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文化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湿地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强化组织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二、实施人才工程,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社会大课堂”工作启动以后,我们认真盘点内部的师资力量,明显感觉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为促进人才建设,我们多方呼吁,聘请湿地研究领域的资深教授为兼职教师,创建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学校,依托湿地学校的师资力量,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协助下,对单位内部职工开展专业培训。我们将职工分成四个板块进行,一是专业的环境教育解说员,专门负责课程讲解;二是野外教学站点解说员,负责区域内教育内容解说;三是全程引导员,负责带领师生参观学习讲解等;四是安保员,主要负责师生的活动安全。在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方案的同时,我们的兼职教师队伍由原来的十人发展到近百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既有环保局、水务局、园林绿化局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自延庆教科研中心的教研员和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三、潜心教材研发,丰富教育内容

经过60多年的变迁,野鸭湖湿地已形成生物多样性、稳定性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更好地开展湿地环保教育,3年来,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开发了不同的教材和课例,拓展了教育内容。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协助下,我们变单一的图文教材为生动的影像资料、有趣的动手实践、参与互动的教学体验,并定期向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供选择,视频有小小影院播放的《人与自然的和旋》、环幕影院播放的360度环幕影片《四季野鸭湖》;图文有《魅力野鸭湖电子相册》《野鸭湖观鸟手册》《野鸭湖湿地植物手册》;课例有《生态书签制作方法》《昆虫乐园巡礼》《畅游鸟类天堂》等,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四、拓宽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

“社会大课堂”还是个丰富多彩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大课堂。我们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规范的教室,但是我们努力创设多样的教学站点:观鸟塔、湿地学校、种子库、远程监测系统、博物馆、标本厅、濒危鸟类长廊、珍禽展示园,等等。2008年,投资120万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园,模拟展示华北地区典型的湿地生态环境及湿地特色植物和珍稀植物;2009年6月,投资393万建设“科普岛”,集中将野鸭湖地区的鸟类资源做成科普画廊进行展示,并在科普岛上建设高7米、建筑面积达200平米的观鸟台,观鸟台共三层能同时容纳300人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进行隐蔽性观鸟;2010年,投资1500万完成全覆盖远程监测系统工程及360环幕影院建设。

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已走过3年,在总结现有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今后,我们力争在湿地文化挖掘、教育手段创新、学生参与课程研究等方面,寻找新的生长点,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这片沃土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好地锻炼能力。

【刘雪梅,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副主任】

【关键词】湿地、公园、文化、规划设计

中山市东凤镇属于西江、北江冲积平原,主要由西江以及北江所带来的泥沙在古海湾中淤积而成。全镇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多为鱼塘和含沙泥层。镇区内主要河道为镇北部的鸡鸦水道。和穗湿地公园项目就位于鸡鸦水道河段的细沙岛上。如何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体现文化主题,突出文化表现形式,是该项目的重要探索点。

一、项目背景与场地概况

东凤镇利用现状河网和过渡性的湿地打造公共空间,既有利于这些自然水道生态环境的养育、护育及修复,维护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布置让人能够观赏、体验,甚至有科普科研意义的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的和穗湿地公园位于东凤镇中东部细沙岛上,用地形态犹如浅滩上的戏水游鱼,整片规划用地属堤外滩涂地,周边主干路网完善,区域可达性强。和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市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

二、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现形式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公园的主题性、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以及公园的美化三个方面体现。其中,公园的主题性是以某种游乐的形态为目标,围绕该种游乐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公园内的所有色彩、造型和植栽都围绕着这个主题服务,形成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线索。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则是设计者对用地利用的把握态度,例如是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留自然遗迹,还是运用部分或大量工程措施进行改造的决策态度。公园的美化则是通过对公园的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建设风格等形式上的塑造,突出文化美感。

三、湿地景观文化的表现类型

1、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景观设计不应单纯等同于一般的滨水景观设计。优秀的湿地景观设计,应是综合考虑其包含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性。没有生物多样性参与的湿地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构筑具有完整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湿地生态系统,兼顾湿地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市民服务的综合目的。

2、历史、人文的湿地景观文化

生于水边,长于江岸,以舟为家。岭南文化中的龙舟竞渡是从古代南越人的传统习俗沿袭下来。“水任器而方圆”,赛龙舟成了岭南人性格的最好诠释。随着歷史的发展,岭南龙舟文化将一些传说与民俗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了端午节的节日民俗活动。这项运动年月久远,传播并影响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南宋时广东已有大型的龙舟竞渡比赛。

东凤镇的“五人飞艇”项目,其实是由中国传统中的龙舟演变而来,是东凤镇人民对龙舟运动的精简与提炼。作为岭南水乡的生动显影,五人飞艇的龙舟习俗在东风镇绵延逾千年,成为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一项传统运动。2012年,五人飞艇更被列入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意义上需保护的传承民俗。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十届“五人飞艇”公开赛,吸引了镇内外70多支龙舟队参赛,每次比赛有近万人观看,成为当地一大盛事。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和穗湿地公园就承担着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以“五人飞艇赛”为文化主题,以民俗活动为文化载体,不仅营造贴近市民生活、被市民理解与熟识的公共性场所,更要为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提供保护。

和穗湿地公园将是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带,岭南文化在这条充满回忆的景观带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公园中的展示区将把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或是流传在百姓里的民俗典故一一展现,历史传唱。和穗湿地公园,将是承载东凤镇文化历史的画廊长卷,将是东凤镇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走廊,是集人文、生态、科教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3、科普、教育的湿地景观文化

在追求和穗公园湿地的审美价值和游憩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其生态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湿地不等于通常意义所理解的滨水区或滨水景观。它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其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应该是完整的。通过设计的引导,环境的教育,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湿地景观文化中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4、美学角度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美学文化,应体现大众的审美需求。湿地园林化的理念,就是以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将设计者的思想、美学观和价值观用一系列的手法通过景观解构、建设风格等形式体现出来。

此次和穗公园湿地规划将坚持将生态功能的保护欲恢复放在首位,避免湿地景观的破碎化,尽量保留桑基鱼塘的道路形式,局部保留原有鱼塘,以自然为主,并进行细微的人工干预。整个公园将以开敞式为主,通过点、线、面的传统美学设计手法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

四、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文化要素解析

和穗湿地公园中蕴含着六大文化要素。

1、自然生态水系

湿地公园地处新沙岛对岸,紧邻鸡鸦水道,周边水网交织、河道纵横。风景原始古朴,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物丰富、风景秀丽。水,既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基本载体,也是景观的首要组成要素。作为鱼眼点睛之笔的人工湖,是基于现状鱼塘水系开拓出来的大面积开阔水域,紧随其后的桑基农田,体现了湿地公园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道家”文化。

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文明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江河入口的带状空间

湿地公园位于鸡鸦水道的河口处,滩涂平缓悠长,适于延滩涂布置休闲步道,形成步步为景的观赏层次,呈现出一面为水、一面为林的文化空间特征。

3、水林相间的景观格局

公园力求保持原生态的自然格局,打造一个较为安静休闲的景观空间,形成水林相间、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格局,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观景互动,交流,休憩的舒适场所。是湿地公园文化的整体架构。

4、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景观单元

人工湖、文明林、天后宫、莲花池形成了一个个姿态迥异的系列景观单元。“文明林”,是中山市“森林围城”绿色行动的主打项目之一,通过种植主题,赋予树木人文色彩,体现追求和谐的生活文化思想内涵。天后宫,则寄托着人民对妈祖的崇敬与纪念。这些景观单元或借助自然风光,或依托人文古迹,体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成为湿地公园文化的支撑要素。

5、龙舟观演区(五人飞艇)

五人飞艇比赛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核心要素,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五人飞艇观赛场地设置有中央观赛龙舟主题广场,赛时可提供300个参观席位。广场的北侧预留龙舟文化展示区与龙舟博物馆,体现出东凤地方文化。

6、特色植物

利用本土丰富的植物资源,以简洁、大气的造景手法营造充满亚热风情特色景观。在湿地水域中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利用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以具有体量感的整形灌木营造空间纵深感。高层植物以挺拔树种形成竖向线条;底层植物以带状分布形成清晰的层次,突出不同色彩高度的配合。

