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利润分析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销售利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引言

(一)模型的选择

(一)模型设定

MSi=α0+α1*PROi+α2*ADi+μi1(1)ADi=β0+β1*MSi+β2*LagPROi+β3*ADi-1+μi2(2)PROi=ε0+ε1*MSi+ε2*LagADi+ε3*TOi+μi3(3)

(二)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销售利润率的系数为-0.3262,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销售利润率每减少1单位,会使市场份额增加0.3262个单位。样本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增加并未对市场份额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接受假设3。由此结论可以看出,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市场份额的提高是建立在牺牲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之上的,其发展已经出现了偏差。

模型中销售利润率回归方程(3)的拟合优度为0.9494,可调整拟合优度为0.9114,拟合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市场份额每增加1单位,销售利润率会减少2.5018个单位,结果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市场份额对销售利润率是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市场份额回归方程中已经得到市场份额的提高时建立在牺牲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之上的结论,通过市场份额对销售利润率的反应程度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我国中高端白酒企业市场份额和销售利润率是相背而行的。

总资产周转率的系数是0.24634,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总资产周转率对销售利润率呈正向影响,这与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证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的经济意义是相符的。

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内部销售商品形成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交易当期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母公司已递延而销售企业纳入所得税费用并缴纳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企业集团所得税影响额予以抵销。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情况下,母公司应将上期销售商品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因存货属流动资产,在正常情况下上期商品本期应对外销售,因而在编制抵销分录时对上期内部购进的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视为在本期实现利润,将上期母公司递延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在本期期初转回。现举例说明:

例1:某子公司2001年向母公司销售A商品200万元,成本15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25%,母公司本期未对外销售,全部形成期末存货,假设母公司当年合并利润为1200万元,除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外无其他调整事项。2002年该子公司销售A商品300万元给母公司,成本230万元。2002年母公司A商品全部对外销售,无期末存货。假定双方所得税税率为33%。

根据题意作以下分析及会计处理:

1.2001年内部销售商品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所得税计算和抵销分录的编制。

(1)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母公司统一计算企业集团所得税的影响:子公司分别纳税情况下所得税费用及应纳所得税16.5万元[(200-150)×33%];母公司统一计算所得税时企业集团的应纳所得税379.5万元{[1200-(200-150)]×33%};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企业集团所得税的影响额(递延税款贷方)16.5万元[(200-150)×33%];母公司统一计算所得税时企业集团合并所得税费用396万元(379.5+16.5);母公司编制企业集团所得税分录分别为:借:所得税396万元;贷:应交税金379.5万元,递延税款16.5万元。

子公司编制单独纳税的所得税分录为:

借:所得税16.5万元;

贷:应交税金16.5万元。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

借:递延税款16.5万元;

贷:所得税16.5万元。

2.2002年因内部销售商品全部对外销售而使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得以实现,因此只须抵销上期因内部销售商品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使子公司单独纳税多缴所得税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16.5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16.5万元。

二、内部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成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交易当期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销售企业在单独纳税时多交的企业集团已递延的所得税进行抵销。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由于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仍为购买企业所使用,首先将以前会计期间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确认损益即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多交所得税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该金额为每期初“递延税款”的余额),然后将本期母公司统一计算所得税时因购买企业计提折旧或摊销无形资产视同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实现转回的所得税进行抵销。现举例说明:

例2:2001年12月20日乙子公司将原值6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尚可使用4年的设备以500万元出售给丙子公司,丙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母公司当年合并利润为1000万元,除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双方所得税率均为33%。

1.2001年内部销售固定资产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所得税计算和抵销分录编制。

(1)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母公司统一计算所得税的影响:乙公司分别纳税情况下所得税和应纳所得税99万元[(600-300)×33%];母公司统一计算所得税时企业集团应纳所得税231万元{[1000-(600-300)]×33%};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企业集团所得税的影响(递延税款贷方)99万元(300×33%);母公司统一计算所得税时企业集团合并所得税费330万元(231+99)。母公司编制企业集团所得税分录为:借:所得税330万元;贷:应交税金231万元,递延税款99万元;

乙子公司单独纳税的所得税分录为:

借:所得税99万元;

贷:应交税金99万元。

(2)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为:

借:递延税款99万元;

贷:所得税99万元。

2.2002年首先抵销2001年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所得税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本期由于丙子公司计提折旧而使母公司在统一计算企业集团所得税时,应视同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75万元(300÷4)得以实现,将其转回的所得税进行抵销。

(1)抵销期初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99万元。

(2)抵销本期因计提折旧而使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视同实现转回的所得税24.75万元(75×33%)时,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24.75万元;

