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赛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1项(我校首个),累进创新专项奖1项(我校首个),“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作品1项、“行星”级作品2项、“卫星”级作品1项,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二等奖1项!10月27日至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团队可谓硕果累累——一共拿下10项重量级奖项,取得历史新突破。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参赛高校数和学生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主体赛共有1745件作品推报国赛,经过国赛初赛,有344所内地高校的690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我校参赛团队由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指导老师连智华、周彩艳、吴丹丹率队“征战”。
我校学子在本次大赛中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创历史的佳绩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我校将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切实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我校获奖名单
获奖作品介绍
“探寻生育率下降背后的真相”作品团队代表合影
奖项:全国一等奖
作品名称:探寻生育率下降背后的真相:基于6省101村农村青年生育困境的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连智华、姚祖婵、陈斌
团队成员:张晓静、印媛、郑鼎亮、陈潜、林璐珺、黄馨、申屠玎、黄歆
学院:国际商务学院
作品简介:
本项目聚焦农村生育率下降背后的真相,以生存、发展、生育的困境为切入点,实地走访了福建、江苏、河北、河南、广东等6省101村,回收了2397份问卷样本,访谈了2800名村民、村干部。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资源禀赋不足,农村青年人口外流,地方生育政策“口惠而实不至”等问题。研究最终构建出学术领域的首个乡村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评价体系,为各地政府提供比较标杆与工作方向,以期多方协作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
项目负责人张晓静参赛感言: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比赛虽然很辛苦,但一群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把体力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经历带给我真实、充实的愉悦感。很开心能够与全国的优秀选手们竞技,我们深知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更加专注,直面挑战,在激流中破浪前行。
“透视1700万灵活就业群体背后的职业伤害”作品团队代表合影
作品名称:透视1700万灵活就业群体背后的职业伤害——基于12省16市快递员外卖员的调查研究
团队成员:杨嘉鑫、王雨菁、张坤燏、林国飞、胡诺帷、李偲煦、任红滢、欧缘嘉
指导老师:连智华、周彩艳
项目负责人杨嘉鑫参赛感言:
结果总在一瞬间产生,但通往终点的道路由不可计数的汗水和泪水铺就。感谢所有“铺路人”!无挑战、不青春!希望未来自己能继续坚持在热爱的领域里大胆尝试,把根扎到更深处,让脚步丈量到更广处!
共工智造团队合影
奖项: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消防喷淋头自动化组装检测生产线
指导老师:尤晓萍、董其缘、梁淯贤
团队成员:柳建亿、朱熙之、吴雅琪、谢雨倩、张昱晨、王露伟、蔡育恒、蓝淋
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项目简介:
项目负责人柳建亿参赛感言:
获得国家三等奖是我在大学生涯很荣幸的时刻。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团队指导老师的支持和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比赛中,我们也曾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将项目做得越来越完善。后续,我们将继续努力,把项目推向新高度。
[编辑:陈巧恩][校对:王小磊甘丽红樊雨昕][审核:彭欢]
招生咨询:0596-6288416招聘咨询:0596-6288529
地址:福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邮编:36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