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精选5篇)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02

1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1.1银行业发展的收入情况

2014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聚变,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了猛烈冲击:银行业资产和利润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将调整为中高速增长。2014年银行业贷款增速已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个百分比;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很明显的看出,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较以往有很大下降,其以前的优势地位正在减弱,失去了以往在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作用,其收入的锐减还会导致各种负面性作用,银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以往的银行“水涨船高”的便利条件已经成为过去式。

面对严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之后的发展之路必然遇到层层阻力,面对今后的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的竞争,银行业盈利水平将更加受到打压。今后的银行业发展之路必然如履薄冰。

1.2银行业人员素质情况

我国的许多服务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方面服务能力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对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却很低的矛盾局面,而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突出的代表性。究其原因,员工素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主要制约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经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不良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26.62%,已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表现在人力资源和人才素质方面,人员质量结构存在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目前我国银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下,低素质员工难以流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体制造成的,人员结构过死,流动性较低。而且,现行的银行进入门槛较高,很多发展型,能力型人才首先就被拒之门外,而有些没有能力的“关系户”或者理论水平较高却不注重实际水平的“学术派”却充斥在银行业阻碍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在银行业中经过银行重点培养的人才在面临现在银行业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多都选择去证券业,保险业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的银行业面临着低素质的人才难以流出,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的问题,在目前银行“新常态”的情况下银行业缺少国际化,专业化人才的情况下,其发展趋势堪忧。

1.3银行业的盈利模式构成情况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主要由五部分构成:首先是客户贷款垫款利息收入,其在总利息收入中占71.16%;其次是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其部分占比18.19%;再次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此部分占比5.79%;最后是同业拆借利息收入,此部分占比仅为3.18%。

2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2.1经济新常态

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银行业来说,“旧常态”的银行业代表着各种守旧,弊端。而“新常态”代表着高效率,高成就,新的经营和运营模式,克服旧模式上的种种弊端,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银行业营运结构简单,盈利渠道单一依靠借贷业务,在放贷业务中贷款多流向粗放型发企业,创新性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很难筹到融资,而且银行本身的业务渠道简单,技术性、创新性能力不足,这都是“旧常态”的体现。以往的银行业在“旧常态”状态下的改革更多的内部的优化,整改。在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大潮流下,银行业的整改必然会在体制上加以整顿,着重加强创新性,技术性,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在“新常态”下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2.2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即利率自由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决定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反映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指标,利率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开放利率管制,最终形成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对货币的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制和机制,使利率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以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2015年10月,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限额,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的根据市场水平调节利率。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革新趋势下,市场利率化无疑是改革的又一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早在多年前,西方国家很早就开放了利率市场化,而其中很多国家如日本就曾爆发过金融危机,阿根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因为不稳定的市场环境而夭折。我国早在1996年就开放同业拆借,之后又陆续开放国债市场利率都为之后的市场利率化打下基础。作为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市场利率化有其必要性意义,能更好的结合市场,加强与实体企业的联系,并且自主利率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当然其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银行的整体压力提高,自主的汇率拟定在当前商业银行技术性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能多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又不损害银行自身盈利,对市场做出精准的判断,总体而言是很难的。二是面临更大的风险,在浮动的利率中,市场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如今银行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风险的危害性可能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民经济的风险可见一斑。三是竞争的加剧,在如今民营银行的开放,商业银行与民营银行之间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相互提高利率吸引存款,这对于一些本身经营状况不好的银行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利率市场化是当前银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3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013年余额宝,P2P等多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揭示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银行业相对于保守,传统的生存环境无疑是一次新的冲击。

首先,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打击,余额宝等网络金融工具的方便性,高收益,无手续等特点吸引了大批70,80,90后新兴社会消费人群将手中闲散资金放入互联网金融中,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借贷业务因为存款的减少受到打击。其次,是银行业中的金融理财项目受到打击,众所周知,银行业的金融理财项目准入门槛就在5万以上,收益率在5%―7%左右,而且还存在风险因素,而网上金融理财平台很多是没有经济限额的,收益率有时还要高于7%,虽然部分小平台存在安全患,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整体还是呈现着繁荣态势,这无疑在商业银行的基金理财方面是一次冲击。最后,银行的传统的中间业务受到打击,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联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已经开展水电费、话费充值,彩票,火车票购买,汇率换算、基金代销为主的中间业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也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大时代,当前很多大银行都开发了自己的银行APP,也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对顺应了时展,促进了技术的变革。