贷:递延税款24.75万元。

通过上述会计处理,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就记录了因购买企业计提折旧而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尚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225万元(300-75)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24.75万元(225×33%)则继续作递延税款处理。

3.2003年因2001年购买企业计提折旧而使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得以部分实现,转回24.75万元所得税费用,因此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涉及的所得税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时应按“递延税款”余额74.25万元抵销。

借:递延税款74.25万元;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74.25万元。

(2)抵销本期因计提折旧而视同实现部分利润转回的所得税时,会计分录为: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分录;编制技巧

内部存货交易是指企业集团内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商品或产品的销售业务。对于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的这种购销业务,母公司或控股方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需要将集团内重复反映的因素予以抵销,编制抵销分录。

一、交易当期抵销分录的编制技巧

企业集团内部存货购销交易按交易的实现与否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买方至报告期末已将该存货销售出企业集团,即企业集团的内部销售已经实现;另一种是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买方至报告期末未将该存货销售出企业集团,从企业集团来看,该项销售并未实现。现举例说明这两种情况下抵销分录的编制技巧。

例1:2011年10月8日,某母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其子公司,取得销售收入50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本批商品的成本为36000元。

要求:为母公司做出以下两种情况下在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有关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

(1)假设内部购入的存货子公司当年已全部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取得销售收入62000元,货款已收到。

分析:

将①+②可得:50000(母公司的销售收入)-36000(母公司的销售成本,即集团的真正成本)+62000(子公司对集团外售价)-50000(子公司的销售成本)=62000(子公司对集团外部的售价)-36000(母公司的销售成本,即集团的真正成本)=26000[也等于:14000(内部销售利润)+12000(外部销售利润)]。

从以上两式相加的过程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有两个数字正好相抵销,即母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子公司的销售成本,两式相加的结果26000元也正好反映出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存货(商品)因在本年已全部售出,故真正实现了销售利润26000元,在合并利润表中列示。母公司当年的内部销售收入已反映在其当年个别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中,子公司当年的销售成本即子公司对企业集团外销售商品结转的销售成本已反映在其当年个别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中。因此,完全可以推出母公司在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有关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50000

贷:营业成本50000

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显示的有关情况如表1。

(2)假设子公司内部购入的存货当年全部未售出,形成了子公司的年末存货。

分析:该项内部存货购销交易可以分别站在母、子公司的角度及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应抵销的项目。

站在母公司的角度:当年内部商品销售收入(50000)-当年内部商品销售成本(36000)=当年内部销售利润(14000)

站在子公司的角度:当年内部购入商品的入账成本为50000元,即是母公司的售价。

站在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的角度:母公司当年的内部销售利润(14000)不是企业集团当年真正实现的销售利润,因而必须予以抵销。但又不能直接抵销母公司个别利润表中的销售利润(即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因为该项目是销售收入(即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与销售成本(即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计算的结果,所以,只能通过抵销母公司个别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与“营业成本”项目的金额以达到抵销“营业利润”项目金额的目的。子公司当年内部购入的商品形成年末存货的成本50000元,已反映在其当年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中,但这并非企业集团存货的真正成本,该批商品存货的真正成本应为36000元,因此,年末存货成本中多包含了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14000元(50000-36000),也应必须予以抵销。由此可以推出母公司在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有关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为:

贷:营业成本36000

存货14000

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显示的有关情况如表2。

二、连续编报的以后各期抵销分录的编制技巧

母公司在以后各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对于前期已实现的内部存货交易不必再做抵销处理,因为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含有的内部交易利润是已实现的利润。对于前期未实现的内部交易利润,则还应继续作抵销处理,即将内部交易销售方期初未分配利润中的购买方前期存货中包含的销售方未实现利润予以抵销,以便使期初未分配利润合并数与前期期末未分配利润合并数一致。同时,母公司还应将本期发生的企业集团内部存货购销交易以及形成的本期期末存货中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予以抵销。现举例说明抵销分录的编制技巧如下:

例2:某母公司2010年向其A子公司销售商品

40000元,销售成本32000元,A子公司购进的该商品本年未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销售,形成了年末存货。2011年该母公司又向其A子公司销售同种商品60000元,销售成本48000元。A子公司2011年实现对企业集团外销售收入为39500元,销售成本为30200元。假设A子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结转存货的销售成本。

要求:为该母公司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有关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