关键词:湿地;旅游;隐患;对策

一、哈尔滨湿地文化特质

哈尔滨湿地文化特质就在于它的原生态的城市湿地文化,而非次生的,非乡村的。主要表现在依托松花江水系的北方原生态湿地文化,以及与城市共生的多元杂合的人文湿地文化。

1.依托松花江水系的北方原生态湿地文化

哈尔滨湿地属于松花江流域的江河湿地类型。松花江是我国位居长江、黄河之后的第三大河,也是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是东北最大的内河。哈尔滨境内的松花江,包括自上游双城市境内拉林河口至下游依兰县境内民主屯区段,由西向东缓缓流淌,江面开阔,水量充沛,大气磅礴。规划开发的哈尔滨松江湿地面积达12.5万公顷,其中包括太阳岛湿地、金河湾湿地等万亩以上的大面积平原湿地12块,属于松花江滩涂湿地和支流河口湿地区。其湿地的自然属性特色鲜明。可见是典型的大江、大湿地、大都市相结合的北国原生态湿地风光,为天然形成,是大自然的禀赋和赐予。

2.与城市共生的多元杂合的人文湿地文化

二、哈尔滨湿地旅游开发存在的隐患和挑战

1.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忽视了提升质量和增强文化创意的内涵式发展

目前从已经开放接客的14个景区综合分析看,更多的是注重规模,而忽视品质提升和文化创意。除了太阳岛、伏尔加庄园品位较高,有自己的休闲度假项目和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外,大多数景区对本区域湿地文化和松花江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得不够,没有找出自己的文化异质性,只能搞出一些低端、单调的旅游产品,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2.保护与修复力度明显弱于旅游开发建设的热情

一些景区真正建设的主要是围绕湿地开园接待游客的景观、栈道、庭阁、接待设施、码头、游船等效益项目,湿地恢复保育、环境保护的项目就很少看到。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恢复和保育是发展的前提。忽视了这个前提性、基础性的工程建设,导致有的湿地公园存在着急功近利求效益,匆匆忙忙接游客,使公园隐藏着极大的生态隐患,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如有的湿地公园缺少卫生环保设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水冲或免冲环保厕所,有些游船并不是无污染的电瓶船、气体排放不达标,湿地公园成了湿地一个新的污染源。

3.产业素质低难以保证应有的发展水平

把松花江湿地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考察就可以看到,目前它整体的素质水平还很低,产业结构松散,还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表现在,一是14个城市湿地景区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除了伏尔加庄园、太阳岛景区具有较高的档次水平外,按照旅游行业标准衡量大多数景区都还有相当的差距。二是粗放的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问题。有的景区出现私设乱摆摊床和强卖的乱象,毁坏了景区的旅游形象。有的把厕所的垃圾直排江中,对湿地环境直接造成破坏。三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多数景区处于城乡接合部,从业人员多为农民,景区没有专业院校毕业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合格的景区导游讲解员,游人进了景区就成了自助游,而湿地公园应该向游人展示的湿地生态旅游的丰富内涵目前还没有做到,把湿地生态旅游降格为一般的休闲或郊游活动。景区管理层更是缺乏专业人才,造成了管理粗放、服务不规范、经营低水平的现状。

4.投资不足已成为继续开发建设的瓶颈

由于对项目开发建设资金筹措准备不足,湿地景区建设项目较多的呼兰区、道外区、松北区等都遇到了后续资金不充足的问题,不仅表现在已经开工的旅游景观设施项目上,还有湿地恢复保育项目、正常的湿地维护管理专项经费,等等,都难以落实。这些单位除了自己努力协调筹措外,大都把希望寄托在争取市、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投入不足将直接制约城市湿地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进程。

三、哈尔滨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第一要务是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度的利用。目前有两项内容需要填补。一是建立健全湿地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是湿地景区建设管理所必备的条件。没有环境监测系统的湿地公园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合格的景区,是不能开展旅游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积极构建由环境监测、景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组成的四个相互反馈的信息链。由环境监测这个链不断地向景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前三个链反馈信息,从而对整个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以达到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目标。二是建立健全湿地旅游统计调查。以通过科学统计取得的数据来准确地掌握湿地景区接待的休闲游憩市民与外地来游客的数量、比例及变化,季节游人消长的规律,游人消费和湿地旅游产业链发育情况,湿地旅游经济规模和发展趋势,湿地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等等,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统计资料和可靠的依据。

2.构建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体系

3.抓紧健全规划体系,对已有的规划要有效实施

当前最好的措施就是加大《万顷松花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力度,实施规划控制,合理布局,对景区建设项目应该履行审批程序,认真评估论证,严格把关。同时还要逐步健全规划体系。坚持保护在先、规划在先的原则,在总体规划和《松花江黄金旅游带策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道里、道外、呼兰等区域规划和呼兰河口等景区规划,确保科学有序开发。

4.从资金和政策入手,突破投入瓶颈

城市湿地公园等景区建设是一个少则需要投入上亿元,多则十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大工程。它是一个需要大投入的城市生态基础工程、民生公益项目,同时又是实现城市生态经济价值的大型保护开发项目。一是分清建设项目的性质。应该区分出四类项目:(1)生态基础建设项目;(2)市民休闲湿地公园项目;(3)旅游观光湿地公园项目;(4)其他生态经济开发项目。二是对于(1)、(2)两类项目,应该由政府完全投资。政府要量财力而行,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融资平台,协调社会资金,并积极争取省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收缩规模保证重点项目。三是对于(3)类项目,属于政府建设的,应该由政府完全投资;属于企业或农民建设的,因为湿地公园带有环境保护性、社会公益性,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政策和给予资金支持;对经营性的大型湿地主题公园项目应该进行招商,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投资开发。四是对于(4)类项目,原则上是做好项目策划,通过招商引资解决投资问题。

5.以文化为灵魂,丰富产品,打造出经久不衰的经典景区

【摘要】黄石市自2009年起开始不遗余力的打造磁湖沿岸景观,重视城市景观建设。而磁湖作为黄石市重要的城市湿地景观资源,应发挥它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上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力。整治、优化磁湖湿地景观,从湿地景观的水体、动植物生命体以及文化资源、设计文化内涵上全面分析,努力找出为磁湖湿地景观优化的建设性办法。

【关键词】磁湖湿地景观优化

磁湖位于黄石市中心,是湖北省境内唯――个也是最大一个位于城市市中心的湿地景观。水域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同比杭州西湖要大出3平方公里有余。黄石作为湖北重工业之城,面对资源枯竭的现状,城市发展转型的趋势已是大势所趋。黄石市自2009年起开始不遗余力的打造磁湖沿岸景观,重视城市景观建设。而磁湖作为黄石市重要的城市湿地景观资源,应发挥它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上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力。整治、优化磁湖湿地景观,从湿地景观的水体、动植物生命体以及文化资源、设计文化内涵上全面分析,努力找出为磁湖湿地景观优化的建设性办法。为黄石的城市发展,当地文化以及磁湖城市湿地景观本身的价值做出贡献。

随着各方面因素的不可控性,城市湿地景观资源的保护也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首先,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填湖、围湖、非法占有湖泊等违反湿地生态平衡的事件不断发生,日益侵蚀水域面积,相比20年前的情况,磁湖的面积有将近一半的萎缩。其次,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黄石这个以生产钢铁水泥,机械等重工业城市,超负荷的工业排泄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另外,全球气候变暖,湿地的面积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广大群众与湿地景观的关系最紧密、直接。加强大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个层面则是从湿地景观中生物、生命体来分析。要重视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作用。岸上乔草隔离带、灌木隔离带、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生态链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有了植物还要考虑栖息于湿地的动物群体。要充分利用湿地复合生态系统。恢复断裂的生态链接,以及丰富动、植物的多样性。除了满足常规的感伤植被生态系统的完建设与完善,还要建设水下森林系统、引入可净化水体的鱼类,通过生物物种完成水体的净化,不断完善生态链接。主张建设生态驳岸,减少或尽量避免通过筑堤、修坎、修沿湖观景的硬质道路或平台,使湖岸硬化。甚至破坏湿地驳岸的生态环境,导致岸边水土的流失。水岸消涨带植被的破坏或是生态链接被硬质驳岸切断,影响生态水岸对水质的自动净化功能。所以要通过植物的复合性设计完善水岸消涨带的修复功能,防止河岸硬化。最后,岸上的植物种植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之所选择本土植物,一是从植物的存活率上考虑,比其他植物的存活率要高,另外是从景观的成本上,除去较高的植物运输成本,选择本土植物应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最后是从保留本土特色来看,通过植物体现更多的本土特色。