3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前景分析

3.1新常态下银行业转型

显而易见,银行业目前发展面临重重挑战,在当前新常态经济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未来只有转变经营模式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银行的中间业务,以往银行收入模式单一,多数依靠存贷差作为银行主要的利润收入,而贷款流向大多为粗放型制造业、产能型行业。在对创新型行业和小微企业的放贷中收入也相对较小,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粗放型行业的扩张放缓,目前我国的创新性行业发展势头不明显,而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存贷业务必然受到影响,所以靠单一存贷差维持生存的银行业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投入,在中间业务市场上做专做精,打造银行盈利新模式。其次,是加强银行客户服务新模式,开设更多服务型新业务,最大程度化的满足客户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利用目前银行业中分支行点密集分布的特点,努力在业务范围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最后,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业务,在我国对国际化业务中银行业还有很多发展空间,而且国际化是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所以未来的银行业发展趋势必然围绕着国际化展开,在国际机构网点的建设革新,对国际企业的经营业务的创新,还有在企业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上都是重要的转型革新方面。

3.2创新银行金融理财业务

在面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以及民营银行的开发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前途是不明晰的,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真正面对挑战,打破壁垒。创新银行金融理财业务将会是银行未来改革的大趋势。

3.3拥抱“互联网+”的新模式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事业;现状;问题;对策

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

以非营利性为主要特点的公益文化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为主要任务。公益性文化事业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面发展文化事业是首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则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五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之首。

2.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2.1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现状

2.1.1投资总量

总体而言,北京市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资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08年的投资最高值达到18.2亿,随后两年有所下降,但与2008年之前相比较,总体仍处上升态势。2010年投资达16.1亿,约是2002年投资的5倍。

2.1.2人均文化事业费

首先,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并在2007、2008及2010年位列全国第一。2010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82.4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见图1)

其次,从北京市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1年的25元提高到2010年的82.44元,增幅达229.77%。(见图2)仅“十一五”期间北京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就达73.44元,年均增幅达到19.17%,高于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增速0.34个百分点。

图12010年各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

图22001-2010年北京市人均文化事业费及排行

2.2公益性文化事业场馆的发展现状――以博物馆为例

据统计,北京地区现有注册博物馆156家,包括国家级、市属、区属以及民办、行业博物馆等在内,仅次于伦敦,居世界第二,并且有46座已经免费对社会开放。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门类较为齐全,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名列前茅。人均享有博物馆的指数已达到100000: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700000:1的比值。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前,北京只有各型各类博物馆14座,市属的仅5座,而且多为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馆,呈现出数量稀少、类型单一、发展迟缓的基本态势。进入90年代后,博物馆以平均每年注册3-4座的速度不断发展。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迎来了博物馆建设的高峰期。大馆、新馆建设势头强劲,部分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一批批行业馆、企业馆纷纷通过注册,对社会开放。2007年博物馆年注册量已达到8座,2008年注册博物馆7座。这样的发展速度,国内其他省市远远不及。

2.3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业人员现状

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编制,由政府通过隶属关系直接管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员工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进行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人员总和。人才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然而,统计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北京市文化行业还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数量都明显减少。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北京公益文化事业中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已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3.问题

3.1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北京市的投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市对文化事业的投资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投资增幅难以提高和社会资金融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是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3.2公益性文化事业专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从业人员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从业人员的流失,二是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造成这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由于行业管理的需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范围的不断调整以及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使得以非营利性为目的的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挑战。

第三,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完善的人事管理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博物馆有国立和私立之分,但都坚持公益性社会事业的属性。在人事管理方面,美国博物馆十分重视合理使用人才,注意员工素质的提高,强调敬业精神,并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对策