分析:(1)由题设条件可知,2010年该母公司向其A子公司销售了商品,并形成了A子公司2010年的年末存货,母公司在编制2010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已将销售方(母公司)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及购买方(A子公司)年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进行了抵销,并编制了有关抵销分录[可参见例1中(2)的分析阐述]。但抵销分录既不登母公司的账簿,又不登A子公司的账簿,只在合并工作底稿中进行了登记,因此,母公司2010年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8000元(40000

-32000)最终反映在其个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增加了8000元,并结转到下年度(2011年度)该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中;A子公司形成的2010年的年末存货40000元(含销售方母公司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8000元)反映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并结转到2011年度该表中的“存货”项目年初数中。基于此,母公司在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必须继续抵销内部交易母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中的A子公司上年存货中包含的母公司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8000元。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8000

贷:营业成本8000

这里没有直接抵销“存货”项目,是因为按两笔编制的处理方法还应编制一笔抵销分录,借:营业成本8000,贷:存货8000,抵销的金额将随着年初存货在本年对企业集团外的销售而相应减少。但在这里可以不编这笔抵销分录,是因为A子公司虽然2011年对企业集团外销售了该种商品,采用先进先出法结转了存货的销售成本30200元,但A子公司2011年初的商品存货尚有剩余,且成本为9800元(40000-30200),可以将其与本年购入的商品共同形成年末存货,将年末存货成本69800元(9800+60000)中包含的母公司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一起抵销。

(2)2011年度该母公司又向其A子公司销售了同种商品60000元,销售成本48000元。因此,母公司在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时,还应抵销本年发生的内部存货购销交易,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60000

贷:营业成本60000

按道理,还应编制一笔抵销分录,借:营业成本12000,贷:存货12000,但在这里同样可以不编制这笔抵销分录,理由同前所述。

(3)将年末存货中包含的母公司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销

由题意,可以计算出该母公司的上年销售毛利率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企业集团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分录编制技巧的一种理性探索,相信通过本文举例的分析阐述,能给读者打开一定的思路,掌握编制该类抵销分录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做到熟能生巧,归纳出简捷的编制方法,但应切忌死记硬背抵销分录,照葫芦画瓢。同时还要结合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加深对抵销分录的理解,真正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油气开采;油气加工;盈利能力;成本

一、我国油气开采与油气加工企业收益特征

(一)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呈超额利润特征

我国油气开采(即中国统计年鉴行业分类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为石油产业的基础企业,油气开采企业超额利润特征非常明显。我国油气开采企业销售毛利率2003—2010年平均为51.88%,远高于同期我国各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16%。

如表1数据所示,2003—2010年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38.53%,是同期我国各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6.5%的近六倍。

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成立之初是以开采业为主。通过价值链的分拆,充分发挥其在技术上、资本上和资源上的优势,以石油勘探与销售业务为利润核心,构建自己的利润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了,实力增强了,开始了向中下游价值链的延伸,形成了上游勘探,中下游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利润模式。中国石油的价值链主要分为四个板块:石油勘探生产与销售、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业务。2003—2008年,中石油的四大板块销售收入相对稳定。石油勘探开发与销售板块收入占收入总额的40%,炼油与销售板块收入占50%,化工板块收入占7%,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占3%。四大业务板块按比例协调发展,但各个板块带来的经营利润却不均衡,石油勘探开发与销售业务几乎贡献了中石油的全部利润。中石油勘探与生产毛利率2007年至2011年6月30日分别为49.20%、61.24%、35.40%、49.93%、50.88%,平均毛利率为49.33%。2007和2008年炼油与化工毛利率分别为3.9%、-1.45%;化工与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5.80%、8.98%;2009年至2011年6月30日炼油与化工毛利率分别为8.4%、21.41%、13.01%,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毛利率都远高于其他石油加工板块。

(二)我国油气加工企业呈现微弱利润特征

我国油气加工(即中国统计年鉴行业分类中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作为油气生产的下游产业,将原油深加工成各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一般认为油气加工应该获得较高的盈利水平,但事实并非如此。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我国油气加工企业在2005、2006、2008年三个年度利润总额为负值,呈现亏损状态。近两年扭亏为盈,2009年油气加工利润总额为606.15亿元;2010年油气加工利润总额为733.98亿元(如表2所示)。

我国油气加工企业2003—2010年平均销售毛利率为9.69%,低于我国各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16%。我国油气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指标也很低,2003—2010年销售利润率平均仅为0.32%,也远低于我国同期各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6.5%。