文化设计内涵应更加注重功能与审美的结合,湿地景观的使用主体是民众。应考虑民众休闲、娱乐、放松、的需求,以及城市人口承载能力的设计。在满足功能之后,注重设计本身能传递爱与人文关怀。在设计亲民与放松的同时应注重景观的异质化。建设高大、特异且具美感有意义的纪念性建筑或构筑,能使人在场地感受上有更为丰富的变化。其次要加强湿地景观中符号的魅力,使它成为该景区或是某一小区域的标志物。在湿地景观设计中融入适宜的大众文化潮流,使湿地景观更有亲和力。在景观异质化的设计中得以距离感或神圣化。设计元素在亲民化与神圣化中加以平衡,使设计能与百姓产生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共震、共鸣,在场所情感上能有更多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成分,就是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

从湿地文化资源上来讲,应不断加强对湿地景观价值的介绍与宣传,使人们自发产生的湿地情感和自然而然形成的保护湿地景观的意识。以及通过政府制定的湿地保护制度以及颁布的有关政策,或通过某些特定组织加强对湿地景观发展与围护的重视、保护。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无形且有力的影响方式,提高人们的对湿地景观保护的意识,形成属于当地的湿地伦理观。这不光是湿地景观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是城市文明、社会文明的一致愿望。

关键词:文化特色湿地活动

城市湿地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被浅水或暂时性积水所覆盖的低地,有周期性水生生长的基质,是城市排毒养颜的肾器官,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化的作用。

1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游憩活动空间,我国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已认识到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

玉皇阁湿地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铜川新区,作为紧邻城市的一片生态湿地,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湿地景观资源,也是与城市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开敞空间。笔者在分析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与休闲活动设计,为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思路。

2铜川地域文化特色研究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铜川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城市。在唐、宋时期,铜川涌现出包括“一圣四杰”——“药圣”孙思邈、哲学家傅玄、史学家令狐德棻、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在内的众多杰出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遗产。

铜川在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处于政治版图与文化区域的交接地带,经历数千年历史的演变,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活力、特色、富有魅力的铜川地方文化。在地域文化方面,铜川不仅是耀州瓷的发源地,还拥有社火、面塑、刺绣等独具铜川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在抗战时期更形成了以照金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在现代,铜川以资源转型发展为目标,努力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休闲养生文化,提升城市内涵与城市建设品质。

总体而言,铜川在历史上是关中向陕西过渡的重要城市,有积淀深厚的百姓文化,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成就了铜川特征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而玉皇阁湿地正是承载这种人文精神与地域文化的最佳载体。

3塑造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湿地公园

基于对铜川人文精神与地域文化的研究,玉皇阁湿地公园的目标定位是集亲水休闲、养生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旅游区。

3.1“一心四片”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条件,以玉皇阁水库及周边服务设施为绿色生态核心,围绕核心布局中医药养生园、自然体验区、民俗体验区、农耕体验区四大功能片区,形成“一心、四片”规划结构。

玉皇阁湿地北侧的四片台地由赵氏河串联,形成一脉相连、凹凸有致的空间。结合四片台地布局中医药养生园、自然体验区、民俗体验区、农耕体验区,与南侧的自然山峦有机呼应,结合宽阔的水面,水绕山转,山固水柔,形成湖山相依的空间形态。湿地公园整体以水面为中心,气韵贯通,收放自然,开放得宜。规划依托自然山水架构,形成依坡就势、山水相依的空间格局。多条虚实轴线相互呼应,串联各片区。

3.2基于文化特色的功能布局

以水面为核心,构建山环水抱,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生态湿地公园。公园集服务展示、游客集散、休闲观赏于一体,是市民亲水、乐水、融水的重要开敞空间。

农耕体验区位于湿地东端,是依托现有农田基底,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使市民通过一系列体验方式,回归田园生活,尽享农耕文化之乐。

民俗体验区是位于湿地北侧,依托现有村落,进行有机更新与空间织补,注入旅游服务、民俗体验等功能,形成景区内部最为热闹繁华的综合服务区域。

养生度假区位于湿地西端,是在清幽静谧的环境中营造的中医药养生之地,提供包括中医草药种植、中药养生餐饮、水疗spa等种类丰富的度假休闲设施以及中医药养生场所。依托优美环境和优越的餐饮、度假条件,养生园还可以承接小型会议、专业论坛活动,丰富养生园的服务功能。

3.3基于湿地活动特点的项目策划

湿地活动也以“亲水、乐水、嬉水”为特征,项目设计也围绕这一特征展开。

亲水——在核心景区,环绕湿地水面设置富有独特人文气息的碧波画舫、平湖映月、渔歌唱晚、百鸟春归、花桥春色、芦苇秋韵、九曲廊桥、荷塘夏绿等“湖滨八景”,多角度、多层次营造亲水游嬉空间。

乐水——在自然体验区,一方面通过引入写生基地、艺术工坊等文化产业,提升片区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户外拓展活动,使人们在山间野趣中回归自然,释放自我。

融水——在养生度假区,通过利用和发展铜川当地的饮食养生、医药养生、体育养生、理疗养生等多元养生文化,将自然山水与养生文化有机融合,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城市休闲活动,传承地方文化。

1.1项目概况

(1)独特的资源优势。台儿庄地处暖温带,水源比较稳定,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2)樱花洲运河湿地与位于城市近郊的河流湿地、水稻田湿地等自然景观与运河文化以及台儿庄古城相结合,是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此外,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发达的水系也为湿地建设提供了各种资源。(3)交通便利。境内水陆交通发达,大运河横贯东西,上通京津,下达江浙。(4)独特的运河文化。规划区北依运河古城,现古运河码头、船闸保存完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2湿地景观与运河文化的交融

景观的规划设计一方面会受到自然条件、物理条件等显性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会受到历史、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制约。历史文化特点与自然因素的任何一项都可以成为创造独特景观的出发点。景观实体的设计离不开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一个规划设计方案中最突出的特色大多源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台儿庄是展现运河文化的活化石,被称为东方的古水城。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是台儿庄区水运交通的动脉,也是台儿庄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大运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运河文化及地域风情。打造一个具有地域景观特色的城市休闲空间,在其设计上应充分融合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在维护湿地生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台儿庄樱花洲运河湿地景观规划的理念是指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融入大运河文化,以维护生态景观、传承运河文化、保护并发展地域特色、拓宽市民休闲空间为规划设计方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规划中注重挖掘源于运河的人文景观,塑造具有大运河文化的景观结构、游览模式、景区中小品、雕塑、公共设施、建筑风格等,让人们领略湿地自然风光的同时,在视觉触觉上体验运河文化、民俗风情。

2台儿庄樱花洲运河湿地景观规划

运河文化可以影响运河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的方案构思、景观功能划分、景观营造、交通组织方式、植物配置以及环境艺术小品和构筑物等。通过对台儿庄现有的湿地景观资源和运河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提出将运河文化与湿地景观相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将本方案的规划内容分为运河文化景观营造和湿地景观营造两大块,使樱花洲运河湿地成为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能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新空间。综合规划区域的场地现状与周边环境,将樱花洲运河湿地划分为八个功能分区和二十七个景观节点。以运河文化为主线,湿地生态景观为基础,组织梳理规划内容中的各要素。

3运河文化景观营造

4运河湿地景观营造

湿地规划以生态景观、运河文化体现、休闲娱乐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生态景观以湿地形态、水岸空间、植物配置为核心,形成返璞归真的野趣地带;文化上利用水陆游览路线、雕塑、景观小品及构筑物等着力刻画台儿庄运河古文化;休闲上以水陆交通设施、代表性动植物观赏区来表现,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

4.1湿地形态营造

自然的湿地有凹岸、凸岸、曲流、河心岛,有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又可降低水流速度、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人工湿地的形态营造上,于大面积的水体中设置岛屿,岛屿之间以景观桥连接,既划分了空旷的水上区域,又为游客提供多个观景角度。湿地岸线以自然凹凸曲折的形态为主,并根据地形和使用功能增加水岸线变化,做到张弛有度。

