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以来,每到周末,就会有300多只狗狗涌入奉贤区奉城镇护民村宠嘟嘟萌宠乐园。它们大多乘坐主人的私家车从上海市区赶来,“衣着”搭配时尚,精气神兼备,随时准备摆脱牵引绳束缚,在大草坪上来场与同类的狂欢派对。
近几年,沪郊不少乡村尝试利用田野林地等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文旅,把林下经济做得火热,天幕与露营一度成为农村吸引城里人的标配。而除了做“人”的生意,有的村还打起“宠物”的主意。在奉贤乡村,萌宠乐园、宠物酒店、宠物学校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服务高端、活动丰富,吸引了一大批“毛孩子”,生意蒸蒸日上。
宠物经济俨然成了乡村发展文旅产业的新赛道。
到乡村释放宠物天性
从平庄东路拐进护民村内部路,白墙红瓦的农宅北侧,宠嘟嘟萌宠乐园开阔的绿色草坪引人注目。这块草坪近12000平方米,四周围着栅栏,内部扎着几顶粉红色的帐篷。萌宠乐园内部还有宠物寄养宿舍、宠物训练、洗护美容等场所和两个近百平方米的室内室外泳池。据负责人李磊介绍,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萌宠乐园都会举办某一特定犬种的宠物派对。
如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场“拉布拉多团宠物聚会兼游泳比赛”火热进行,近百只拉布拉多犬纷纷下水,畅游在暖阳下。此前还有腊肠、萨摩耶、边牧等犬种的聚会。李磊说,如此设计是因为同犬种狗的性格更相似,利于狗狗之间的社交,避免冲突,也便于主人们交流养宠经验。
宠物乐园按“犬数”收费,每只狗门票68元,主人免费入场。另外,草坪内的露营和烧烤装备也开放给狗主人免费使用。宽松自由的氛围为宠物乐园带来了2000多人次的会员,李磊告诉记者,他们几乎都从中心城区驱车至少40分钟赶来。即便如此,会员们仍觉得“很值得”。
一位家住浦东新区、养阿拉斯加犬的会员告诉记者,尽管上海有些商场公园、滨江绿地也开始推行“宠物友好”,但公共空间内人群结构多样,人宠冲突有时仍不可避免,城区有限的空间也难以满足大型犬的运动需求。
养宠需求更加多元化
记者了解到,这两家店内,每只宠物寄养的费用在每天150元到300元之间不等,相比于中心城区同类型服务,价格还高出不少。但平均寄养入住率仍能达到五成至八成,在春节等节假日还会供不应求。
宠物寄养,在行业内并非新鲜事,但对乡村而言仍是新尝试。宠宠拾光负责人李宗铭坦言,自20年前宠物行业在国内兴起,发展到今日,已进入细分赛道的关键时期。作为宠物服务业,宠物寄养看似门槛低,实际要求高。“随着人们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他们对宠物的生活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养宠人士希望宠物在寄养时住得宽敞,玩得尽兴,各方面生活条件尽可能好。”
宠物经济客户黏性强
护民村书记顾国兴原先并非爱狗人士,但如今提到狗,他的嘴角就笑开了花。每逢萌宠乐园举办活动,顾国兴都要派村委会的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还在周边摆出流动摊位,方便村民售卖自家产的农副产品。除了萌宠乐园,护民村内还有一家琉璃工厂、花卉种植展示基地和新式农家乐。为此,村里还专门添置了电动观光车,开辟文旅路线,努力把宠物带来的流量带到乡村各个角落。
在他心灰意冷之际,意外驱车驶过护民村的总部企业招商基地,抱着尝试的心态,李磊再次递上项目书,没想到竟受到“热烈欢迎”。据他回忆,得知萌宠乐园需要大草坪,村委会还想办法从村民手中流转出符合条件的土地。彼时,沪郊其他乡村都在大力发展露营经济,顾国兴不想走同质化的路线,“一方面拼不过交通便捷、自然优势更出众的村,另一方面想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