中国石化业务主要包括石油勘探生产与销售、炼油、营销与分销、化工、其他五个板块。中国石化勘探与开采毛利率2007年至2011年6月30日分别为47%、63.93%、39.86%、52.15%、60.68%,平均为52.72%。2007年至2011年6月30日炼油毛利率分别为0.20%、-8.32%、23.15%、17.18%、11.24%,平均为8.69%。2007年至2011年6月30日化工毛利率分别为10.80%、1.18%、14.60%、11.77%、12.30%,平均为10.13%。炼油、化工毛利率均远低于勘探与开采毛利率。

二、我国油气开采企业与油气加工企业利润对比分析

我国油气开采企业与油气加工企业作为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它们的收益作一个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差异并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

(一)二者绝对值对比

(二)二者盈利能力指标比较

不同企业因为规模等因素不同,其利润、收入、成本会相差很大,因此对于我国油气开采企业与油气加工企业的盈利水平对比,应着重从相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

1.销售利润率比较

销售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润水平,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此指标越高,说明该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我国油气开采企业2003—2010年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8.53%,远远高于我国油气加工企业年平均销售利润率0.32%。同期我国各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6.5%,也远高于油气加工企业。

首先,原来发生业务分别在母、子公司的处理以及个别会计报表的反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在母公司反映为资产(如银行存款等)的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而子公司接受这一投资时则反映为资产和实收资本同时增加。但是,从集团整体来看,该项股权投资并不会引起整个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数据简单相加的基础上,将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抵销。其次,应当区分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情况编制以下抵销分录。

1.在全资子公司情况下,抵销分录为: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具体项目)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对子公司)

合并价差(或借方)

[例1]假定2004年A公司对B公司投资100万元,使B公司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B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5万元,未分配利润85万元。

分析:在年末,母公司A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上“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200万元(假定除B公司外没有其他投资)。那么,年末编制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

1000000

盈余公积

150000

未分配利润

8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

[例2]沿用例1资料,假定A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为120万元,B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其他资料不变。

分析:在年末,B公司实收资本100万元,资本公积20万元,盈余公积15万元,未分配利润85万元。母公司A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20万元,分10年摊销。第一年后,母公司A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18万元,当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0万元,因此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变为218万元。合并报表抵销分录如下:

资本公积

200000

2180000

合并价差

20000

2.在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抵销分录为:

少数股东权益

[例3]C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A公司对C投资90万元,占80%的股份。B公司投资30万元,占20%的股份。第一年末,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按15%提取盈余公积。

分析:在年末C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实收资本100万元,资本公积20万元,盈余公积15万元,未分配利润85万元。A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为8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年摊销1万元(10÷10),年末A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69万元(89+100×80%)。注意,这里的C公司与B公司是不能抵销的,只能是恢复。A公司与C公司是可以抵销的,抵销处理时:

1690000

少数股东权益(220万元×20%)440000

70000

(二)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处理

即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债券与债券投资等项目的抵销。分析此类项目抵销的重点在于,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如应收账款项目与应付账款项目)是可以累计的,只需按照其期末数抵销,无须考虑期初数。

[例4]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应收账款情况为:2000年为1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0),2001年为120万元,2002年为110万元,假定母公司每年均按照1%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抵销处理如下:

(1)2000年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

10000

贷:管理费用

(2)2001年

1200000

抵销当期计提数2000元

2000

由于“管理费用”项目不能够累计,所以期初还要将上一年管理费用中抵销的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予以抵销,即: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2002年

1100000

抵销当期计提数1000元

1000

抵销前两年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12000元

12000

(三)母子公司内部购销抵销处理

1.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例5]假定母公司销售一批产品给子公司,收款70万元,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0万元。子公司又将该批产品全部销售给集团外第三方G公司,收款100万元。

分析:首先,梳理清楚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由于税金是不能够抵销的,故编制合并报表不考虑税金。

(1)母公司

借:银行存款

7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0

贷:存货

(2)子公司

借:存货

贷:银行存款

其次,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第二笔分录业务属于对外交易,不能抵销。所以,合并之后只能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

2.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

[例6]承例5,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00

贷:银行存款,700000

此时,从整个集团来看,实际上只是商品存放地点发生变动,并没有真正实现对集团外的销售。因此,合并时应当将销售企业已经确认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同时,购买企业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包含销售企业实现的销售毛利即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也应予以抵销。抵销分录为:

存货

3.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部分实现对外销售部分未实现销售形成期末存货

思路有以下三种:(1)对于实现销售部分按照上述第一种情况处理,而未实现销售部分按照上述第二种情况处理。(2)按照上述第二种情况处理。即首先找出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再找出当期销售收入,其差额就是销售成本。抵销分录归纳为: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部销售收入,是当期的收入),贷记“存货”(期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成本”(两者差额是销售成本)。(3)首先假定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然后对未实现销售部分的内部销售利润单独处理。在进行连续抵销时以及业务太复杂时,都只能用这种思路。

