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诗人秦少游被贬湘南,孤居旅驿,作《踏沙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郴州之名自此而传颂。
“郴”字最早见于秦代的典籍中,意思是林中的城邑。汉朝时,高祖刘邦首置桂阳郡,郡治在郴州,从此,郴州便成为南方重镇,湘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书记载,项羽曾屠义帝于郴,赵子龙曾大战桂阳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同时,郴州也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郴州带来了众多的古迹名胜:郴州有号称“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有风光旖旎的200里“湘南洞庭”——东江湖,有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的莽山森林公园。此外还有义帝陵、湘南起义纪念地等人文景观。
◆郴州行政区划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
安仁县资兴市
◆其他
郴州经济与人口·工农业状况
辖北湖区和苏仙区。面积2163平方公里,人口62.27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8人。
农副产品主要有粮食、油料、烤烟、家禽等。“郴州烟叶”、“五盖山米茶”明清时被列为贡品;“南岭岚峰茶”获省“名茶杯奖”;安和“前峰葡萄”获省第二届优质水果评比金奖。工业产品有原煤、水泥、化肥、塑料制品等。柿竹园多金属矿,有矿种140多种,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苏仙区境内发现大锡矿带,储量有望突破100万吨。鲁塘无定型石墨矿储量大,品位高,被誉为“石墨之乡”。
“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目标
——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幅在18%以上。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年产品销售额过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5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20家,过10亿元的3家以上,培植上市公司1家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明显突破。建成5个以上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关联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项目区)。
——农产品品牌培育明显推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1个以上,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0个以上。
——农业产业化带动速度明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增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基本形成。
——休闲农业资源开发明显提速。五星级的休闲农业企业达到5家以上。
——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明显进步,建设万亩以上集中连片单个农产品基地20个以上。
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以扶持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构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突出发展以大米、玉米、杂粮为主和以菜籽为主的粮油精深加工;突出发展以猪、牛、羊、鸡、鸭、鹅和优质水产品为主的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突出发展以水果保鲜、储藏、加工,推广净菜上市和名优茶、有机茶、保健茶的开发为主的果蔬茶加工;突出发展以人造板、竹木地板、家俱制造、森林食品、林化产品为主的林产品加工;突出发展以提高品质和加工水平为主的烟草加工。
(二)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要根据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积极推广生态安全技术,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粤港澳的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优质稻基地,优质烤烟基地,特色水果基地,名优茶叶基地,油茶基地,药材基地,生猪、肉牛、肉羊基地,鸡、鸭、鹅基地,生态淡水鱼基地,人造海水养殖水产品基地,竹木林纸、速生林基地。
(三)着力扶持休闲农业。要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要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办集田园风光、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企业。要发挥已经形成的休闲农业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壮大规模、开发功能、延长链条,提高档次和品位,形成功能齐全、链条完整、特色明显的农业休闲企业。
(五)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推广力度,加速品种技术更新步伐;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档次;注重农民就业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合作社的原则,与农民构建成“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落实农产品质检制度和生产记录等可追溯制度,加快龙头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步伐,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面推进“绿色食品”等“三品”认证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档次,形成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
郴州地理位置与交通
郴州地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南岭北麓,湘江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3′~114°14′,北纬24°53′~26°50′。是以山地为主,东南高西北低,向衡邵丘陵过渡的地带。东界江西省的遂川、上犹、崇义3县,南邻广东省的仁化、乐昌、乳源、阳山、连县5县,西接零陵地区的蓝山、宁远、新田3县,北连衡阳市的常宁、耒阳、衡南、衡东4县市和株洲市的攸县、茶陵、酃县3县。
郴州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冲,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京广铁路、107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郴州旅游风景·名胜古迹·名人万华岩风景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苏仙岭、东江风景区、龙华山公园、桃源洞、仰天湖风景旅游区、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飞天山风景区、兜率洞、便江风景区、义帝陵、猴古山瀑布、白廊景区
◆郴州地方名品特产·传统工艺
1、“八面山”牌玲珑茶
“生在高山上,长在去雾中”的玲珑茶,是桂东县八面山茶树嫩芽精制而成,条索紧细卷曲,头状若环钩匀整,色泽隐翠油润,银毫显露闪光,香气高纯持久,汤色杏绿明亮,滋味醇原鲜爽,属高档绿茶精品。199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1年获中国食品工业首届优秀新产品奖,1994年获首届“湘茶杯”金奖和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2、资兴特产--狗脑贡茶
盛产于罗霄山雾缭绕的狗脑山上,平均海拨750米,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该茶早在宋代就成为皇宫贡品,故称狗脑贡茶。该茶属绿茶系列,外形条索紧细,曲卷有致,银毫满披、色泽翠绿秀丽、经冲耐泡、汤色清醇,香气高远、滋味甘爽、回味悠长。是外形内质兼美,色香味俱佳的绿茶绿品。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分析监测,其营养成份和药理功能均达到特级名茶标准。1994年、1995年分别荣获“郴茶杯”、“湘茶杯”金奖,1996年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1998年荣获湖南省农业厅主办的“名茶金牌杯鉴评会”金奖。
3、玉兰片
资兴漫山遍野的毛竹林为生产加工各种笋制食品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兴每年产冬、春笋500多万斤,加工成各种清水笋、保鲜方便竹笋、玉兰片、笋干、笋衣等笋食品约1500吨,是资兴市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
玉兰片分冬片、春片、桃片等品种,是资兴市传统的地方名产,年产约10万斤。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择鲜嫩的冬、春笋,通过剥壳、蒸熟、烘干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