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19岁时被聘为专职乡镇电影放映员。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张敏)对不认识的人来说,刘亮也许只是一个人名;但对邵阳市邵阳县谷洲镇所辖村的百姓来说,刘亮是个“名人”。提起“放电影的刘师傅”,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刚上学的孩童,没有不知道的。35年,弹指一挥间,刘师傅在农村电影放映员的位置上,坚守着,用他放映的电影,陪伴了好几代人的成长。
35年来,让村里有了“流动电影院”
刘亮从小对电影有着一种特别的痴迷,只要听说有哪个村庄要放电影,无论多远他都会跑去看。1982年高中毕业,正好谷洲镇电影队要增补一名放映员,他前去应聘,幸运地从几十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专职电影放映员。
为尽量满足村民要求,刘亮每晚都要奔波几个村,连续五个晚上放映到天亮,村民对看电影的热情和渴望,深深烙印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刘亮心上。谷洲镇人多地广,电影放映任务重,为不辜负村民观看电影的热情,刘亮总是提前赶到放映地点,拉好银幕,调试机器,播放音乐,让村民能准时看好电影。
因当时交通不便,有的村落偏僻,往返一趟要徒步行走15余公里,刘亮常常独自一人奔走于山间小道上。1986年,妻子段劝莲生女儿刘芳玲时,他一个人在十多里以外的乡下放电影,待到深夜赶回家时,妻子独自带着女儿躺在医院。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容,愧疚之情油然而生。他的付出换来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就连3岁小孩都会追着他喊“师傅,师傳”。
刘亮在为孩子们放电影。
35年来,为了村民精神园地而坚守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视听设备迅速普及,家家户户慢慢有了电视机、电脑、手机等,乡村看电影的人渐渐少了。刘亮的同事们带着落寞纷纷改行,原来有6人的电影队最后只剩下刘亮一个人。
怀着对电影放映的钟爱,刘亮最终选择了留守。为养活一家4口人,刘亮一边应聘当邮政局代办管理员,一边坚持放电影。
当时,和刘亮一起当放映员的马武健改行经商成功后,每次回家过年都上门劝刘亮一同去经商,刘亮不为所动。在外做生意的亲戚也几次请刘亮夫妻过去帮忙,刘亮也谢绝了。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刘亮不是没有动过心,但他说:“如果我也离开的话,谁来为山村里的留守老人、孩子放电影”
在最艰难的时候,为了保证放映质量,刘亮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家里准备建房子用的多年积蓄两万元钱拿出来,购买一套模拟数码放映设备,并力劝妻子加入到放映中来。夫妻俩无怨无悔,用青春和热血精心呵护着农村电影放映这片精神园地。
刘亮在整理放映设备。
35年来,为农民配送“文化大餐”
为更好地配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刘亮还精心安排一些种植、养殖科教短片,为科技兴农、科技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近六年来,为了配合谷洲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刘亮制作了“国防教育”、“森林防火”、“计划生肓”、“综合治理”专题幻灯片三百多个,播映三千余场次。电影队以强化青少年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为题材的幻灯片播映后反响良好。
刘亮成功闯出了农村放映市场的一片新天地。2010年,刘亮先后两次对全县放映员进行系统的技术演示。2012年,刘亮两次成功组织放映队,远赴怀化和广西放映商业电影,实现了邵阳县农村电影队的跨市、跨省放映。而谷洲电影也成了谷洲镇响当当的文化品牌,电影成为村民文化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自1982年至今35年来,刘亮累计行程数万公里,为乡亲放电影2万余场。通过三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刘亮创下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一朵绚丽的奇葩。2014年,谷洲电影放映队被评为“邵阳市农村电影放映先进单位”,其本人被推荐为全国农村电影放映标兵先进典型。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抖音号
中共邵阳市委、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官方网站,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