4.2水岸空间营造

水岸空间环境是湿地景观与其他环境景观的过渡带,通过增加湿地水岸线的变化以及对岸边环境的设计,建立一个运河与陆地自然过渡的区域,利用各种驳岸及水生植物进行美化,使水体与岸边形成一种自然的交接。为了使运河与湿地景观更好的融合,可在运河沿岸设置仿古建筑及体现运河民俗风情的小品。从景观效果上看,水岸空间营造的不仅是水与陆的过渡区,也为整体环境带来一种更加生动自然的景观。

4.3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在整体道路规划上以人行为主,车行(景区电瓶车、自行车)为辅。共设三级道路系统,即主路、支路和游步小路。主路连接园区主入口及生态停车场,宽4米,设计成环形,以避免游客走回头路。在主路的基础上设2-3米宽支路及1.5-2米的游步小路,路面铺装采用天然材料,保持自然情趣。在运河沿岸设置自驾游路线,提供自行车等小型交通工具,既增加游客亲身体验性活动,又能近距离观赏运河航运景观。此外,在洲岛上设亲水木质栈桥及亭廊,栈桥随道路及岛屿形态呈错落叠置的变化,增强人们的亲水性。

4.4桥梁景观

桥梁是水与陆地的链接,运河桥梁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其交通功能,更应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貌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承历史,又能反映台儿庄现代城市的新面貌。在本案规划基址上,台儿庄新大桥横跨湿地公园,连接台儿庄古城与主要交通干道,在满足必要的交通功能外,又为游人提供了较好的观景点,游客可在桥面上以运河及湿地景观为背景拍照留念。在桥上可设置供人休憩的座椅,设施风格与湿地内景观桥梁协调统一。此外,湿地景区内的桥梁主要是连接各岛屿以及为水上游览路线提供航道。在设计风格上不仅要融于湿地景观,更要体现大运河文化元素,使之成为运河湿地景观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5植物配置设计

在运河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方面,主要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规划地主题相符的植物选择,以及本地植物的充分利用这三方面,营造四季有绿的季相景观。将陆地植物与水生、湿生植物进行高低错落,形态色泽的协调搭配,同时注意功能互补,形成独特优美的湿地植物群落。在运河湿地中的历史文化节点周围可栽植梧桐(Firmianaplatanifolia)、银杏(Ginkgobiloba)等具有寓意的树种,不仅发挥了植物的生态作用,又彰显了运河的历史文化古韵。规划区东西两侧栽植了许多杨树(Populus),为了减少景区造价以及对现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保留原有杨树林的同时,在沿堤种植垂柳,形成水光一色、杨柳依依的景观。保护本地原有植物,就是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5结语

关键词:生态旅游;体验型活动设计;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1971年,国际湿地公约中将湿地公园定义为:“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一定的自然特性、美学和科学研究价值,能够发挥一定的科普与教育功能,并兼有游憩休闲作用,它在改善生态状况,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水平,合理规划利用湿地,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在保护和提高环境生态质量的同时,让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创造社会价值、环境教育价值、休闲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张掖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一)公园地理位置及面积

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与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相连,地理位置介于100°06′~100°54′E,38°32′~39°24′N,具体范围为东至张火公路,北至兰新铁路,西至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占地6.16万亩,其中湿地25995亩,水浇耕地17761亩(水田10722亩,开荒地6834亩,新开荒地205亩),林地3518亩,建筑可用地12580亩,道路用地1356亩,未利用地256亩,其他用地156亩。

(二)公园内主要湿地类型

公园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丰富、季相变化显著,是沙漠戈壁环绕之下具有独特景观的绿洲湿地。

(三)公园内主要动植物资源

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原生态特征突出,植被种类是河西走廊平原最丰富的地带,也是目前全国与城市相连的规模最大、鸟类和动植物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湿地植物以芦苇和沼泽草甸为主,有芯草科、兰科等45科124属195种植物。有动物116种,隶属于3纲23目39科74属。其中,两栖类1目1科1属1种;鸟类17目31科62属100种,占全国鸟类1258种的7.95%,占全省鸟类441种的22.68%,占张掖市鸟类268种的48.54%;兽类5目7科11属15种。

二、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及利用现状

张掖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中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区的试验区,目前对公园的开发和利用在不断进行探索,但存在将湿地公园等同于传统的公园水景、水上乐园而种植水生植物、营造湿地景观的开发和利用模式。目前,开发活动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活动主题不明显,缺乏特色;活动针对性不强,体验活动少且不够深入;活动商业色彩较浓,公益教育性不够突出,既不利于湿地公园的开发,也不利于湿地的保护。因此,以体验型生态旅游为重点,结合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创新性的体验型旅游活动设计,使更多的游客在活动中自觉“认识湿地,了解湿地,保护湿地”,对全面提升湿地价值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减少城市发展及人为生产活动对湿地原有环境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体验型生态旅游及其设计理念

(一)体验型生态旅游的含义

(二)体验型生态旅游活动设计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体验型旅游活动应结合生态城市建设,首先,以城市自然地形地貌为基底,根据区域自然结构,考察自然环境对当地人行为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地理和气候,通过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水体、植物等自然资源来体现地域自然特色,确保景观总体风格与地域特色的契合;其次,要准确把握本土文化的特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探求地域文化的新特色,用景观语言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特性紧密结合;另外,在景观构建上,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材料与技术,并兼顾材料与技术的时代特征,营建出既能充分体现地域传统特色,又可满足现代人们生活休闲需要的景观湿地。对湿地公园体验型旅游活动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如下理念。

1.湿地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是现代人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而修建的,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容易遭到破坏,而且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所以,在满足游人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和利用时要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湿地保护为前提,在体验型活动进行时注意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为湿地生物尽可能提供最大的生存空间,找出更好的动植物保护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突出地域特色的理念

地域特色是指特定区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的特色,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景观。地域特色主要由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和经济与技术特色三个部分组成。在进行湿地公园体验型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湿地的独有的地域特征。在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活动设计时应结合区域文化特色,挖掘湿地人文内涵,尤其要利用区域内农耕文化特色并体现“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绿洲湿地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总体定位要以地域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为依托,融自然湿地、秀美景色、历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一体,集生态保护与展示、净化环境、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尽可能采用自然生态化的设计方式,使设计既符合审美要求又具有地方特色。

3.独特、新颖的理念

独特、新颖的理念首先体现在要以发展观点来认识和利用湿地,认识到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文化、资源价值对人类影响的阶段性,全面认识湿地在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湿地公园建设是我国保护湿地的一种创新,在湿地公园开发和利用中必须有创新意识,所以,在湿地公园建设中,不仅要在保护形式上创新,而且要在技术和观念上创新。比如,可采用政府-企业-个人联合保护的形式、探讨适度利用与科学保护的结合方式;对湿地采用分类经营的理念,严格控制保护区,适度开发利用区,缓冲区进行科学分类并科学利用;再次,可在开发形式上创新,以能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感受,满足其个性化和参与性的需求为目的,可设计一些使游客参与性强、愉悦度高的体验项目,通过湿地游戏参与、湿地手工制作等活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旅游者在湿地旅游中感受湿地之美并体验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愉悦。

4.市场导向理念

在湿地体验型旅游活动设计时,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还要依据旅游效益最大化原则,考虑一定的经济效益,以达到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以开发进一步促进保护的目的。所以,体验型生态旅游活动应该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首先,可利用广阔的湿地开发多种产品,依据景区(点)的资源丰度与特色,突出产品的域内体验差异,避免重复建设;其次,为避免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与其他湿地公园雷同,要根据消费者体验差异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以率先进入市场,针对公园消费者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根据旅游者年龄、性别的差异性而进行设计,针对不同市场群体设计不同的项目,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张掖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体验型旅游活动设计

在进行体验型旅游活动设计时要以原生态保护为主,以现有天然湿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湿地丰富的植物和鸟类、水生动物栖息地的特征,并按照生态旅游景观区的要求,适当规划集“水、岸、滩、路、景、桥、亭”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需求,体现“戈壁水乡”、“湿地之城”和“农耕湿地”文化的特征,展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湿地的独特风光。总体设计主题为“体验湿地景观,感悟人地和谐”,将湿地公园分为教育湿地、印象湿地、趣味湿地、康体湿地、浪漫湿地五大活动圈,以湿地生态走廊为轴线,为游人提供生气盎然的科普教育和游憩空间,给游客不同的体验。

