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国家干细胞资源库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目前,动物研究所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动物博物馆,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保护生物学、整合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细胞膜生物学等在国家、院层面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农业虫鼠害可持续控制,外来物种及野生动物疫病预警与防控、生殖避孕与动物克隆、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在生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整合生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主要定位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干细胞生物学、生殖与发育调控、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和物种形成与多样性维持机制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服务于“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和“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在我国生殖与发育、干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动物分类与进化、农业虫鼠害防控和濒危动物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摄影
手工
书画
诗歌散文
InsectScience(英文版,双月刊)是我国唯一的SCI源昆虫学学术期刊,于1994年创刊,由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国际著名出版商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登载有关...
IntegrativeZoology《整合动物学》(英文版,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动物学会主办,并与国际出版商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的动物学学术性英文期刊。刊物面向动物学工作者,旨在鼓励使用多学...
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主办,以动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学科包括:生态学、进化与行为,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细胞生...
《昆虫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1950年创刊。本刊为全国核心期刊,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二等奖,2001年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百刊物,2006年获得中国科协...
《动物分类学报》1964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动物分类学报》在国内外颇具影响,被国际上著名的主流数据库...
《动物学杂志》1957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50年来,《动物学杂志》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性和应用性并重的办刊宗旨。及时报道动物...
当今,昆虫学已成为了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害保益,造福人类,是昆虫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昆虫学已由描述阶段、实验阶段发展到机制分析与应用阶段;以基因组学和信息科学...
(一)实验猪品系资源
特点
应用
巴马香猪
1.产仔多,母性温和;2.体重小,成年体重在20千克左右;3.繁殖周期短,5-6个月龄性成熟;4.遗传性状稳定;5.抗逆性强、灵敏性强、爱好清洁
1.疾病动物模型创建2.新药检测实验模型构建3.器官再生医学研究模型探索
大白猪
1.产仔多、泌乳力强、母性好;2.生长速度快;3.饲料转化率,屠宰率高;4.适应性强;
杜洛克
1.体质粗壮结实、抗逆性强;2.饲料转化率高;3.瘦肉率高;4.杂交时配合力高;
二元猪
1.产仔多、泌乳力强、母性好;2.生长速度快;3.饲料转化率、屠宰率高;4.适应性强;
(二)基因编辑模型资源
简介
血友病疾病模型
由我单位自主研发的vWF基因敲除猪具有与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相似的临床表型—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此模型也是首例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出的哺乳动物疾病模型。
免疫缺陷模型
甲状腺激素低下综合症疾病模型
该模型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疾病模型,甲减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的疾病,该模型对于甲减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眼皮白化综合症模型
眼皮白化综合症小型猪模型主要表现为毛色稀释,眼睛虹膜颜色变浅,是毛色形成、眼睛发育以及肿瘤研究的理想模型。
发育畸形模型
该表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连,四肢发育不全并伴有颅面畸形,和人类翼状胬肉综合征的症状非常类似,可以作为该遗传疾病的研究模型。
一头乌巴马猪模型
瓦氏综合征模型
通过化学诱变技术获得的该模型主要表现为肤色白化、虹膜颜色变淡、听力缺失,与人类瓦登伯格氏综合征Ⅱ型听力缺失疾病的表型一致,是研究人类瓦登伯格氏综合征Ⅱ型的理想动物模型。
帕金森疾病模型
小丑状鱼鳞癣模型模型
小丑状鱼鳞癣模型很好的模拟人类过角质化疾病,突变基因相同,并且在发病症状上非常类似。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存活,是该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筛选的。
