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后个人如何科学对症用药?专家提示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我国呼吸道疾病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
2024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疾控动态
强化医防融合,助推我省艾滋病丙肝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疾控中心携手省佛慈基金会关爱弱势群体
科研动向
《细胞》子刊:尔滨之冷,有意外之喜!
科学家发现,在寒冷环境暴露两小时可改变人体信号脂质水平,有益心脏健康
JACC:比LDL更毒的脂蛋白出现了!
50万人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脂蛋白(a)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低密度脂蛋白6.6倍
JACC:迄今最大规模研究发现,近1/3的成年先心病患者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症状,
并与较差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关
舆情信息
猫狗也可能对人产生过敏反应
甲流乙流还要流行多久?国家卫健委:流感活动呈现下降趋势
接触有毒金属或致女性卵巢早衰
新单抗药物可显著降低中风死亡风险
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
全国用户超10亿人医保码让就医更便捷
国家卫健委:反复咳嗽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
禁用有毒有害材料首部快递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6月1日实施
又一波呼吸道感染来袭?检出肺炎链球菌阳性咋办
预防胃食管反流病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
化妆水变冰坨、胰岛素变冰棒,咋办?
5个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普通人就能识别,有些或是大病前兆!
2024-01-26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1月25日电(记者金振娅)国家卫生健康委25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新冠疫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流感活动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每日诊疗量持续下降,医疗秩序总体平稳有序。
1月26日,2024年春运将正式启动。米锋表示,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他特别提醒,出发前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旅途中科学佩戴口罩,继续保持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2024-01-25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乔业琼)国家卫生健康委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会上,有记者提问,感染高发期,参照网红药方,在外卖平台网购药物成为了一众人的选择。科学对症用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此,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表示,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是对因治疗,第二是对症用药。
李燕明说,对因治疗是指针对此次感染的微生物进行直接治疗,比如流感后采用抗流感的药物,新冠后采用抗新冠的药物,用药是基于对这次病原体的科学判断。治疗流感的药物,对新冠是没有效果的,抗菌药物对流感也是没有效果的。需要医生判断,进行对因治疗,因此,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就对症用药,李燕明说,比如退热药物,或者缓解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的药物,叫对症药物。如果需要应用对症药物,建议大家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很多对症药物都是复方制剂,一种药物里面有多种药物成分,如果联合用药,可能会造成某一种药物的剂量过量。
李燕明举例,很多感冒药物里都含有退热药,如果同时再用退热药的话,就会造成药物过量。希望大家在用药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有效性,另外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安全性。
李燕明提醒,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说明书,了解是否适合使用该药,并且需要注意根据肝肾功能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人民网北京1月25日电(陈子源)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新冠疫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流感活动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每日诊疗量持续下降,医疗秩序总体平稳有序。
2024年春运将于明天正式开启。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出发前,请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旅途中科学佩戴口罩,继续保持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室主任彭质斌介绍,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本土JN.1变异株占比持续上升,临床表现基本为无症状和轻型,与目前EJ.5变异株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变化。预计在春节假期前后,受到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还是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疾病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近期乙型流感的占比升高,导致流感疫情出现了小幅波动。”彭质斌表示,专家研判认为,冬春季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流行或者共同流行的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目前,流感活动已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在1月底左右会回归流行间期水平。
