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无论是被当作主业还是副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格局似乎越来越多元了,并通过春节的窗口被集中展现。一些职业是近年来的新兴职业,比如宠物托管师,专业为宠物提供上门喂养、清洁、陪玩服务;有些更偏向传统职业,比如化妆师,但在汉服文旅体验项目的带动下,这一职业迸发了新活力,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而职业的多元化,或者“新”“旧”职业的更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反映,也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推动。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必然带来分工的变化。比如,宠托师是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的职业。有行业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4936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114亿元。伴随而来的,还有宠物训练师、宠物营养师、宠物美容师。
可见,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催生了新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新岗位的产生和延展。当商业模式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需求得以高效满足,进而会激发他们更深层、隐性的需要。当现有的职业和岗位无法覆盖人们的需求,继而自然会将现有模式精细化或再发展,这个过程也会为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在有宠物寄养服务之前,养宠人士可能只能将宠物托给朋友照顾;而在宠物服务进一步完善后,不想将宠物寄养到陌生地方的人就可以选择更精细化的上门服务。需求和服务被满足,促成的交易也会促进宠物经济的发展。
也要意识到,一些服务仍是零碎、不成规模的。但只要是正当的市场需求,就应当被尊重。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不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