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富与纽约梅隆等国外大银行对投资服务类业务的划分模式,国内银行完全可以整合投资管理与资产服务两方面优势,在大资管领域形成合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迅速占领投资服务市场份额,为今后积累资本,形成新的非利息收入增长极。
(一)创新型组织架构设计
创新型的大资管业务一定以客户、产品、科技及大数据为核心竞争能力,主要完成客户接入、市场接入、产品与应用创新、业务营运与大数据分析等工作。因此,在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中,可以按照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市场、面向营运的思路,构建四大中心(如图9所示):
图9大资管全托管组织架构建议
1、客户与服务中心,主要解决客户接入能力,维系与发现客户,提供客户服务,记录客户合约等一切与客户接触的商业活动,同时还包括直销与代销渠道管理。
4、营运与数据中心,是所有组织中体量最大的机构,主要完成所有金融数据的处理、资金清算、证券结算、会计核算与估值、资产对账、预估头寸、CA管理等工作,保证产品与合约在日常业务处理的正确性,最终将交易数据、客户行为数据、市场波动数据形成有用的金融大数据,并为客户服务、监管报告、产品创新、投资监督、风险绩效、量化投资等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资管业务需要大量的业务创新来形成银行的产品竞争力与利润增长点,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考虑在企业内创业,在产品与应用中心中设立企业内创业基金,给有想法的年轻员工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产品;设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一方面发挥了人才优势提升了企业活力,另一方面避免了优秀人才的流失,可谓一举多得。
(二)端到端的业务架构建议
大资管的业务流程就是管理了资金从委托人流入产品、产品流入市场再回到委托人的负债端到资产端双向流动的过程。按照客户接入、核心营运、产品研究、市场接入的方式设计业务架构,将数据与资金流最高效率的在负债端与资产端流动,就是一个高效率的业务架构(见图10)。
图10大资管全托管业务架构
对于负债端的销售流程来说,产品经理设计投资产品,完成应用更新与测试后,通过手机终端等直连渠道发布产品,投资者查看产品说明书形成投资意向,客户经理通过销售管理功能协助客户完成产品申购/认购操作,大资管TA管理完成客户的账户开立、份额确认,由于资产净值变化带来的损益,通过净值更新来完成。最终客户通过赎回和交易买卖实现收益分配(见图11)。
图11负债端营运流程
对于资产端的营运流程来说,产品经理设计投资产品,完成应用更新与测试后,通过手机终端等直连渠道发布产品,投资者查看产品说明书形成投资意向,客户经理通过销售管理功能协助客户完成产品申购/认购操作,大资管TA管理完成客户的账户开立、份额确认,由于资产净值变化带来的损益,通过净值更新来完成。最终客户通过赎回和交易买卖实现收益分配(见图12)。
图12资产端营运流程
(三)可参考系统架构建议
在系统运行方面,全托管平台可以通过高可用的云技术来进行部署,通过生产云、同城灾备云、异地灾备云实现两地三活的高可用模式。对于平台的开发态而言组件之间使用耦合性较低的JAR包引用、服务调用、数据互访方式进行交互,但整个平台只有一套代码。在运行态中,根据使用部门需求,将其组件进行部署启动参数设定,拼装出适用于托管业务、资管业务、养老金受托业务、养老金账管业务等不同的运行时服务实例,以达到一套程序按需组装使用的目的。
全托管平台按照分层模式进行架构,分为客户渠道、员工渠道、外部机构直连渠道以及内部产品服务层、数据分析层。在服务层中,包含了核心服务组件、投研与产品组件、客户关系组件、销售与TA组件、服务与咨询组件、交易管理组件、财务估值组件、场内管理组件、银行间处理组件、期货处理组件、场外处理组件等(见图13)。
图13全托管平台系统架构
六、大资管全托管平台的创新方向
与资产托管规模逐年增长,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的同业相比,目前银行在托管行业所占份额暂无优势,亟需提高行内业务技术能力,把握机会。大资管全托管平台可以通过将独立的功能构件进行灵活准确地装配来提供适合各类投资业务需要的功能,满足日益旺盛且多样化的投资类需求,降低系统建设及人员投入成本,使投资运作的资金流与信息流形成闭环生态体系,通过构建闭环能力,找到资本运作的实质,达到快速创新的目的,力争先于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有利地位。具体分析其优势如下:
图14高复用的组件化设计
(一)以托管为核心的全方位投资服务
利用大资管闭环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资产端投资服务,多类服务供客户选择,多种服务之间交叉销售,差别化定价,形成整体价格优势,使客户资本尽量留在银行。
(二)提供灵活可配置的外包服务
托管及资管营运具有集中化趋势,未来将有很多小基金公司与托管行没有能力承担营运工作或者不愿意投入巨大的系统建设与营运费用,将会有更多的投资管理人将投管、托管、账管、受托业务外包给大型的托管银行。私募基金等投资公司可选择银行的托管外包服务。对于他们而言,除接受传统的托管服务外,也可以选择更广泛的外包服务,如销售管理、TA管理、收益分配、支付提取等销售端服务。
(三)利用私有云和公有云提供大资管全托管系统外包服务
在未来投管类系统将是为数不多的大型金融与IT企业的资产,可以通过将系统以私有云和共有云形式外包给券商、基金公司、政府投资机构或者其他小托管行,他们基于银行提供的系统完成日常营运,银行作为系统提供方、营运咨询方、培训机构方式收取软件供应、计算单元、存储单元租用费用、咨询服务费用和培训费用。
(四)P2P等互联网金融资产托管业务
大资管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潜在风险不断积累,并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显露出集中爆发的可能性。2015年爆发的“e租宝”非法集资案涉及金额500多亿元,遍布全国31个省市的90多万投资者利益受损。2015年已经有一些托管银行开始尝试P2P托管。未来资产证券化、P2P、众筹等新兴业务将需要全托管,大资管全托管平台可以支持P2P业务的交割管理、账户管理等业务处理。
(五)监管通道类业务
由于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发展,公司与个人对第三方支付、在线交易等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银行作为支付、交易通道的安全可靠性有着巨大优势。
(六)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七)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共识和无差错清算
传统交易与交割方式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委托人、管理人、托管行、登记结算机构、交易所之间进行分散的数据处理(见图15),需要对接的接口众多,数据处理效率低下。另外,账簿登记在登记结算机构、管理人与托管人各自的系统中,登记规则存在差异,对电子对账带来困难。
图15传统交易与交割关系
我国托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全行业托管收入有望达1000亿元。2016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已经提出“大资管行业应实施全托管”的提案。托管业务作为低资本占用的绿色中间业务,在银行业转型期必将受到各大银行的重视。我相信在十三五期间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全托管平台将为我国的进一步金融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