4.1从投资方面来讲

4.1.1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促使了公众消费文化和参与文化创造的诉求急剧上升,这要求政府要尽快调整投入结构、改革投入方式,重点扶持具有广大诉求的项目,解决投入不平衡的问题。

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和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国家继续要保证经费的充足;对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应区别情况通过相应的财政补助予以扶持。

根据公共财政的基本政策和财政供给范围的基本要求,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式,保持政府在总体上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固定投入比例,增加动态投入比例,财政补助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北京市还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政府每年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比例法定化,并严格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切实解决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

4.1.2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在对公益性文化投资方面,一方面应该强调政府增加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还应该放宽准入限制,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确立一个多方筹资、全民共建的原则,形成社会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2)增加公益性文化的自营性收入以获取更多发展资金

4.2从公益性事业专有人才方面来讲。

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构筑人才的平台。为解决北京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掌握人才流动规律,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利用人才储备中心大力引进国内乃至国外的优秀文化人才。政府应当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全市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数据库,从总量、规模、宏观布局、层次结构等方面对人才进行总体规划。

第二,要加快北京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择人,因人施用,绩效挂钩,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严格控制行政人员比例,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考核制度。

第三,学习国外人事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从工资、奖金、表彰等入手,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员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朝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

[2]韩永进.中国文化产业近十年发展之路回眸[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01).

中职教育发展现状转型近些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在办学形式和专业化程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积极对策进行转型,下面先简单分析一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1.教育经费投入较低,与学生规模不适应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其投入力度与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的速度是不相适应的。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逐渐扩大,然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这不仅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给学校增加了负担,也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如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技能型人才却严重紧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虽然中央政府以及各个省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3.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素质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教学质量水平。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自身管理,还是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都存在欠缺,整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其办学体制改革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有效改变现状,提高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水平。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必须从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转换办学格局,改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散乱的现状;其次,要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加强教育各部门的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再次,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之路;最后,是加大专业设置的调整力度并培养特色专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提高认识,加大重视程度

3.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

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如果仅仅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进行多方投资,拓宽教育投资渠道。为此,可以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以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有能力配备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建立一些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率。

4.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良将手下无弱兵,描述的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必须重视师资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扩大师资队伍,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逐渐优化师资队伍,从而确保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不能疏忽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多安排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

5.强化舆论宣传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舆论宣传对社会大众的行为有着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转变人们的观念进而使人们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教育事业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并对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以及创业人才的典型事迹等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6.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有效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促进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结构课程体系为主,教学内容则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抓住关键,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应用与实际角度出发,由课程专家根据专业工作描述编制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此外,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步伐,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认清发展现状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成功转型的一个基本条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一直有所进步,但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创新办学思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其成功转型。

[1]冒莹春.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之发展与改革[J].华章,2014,(15):102-117.

[2]王国庆.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3,(22):110-119.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访谈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18

0引言

本文对人才培养的研究,采取实地调研及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研地点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义乌和上海两地,访谈对象选取该行业不同类型和职能的机构与单位,访谈内容根据各机构的类型有所侧重,但都围绕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同时也对人才需求状况做一定了解。对访谈结果的分析,侧重人才培养模式、各模式的特点、培养内容及优劣比较等,为以后学者们探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访谈设计

为对跨境电商行业有大致了解,作者首先对该行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希望了解该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的供需情况,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情况,特别是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等。

2015年11月,作者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前沿地区义乌和上海两地的跨境电商企业、政府机构、跨境电商培训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访谈。作者选取不同类型的调研对象,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被调研单位的性质及概况、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等情况。访谈提纲的设计,从不同的单位机构、不同的被访谈者的视角,了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跨境电商人才供求与培养状况。针对不同的单位及机构访谈内容侧重有所不同,问题也更有针对性。如针对跨境电商企业HR和主管的访谈主要侧重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等方面;针对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机构,主要侧重学员情况、培训课程、学员发展等方面。