2024-01-25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
1月25日,2024年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雷海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惠民服务得到提升。2024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完善城市支援农村稳定机制,夯实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政策保障落实,扎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和质效,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有序开展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加强基层综合试验区自身建设与示范引领,强化基层卫生健康治理和监管,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全力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1-25浙江省疾控中心艾防所
会后,省、市、县疾控中心人员前往艾滋病门诊对病例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和使用等进行了现场指导。
2024-01-24湖南省疾控中心皮麻科
1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慈基金会会长圣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岳麓区人大代表永兴大和尚一行到省疾控中心参加座谈会,省疾控党委班子成员出席了座谈会。皮肤病麻风病防治科就我省麻风病防治现状、麻风病患者关怀救治、麻风村运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圣辉长老带领省佛慈基金会,几十年来持续牵挂我省麻风病患者及麻防工作人员,不遗余力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列中来。每年都走进麻风村捐款捐物,看望麻风病患者及休养员。自2016年起,个人出资设立“圣辉功德奖”,依托省预防医学会每年表彰奋斗在麻风病、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工作人员。
省疾控中心向圣辉长老及省佛慈基金会的无私奉献表达了衷心感谢,并赠送致谢牌,感谢他们多年以来不计回报带给麻风病、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和温暖。
圣辉长老表示,省佛慈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并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慈善行列,关心关爱麻风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传递社会温情。
2024-01-25奇点糕
Martinez-Tellez和Ruiz领衔的这项研究表明,两小时的寒冷暴露可增加年轻人血浆中ω-6和ω-3及其氧化脂质的水平,这可能会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心脏代谢状况。
由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BorjaMartinez-Tellez和JonatanR.Ruiz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旗下的著名期刊CellReportsMedicine上发表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
他们让64名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的健康受试者,在寒冷(4-5℃)的环境中暴露两个小时,然后分析寒冷对血液中信号脂质水平的影响。
他们发现,两小时的寒冷暴露可大幅提升受试者的ω-6(增加46.9%)和ω-3(增加77.4%)及其氧化脂质的水平,而且这些信号脂质的变化与更健康的心脏代谢状况有关。
出乎研究人员预料的是,寒冷引起的信号脂类变化竟然与棕色脂肪组织无关。此外,为期半年的运动也不会改变寒冷暴露对血浆信号脂质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寒冷可能通过一种未知的方式影响人类的心脏健康。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适度的低温有益健康。
早在2015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10天的低温暴露(14-15℃),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增加43%[2]。
在2022年,卡罗林斯卡学院曹义海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与30℃的环境相比,在4℃条件下,小鼠的肿瘤生长减缓了80%,且生存期几乎翻倍[3]。
绝大部分的冷暴露有益健康的研究,都将棕色脂肪组织被激活作为背后的原因。虽然基于小鼠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棕色脂肪组织分泌的信号分子,例如12,13-DiHOME、12-HEPE、MaR2、eCBs和溶血磷脂等脂质;但是这些信号脂质在人体内是否存在,以及有什么作用,目前知之甚少。
为了搞清楚低温暴露对人体血浆中信号脂质的影响,Martinez-Tellez团队招募了64名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的健康受试者,其中女性47人。所有受试者在开始低温暴露之前,都采集了血浆,然后在4-5℃的寒冷环境中暴露两个小时,暴露期间连续采集血浆。
从检测结果来看,与寒冷暴露前相比,两个小时的寒冷暴露增加了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LA)、二高-γ-亚麻酸(DGLA)和花生四烯酸(AA)及其衍生氧化脂质的水平(39种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32种都增加了;平均增幅为46.9%;P≤0.04)。
类似地,与寒冷暴露前相比,两个小时的寒冷暴露也增加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其衍生的氧化脂质的水平(17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全部增加;平均增幅为77.4%;p<0.001)。
此外,冷暴露只增加了两种eCBs的水平,而降低了它的类似物的水平。溶血磷脂酸(LPA)的水平也在冷暴露后下降(11种LPA中的9种平均降幅为17.2%;p≤0.01)。