(一)教育湿地体验型旅游活动

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中应以教育体验旅游为重点,在体验型活动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公园紧邻市区的特点,可将其当作对广大市民尤其是学生进行湿地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基地。可通过以下活动达到湿地教育的目的。

1.水生植物展示

集中展示河西走廊丰富具有特色的水生植物,植物种群以张掖地区原有物种(菖蒲,水葱,慈姑,芦苇、蒲公英、长苞香蒲、水烛、小香蒲、沙葱、红蓼、白刺等)为主,适当增加外来漂浮植物品种。岸生植物可以本地水柳、垂柳、红柳等。

2.水栖动物展示区

利用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湿地珍禽养殖场集中展示张掖具有代表性的湿地鸟类,通过不同空间的转换使游客与动物零距离接触,增加游客与动物的亲近感,从而提高他们保护湿地鸟类的兴趣。水栖动物以当地的野生品种,太平鸟、喜鹊、红尾伯劳、沙白喉莺、燕雀、红嘴鸥以及蛙类、鱼类等等。适当引进外来品种以丰富动物种群,同时少量的圈养一些适应本地环境气候的哺乳动物。

3.“湿地观影”

4.“湿地愿望树”

游客可将自己制作的湿地卡片或书签挂在湿地愿望树上,让游客在共同关爱湿地、保护湿地中获得交流体验,让湿地成为传递希望与梦想的地方。

5.“志愿讲解”

6.“科学寻梦”

可在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设立湿地简易实验室,配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工具,游客在接受基本实验操作步骤指导后,可穿上工作服后进行显微镜观察、水样抽取测试等,体验充当科学家的乐趣。

(二)趣味湿地体验型旅游活动

1.趣味手编

以在湿地中季节生长的草根、芦苇等植物为材,配备专门人员指导游客进行草编;也可制作湿地书签,由湿地管理人员将统一收集到的落叶等分发给游客,再由专业人士指导制作,让游客体验编织的乐趣。

2.“迷宫寻鹭”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以此为意境,利用公园水域广阔,浮莲丛生,野鸭等水生动物丰富的特点,让游客泛舟湖上,让游客在畅游于碧水浮莲的美景中却不干扰动物生活的前提下,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其真正成为塞上江南、活力甘州的“血液”和“灵魂”。

3.“休闲垂钓”

利用公园中广阔水域,在水中可养殖鱼、虾、龟等既具观赏性又能带来经济性的动物,可开辟出一块水域利用其中丰富的水产让游客体验垂钓的乐趣,也可定期进行“垂钓比赛”激发旅游者垂钓的乐趣。

4.“快乐农夫”

黑河流域有2000多年的农耕文化历史,张掖又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高原优质夏菜基地,城北郊乌江素有“渔米之乡”之称。可利用基本农田区并保留原有属性,修缮田间道路,作为游客延伸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农耕湿地、感受农耕文化,参与农事活动。

5.“趣味采摘”

可利用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处于城市和郊区的环绕之中的特点,所以可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展“趣味采摘”活动,引导农民集中合理种植果园、菜园等,利用打通的连接湿地公园与村社的线路,展示集餐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赋予一定的科普、游赏元素,引导游客进行“春采野菜,秋摘瓜果”的趣味采摘。

(三)印象湿地体验型旅游活动

1.“侧耳倾听”

在倾听区域安置声音收集装置,让游客倾听风声、芦苇声、鸟叫声、蛙叫虫鸣等声音,感受湿地自然的神秘美。

2.“水上观鸟”

利用公园内鸟类资源丰富且极具代表性的特点,利用公园设置的观景台,配以望远镜等设备,使游客在观鸟的同时从另一个高度与视角领略湿地的别样风情。

(四)康体湿地游

1.儿童游乐场

根据公园游人预测,以适应儿童的观赏心态为基本要求,在紧临水栖动物展示区的交界处设置小型的游乐场地,游乐场周边宜种植观叶观花类灌木为主,用2~3米高的人工堆山,将其与展示区阻隔,场地内适当布置一些电动卡通玩具、滑梯、迷宫等设施,可吸引儿童消费者。

2.老人健身活动场

与儿童游乐场成直线连接贯通,场地周围可以布置由垂柳、国槐、沙枣组成的树阵。场地内可以设置康体、棋艺、牌艺等设施,可供老人自娱自乐。

3.“千步廊桥”

古人称水为城市中的“血液”、“灵魂”,在公园体验型旅游活动设计时应凸显湿地景观的魅力指数,利用公园内随环水台铺的栈道和鹅卵石道路设计康体步道,康体步道两旁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水生治污富氧植物,游客可在此进行瑜伽、太极等康体活动并感受自然氧吧的独特魅力。

4.“冰上芭蕾”

利用公园滑冰场,开展滑冰活动,既可锻炼游人身体又可增加旅游乐趣,让游客感受在大自然怀抱中“翩翩起舞”的美妙,体验与在室内滑冰场不一样的独特感觉。

(五)浪漫湿地游

1.“芦花追日”

张掖曾有“半城芦苇半城塔”的美誉,可利用公园中遍地丛生的芦苇,让游客体验芦苇之美,芦花之美。“一缕堤贯千里湖,青石桥上游人酥,芦苇丛中游船荡,丝路碧海腾空出”!通过倾心规划构想打造“芦苇荡-青石桥-沙枣林-白鹳洲”的梦幻意境,以及“远眺祁山万年雪,近闻黑河水吟声。春去花常在,人来鸟不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

2.“手摘星辰”

为游客提供小型天文望远镜和帐篷出租,并提供最新气象信息,使游客可在湿地观赏夜空,感受湿地夜空独特魅力。

3.“月夜放灯”

在夜晚,游客可亲手将自己制作的莲花灯放入水中并许愿,莲花灯于次日由工作人员打捞,以保持水中清洁。

4.“曲水流觞”

依据公园已建立的水上栈道,流觞曲水亭,仿“曲水流觞”的游戏,让游客体验亲水快乐,感受人文美和自然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秦佩,韩慧丽.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为例[J].河南科学,2009,(3):372-37.

[2]肖莉,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与对策――以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农业科学,2009,(1):89-91.

[3]施明乐.福建省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8,(6):160-163.

[4]周立彪,闫兴富.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4):449-452.

Abstract:thisarticleexpoundstheswanlakenationalurbanwetlandparkconstructionsituation,pointsoutitsplanningdesignguidingprinciple,basicprinciples,inviewof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onstructionofthepark,andputsforwardthenextstepascensionSuggestionsfortheconstructionoftheurbanecologicalwetlandparkprovidethereference.

Keywords:urbanwetlandpark;Constructionbackground;Guidingideology;Basicprinciples;Theconstructionsituation;Existingproblems;Nextstepssuggested

1建设背景及指导思想

1.1建设背景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又名天鹅湖景区,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从建设最宜人居住的自然山水城市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2005年9月,成立了天鹅湖景区建设指挥部。2007年2月,景区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启动了公园绿化建设的序幕。

建设指导思想

1.3建设基本原则

公园建设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白天鹅栖息生境为前提,以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与三门峡市湿地生物多样性。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景观设施建设尽可能减少占地,项目建成后达到绿地景观与黄河景观、白天鹅嬉戏景观的和谐统一。

1.4建设目标

通过政府投资,在不影响白天鹅及其它鸟类栖息的前提下,把天鹅湖湿地公园建成一个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景观和谐优美、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工程。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强古迹、湿地和环境保护,协调与周边环境关系,努力打造5A级生态旅游区。

建设现状

陕州故城遗址公园

陕州故城遗址公园又名陕州公园,是一个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型的旅游景区,绿树成荫,林木覆盖率较高,基础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相对完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较多,主要有钟鼓楼、甘棠苑、宝轮寺塔、石牌坊等,远离白天鹅栖息地,人为活动对湿地鸟类干扰较小,是湿地公园主要休闲、健身、旅游区之一。