(四)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1.固定资产购进当期的抵销,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部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进行抵销,借记“累计折旧”,贷记“管理费用”。注意对于生产部门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制造费用,故抵销时应贷记存货。

2.以后各期的连续抵销:(1)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固定资产原价”。(2)抵销期初累计折旧,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借记“累计折旧”,贷记“期初未分配利润”。(3)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进行抵销,借记“累计折旧”,贷记“管理费用”。

[例7]2000年12月31日,子公司从母公司购进一存货成本为30万元,售价为5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使用,使用年限4年,假设不考虑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1)2000年购进时

300000

固定资产原价

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将当年多计提的折旧进行抵销(20万元÷4=5万元)

借:累计折旧

50000

①②抵销处理同2001年。

③抵销期初累计折旧,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50000

由于上年的折旧费用已转入利润,累计下来即为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抵销时要用“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4)2003年

100000

(5)2004年固定资产正常报废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50000

(五)盈余公积的抵销

在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时,将子公司以前年度和本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数额全部抵销,因此要予以恢复。合并时,应将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余公积分解为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和本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两部分,按照全资子公司、非全资子公司两种不同情况对盈余公积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少数股东权益在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时已经恢复(参见例3抵销分录贷方),故此处只能恢复母公司所拥有的数额。

[例8]假定母公司拥有公司80%的表决权资本,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按15%提取盈余公积。抵销处理如下:

借:提取盈余公积

120000

贷:盈余公积(80%×100万元×15%)

二、编制合并利润表及合并利润分配表的主要难点抵销处理项目

(一)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的抵销

处理时仍然要分内部购进的商品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全部未实现销售以及部分实现销售部分形成存货三种情况。特别注意,凡是存货,既有当期的也有以前的,应首先抵销期初(即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借记“期初未分配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次,再抵销期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内部销售收入,是当期的收入),贷记“存货”(期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成本”(两者差额是销售成本)。

产量持续增长,建筑涂料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量增长速度,涂料行业依附其他行业发展的产品特性愈发突出

从国内部分企业报送资料统计显示,涂料行业今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万吨,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达到%,增加的规模和比率均高于上年同期。按××年度实际完成为基数设达标率,××年上半年完成%××年同期完成%,同比增长个百分点,预计高于国内其他一般行业的发展速度。按细业分析,油漆上半年产量为万吨,较××年上半年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低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油漆产量占行业产量比重为%,较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

建筑涂料上半年产量达到万吨,原创: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高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全行业比重从上年同期%上升到%。受全国城市化建设和住房建设的影响,建筑涂料需求、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传统油漆产品。预计未来建筑涂料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品增长速度,与油漆平分涂料市场的局面已经为期不远了。

从国内地区分析,市场传统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总的形势是东部地区发展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北半部包括京津地区。上半年行业中油漆产量前三位的省市与××年度排位基本相同,分别为:第一位广东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二位江苏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三位上海市,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产量合计达万吨,占本业比例达%,占行业比重为%。建筑涂料产量前三位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产量依次为万吨、万吨、万吨,占本业比例分别是%、%、%;占行业比例分别是%、%、%,三省市合计产量达万吨,占本业比例%,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建筑涂料产量合计达到万吨,占国内行业产量比重已达到%。

按企业分析,油漆和建筑涂料生产厂家中生产量在各自本业内排位在前位的共计户,产量合计万吨,其中油漆前户产量为万吨,在油漆本业中比例为%,占全行业比例的%。建筑涂料前户产量为万吨,占本业产量比例的%,占全行业总产量比例为%。就单个企业讲,建筑涂料前三位产量规模、在本业行业的集中度、地位均优于油漆前三位厂家,其地位、作用将越显重要。建筑涂料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油漆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

涂料行业产量的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百业兴、涂料兴,涂料行业必须依附其他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产品特性。那种认为涂料市场萎缩的论点,通过实践证实显然是不正确的。涂料行业产量的快速增长前提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而实力主要体现在具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全新的经营理念、品牌级服务优势等。

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销售价格难以升高销售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减除产品销售成本亿元,其差额亿元为毛利,××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毛利率%;而上年同期为%,毛利率下降了个百分点,获利水平有所下降。

【关键词】视同销售;所得税;视同销售利润

一、前言

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发生特定的提供商品或劳务后,会计上对此一般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视同销售实现,要计算营业收入并计算应缴税金的一种涉税业务。对于视同销售业务行为应交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一般均有所认识;但对于视同销售行为对所得税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及如何处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人认为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没有使企业获得收入,没有现金流入,没有企业利润,不必缴纳企业所得税。事实上,由于视同销售业务在税法和会计方面的处理规定不同,导致了企业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