白色巴马猪模型
该模型主要表现为毛色接近全白,明显区别于两头乌表型,是理想的白色实验动物品系资源;由于该突变同时影响黑色素的合成导致该表型对紫外线比较。
后肢瘫痪模型
后肢瘫痪家系呈现为隐性遗传,是肌肉萎缩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理想模型。
UCP1模型猪UCP1模型猪
猪在进化过程中UCP1发生缺失可能导致仔猪不能抵抗冷刺激,且在生长过程中过度沉积脂肪。通过基因编辑构建的UCP1定点敲入猪模型,其体温调节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胴体脂肪率降低,瘦肉率提高。UCP1敲入猪不仅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该模型的构建更可以为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研究提供素材,进一步为治疗人类肥胖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小型化-宠物猪模型
该模型主要表现四肢短小,体重偏小,与短腿犬有很多类似之处。经过解剖也发现,短腿猪的前肢肱骨和桡尺骨,后肢的股骨和胫腓骨相较正常猪均短而粗。短腿家系可以为骨骼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模型;同时短腿猪也可以向小型化方向培育。
(三)动物饲养平台
规模化实验猪饲养繁殖基地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燕岭农业生态园,总占地20000m2、总猪舍栏位680个,具备可存栏高品质实验猪4000头规模。基地从选址、内部布局到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猪场建设”规范化设计,生产区分为产房舍、保育舍、育成舍、母猪舍、公猪舍,内设消毒池、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生产区与生活区独立分离式布局。实验猪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自动化上料系统及智能化母猪识别系统大大提高科研实验效率。
本基地有大动物手术室、大动物ABR听力测定室、大动物解剖室、大动物X光辐照仪等多个专业的动物实验室满足各种动物实验操作需求。基地具有多年饲养和实验经验的实验动物技术人员、饲养员及职业兽医,我们致力于提供高品质实验动物及高效实验技术共享平台。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实验动物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地理位置优越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地处交通便利的北京市郊,离市区仅45km,独特地缘特色为健康实验动物提供天然饲养环境。
规模化供应模式
实验动物持续规模化饲养、研究、数据化管理。
科研资源共享模式
大动物研究基地动物饲养设施+动物实验资源+实验人员便利的食、宿配套设施。
大动物研究基地实验动物资源+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大动物研究基地合作实验方案+实验研究开展+实验数据采集分析+论文发表+专利申请。
动物饲养服务类型
药物饲喂及观察
饲料诱导及观察
手术及术后观察
动物饲养服务项目
日常饲养和护理:日常按时供应饮水和饲料、粪便清理、代谢笼消毒。
日常观察及处理:动物日常观察及记录,异常情况通告,动物尸体临时冷冻保存及焚烧处理等。
技术实验: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血清分装保存送样检测;相应组织、器官解剖取样、冻存。
生长指标检测:体重、体长、体高、胸围、臀围、管围测量。
实验数据:详细、准确的电子版及纸质版实验数据供给。
(四)活体动物分析平台
血常规分析、血液生化分析
行为学分析
生理状态下心电图、血压等检测
ABR听力测定
尿液代谢分析
B超测定: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妊娠鉴定、动脉斑块、器官异常
(五)模型制备平台
猪在解剖学、生理学与疾病发生机理方面与人类极其相似,目前已用于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外科、牙科、皮肤烧伤、血液病、遗传病、营养代谢病、新药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北方大动物基地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已经形成一套高效、快速的猪模型制备平台,为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提供了有效保障。
(六)模型评价平台
基因组DNA提取(GenomicDNAextraction),RNA提取(RNAextraction)
载体构建(VectorConstruction)
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
半定量RT-PCR(Semi-quantitativeRT-PCR),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
WesternBlot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七)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
人iPSC、ESC培养;猴iPSC、ESC培养
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常用的细胞系提供
(八)干细胞新药临床前评价平台
组织器官的缺损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再生医学技术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重要组织和器官,也涉及人类面临的大多数医学难题,如创伤、疾病、衰老等因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器官衰老及供体器官不足的情况将越加严重,干细胞治疗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把利剑,而动物模型实验则是干细胞走上临床之前的必经之路。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与国内顶尖的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专家们有长期的合作,在疾病动物模型制备、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