2.2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

双龙湖景区是观赏白天鹅最适宜的地点,由青龙大坝、青龙湖、苍龙湖、虢山岛及召公台组成。两个湖水域面积2145亩,陆地面积2445亩。现状地形高差有50多米。冬季,在双龙湖中可看到成群的白天鹅及野鸭。站在大堤及湖岸向东可看到宝轮寺塔,向西可看到黄河及运城高台地,颇为壮观。

2.2.1公园绿化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先后完成了双龙湖覆盖性绿化、边坡垂直绿化、水生植物栽植、大树移栽和虢山岛牡丹专类园建设,实现了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不同花季植物的搭配,基本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目标。

2.2.2基础设施

完善了公园主要园林道路、管网、给水、亮化、监控音响等基础设施,安装了小品雕塑、景观置石等附属设施,修建了木栈道,安装了防护网,完成了三河广场、飞渡广场扩建等。

2.2.3服务设施

修建公厕、观鸟屋、服务中心,窑洞等服务设施。

2.2.4景观设施

完成了迎祥阁、水天阁、断崖亭廊、共影廊等一批景观设施工程,登上阁楼,湿地景色尽收眼底,美仑美奂;同时,完成新建景观设施工程的楹联书写、匾额制作安装、黄河岸边文化墙诗的书写、景区景石安置等部分文化提升工程,公园景观功能进一步完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

2011年1月,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4A”景区称号。2011年5月和12月分别被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授予“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一五成就’十佳城市公园”和“河南省绿化达标公园”称号。目前为止,天鹅湖湿地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及二期部分工程基本完工,一个以白天鹅特色资源为品牌,以虢山岛为中心,以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已基本形成,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科普等功能充分凸现,已成为三门峡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公园内生物多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湿地内有木本植物38种、草本植物560种,湿地鸟类175种、兽类22种、鱼类60种,其中珍稀濒危动物41种。

3公园建设存在问题

3.1建设区域不足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8850亩,目前仍有沿黄生态林带等部分土地未征到位,影响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陕州公园内银杏园等部分区域因为遗留问题,未得到建设,局部景观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公园的整体形象。

3.2建设内容单薄

3.2.1服务设施建设不到位

湿地公园是一个开放式公园,规划面积较大,截至目前,所有的出入口建设过于简单,现有的服务设施建筑还不到位,不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

3.2.2湿地生态探险区建设不到位

湿地公园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色吸引了很多游客,但真正能让游客参与的项目较少,如果能按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建设湿地探险区,将极大地满足游客亲水、探险的需求。

3.2.3旅游功能不完善

截止目前,公园内没有水上娱乐项目和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餐饮服务,这些都制约着景区的发展。

3.2.2文化挖掘有欠缺

湿地公园范围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有影响力道教文化、陕州文化、黄河文化等。但在景观效应和文化效应相融合,以文化内涵来提高景区影响力方面,做的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厚的历史资源,提升文化品位。

4建议

4.1完成沿黄生态林带、湿地公园南门区和陕州公园银杏园征地建设工作,使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形成一个整体。

4.2完成白天鹅观赏区湿地展示区、湿地探险区、动物研究示范区等项目的建设

4.3按照三年创建5A级景区的要求,做好创建工作

4.3.1完善旅游功能。增加餐饮服务、娱乐设施等。在不影响鸟类栖息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水上娱乐项目。

4.3.2完善基础设施。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景区内所有设施改造提升,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等。

4.3.3白天鹅驯养繁殖工作。突出白天鹅等鸟类特色,建设苍龙湖天鹅驯养繁殖基地,做好驯养繁殖等工作。

4.3.4加强湿地公园文化建设及科普文化宣传工作。进一步挖掘展现召公文化、河上公文化及道德经文化,作好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展现湿地科普文化。

4.3.5提升陕州故城各景点标准

5A级景区创建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应从整体形象着手,进行统一规划,提升陕州故城景区内宝轮寺塔、甘棠苑等所有景点景观标准,丰富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为5A级景区的创建创造有利条件。

一、湿地地区生态文化发展的思路首先是总体性的

宏观层面,对湿地进行的生态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生态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一体,由生态视角高度切入的视角,显然纯自然科学范畴的研究有失偏颇。文化是由“人”高度参与的创造,即便是单纯的说衡水湖湿地,也是结合人的立场角度出发进行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永远也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本身是有人的烙印存在其间的我们应当建立起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人的空间这一概念。同时,在微观层面上,对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都应当注入“人文”的观念只有把人文观念注入其中,我们才能对各个微观层面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剖析,进而将具有人文共性的特征特色发掘出来,在宏观视角下加以观照,形成总体性的生态文化发展思路。

二、湿地地区生态文化发展的思路是全面可持续性的

湿地地区生态文化的全面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建立生态思维,应当看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其价值的实现需要在多重关系中展开,而“自由自觉”的本质特征是趋于固定的指向从历史角度看,衡水湖湿地地区居民与湿地的关系是趋向自由和谐的农业社会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以个体耕作和小型渔业为主的生活实践并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有威胁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为一种先天性的可持续状态;进入工业时代,衡水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危机,衡水湖湿地反而难得的未受到大的损害,为生态文化的发展赢得了难得的高起点。因此,生态文化发展需全面地观照衡水湖湿地的历史和现状,进而进行可持续性的展望。

三、湿地地区生态文化发展的思路应是一种主体性的观照

生态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承认自然界自身内在价值,将自然界放到和人等同的位置也就成了基于生态文化视角的价值观念。按照存在主义的说法,人是存在原本意义上的存在物,因而具有无可争辩的主体性地位。可是我们需要看到,自然才是人存在的根本,不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而是站在生态文化的立场上,我们会看到自然靠人显现其存在价值,而人却是“在自然中得以呈现”。因此,人和自然之间不应当是单纯的主客体的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当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文艺论家提供给我们“主体间性”这一说法,而生态文化所追求的,恰恰是如何协调这种人与自然的“主体间性”关系。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园林绿化

1.城市湿地公园定义及分类

1.1湿地的定义

“湿地(wetland)”最早的定义是: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所覆盖的低地。它是由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于1956年在一本题为《39号通告》的出版物中提出的。之后,由于研究的目的、观察的角度以及应用对象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学者对湿地的定义多达50多种。依据这些定义的不同性质,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个类别。狭义的定义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由于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湿地特征植物得以生长。”该定义特指生长有挺水植物的区域。这一定义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的全球性研究行动计划《国际生物学计划》中明确的。

1.2湿地公园的定义

2005年8月,《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题,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

1.3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2005年2月2日,建设部出台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对城市湿地公园下了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办法》的第三条规定了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一)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二)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三)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四)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

2005年6月,建设部出台城建司又颁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该导则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从上述建设部两次对城市湿地公园概念的界定来看,城市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城市湿地公园是以“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前提的。而“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是一个很宽泛的前提条件,因为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及其编制说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除包括城市用地内的绿地系统规划外,还包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规定:市域为“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建设部,1999)。从这个市域的定义来看,由于中国所有地域都有其行政管辖的,因此,市域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指所有的国土范围。综上所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从用地范围来说,等于包括了所有的国土范围。从这个角度理解,建设部定义的城市湿地公园并不是仅指位于城市用地内的湿地公园,还包括了位于市域这个更大范围内的湿地公园。

所以,建设部提出“城市湿地公园”和一般所述的“湿地公园”从用地范围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从建设部所列城市湿地公园大多都处于市域范围内的。但城市湿地公园更加强调了湿地系统对城市生态的培育功能及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年)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有如下定位:“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2.2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强调在湿地景观营建中,有计划的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指增强整个湿地系统内各个部分的连通性并加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是指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因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功能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因此,在进行湿地规划之前要调查原有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情况,充分理解原有场址的特点,利用原有的水源、植物、地形地势等基本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状况进行规划,才可以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

2.3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充分利用和保护城市湿地原有的水文、生物、气候等各方面的资源,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可持续性意味着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对城市湿地资源需求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保护、回收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在建设中使用高能效、生态型的资料和工艺手段,尽可能的使湿地资源保持在弹性范围以内,实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近、长期负面影响最小化的目标。

3.结论

【参考文献】

l广府永年湿地现状概况

1.1区位介绍

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广府镇,距县城临沼关东偏南25km,西南距邯郸20km(图1)。古城临近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青红高速公路、309国道、邯临公路,区域交通十分便捷。古城与永年县城和邯郸市联系密切,其为永年洼,四周有防洪大堤环绕,洼地北侧有洛李公路穿过,通过出城的大堤可达县城,洼地南侧有省级公路邯临公路与邯郸市相通。