当他们按照性别和体重进行重复分析时,上述结果依然存在。只不过,与超重或肥胖的受试者(分别为31.6%和69.9%)相比,体重正常的受试者体内的ω-6和ω-3氧化脂质水平在寒冷条件下的升高幅度更大(分别为58.0%和81.9%)。
考虑到超重或肥胖受试者ω-6和ω-3氧化脂质水平升高水平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肥胖会损害寒冷暴露给心脏健康带来的益处。
在研究的最后,Martinez-Tellez团队还探索了运动对寒冷暴露效果的影响。因为,他们认为运动也可以增强心脏代谢健康,而且能促进人体内棕色脂肪细胞的活化。
总的来说,Martinez-Tellez和Ruiz领衔的这项研究表明,两小时的寒冷暴露可增加年轻人血浆中ω-6和ω-3及其氧化脂质的水平,这可能会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心脏代谢状况。与传统认知不一致的是,棕色脂肪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因此,寒冷有益心脏代谢健康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研究主要在18-25岁的健康年轻人身上开展的,对于中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代谢异常的人而言,寒冷暴露是否有同样的益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靶向Lp(a)的降脂药物有多个研发方向,靶向LPA基因的短干扰RNA(siRNA)降脂药有lepodisiran等,靶向LP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降脂药有pelacarsen。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EliasBjrnson团队进行对比,让LDL与Lp(a)之间来一场对决,看看谁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上更胜一筹[1]。
他们发现,LDL以量取胜,由于人群中LDL水平普遍较高,LDL仍然是对动脉粥样硬化贡献更大的血脂。
但实际上,Lp(a)秉承少即是多的原则,每颗粒Lp(a)是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大约6.6倍!危害起心血管来可谓是一节更比六节强。
Lp(a)已被证明是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瓣狭窄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近些年在降脂领域有“顶流”的发展趋势。即使成功将低LDL-C水平,Lp(a)的存在也会让我们的心血管深陷危机。
Lp(a)和LDL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叫载脂蛋白B(apoB),在每颗粒Lp(a)或LDL中仅以一个单位存在。
apoB是一种重要的脂蛋白,负责将胆固醇从肝脏运往身体各处细胞。在LDL中,apoB是唯一的蛋白质成分;而在Lp(a)中,apoB与另一种蛋白质——载脂蛋白(a)(apo[a])共价结合,apo(a)由LPA基因编码。(两者结构可以参考上图)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项研究中,为了让Lp(a)和LDL来一场公平公正的对决,避免不同测定方法带来的校准问题,EliasBjrnson团队基于apoB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研究共纳入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502413名参与者的数据,54.4%为女性。LDL-C平均值为3.56mmol/L,Lp(a)平均值为44.6nmol/L,总apoB平均值为1.03g/L(1870nmol/L)。(很明显LDL-C数量占优太多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每单位Lp(a)-apoB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贡献,是每单位LDL-apoB的6.6倍(95%CI5.1-8.8)。刚才提到,两者均只由一单位apoB组成,换句话说,每颗粒Lp(a)是LDL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贡献6倍有余。
Lp(a)-apoB水平提高威胁更大
同期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期刊上的另一项研究,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里根妇女医院的NicholasA.Marston等人完成,同样探讨了每颗粒Lp(a)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贡献[3]。
结果显示,Lp(a)-apoB仅占总apoB的0.9%。
非Lp(a)-apoB每增加100n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5%(HR1.05,95%CI1.04-1.06,P<0.001);相比之下,Lp(a)-apoB每增加100nmol/L,风险增加24%(HR1.24,95%CI1.21-1.26,P<0.001)。每颗粒Lp(a)-apoB对患病风险的贡献比非Lp(a)-apoB高出近5倍。
此外他们根据这两项研究进行估算[2],对于心血管风险的贡献,250nmol/LLp(a)≈100mg/dLLDL-C。如若通过靶向Lp(a)降脂疗法实现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对降低20%,那么Lp(a)水平得降低32-101.5mg/dL(80-254nmol/L),这对于当前正处于各个临床阶段的Lp(a)降脂药并不难实现。
目前靶向Lp(a)的降脂药物有多个研发方向。靶向LPA基因的短干扰RNA(siRNA)降脂药有lepodisiran、olpasiran、zerlasiran,靶向LP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降脂药有pelacarsen,通过阻断apo(a)与apoB结合、抑制Lp(a)形成的小分子口服降脂药有muvalaplin。这些药物均处于不同临床阶段,当前发布的数据结果喜人,各自具备药效长、降脂幅度惊人、口服等优势。
至于Lp(a)和LDL谁是最“坏”的那个血脂,奇点糕认为还得是更为精悍的Lp(a)吧。而且不同于其它血脂,Lp(a)水平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不能靠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来改善,着实难防。
2024-01-25生物世界
