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嘞戗菜刀……”不知从哪天起,曾经悠悠响起在大街小巷的吆喝声渐行渐远,磨剪子磨刀似乎已成为带有历史印记的“老行当”。“90后”磨刀师傅刘永青却在这个“老行当”的生存夹缝中独辟蹊径,顺应时代发展,将磨刀石带入美容美发店、宠物店,满足更多业态的发展需求。于是,“磨剪子磨刀”的声音又回来了……
01
乐做“刀剪医生”
“刘师傅你可来了!店里有两把剪刀摔地上磕坏了,还有救吗?”3月15日上午,32岁的刘永青将摩托车停在万柏林区韩流风尚美容美发会所门外,背起工具箱走进店。看见他到来,店老板柳顺义拿出两把“病剪刀”。
甭看这两把小小的剪刀,每把价值都在七八百元,是美发师傅最亲密的“伙伴”。刘永青仔细观察刀刃上迸出的小坑,又用手轻轻抚摸。“有救!”刘永青这句话让美发店老板心里有了底。
刘永青打开工具箱,按亮精致的小台灯,拆下固定剪刀的螺丝,将刀刃放在圆形砂盘上,开始细细打磨。工作时的刘永青认真而专业,动作娴熟且细致。打磨、摩挲测试刀刃、再打磨……直到刀刃的光滑和锋利度达到理想状态,刘永青这才长舒一口气,将刀刃放在抛光轮上进一步抛光。
接过修复的剪刀,拿起一撮头发轻轻一拉,头发被轻松斩断,柳顺义满意地点点头。“小刘师傅技术好、心又细,干活特别让人放心!以前店里的剪子坏了我就扔掉,一把好几百,很可惜,但也没办法。自从认识了小刘师傅,帮我省了不少钱!”
02
曾是刀具学徒
“大家可能觉得磨刀有啥难的,但深入这一行,我才觉得,想真正磨好一把刀,不简单!”流水线有统一标准,干活也有机械辅助,但不同的人操作,开刃角度、光洁度、锋利度就是不一样。他用心体会磨刀时的温度、感受刀具的材质,每天与刀具“对话”。他还从网上查找资料,从材料学和物理学角度,精进磨刀技术。
03
创业寻找梦想
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刀具厂关停。刘永青是忻州人,为了谋求出路,他来到太原打工。当过外卖小哥,去工地干过施工员,最终,他还是选择自己创业,当一名磨刀师傅。
“磨刀这行有啥前途?!”对别人的质疑,刘永青却有不同见解。他认为,现在从事磨刀的人少了,或多或少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一把刀不贵,坏了就扔掉再换,刀具也成了“快消品”。但事实上,真正有品质的东西耐得住岁月的打磨,“缝缝补补”环保而经济,才更为恒久,也必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他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不能光看眼前,要成为一个有技术的人,让自己升值。
就这样,他骑着满载磨刀石、水磨等各种磨刀工具的摩托车,每天在各居民小区转悠,刘永青走上了专业磨刀磨剪子的道路。在居民小区,他的主顾基本都是老年人。一位80多岁的奶奶拿来流传几代已经使用了200多年的“王麻子”剪刀。经过漫长的岁月,剪子仍能使用,磨这样有故事的剪刀,让刘永青内心有满满的感动。
04
扩大“业务范围”
于刘永青而言,为居民磨剪子磨刀只是“业务”的一部分内容,他还锚定了新的客户群——美容美发店和宠物店。
刘永青满太原市跑,考察发现我市现有大大小小6000多家美容美发店以及1000多家宠物店,每天要大量用刀剪。大多中高档店使用的刀剪都需要用心维护和打磨,市场前景可观。
05
坚信未来可期
刘永青认定,磨剪子磨刀大有可为。他以前在刀具厂认识的工友中,也有一些和他一样,选择了这条职业发展之路。大家经常通过网络交流技术和行业发展,还共同“捣鼓”出方便快捷的多功能工具箱。
刘永青给人磨刀不是“一锤子买卖”,每次磨后都会回访,了解刀和剪子的使用情况。如果对方不满意,他就上门为对方免费调试。春节前,理发店生意很好。他约好的一位美发师非常忙,下班后已至深夜,即便如此,刘永青还是不怕辛苦,上门服务。
技术好、服务过硬,有了这两条,刘永青的客户缘也越来越好。他有长期规划——发展和固定更多客户,将来开一间专业刀具店,为大家推荐质量过硬、耐用好用的刀剪,做有品质的刀剪保养产业。
记者侯慧琴文/摄
老人独自外出迷路
防走丢“神器”派上用场
3月15日,一位老人独自乘公交车外出时迷路,在体育馆公交车场徘徊。公交职工发现后,立即伸出援手,最后家属通过老人随身携带的防走丢设施定位,很快赶到了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