1.2资源特色

1.2.1自然资源充足广府湿地又叫做永年洼,以广府古城为中心向辐射,总面积近30km2,依靠滏阳河供给及雨水积存。这里地势较低,长年积水,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也是河北省南部唯一的内陆淡水型湿地系统,它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资源:广府古城周围水资源丰富,由大片的水洼地组成,每当骄阳西坠时,渔舟唱晚,碧波荡漾,鱼鳞跳纵,鸳鸯交颈,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美称(图2)。水生植物:主要以芦苇和荷花为主,并有天然形成的万亩芦苇荡,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金鱼藻、蒲草、水烛、芦苇、芦草、菖蒲、车前子等。植被:广府镇内的林木种类较多,主要的乡土绿化树种有旱柳、榆树、国槐、刺槐、泡桐、毛白杨、青杨等;主要的经济树种和庭院绿化树种有石榴、枣树、山楂、香椿、海棠、柿子、梨、桃、杏、苹果、苦楝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枸杞、荆条、紫穗槐、白腊等。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种鲤科、鳅科、鲇科鱼类以及鸬鹚、黑鹳、苍鹭、野鸭等水鸟。

1.2.2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广府有很多历史遗存,如清晖书院、文庙大殿(遗址)、杨禄禅故居、武禹襄故居、黑龙潭、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图3)。太极文化:广府古城作为太极传承的重要圣地,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在太极拳向全国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大太极流派均与广府和广府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府在太极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图4)。诗歌文化:古城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至今古城的普通民居春节对联和商铺对联及照壁对联还表现出了较为浑厚的文化底蕴。如“锦上添花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扬辉桂一枝”、“十分春色千头爆竹呜盛世,万里春风过富门”等,特别是那首“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至今仍脍炙人口,其将整个古城、水城、太极城的风貌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民俗风情:风物民俗主要包括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如转城墙、放河灯、放风筝、吹柳笛、荡秋千等民间游艺地方,这些风物民俗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广府古城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全面理解广府古城历史文化特点不可缺少的内容。

1.3存在问题

一是湿地生态功能不完整,景观主体不突出;现状居民社会问题复杂,对湿地公园建设影响较大。二是水域面积分散、不连通,缺少系统的治理;可欣赏的景观元素过于单调,不够丰富;同时现状的古城周边房屋形式杂乱,景色也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景观界面。三是湿地内功能单一,服务设施少。2设计构思与原则

2.1设计构思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尊重湿地生态过程(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物种适应等),模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恢复与重建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的湿地生态系统。

2.2.2活化原则在保护湿地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再利用,为它们注入新生命,使其以更好的面貌展示。

2.2.3多样性原则功能多样性:景区内功能较单一,因此需要开发多种功能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生物多样性:湿地内动植物、水生植物、植被类型等的多样化是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景观多样性:针对景区内的景观元素单调需发展丰富的旅游景观以提高吸引力。

3设计对策

3.1湿地的保护与传承

根据广府古城内资源特色的评价,人们对其各个环节进行保护与传承:首先,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进行规划,基本在水域的原有位置把大面积的水进行打通和扩展,使其贯通到整个的湿地内,且水域面积有大小之分,形成不小于5013"1的水上观光通道,让游人在航行中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其次,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很丰富,设计时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的种植,设置鸟类保护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等。再次,由于其人文资源特别丰富,在规划时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址。

3.1.1杨露禅故居广府古城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地,因此设计时保留其故居,并在此宣传其太极文化,使太极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3.1.2毛遂墓是指地处古城东南的战国名士毛遂的坟墓,规划时将其封土加高,立古朴石碑,周围全部为水面,形成安静的区域,在其西部为生态保护区,限制游人进入,除为湿地保护及科研所必须的设施外,禁止其它人工设施建设,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和最小的人工干扰。

3.1.3点将台以点将台为中心,根据其历史典故扩展为水上娱乐中心,其位于广府古城湿地公园的西北部,设计有较大的湖面(点将湖),主要供游客在湖面上进行各类活动(龙舟比赛、水上漂流等)。区内还有娘娘坟与白玉庵等历史古迹遗址,方案结合古城河周围现有的古迹和民居,改造并设计了民俗博物馆、生态冒险岛和休闲沙滩,使得古城的文化更好的与湿地文化相结合,也使游客在观赏的同时有更多的休闲去处,增加了对湿地文化和广府文化的认识。

3.2生态修复与再生

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和功能意向,使古城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对湿地内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的有:甘露寺、村委会、广生寺、赵斌太极园、傅仲文纪念祠等;在原址上需要进行再生的有:清晖书院、娘娘坟、白玉庵等。

3.2.1清晖书院位于古城东北角的护城河东岸,按传统风貌恢复其原有的特色,且与码头相结合,增加了其观赏性。

3.2.2太极文化广场在原有保留基础上进行修复以加强其功能,且增加太极文化交流中心,在宣传太极文化的同时又促进了人与人的沟通。

3.3多功能的置人与创新

为了增加景区的旅游活力,在满足原有基址功能的要求下,在洼地内设置了多功能的旅游项目,并且进行创新和扩展以吸引游人的目光,如:水上娱乐区、乡村野趣区、工业观光园区、水上观光区、荷花观光区以及设立湿地研究中心以及湿地公园展览馆。总平面规划图见图6。

3.3.1生态教育科研区该区位于古城的西南偏西处,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湿地植物,是集科普科研、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点区域和精品区域。规划区内还设有儿童活动场地、水生花卉园和休闲广场等。

3.3.2乡村野趣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北偏北处,区内设置了水生植物岛、植物园、观景塔、许愿岛、生态岛、八卦田、野营探险园、野营俱乐部、石趣攀岩、生态迷宫、越野道等,在此游人可进行极限运动与野外探险活动,丰富游客的兴趣爱好。

3.3.3水上观光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南偏东处,其中包括钓鱼中心、水上森林和农业观光;钓鱼中心设置了室内与室外钓鱼和水上人家来丰富钓鱼乐趣。水上森林结合周围原有的湿地植被、地形,规划出水上森林游览的路线,让游客划船游乐,寻求一种曲径探幽的神秘感和刺激感。农业观光园内设置了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的活动,如草花园果树采摘园、茶叶采摘园,让游客真正体会到自得其乐的目的。

3.3.4荷花观光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南偏南处,规划时在保留原有的荷花塘与芦苇荡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特色购物休闲街,在此街集中了广府古城特有的民俗产物如特色小吃、民俗风情展示等,且此街仿苏式风情,把河流引入街内,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摘要湿地保护和旅游需要共存共发展。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湿地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优势、农业产业现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湿地公园旅游策划为三大主题群,并将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等贯穿到旅游行为当中,使得湿地旅游质朴化,实现旅游与保护融合发展。

关键词湿地保护旅游策划生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在不断萎缩退化,因此,湿地保护、生态恢复成为近年来湿地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反“湿地旅游”却渐渐淡化、淡出规划者的视线,似乎以“保护”为大背景的当下,旅游似乎是“破坏”、“干扰”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事实上,正确认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控制好旅游的“度”或者项目类型,将湿地旅游融入生态保护和恢复中,使湿地旅游成为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不可忽略的后备力量。江苏凤凰岛湿地公园结合湿地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文化特色等,进行合理的、鲜明主体性的旅游项目策划,体现绿色、休闲、乡土、鸟类、宣传教育等朴实的风格,与湿地的生态环境相融合。2资源条件2.2文化底蕴丰厚凤凰岛四周有古运河、运盐河、京杭大运河,这片土地与运河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图2)。凤凰岛湿地公园也必然是一个极具旅游开发潜力的“运河文化岛”。2.3农业特色突出凤凰岛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区、江苏省级森林公园,是扬州市区目前唯一的一家生态休闲度假类景区.