结果表明,像NHS“健康检查”这样的预防性筛查项目可以有效降低长期疾病的患病率。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C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NHSHealthCheckattendanceisassociatedwithreducedmultiorgandiseaserisk:amatchedcohortstudyintheUKBiobank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发现,参加了NHS“健康检查”的参与者,有几种疾病的诊断率明显较低,包括痴呆症诊断率低19%,急性肾损伤诊断率低23%,肝硬化诊断率低44%。参加NHS“健康检查”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也降低了23%。
研究团队指出,这些结果表明,像NHS“健康检查”这样的预防性筛查项目可以有效降低长期疾病的患病率。他们指出,结果中可能存在自我选择偏差,因为参加筛查项目的人通常比不参加的人更健康。但用于选择另一半对照组的配对过程应能减少这种偏差的影响。
这项研究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评估成年CHD患者心理困扰情况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近1/3的参与者报告了出现明显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类型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HD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为9.4/1000人[1]。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CHD患儿的死亡率显著下降,生存期显著延长,超过90%的CHB患儿能够活到成年[2]。
荷兰的国家CONCOR登记处数据显示,接受过手术的轻度CHD患者的预期寿命与一般人群相似(中位生存期为84.1年),中度或重度患者会有相应的缩短(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4年和53.4年)[3]。加拿大魁北克省的CHD数据库也显示,2010年时,所有登记在册的CHD患者中,已有66%为成年患者[4]。
这项研究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报告结局评估模式-国际研究(APPROACH-IS)的子研究,纳入了3815例成年CHD患者,不包含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或接受过心脏移植的患者,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马耳他、挪威、瑞典、瑞士、中国台湾、荷兰和美国。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34.8±12.9岁,其中52.7%为女性,352例参与者的病历中有情绪和/或焦虑障碍记录。
研究人员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估参与者的焦虑症状(HADS-A)和抑郁症状(HADS-D),每个评估包含7项,每项分数为0-3,总分为0-21,≥8分表示存在明显症状,8-10分为轻度,11-13分为中度,≥14分为重度。使用生活质量线性模拟量表(QoL-LAS)和EuroQoL-5D视觉模拟量表-健康状况(HS-VAS)评估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总分为0-100,评分越高结果越好。
参与者的平均HADS-A评分为5.6±3.9,高于HADS-D的3.2±3.3,中位评分结果也是相似的。3815例参与者中,1148例(30.1%)在至少1个量表的评估中表现出明显症状,其中18.3%仅表现出焦虑症状,2.9%仅表现出抑郁症状,二者都有的为8.9%。
按照国家/地区划分,表现出焦虑症状的比例介于荷兰的12.9%和法国的38.2%之间,抑郁症状的比例介于挪威的6.5%和日本的21.2%之间。
总体,及各国家和地区参与者的焦虑(蓝)和抑郁(红)症状的比例
多变量校正风险模型中,与焦虑症状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较小、女性、无业或学生(与全职或兼职工作相比),以及NYHA心脏功能分级较高(心脏功能差),与抑郁症状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女性、无业和NYHA心脏功能分级较高。
与焦虑和抑郁症状有关的因素
研究人员最后比较了经HADS评估的无明显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4类参与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差异。
无论是HADS-A还是HADS-D,它们评定的症状等级均与QoL-LAS和HS-VAS评分呈反比,即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越差。
这项研究是迄今规模最大的评估成年CHD患者心理困扰情况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近1/3的参与者报告了出现明显的抑郁和/或焦虑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研究还提供了与抑郁和焦虑症状有关的风险因素。这些结果为在临床环境中加强识别和管理精神类合并症提供了参考。
2024-01-26科技日报
人会对猫狗等宠物过敏,那么,猫狗会对人过敏吗?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3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皮肤病临床助理教授希瑟·埃金顿认为,这些毛茸茸的朋友也可能会对人类产生过敏反应。此前人们知道猫狗有3类过敏:跳蚤过敏、食物过敏和环境过敏。对人类过敏属于环境过敏。
埃金顿指出,宠物的过敏症状通常很轻微,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危及生命。根据《默克兽医手册》,猫狗等动物最极端的过敏反应包括肿胀、呕吐、癫痫发作甚至死亡,但这些严重反应通常由食物过敏或蜜蜂蜇伤引起,而非与人类接触引起。
通常,猫狗对人类过敏时的反应与人对狗猫过敏的反应相似。正在经历过敏的猫狗会反复抓挠原本健康的皮肤,这种情况被称为特应性皮炎,更常见的是湿疹。猫狗的湿疹可能由人类皮屑或头发引起。研究显示,在狗身上发现的其他环境过敏还包括灰尘、花粉和霉菌孢子。
埃金顿表示,一旦猫狗出现对人类过敏症状,目前有几种疗法可供选择。一是服用预防性抗组胺药。这种药通常是药丸,但并非所有宠物都对这种药有反应,其有效率仅为30%。二是给宠物口服类固醇(如泼尼松)。国际动物过敏性疾病委员会的专家认为,猫狗口服类固醇在治疗急性过敏发作方面往往比抗组胺药更有效,而且可长期使用,但有嗜睡、气喘和饥饿感增加等副作用。三是使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即注射过敏疫苗。该方法对狗的有效性为60%,对猫的有效性为78%。
埃金顿指出,猫狗对人类的过敏可以治疗,但无法治愈。一旦停止治疗,过敏就会复发。
“当前新冠疫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流感活动呈下降趋势。”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当前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每日诊疗量持续下降,医疗秩序总体平稳有序。
春季是否还会出现流行高峰?