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业务分析

因此,八项视同销售业务中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来自第四条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和第八条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三、视同销售业务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下面笔者对这两类视同销售业务是如何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及会计上应如何处理加以分析。

1、用于增值税非应税项目的视同销售

(1)债务重组中的以物抵债

(2)自产自用作为企业的内部结转关系

例如:某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产品成本100万元,销售价12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率17%。目前企业通常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1204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04000

显然,这种账务处理存在着忽视所得税的问题,围绕如何体现企业应纳所得税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方法一:有些同志为简化核算程序,将视同销售业务均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核算,同时结转成本,结合本例做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140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04000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0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既符合税法的规定,又简便易行。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1.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在建工程”账户虚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真实、可靠是信息的基本要求。视同销售业务不会为企业带来真实的经济利益流入,不是真正意义的销售,这样处理必然误导信息使用者,不符合会计准则。2.与会计处理规定不一致。这一观点依据的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均应作为收入处理”,因而就将视同销售业务均作为销售收入处理。其实这是对税法的曲解,税法目的是要明确以上业务应按收入足额纳税,但企业会计处理必须依据会计准则。所以,我们不赞成这种观点。

方法二:有些同志为了避免虚增收入和成本,又提出另外一种方法:发出产品以成本计价,但需同时将收入和成本之间差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仍以本例做帐务处理为:

本年利润200000

方法三:还有些同志提出对这种因会计准则和税法核算口径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都可以按照企业对所得税“永久性差异”的处理方法对待,在发生时不做帐账处理,只在明细帐中摘要反映,期末从摘要栏中调出,在正常销售利润上再加上视同销售利润得出应纳税所得额,计缴所得税。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所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是:每期期末都需要逐笔调整出视同销售业务,而当企业业务较多时,无疑非常繁琐;另外,由于应税所得不通过帐户反映,不易掌握,还会使偷、漏税有可乘之机。这种方法有待改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思路:增设“纳税差异”和“视同销售利润”两个账户登记视同销售收入与成本间的差额。其中:“纳税差异”借方登记销售收入大于成本数,贷方登记销售收入小于成本数。“视同销售利润”则与之相反。纳税期末在正常销售利润基础上加上“纳税差异”借方发生额或减去贷方发生额,也可以加“视同销售利润”贷方发生额或减去其借方发生额,从而调整出本年应税利润。计算完所得税后两个帐户对冲结平,期末无余额。本例可做账务处理为:

同时,借:纳税差异200000

贷:视同销售利润200000

2、用于对外捐赠的视同销售

此类业务包括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赞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除此之外,企业用于公益性捐赠12%以外的部分及非公益性捐赠、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故会计上应按永久性差异的所得税处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1]2007年4月财政部出版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例1:在某市开展的环境创优活动中,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靠墙(墙长15米)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的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成,若设花园靠墙的一边长为x(m),花园的面积为y(m2)。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利用(1)中求得的函数关系式,判断当x取何值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简解】(1)y=-x2+20x(0<x≤15);

(2)错解一:因为a=-<0,所以当x=-=20时,函数y有最大值=200;

错解二:因为a=-<0,所以当x=20时,函数y有最大值,但a=20>15,因此函数y不存在最大值。

【评析】以上两种错误解答,都是对求二次函数最值的认识不全面而造成的。在解答该小题时,忽视了(1)中所求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事实上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x=20,而a=-<0,所以当x<2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又0<x≤15<20,即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对称轴的左边,故当x=15时,函数y有最大值等于187.5。

(1)认真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确定一个满足这些数据的m(件)与t(天)之间的关系式;

(2)请预测未来40天中哪一天的日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

【简解】(1)m=-2t+96;

(2)错解:设前20天的销售利润为P1=(-2t+96)(t+25-20)=-t2+14t+480,因为a=-<0,所以当t=-=14时,函数P1有最大值=578。

设后20天的销售利润为P2,则P2=(-2t+964)(-t+40-20)

=(t-44)2-16,因为a=1>0,所以函数P2无最大值,故当t=14时,即第十四天销售利润最大为578元。

【评析】与例1不同的是,本题属于分段函数,且函数P1、函数P2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已经给出,需要根据各自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先分别确定P1、P2的最大值,再通过对P1、P2的比较,最后确定最大日销售利润,即求函数的最大值。事实上,对于函数P1,上述结论是正确的,而对于P2,由于函数P2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t=44,当t<44时,函数值P2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而21≤t≤40<44,即自变量取值范围在对称轴的左边,所以当t=21时,函数P2有最大值=513,通过比较P1、P2的最大值可知当t=14时,即第十四天销售利润最大为578元。

