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艺谋的新片《一秒钟》既是对曾经的赛璐珞胶片时代电影的回忆,也是用数字化技术对那个时代的埋葬。在《一秒钟》中,赛璐珞胶片电影的放映被再现为仪式化行为,电影放映本身获得了巨大的感召力,让所有参与观看电影的人构成了一个影像共同体。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共同体丧失了基础,从而逐步走向解体,新的数字化技术重构了电影影像和我们感觉神经中枢系统的关系,在新的观看模式下,我们无法再回到共同观看电影的共同体经验,只能在被数字化技术所生成的新感觉系统之下,来体现数字时代影像对我们生命的再生产。
关键词:《一秒钟》;赛璐珞;共同体;数字化
作者简介:蓝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欧陆激进左翼思想。
一
二
三
被黄沙埋葬的赛璐珞,意味着胶片电影时代的逝去,也意味着曾经的电影架构的共同体的解体。数字化时代的《一秒钟》成为了埋葬赛璐珞时代的电影,因为我们今天也在自己的数字环境里欣赏着这部影片。或许,《一秒钟》更像是沙漠中的一阵狂风,它曾吹起了覆在胶片上的沙尘,让胶片露出了一点点痕迹,然后再次被新的黄沙掩埋,让它继续沉浸在无尽的沙漠之中。
参考文献:
[1]保罗·维利里奥,《视觉机器》,张新木、魏舒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NicolasHeron,LiturgicalPower:BetweenEconomicandPoliticalTheology,NewYork:FordhamUniversityPress,2018.
[3]GillesDeleuze,Cinema1:L’image-mouvement,Paris:Minuitéditions,1983.
[4]D.N.Rodowick,TheVirtualLifeofFilm,Cambridge,MA:HavardUniversityPress,2007.
[5]RogerF.Cook,Post-CinematicVision:TheCoevolutionofMoving-ImageMediaandtheSpectator,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