“当前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疾病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室主任彭质斌表示,全国新冠疫情总体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病例报告和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分析,新冠感染增幅比较小。
那么,甲流和乙流还要流行多久?春季是否还会出现一波流行高峰?
对此,彭质斌表示,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呼吸道疾病感染去年12月上旬达到峰值,此后连续两周下降,12月底出现小幅回升,近一周开始回落。近期乙型流感占比升高,导致流感疫情出现小幅波动。
1月25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流感监测周报显示,今年第三周南方和北方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均低于前一周水平。
“目前,流感活动已经呈下降趋势。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在1月底左右会回归流行间期的水平。”彭质斌说。
彭质斌提醒公众,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增加,加上春节临近,聚餐聚会活动增多,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建议公众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不同呼吸道疾病如何治疗?
“流感、新冠和哮喘是不一样的疾病。前两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治疗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因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二是对症治疗,主要包括退烧药以及缓解患者咳嗽、鼻塞、流涕的药物。”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介绍,哮喘是呼吸道慢病,它的治疗核心是长期规范化用药。但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如果罹患了流感或新冠,哮喘患者在症状加重时需要及时就医,调整哮喘用药。
对于儿童而言,如何及时治疗避免肺炎的发生呢?
恢复后仍咳嗽还需服药吗?
那么,这类咳嗽需要服药治疗吗?
李燕明表示,此类咳嗽症状已经处于感染恢复期,因此抗病毒药物和抗菌治疗都是没有必要的,应该以对症治疗为主。但也应注意观察患者变化,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有基础心肺疾病人群等,如果咳嗽持续加重,甚至出现再次发烧或者出现了呼吸困难,需要及时就医。
砷、镉、汞和铅等重金属在饮用水、空气污染和食品污染中普遍存在,被认为是扰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据25日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美国科学家发现,接触有毒金属的中年女性在接近更年期时,卵巢中的卵子可能会减少。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与同龄女性相比,女性的卵子较少。这种情况可能与潮热、骨骼脆弱和心脏病风险增加等健康问题有关。更年期是女性衰老过程中正常的阶段。更年期过渡期包括绝经前的几年,此时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变化、潮热、盗汗等症状。过渡期通常在45—55岁之间开始,通常持续约7年。
新研究将重金属暴露与中年女性体内较低水平的抗缪勒管激素(AMH)联系起来。研究人员表示,AMH大致表明女性卵巢中还剩下多少卵子,就像是卵巢的生物钟,可暗示中年和晚年的健康风险。
研究人员对美国“全国女性健康研究”项目中549名中年女性进行了研究。她们正处于更年期,尿样中含有重金属,包括砷、镉、汞或铅。研究人员分析了女性最后一次月经前长达10年的AMH血液测试数据,结果发现,尿液中金属含量较高的女性更有可能AMH水平较低,这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一个指标。
卒中俗称“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法国里尔大学医院神经血管学科主任夏洛特·科尔多尼埃教授说:“目前只有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由于其疗效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案。”
采用格伦佐西单抗的治疗方案最初于2019年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Ⅰ期临床试验,其后又在Ⅰb/2期临床试验中对患者进行了测试。
格伦佐西单抗不增加出血风险,可直接攻击血液中聚集的细胞,在治疗中风方面很有前景。格伦佐西单抗只在血小板表面表达,能靶向糖蛋白VI(GPVI),该蛋白参与了血块的形成。主持该研究的拉里伯瓦波瑟医院神经科医生米卡埃尔·马齐吉解释说:“通过特异性地结合在血小板表面,抗体阻止它们在已形成的血块上聚集,从而降低阻塞风险。”
已有来自欧洲的160名患者接受了格伦佐西单抗作为标准治疗的补充。结果显示,接受格伦佐西单抗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比安慰剂组减少了一半,从19%降至8%。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死亡率下降与颅内出血率的显著降低有关。接受新药的患者颅内出血率降至1.8%,而在安慰剂组中为7.8%。
目前,有两项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如果进展顺利,最快在5年后能看到格伦佐西单抗投入治疗应用。
2024-01-26人民日报