例3:(2009包头市)某商场试销一种成本为每件60元的服装,规定试销期间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且获利不得高于45%,经试销发现,销售量(件)与销售单价(元)符合一次函数y=kx+b,且x=65时,y=55;x=75时,y=45。

(1)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若该商场获得利润为W元,试写出利润W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场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3)若该商场获得利润不低于500元,试确定销售单价x的范围。

【简解】(1)y=-x+120;

(2)错解:W=(X-60)y=(x-60)(-x+120)=-x2+180x-7200,

所以,当x=-=90时,W最大值=900;

【评析】该小题与例2的不同之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没有直接给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该解法就忽视了题中自变量的限制条件。事实上根据题意可得,所以60≤x≤87。又因为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90,所以当x<90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对称轴的左边,故当x=87时,W有最大值为891元;

【关键词】应用指数平滑平滑常数周期预测预测值

在我的《数学模型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研究》中,已给出了利用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的一般的方法解决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理论问题,本文重点讲述具体问题利用以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一、应用实例――林业企业销售利润预测模型

某林业企业1997年-2006年销售利润见表1,下面分别用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该企业以后十年的销售利润。

确定初始值:=5226,分别取平滑权系数α=0.3,0.5,0.95,计算出一次指数平滑值,并根据(7)式=+α(yt-)计算出预测值,见表2。

由此可见,α=0.95时,预测误差最小,故取α=0.95。这一结果可以从图1中看出,该原始数据波动明显而迅速,应当将α的值取得大一些,使得指数平滑序列能较好的跟踪原始序列的趋势变化。

确定初始值:=5226,平滑权系数α=0.95,根据式(6)、式(7)和式(11),计算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值,见表3。

同理,以2003年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平滑权系数α=0.95,根据式(6)、式(7)和式(11),计算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值,并根据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模型――式(12)、式(13)、式(14)、式(15),对下一年的利润做出预测,见表4。

根据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得知,杨木市场价格从260元/立方米上涨到850元/立方米,由于林业资源及其副产品供给弹性低,需求富于弹性,市场木材价格不断攀升,该企业销售利润也从5226000元上升到54324000元,由于利润的上涨过程不是线性的,所以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曲线模型对未来十年的销售利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该企业逐年攀升,由2006年的54324000元上涨到2016年的216171690元。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等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是对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所得税抵销的问题并未涉及。

当企业集团内部发生商品交易业务时,销售企业将集团内部销售作为收入确认并计算销售利润;而购买企业则以支付的价款作为成本入账。但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商品购销活动实际上相当于企业内部物资调拨活动,既不会实现利润,也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在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但是,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使得内部商品交易形成的存货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体现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存在暂时性差异。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内部商品交易进行的抵销处理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中不包括内部商品交易中形成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但是此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却构成了计税基础的一部分。

因此,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其在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在未来该商品实现对外销售时再予以转回。

如果对内部商品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了减值准备,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应按其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样在单个资产负债表上对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已按适用税率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此存货在单个财务报表上确认了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抵销。

以下笔者将举例,针对内部商品交易中产生的所得税进行全面的抵销,以合理、客观地反映企业集团存在内部商品交易情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一、当期内部购进商品抵销处理

(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

例1,甲公司2008年向乙公司销售商品200件,单价每件5万元,金额为1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该商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0%。乙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08年有40%(80件)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则2008年12月31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80万元[(1000-800)×40%]。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在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如下抵销处理:

借:营业收入1000

贷:营业成本920

存货80

这样,A商品在2008年的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为320(1000×40%-80)万元,但是计税基础为400万元,则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80×25%)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所得税费用20

(二)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

例2,沿用【例1】资料。在期末乙公司对购入的商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在编制2008年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其交易进行如下抵销处理:

确认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范围内,所以应将其全额抵销。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

应对由于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单个财务报表上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抵销,抵销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20×25%)

二、编制连续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上期编制调整和抵销分录时涉及利润表中的项目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利润”栏目的项目,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时均应用“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代替。

例3,沿用【例1】和【例2】资料。乙公司在2009年将2008年向甲公司购入的A商品对外销售了60件,剩余20件A商品2009年12月31日的可变现净值为90万元。

则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将上期抵销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等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抵销处理如下: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80

贷:营业成本8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

对本期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20

贷:存货20

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0万元,在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5万元,本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