2访谈实施

作者对义乌、上海两地的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组织机构进行了调研与访谈,访谈对象涵盖了高校(义乌工商职业学院,访谈4人)、跨境电商企业(“义乌购”跨境电商平台,访谈4人;上海深蓝亿康科技有限公司,访谈3人)、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学校(吉茂科技有限公司,访谈2人)、政府机构(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访谈1人)、政府资助的孵化中心(“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访谈1人)。每个机构与单位选择经理、主管、HR或主任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对该行业或单位情况十分了解,较有代表性。

3访谈结果及分析

经过对代表机构的调研,了解了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各代表机构培养特色,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

培训内容:产品、开发、建店、运营、营销和平台操作技能及规则等由表1可看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支持与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培养机构类型多样,且培养特色各有侧重,满足了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多元需求。

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有5种:高校、创业孵化中心、跨境电商企业内部培训、政府政策扶持及补贴培养、社会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各方式途径各有利弊且培训侧重点不同,详见表2。

但也存在着所培养的人才多为速成型,缺乏高端人才,对人才培养缺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系统性培养。此外,上述不同类型的单位与机构在义乌市较为普遍,在其他地区并不常见,尤其是政府政策方面,其他地区并无如此大力度的扶持,导致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两会闭幕;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一、前言

二、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住房供给将有所增加。

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增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其开工建设的套(户)数要比2009年增加三分之一,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第三,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开发土地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逐步回升,1—11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5.8%。2009年开发商盈利丰厚,资金宽裕,新建商品房供给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第二,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金融危机中出台的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使一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在2009年得以释放;2009年末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促使一部分潜在需求进人“抢购”行列,购买力被提前预支;高起的房价,超过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加之年末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有实际需求者将会暂时选择观望。2009年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表明了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政策调整加大了炒房成本,炒房投机行为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二手房市场受到营业税调整的影响,销售平淡。2010年年初,住房需求将有所减少,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

第三,住房价格将由高位盘整转向回落。

2010年初,虽然大部分需求者持币观望,但开发商手中资金宽裕,并不急于销售,供需双方将呈僵持和胶着状态,房价将在高位盘整。随着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普通住房供应增加,投机需求被进一步抑制,房价涨幅将回落。