卧床老人在家“住院”,家庭医生服务上门,医护费用医保报销……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家庭病床建设,2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病床服务,设置家庭病床近8万张,每年服务近80万人次,让很多患病老人感到温暖。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为了解决老年健康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地推出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解决了行动不便老年患者的就医难题,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推进家庭病床建设,是促进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确有需求的人群,要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监管,确保医疗安全。”目前,一些地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于形式,存在“签而不约”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千差万别,而签约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而设立家庭病床就是瞄准居民的“刚需”,根据患者的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包,提供更精准、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从而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
办好家庭病床,需要严把医疗质量关,把居家服务做实做细。家庭病床提供的是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风险隐患。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家庭病床质量监管评估机制,将服务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要制定家庭病床服务标准和指南,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提出,居家服务的重点是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巡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居家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转诊服务等。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恰当的医疗服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融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让家庭病床更加贴近百姓实际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新年伊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大厅秩序井然。在这家年诊疗量接近400万人次的大型综合医院,手持医保码自助服务,已成为大多数就诊者的习惯。
医保码,即医保电子凭证,是医保参保人的统一信息标识。国家医保局2023年11月24日宣布,医保码全国用户超10亿人。小小医保码,给患者就医带来了极大便利。
医保码打通看病就医全流程,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019年11月24日,全国首个医保码在济南市激活,标志着就医购药正式进入“一码通”时代。国家医保局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医保码累计激活超10.8亿人。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支持医保码就医购药,接入定点医药机构超过80万家。从各省份激活情况来看,浙江和青海两省已率先实现全省参保人覆盖,半数以上省份的医保码激活率超过75%。
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副司长谢章澍表示,自医保码上线以来,医保部门持续推动医保码“全场景通”“全流程通”“全国通”,实现群众看病买药“一码通”的三个“转变”:一是服务场景从“单点”向“全程”转变;二是服务范围从“本地”向“全国”转变;三是服务功能从“可用”向“好用”转变。
2021年,国家医保局将“医保码激活应用”列入国家医保局“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创新“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让便民举措广泛惠民。
2022年,全国医保系统广泛探索推进医保码线上线下应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为提升群众医保服务体验、推进医保移动支付落地应用等进一步夯实基础。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长聘副教授童昱表示,推行医保码,打通看病就医全流程,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各方力量协同推进,为实现医保码便捷服务提供保障
推广应用医保码是惠民利民的好举措。4年多来,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商业银行,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医疗机构,各方都是赢家。
医保码不仅为就诊者带来了便捷,也有力地提升了医院的就诊秩序和运转效率。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护士、导医、志愿者等都会主动在患者就诊前指导使用医保码。该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表示,医院实现了参保患者就医各环节全流程智能化便捷服务,2023年医保码结算率达45.67%。
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提高“医保码、一码通”含金量
“我往那里一站,打开电子码,看镜头‘刷’一下,医药费就报销了。”不久前,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医院,“刷脸就医”让一名就诊者感到惊喜。这一应用以医保码为基础,将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中的人脸识别数据和移动支付技术相融合,驱动人脸识别医保结算。
在医保码应用推广过程中,各地不断探索医保码延伸服务,进一步提升参保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浙江省,“智慧医保”系统全域接入国家医保平台,整合全省54套系统,实现全省医保结算在同一套系统。通过浙里办APP,参保人无需提供亲属证明,系统就能直接判断家庭成员关系,从而实现亲情账号快速绑定,为老人、小孩及特殊群体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医保便民服务的可及性。
