹙记者倪娜摄﹚
记者胡弦实习生周君怡
2013年7月22日,武汉市民之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说:“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弘、很宽敞,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
智慧化服务更便民
行政审批提速三分之一
对标全国最优让群众满意
2012年10月,武汉市民之家建成运行。以打造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为目标,市民之家从群众办事窗口向政务服务平台转变,从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拓展。目前,市民之家进驻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52个,设立窗口296个,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14项。去年,市民之家办理市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89万件次,提前办结率达93%以上。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涛说,未来,市民之家将对标全国最优,持续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和下放审批权限,实现“线上办事为常态,线下办事为例外”,打造“网上市民之家”。同时,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市民之家”,强化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社区(村)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创新政务服务,市民之家还将推进政务服务由政府“端菜”向企业和市民“点菜”转变,实行8小时外和法定节假日延时服务,线上平台24小时在线服务,建立“淘宝式”政务服务评价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服务窗口,搬到村民家门口
鄂州市峒山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服务群众。(记者张鸿视界网方仲华摄)
2013年7月22日,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示范新社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告诫大家:“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
政务改革全面推进记者杨麟胡弦通讯员徐昌洪
智慧政务高效便民记者胡弦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费军认为,近几年,湖北在行政审批改革和推进政务服务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未来,是智慧政务的天下,政府行政的方向,就是不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从电子政府向智慧化政府转变,让市民和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费军说,目前,有一些部门例如武汉公安交管,在网上办事方面已走在前列,获得市民好评。建议其他部门也能下大力气推进“互联网+政务”,让大家在手机移动端也能很方便地办理各项事务。目前,多个部门都在推行“互联网+政务”,要树立为公众服务的“一盘棋”意识,不能一件事需要走多个端口,杜绝市民由“线下跑”变为“线上跑”。
人人参与社区建设记者杨麟
省委决策咨询顾问、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认为,社区发展要注重“三转”、定位“三共”、抓好“三公”。“三转”,即政府要转观念,去行政化;社区要转机制,由管理型转为治理型,实现功能再造;居民要转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人人参与社区建设。“三共”,就是要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做到“社区共治”、“成果共享”,打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三公”,即建设开发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安全。这样的社区,才是和谐文明社区。
碧水蓝天生态画卷徐徐铺开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荆楚如画。图为远眺宜昌。(记者刘曙松摄)
武汉首创,芬兰建厂——凯迪阔步走上“一带一路”
位于光谷的阳光凯迪万吨级生物炼油技术中试基地。(记者梅涛摄)
记者雷闯实习生张扬高源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展示厅,考察了阳光凯迪集团(简称凯迪)“柴变油”生产线模型,他弯下腰仔细打量,并关心地询问凯迪生物质燃油技术创新问题。
近4年过去了,凯迪做得如何?“我们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在全球生物质领域迈上了新台阶。”凯迪董事长陈义龙表示,去年,该公司生物质能源产业主营收入超过60亿元,比3年前翻了一倍多。生物质燃油工厂走进“一带一路”,生物质电厂吸纳了66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扶贫模式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
争取欧盟补贴生物质燃油技术北欧推广
帮助6610个贫困户增收扶贫模式得到国家认可
2013年,凯迪建成运营20个生物质电厂。到今年3月,其生物质电厂运营量增至45个。生物质电厂的不断扩建,不仅为全国废弃秸秆(农林物)找到出路,还天然与精准扶贫对接。农民通过向电厂提供秸秆原料,实现增收。以凯迪蕲春电厂为例,一个贫困户向村级收购站提供秸秆等原料,一年可挣2万多元。12个村级燃料收购点,带动294户农民参与燃料收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截至去年底,凯迪在全国已建设并投入运营的村级燃料收购点达1016个,配套成立生物质燃料产销专业合作社661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6610户,人均增收3928元。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等单位在湖北考察凯迪生物质电厂,对凯迪的扶贫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国务院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副司长王春燕表示,凯迪依靠自身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的做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在贫困地区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陈义龙表示,生物质燃油项目一旦建成推广,脱贫帮扶效果比生物质电厂更明显。如,吉林松原燃油及配套的生物质热电项目,每年能消耗150万吨原料,支付给农民的原料费约7亿元,有望带动16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
变废为宝是艺术——三年再造一个格林美
格林美武汉产业园的报废汽车拆解线。(记者梅涛摄)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格林美武汉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在详细了解各种废弃物的回收量、收集办法、自主专利技术后,他高兴地说,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你们要再接再厉。
“总书记视察湖北3年多来,公司发生了巨大变化。”近日,记者回访格林美,该公司董事长许开华高兴地拿出一份财务报表。2013年,公司实现产值40.8亿元,2016年达92亿元,翻了一倍多;2013年,公司营收约35亿元,2016年超过78亿元,翻了一倍多;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近17亿元,同比增长37.4%,净利润同比增长54.4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3年再造一个格林美,该公司用行动实践着总书记嘱托,一直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建造世界最大三元动力电池材料基地力争3年新增120亿元产值