THE END
1.二手房未来发展趋势及商业机会分析一引...来自不爱吃鱼的土猫...二手房未来发展趋势及商业机会分析 一、引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二手房市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分析,预测二手房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https://weibo.com/7728789111/OoFAf9cEw
2.2024年二手房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二手房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二手房行业定义及概况、二手房行业发展现状、二手房行业发展趋势和二手房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政策及环境分析、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信息。https://m.chinabgao.com/k/215562ershoufang/
3.中国二手房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第二节 2019-2022年中国二手房交易价格分析 一、成交价格分析 二、价格指数情况 第三节 2019-2022年中国二手房市场特点分析 第四节 2019-2022年中国二手房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一、行业规范尚不完整 二、企业间还存在无序竞争 三、经纪公司坑害消费者利益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66406.html
4.2024年房地产中介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版),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在近年来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房源信息透明化、交易流程便捷化,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效率。在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上,房地产中介企业https://www.cir.cn/7/26/FangDiChanZhongJieWeiLaiFaZhanQu.html
5.20102010-2015年中国大连房地产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1-11月,全市共成交商品住宅807.7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1.5%。市内四区共成交二手住宅 40,463件,共计312.11万平方米,同比上涨204.8%,超过2007、2008两年的销售总量。2010年上半年全市七区(含高新园区)供需比例https://www.bosidata.com/fangdichan1010/V250437APQ.html
6.2024《2024-2030年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报告》在多年房地产中介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房地产中介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房地产中介行业进行了全面调研。 https://m.20087.com/3192799.html
1.二手房市场深度解析,透视市场趋势与机遇挑战摘要:当前,二手房市场呈现活跃态势,进入深度解析阶段。市场供需关系、价格走势、交易活跃度等方面均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政策调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格局不断调整,投资者和购房者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将对当前二手房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市场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 https://www.hffangsheng.com/post/1233.html
2.二手房交易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其它理财类财经核心提示: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其中二手房交易市场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二手房交易市场不仅关乎着众多家庭的居住需求,也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全面分析二手房交易市场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趋势。 二、二手房交易市场现状 1. 市场...https://business.liaohewang.com/show-82357.html
3.时代变了,二手房行业还能走老路子吗?界面新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个人消费习惯的变化,客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渴望更加高效、透明、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二手房市场必须探索一条既能解决现有痛点,又能满足新兴需求的发展路径。 数字境商:引领行业变革的创新实践 数字境商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全面创新,改变行业面貌的品牌直营门店,其一系列革新...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322362.html
4.投资二手房前景如何?二手房投资怎么赚钱?→MAIGOO知识投资二手房前景如何?二手房投资怎么赚钱? 摘要: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很多的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开始纠结买新房好还是二手房好。其实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是有很明显的优缺点存在的。但如果自己买房钱不够,二手房和新房究竟哪一个更值得购买呢?投资二手房前景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1681.html
5.二手房市场趋势挑战与机遇深度解析商务信息咨询二手房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手房市场逐渐壮大,并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关注二手房市场,将其作为购房的首选,本文旨在探讨二手房市场的现状、趋势、挑战及机遇,以期为各方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https://m.sh51skill.com/post/6786.html
6.中国二手房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工资待遇人才需求...说明:中国二手房行业今年工资怎么样? 数据统计依赖于各大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系统稳定性会影响客观性,仅供参考。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21% 2024年较2023年 0.42% 占全国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中国二手房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2024年招聘职位90299个,占全国0.42%,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ershoufang/
7.家装行业现状如何?前景怎么样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市场前景还是蛮好的,不过要是要从事家装行业,建议静下心来多积累经验,...https://www.to8to.com/ask/k174725.html
8.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精选15篇)二、市房地产行业前景 政府发展思路:按照“强化中心社区,建设小城镇集群”的发展思路,“十五”期间,以建设中心市区为主体,中心集镇为骨干,加快了南部“金三角”城镇群的建设和以国道104线、省道小浦线、枫湖路为轴线的城镇带发展。初步建立起了有利于增强城市整体服务功能、有利于生产生活、城市市容美观、市政设施较完...https://www.oh100.com/a/202301/6009715.html
9.上海做中介的市场前景如何?这种前景对从业者有何吸引力?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流入,上海的房产中介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前景。对于从业者而言,这一前景不仅意味着更多的职业机会,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和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首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为中介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最新数据显示...https://house.hexun.com/2024-09-29/214785830.html
10.传李嘉诚“甩卖”!地产股普跌,行业前景如何?内房股的交易情绪有所回暖,这可能表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1.一线楼市销售迎边际改善 近日,有消息称,李嘉诚旗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的“御翠园”项目在10月26日开盘后,推出了7.6万元/平方米的特价房源,价格比附近二手房还低。 按照“御翠园”项目此前9.07万元/平方米至9.97万元/平方...https://m.jrj.com.cn/madapter/house/2024/10/29162444671565.shtml
11.黔南州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行业前景堪忧黔南州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 行业前景堪忧 (2021) 为深入了解地区房地产发展和购需情况,黔南调查队近日开展了民众住房需求问卷调研,同时结合金融机构贷款集中度管理和住建局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随机抽取部份重点房地产企业、二手房中介交易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黔南州房地产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促进了经济的...https://www.qiannan.gov.cn/zwgk/zfsj/tjxx/tjfx/202205/t20220526_74409625.html
12.对房地产行业的认识与房地产发展前景它变得复杂、难测,充满了变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甚至是政策的持续调控,都让开发商和购房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的房地产发展前景。随着行业的成熟,是否还有像过去一样迅速暴涨的机会?或者说,房地产会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为长远的阶段?http://www.xinchaoyang.com/dc/26070.html
13.行业发展调研报告2000字(通用10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行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一、非公担保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省政府“非公经济32条”发布后,各级政府及部门都相继...https://m.yjbys.com/diaoyanbaogao/263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