谢章澍表示,目前部分医药机构还存在医保码无法全流程使用的情况。下一步,医保部门将持续优化完善医保码应用场景,持续优化简化各项服务,推出更多群众需要和喜爱的服务应用,不断提高“医保码、一码通”的含金量。
2024-01-26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咳嗽的治疗最重要的还是明确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日常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以免出现受凉,同时室内不要太干燥,保持适当的湿度。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今天(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快递服务》《快递循环包装箱》等五项国家标准。
《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是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分别针对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及复合材料类快递包装产品,提出了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总体限量要求和单独限量要求,规定了溶剂残留、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特定物质限量要求,并给出了试验方法、取样制备要求,为快递绿色包装的生产和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新版《快递服务》3项系列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快递服务术语体系,术语条目从80个增加至101个;细化了国内快递服务时限要求;强化了教育培训、劳动保障等从业人员权益保护要求;增加了快递用户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中的数据安全要求;提出了针对不同下单方式和投递方式的快件收寄、投递要求,不断引领快递服务质量效率提升。
《快递循环包装箱》国家标准明确了嵌套式、折叠式、组合式三种结构的快递循环包装箱;提出了树脂类、植物质类箱板的强度要求,以及整箱物理性能、尺寸和公差、环保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给出了快递循环包装箱循环次数、标签等建议,引导建立包装箱循环运营管理系统。
《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快递循环包装箱》推荐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将于4月1日实施。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现行快递绿色包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26项,全面覆盖快递封套、包装袋、包装箱、电子运单、胶带、填充材料、集装容器等主要快递包装用品。目前正在研制的《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对快递包装层数、空隙率、胶带使用等提出要求,避免重复包装、过度包装。
2024-01-25网易健康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吗?检测出肺炎链球菌阳性怎么应对?一起来了解。
肺炎链球菌的“真面目”
肺炎链球菌又称肺炎球菌,于1881年首次从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得出。肺炎链球菌是人体正常的寄生菌之一,常寄居于人的鼻咽腔中,5%-10%的健康成人及20%-40%的儿童的鼻咽内可发现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导致肺炎、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骨髓炎、心内膜炎、心囊炎、败血症等不同种类的疾病,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健康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也可经由吸入含此病菌的飞沫传播。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幼儿和老年人受影响最严重,据世卫组织估计,每年约有一百万儿童死于肺炎链球菌疾病。
检测出肺炎链球菌阳性怎么办?
肺炎链球菌人群普遍易感,前期感染后大多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常骤然起病,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患者,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自然病程大约1-2周,如果没有给予治疗,随着机体免疫力的逐渐增强,疾病可逐渐进入恢复期,一般发病5-10天后体温可逐渐消退或突然骤降。若感染后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使体温在1-3天恢复正常,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对于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肺炎链球菌后有可能逐渐发展为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方式,多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有较显著的预防效果,可用于预防儿童、老人和慢性病病人等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
除了接种疫苗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食管疾病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已高达1.65亿,1600多万名患者会发展成为更加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北京世纪坛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同仁医院、宣武医院等多家医院都开设胃食管反流病的专病门诊。