让中国绿色发展模式走进“一带一路”构建五大循环产业链
去年12月,为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格林美公司与南非大夸祖鲁-纳塔尔省贸易投资委签署协议,建设中非循环经济产业园。这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成立的第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该项目投资金额约1.12亿美元,占地39万平方米,以南非资源和全球资源为基础,建立年15万吨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年5万辆报废汽车的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四大核心产业链。“格林美要将中国的循环技术推广到全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许开华表示,2013年,公司在全国只有4个产业园区,经过3年努力,园区已扩大到16个,构建起了从资源回收到技术开发、再到资源化利用的五大循环产业链发展体系。以报废汽车综合利用产业链为例,公司在荆门、武汉、天津、江西、河南建成5个世界一流的报废汽车处理中心,年处理能力达到30万辆以上。同时联合三井公司,在武汉建成世界领先的报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基地。从4个园区扩大到16个园区,从湖北走向世界,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格林美正加速奔跑在“实施百亿循环工程、打造千亿绿色产业”的大道上。
毛泽东故居,东湖之滨的精神灯塔
市民在毛泽东故居前留影。(记者倪娜摄)
郑敏庭在介绍毛泽东同志横渡长江的情况。(记者倪娜摄)
记者陈会君实习生周君怡
曲径通幽,古木参天,东湖之滨的毛泽东故居气宇轩昂。2013年7月21日夜幕时分,在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来到这里参观。听完讲解,总书记叮嘱:“要把毛主席故居办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特别是在对青少年一代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今年3月,东湖毛泽东故居成为中宣部新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探访“湖北中南海”———每件物品的摆放,都有一段深意
毛主席的口袋装的啥———照片背后的故事,七天七夜讲不完
每年30多万人参观———把大道理讲到孩子内心深处
湖北省2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按地域划分)
武汉市
湖北省博物馆东湖毛泽东故居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二·七”纪念馆
黄冈市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红安县七里坪革命纪念馆麻城革命烈士陵园黄冈革命烈士陵园
荆州市
洪湖市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监利县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襄阳市
宜城张自忠烈士纪念馆
黄石市
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和龙港革命旧址
孝感市
大悟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及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
咸宁市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
十堰市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郧阳南化塘烈士陵园
恩施州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
随州市
新四军第五师建军地九口堰纪念馆
天门市
陆羽纪念馆
全省48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可免费参观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黄麻起义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记者田悦摄)
记者陈会君通讯员颜家旺
不负期待立足岗位奉献光热
余立麒想方设法提升装吊效率
余立麒(记者倪娜摄)
记者成熔兴2013年7月21日,余立麒还是武汉阳逻港二期——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操作部中控室的中控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控室的细节,他记忆犹新:“11时13分,习总书记来到港区中心控制室,与5位值班员一一握手。我向他介绍了港口作业的主要流程。总书记问我,港口设备技术水平怎么样?我当时特别自豪地回答,这套系统是目前国内内河航运最先进的。”近4年,余立麒曾调离操作部,先后在公司市场部、客服部任职,全面了解公司业务流程后,去年他又回到操作部,升任副经理,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中层管理者。余立麒说,近4年来,公司全体员工在习总书记的激励下,信心倍增、士气高涨、干劲十足。尤其是操作部271名一线工人,负责船舶上集装箱的装卸、吊运工作,是港口服务的生命线,大家都铆足了劲,想方设法提升装吊效率。操作部对全场上万只集装箱重新排序、集并,按商户和目的地集中摆放,便于查找、运输;对船舶作业位置进行优化,整个运输流程里,让卡车一直保持满载状态。通过“小步迭代”技术,操作部逐步提升小时装卸率,由4年前每小时22吊提升到如今的28吊,达到了内河港口的最快装卸率,赢得客户好评。
姚钊我成家了,还当了技术员
姚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白玉辉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
白玉辉(记者倪娜摄)
陈又胜带着乡亲一起致富
陈又胜(记者张鸿视界网方仲华摄)
程松林快快乐乐“晒”幸福
程松林(记者张鸿视界网方仲华摄)
胡昌震立足农村着手创业
胡昌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世庆与格林美共成长
张世庆﹙记者雷闯摄﹚
记者雷闯实习生张扬高源从武汉到江西再到河南,无论岗位怎么变化,张世庆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格林美时鼓励的话:“要能吃苦,好好干。”2013年7月,张世庆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格林美武汉产业园实习,成为一名废旧电器拆解工。不到一个月,就见到了习总书记。“在武汉园区工作一年,从实习生到车间管理,再到仓库管理,每一次调整都是挑战。”张世庆说,他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知识逐步积累,对循环产业有了进一步认知。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张世庆调任江西园区负责仓库管理。他说:“起初,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调离湖北,去一个陌生地方。但一想起习总书记的话,又顿生力量——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能够担当大任!”在江西园区工作两年,他见证了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产业从电子废弃物到报废汽车,再到废塑料、废五金产业,循环产业领域一步步扩大。“从陌生到得心应手,不断开拓新领域,我和格林美一起成长。”去年8月,张世庆调任河南园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没有了两年前的不安,但觉得肩上担子更重了。“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张世庆对绿色循环产业信心满满。最令他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王翠华变化的不仅是岗位
王翠华﹙记者雷闯摄﹚
主办单位:十堰市档案馆(十堰市史志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