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
记者:为什么要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吕玉刚:暑假临近,一些双职工家庭面临“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一些地方和学校推出了暑期托管服务。这是减轻家长负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创新举措,是加强教育关爱、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益探索。
记者:如何探索实施好暑期托管服务?
吕玉刚:《通知》明确了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同时对服务内容、保障条件等也提出了明确意见。
首先,鼓励学校积极承担。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同时,教育部门还应积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要取消教师寒暑假”“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记者:最近由托管而引发的讨论很多,比如“要取消教师寒暑假”“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等,对此你有何回应?
吕玉刚:近期有的媒体讲“要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同时,要格外强调的是,近期有的媒体关于“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同样是不符合实际的。
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暑期托管有五项原则:一是鼓励学校积极承担;二是引导教师志愿参与;三是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四是合理安排服务内容;五是坚持公益普惠原则。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为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需求,教育部近期又对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推动将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
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