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是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但患者一般不能接受在鼻子上戴管监测。因此临床中,确诊的依据大部分为胃镜检查。关于治疗,在刘红看来,调整饮食和起居习惯是基础,“如果患者仅靠药物治疗,而不改善生活方式,有可能用药三天症状立即消失,一旦停药反流又会出现。”
如果改变生活方式,症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刘红建议,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卧床时使食管高于胃部水平。同时,遵照医嘱积极接受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等抑酸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方式,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接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
最近一次降温引起的寒潮,让全国大部分地区飘起了雪花。最近一名大学生向黑龙江黑河的一位卖家网购了卸妆水,没想到收到快递的时候,卸妆水竟冻成了一瓶大冰坨。卖家解释,融化后就能正常使用。然而对于需要携带胰岛素出门去冰天雪地的人来说,胰岛素变成冰棒,那该怎么办?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胰岛素的活性
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大多数类型的糖尿病,比如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胰岛素来降血糖。
然而,这种液体药物的性质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低于0℃时,胰岛素可能会结冰,此时药物的活性会遭到破坏,而温度超过25℃则活性降低。因此,胰岛素的合理存储很重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唐榕解释,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瓶装胰岛素、胰岛素笔芯和胰岛素预充注射笔)应贮存在2℃-8℃环境中,如冰箱的冷藏室。即便放在冰箱也要与内壁保持2厘米以上距离,以免因冰箱内壁温度较低而导致胰岛素结冰。
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外界温度高时(>30℃)应贮存在2℃-8℃环境下,保存期为开启后1个月内,且不能超过保质期(如果药品说明书中有具体要求,以说明书为准)。
外出时安全携带胰岛素
为了保证胰岛素药性正常,在出门旅游时,要考虑胰岛素的存储方式。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用作胰岛素保存的便携式产品有车载小冰箱、冰袋以及胰岛素冷却袋等。
唐榕指出,在不同的旅行中,胰岛素应该也有不同的存储方式:
2、中长途旅行(4-10天):胰岛素最好准备两倍的量,一份随身携带,另一份可放在随行家人或朋友那里,不要放在大行李箱内,以免行李遗失或被偷时,发生没有药物可用的情况。
未开封的胰岛素最好保存在一个便携式储存器具(冰箱、冰袋、冷却袋等)中或自备保温杯。到达目的地后,应尽快放入冰箱2-8℃冷藏室内。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室内常温下携带和保存。当活动区域气温较高(>30℃)时(比如开了暖气且人流量大的地方),应将其储存在冷却袋或自备保温杯中携带。
胰岛素可带上飞机且不能托运
乘飞机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不能托运。唐榕介绍,这是因为行李舱的温度一般在0℃-15℃,前舱与后舱的温度不宜,胰岛素会因温度过低而失效。此外,剧烈震动也会破坏药物的生物活性,导致药效降低或丧失。
“糖尿病旅客可以携带足够的胰岛素制剂及带针头的皮下注射器在飞机上使用,但须出示医疗证明。药品和注射剂应包装完整,保持药品上的标识以证明携带的药物并非经过调换。”唐榕说,胰岛素应与其他手提行李分开过安检,并告知工作人员,以便接受检查。
Tips:保持血糖稳定小贴士
假期面对各种美食诱惑,糖友们应当注意摄入量,不可暴饮暴食。若旅行当地气温较高或空气较干燥时,为防止脱水,应多补充水分(果汁除外),以免因血液黏稠度高,增加脑中风的风险。既往出现过低血糖的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凡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一张糖尿病自我保健卡片,以备紧急情况时急用。
经常会有人“怎么判断自己免疫力高低?”“最近总感冒是不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其实有些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很容易识别。对此,医生总结了5个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普通人就能识别,有些或是大病前兆!
1.小便或口气中有烂苹果味
小便或者口气当中有烂苹果味道,普通人小便和口气没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味道,如果出现类似于烂苹果味道要当心糖尿病酮症的可能性,糖尿病患者不能很好利用葡萄糖功能,只能消耗脂肪,脂肪分解会产生血液中酮体升高,从小便或者呼吸道排出就有烂苹果味道,而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是低下的。
2.总流鼻血,脸色苍白
总是流鼻血,胸骨按压疼痛,脸色苍白,要当心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导致血小板或者红细胞减少,胸骨按压疼痛是骨髓造血系统受恶性肿瘤侵犯的表现之一,人体免疫力会严重降低。
3.经常反复感冒发热
反复感冒发热,正常情况下感冒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如果连续发生病毒感染,说明人体免疫力无法完全抵御外界病毒的侵入,尤其是流感的反复感染。
4.肌炎、皮肌炎
这个疾病比较特征性的外在表现是“技工手”,就是人没有经常干重体力活,但手指末端侧面粗糙干裂似老茧,手掌也有类似技术工人手的表现,好发于女性,同时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血液自身抗体阳性等表现,有些是恶性肿瘤的表现,要注意检查全身。
5.肺部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多数是良性,但在所有类型的肺部结节当中,磨玻璃结节的恶性概率高一些,它的出现可能是免疫力低下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