2.4区位优势突出扬州凤凰岛湿地公园位广陵区泰安镇境内的最北端,是邵伯湖流经七条大河的连接点(图3)。“凤凰岛现象”在扬州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市场基础好,每年游客人数达60万人。

3项目策划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湿地自身的自然资源情况、人文历史优势、农业产业现状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湿地公园策划为三大主题群:凤凰林业带项目群、金湾半岛休闲项目群以及聚凤岛鸟类生态项目群(图4)。每个项目群进行主题形象、主题标志、主导功能以及主题项目的细化策划。

3.1凤凰林业带项目群3.2金湾半岛休闲项目群3.3聚凤岛鸟类生态项目群4结语

凤凰岛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策划整体基调较为朴实,三大旅游群项目策划中主要体现生态、林地、农业、鸟类、休闲主题。从可持续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资源保护和规划仍有诸多不足,如开发的量以及游客量是否真正的能够控制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实现湿地的生态环境不退化。因此,湿地公园的旅游规划及策划须紧紧围绕湿地的资源优势,尽可能将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等贯穿到旅游活动当中,实现湿地保护与旅游共存共发展。

THE END
1.霸道“总裁”爱上酒店服务员,结局太感人了#美剧#电影解说#爱情...霸道“总裁”爱上酒店服务员,结局太感人了 #美剧 #电影解说 #爱情片 #我的观影报告 举报 嘚嘚影视 关注39.7万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7261 丽丽祝沐公子皇帝 丽丽祝沐公子皇帝 点击观看 直播7016 一个没有快乐...https://www.56.com/u90/v_MTc5Nzc0NjYz.html
2.菲律宾的电影果真是敢拍,这部《上门服务》菲律宾的电影果真是敢拍,这部《上门服务》再次突破时限 #影视解说 #你是凭实力刷到的 #我的观影报告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0267419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电影与解说短视频,不必二选一,可双赢共存“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与沉浸感是线上无法替代的,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还是很希望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你最好别在手机上看,你最好别看那个三分钟介绍。我觉得实在很无语啊。”11月11日晚,张艺谋说对电影解说短视频的吐槽冲上热搜。 张艺谋的这番话,再次让影视剧和解说短视频的冲突话题,重回大众视野。2021年,...http://www.zongheng0528.com/xiangmu/83025.html
2.纪录片解说概念纪录片解说概念,老铁们想知道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吗,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小编一起看看吧。 纪录片解说概念 纪录片,作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电影类型,以其真实记录和生动呈现的形式,引发了大众对世界各地事物的浓厚兴趣。而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解说的作用不可忽视...http://www.pyw.cc/article/17622050.html
3.进影院还是刷短视频解说?——顶端新闻在观众的角度看,为了避免踩雷,看点解说,也是理性选择。观影完后,在短视频解说下方表达观后感,抒发情绪,从而完成了电影与观众在另一个场域的互动、交流,延长了对电影的关注。而热议又引发新一轮观众走进影院观影。 有研究表明,电影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与其票房成正比。哪怕有的短视频解说是对电影本身的批评。电影长视...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258DEE548BA4875B962903F999507
4....#韩剧推荐#我的观影报告#影视解说影音视频影音视频访问链接 以下链接为影音视频“美容店老板娘不仅为人漂亮,服务周到,对待男顾客更是尽心尽力 #韩剧推荐 #我的观影报告 #影视解说”在线访问地址,点击链接就可以访问查看啦 www.bilibili.com***884760 www.bilibili.com 美容店老板娘怎么称呼 合集 https://www.xiaoso.net/t/338127002
5.上海这些“家门口的好服务”,赶紧收藏起来,总有一款适合你!《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100+》正式发布。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征集遴选、编辑出版的《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100+》正式发布。 《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100+》来源于上海近十年来鲜活的、丰富的基层...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8/003008005/20220927/a260595b-6bc4-4c9a-bd90-b0bc018a81e4.html
6.电影解说专属笔记是什么电影解说专属笔记是什么 电影解说专属笔记是一种针对电影解说而设计的特殊笔记。它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观影体验。通过记录电影中的细节、情节、角色等重要元素,观众可以在观影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思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意义。 电影解说专属笔记有哪些优点 电影解说专属笔记有以下...http://m.5py.cn/wywenda/467711.html
7.残疾人观影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精选15篇)残疾人观影活动策划方案 3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迎接文明城市复检工作安排,结合《惠城区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的部署,区残联决定在全区开展“益起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https://mip.wenshubang.com/huodongfangan/253389.html
8.红色观影活动总结观影活动总结(模板16篇)此次观影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前去观影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会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砥砺奋斗,不负时代重托!1/15页 红色观影活动总结篇二 关心弱势残疾群体,营造和谐社会,团结志愿者培养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和互助互爱的良好风尚.让社区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二、活动主题。 双流县星美电影院。 五、...https://fw.chazidian.com/mip/fanwen3050313/
9.“维纶”的意思如何维纶的读音怎么读维纶的拼音是什么怎么...举而不坚硬度不够吃什么药 日本航空客机乘务员服务 适合独自观影的小短片推荐 今日吃瓜每日更新反差 loveme动漫在线观看第二季 undefined 我的大夫是条狗张淑敏人 八重神子和丘丘人繁殖后代的视频 中国外卖小哥吃帅小伙大视频 黑寡妇v3无线多少入手合适 免费发布推广信息的平台 原神甘雨无小内无爱心皮肤 忧郁的河流全文...http://www.ericsson365.com/product.php/n920-2.shtml
10.电影解说的核心是什么内容电影解说的核心内容是对观众呈现并解释电影中的情节、人物、场景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通过解说,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感受。 电影解说的目的是什么 电影解说的目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引导观众对电影的情节、主题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增进观众的观影体验。 电影解说的形式有...http://m.jszpy.com/jszask/5224235.html
11.暑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15篇精品听了以上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学会珍惜生命,因为生命的诞生是艰辛的`。 二、交通安全。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对交通安全重视不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幸。我们应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好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此,我们了...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4605074.html
12.电影解说文案怎么写,电影解说文案写作技巧,影视解说新手该怎么写...文章介绍了撰写电影解说文案的五个要点:明确简介以概括影片内容;抓住内容点但避免剧透;使用生动比喻增加理解;充分利用文字唤起兴趣;加入观影提示引导观众。推荐了两个电影解说文案网站——文案妹和云文案,为创作者提供资源。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电影解说文案既是文字表达,也是艺术表达。在现代,越来越多的影片制作...https://blog.csdn.net/m0_71487146/article/details/129166724
13.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简报第2期...不但是景区解说员,更是文明先锋队 烈日当头,小海螺青春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即使是三十几度的高温,也依然可以在景区看到队员们的身影,有些环绕在沙滩捡拾景区垃圾,有些在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还有些人专门负责向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与义务讲解,虽然有些游客咨询的问题志愿者一天要答数十遍,但不断...https://tw.qfnu.edu.cn/info/1022/10045.htm
14.第1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设计)本课开篇就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接着图文结合,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党旗图案组成及意义。教材用一页的篇幅采用图片解说的方式,呈现了党领导人民创建新中国、28年大事件及70多年的伟大飞跃,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 https://sz.zjer.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id=15334580
15.影视鉴赏习题(精选6篇)它可以将所有艺术形式进行包容、汇合、整纪最后为达到为故事服务、为导演思想服务的效果。 区别:1.其他七门艺术门类都是个人思想表达的艺术,简单说,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达非常 明显。而电影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它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因为如此,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h5z96u3.html
16.抖音上电影解说配音主播叫什么2. 阿仙解说:他是另一位在抖音上非常受欢迎的电影解说配音主播,以幽默搞笑的方式解说电影,常常使用各种搞怪配音和声音效果,吸引了很多粉丝。 3. 意大利语解说:他以独特的意大利口音解说经典电影而闻名,他的配音风格独特,常常将电影的台词和情节进行重新演绎,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抖音上的电影解说配音主播名字...http://www.kudub.cn/kudubwd/7495579.html
17.2024澳门免费精准龙门解析,电影精选解说推荐92.44.11唐嫣情感丰富:将自身情感融入解说,引发观众共鸣。 3. 92.44.11唐嫣的解说案例以唐嫣解说的电影《何以笙箫默》为例,她在解说过程中,不仅对剧情进行了详细讲解,还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使观众在了解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她的情感投入。 三、结语 2024年的澳门,免费最精准的龙门服务和电影最佳精选解说,无疑为游客带来了...https://m.zqkangwei.com/post/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