对本期销售商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15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

剩余A商品20件的可变现净值为9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乙公司2009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10万元,小于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0万元,应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全部抵销。在此之前,已抵销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20-15),所以本期应抵销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抵销处理如下: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5

贷:资产减值损失5

期末结存的商品因抵销存货跌价准备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2.5万元(10×25%),因年初已抵销5万元,所以,本期应转回2.5万元,抵销处理如下:

THE END
1.利润分析利润分析是以一定时期的利润计划为基础,计算利润增减幅度,查明利润变动原因和提出增加利润的措施等工作。其中,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https://baike.kuaiji.com/v27743807.html
2.利润分析表Excel表格模板下载熊猫办公网站共为您提供202个利润分析表设计素材以及精品利润分析表Excel表格模板下载,汇集全球精品流行的利润分析表Excel表格完整版模板,下载后直接替换文字图片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https://www.tukuppt.com/excelmuban/lirunfenxibiao.html
3.商品利润分析报告.docx商品利润分析报告.docx,商品利润分析报告 ××公司目标利润实现分析报告 XX年公司制订的目标利润值是××万元,为了达到此目标,采取了节约生产成本,加大宣传力度,制订合理的销售计划等措施,顺利完成了预期目标。详细的销售利润情况表。 一、利润情况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29/8141131030002021.shtm
1.在实务中如何进行收入利润的分析(收入盈利分析)利润分析包括利润总额分析和利润率分析。利润总额分析是指以本期实际利润总额与计划相比,考察利润总额计划的完成情况。利润率分析指对产品的成本、价格、税率和结构的变动分析。 4. 使用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法或营业收入利润比例法。销售收入利润比例法=净利润/销售...http://tkb.yu5.cc/w509/87297029.html
2.利润分析七.利润分析(Profitability Analysis) 获利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外部市场的角度分析企业行为对经营利润的影响。CO-PA能同时从业务方面(客户,客户组,产品,产品组等及其组合)和组织单元(比如销售组织,分销渠道,业务范围,工厂极组合)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这种分析帮助企业了解在不同市场方面企业的获利能力...https://doc.mbalib.com/view/a0ebac7d741f64f59869baf64804890e.html
3.利润分析2、治理项目利润分析:治理收费按100平米的居室室内污染,按照超标3倍计算:治理人工费(2人)200元、交通成本100元、药水成本300元、共计成本600元,总计治理利润2900元。(按建筑面积35元/㎡计算) 3、大型工程利润分析:不计其数的新建小区、宾馆、饭店、写字楼、学校、酒楼、影院、KTV房、商场、歌 舞厅、医院……如...https://www.qjj365.com/about/?130.html
4.什么是利润分析股票频道利润分析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企业的利润率,以此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利润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收入的来源,找出盈利和亏损的原因,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盈利能力和效益。 利润分析的重要性 利润分析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https://stock.hexun.com/2023-11-10/211073019.html
5.利润表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通过利润表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由于分析目标不同,在实际分析时必然要适应不同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分析方法,包括评价的标准、方法和预测方法,几种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https://www.66law.cn/laws/327984.aspx
6.财务分析报告(精选10篇)利润总额 所得税 净利润 毛利率(%) 净利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收益营运指数 1、利润分析 (1) 利润构成情况 本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xx万元。其中,经营性利润xx万元,占利润总额xx%;营业外收支业务净额xx万元,占利润总额xx%。 (2) 利润增长情况 ...https://m.ruiwen.com/gongwen/baogao/675141.html
7.财务分析报告范文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分析报告 篇1 一、利润分析: (一)集团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120522221847_191546.html
8.关于利润表的最全解析进行投资分析,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2、资产租赁 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https://www.yjbys.com/wage/255323.html
9.利润质量恶化分析2019-08-02 资产质量特征分析 2019-07-28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7 2019-07-22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5 2019-07-22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6 2019-07-22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4 2019-07-08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1 2019-07-08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2 2019-07-08 现金流量表质量分析03 2019-05-31 利润质...https://m.56.com/c/v138130080.shtml
10.企业的利润表分析中这几项指标决定了一切!?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利润表是一份至关重要的财务报表,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情况和经营绩效。利润表提供了多项关键指标,如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营业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销售净利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比率,营业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销售和经营活动...https://www.finereport.com/financial/fr-lirunbb.html
11.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精选8篇)[摘要] 利润表在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润表的名称?列报的依据?列报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变化,将?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润表的变化情况作出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利润表项目进一步增加,将部分未实现资产增值收益纳入利润表,这在增加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降低了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3i11n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