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大脑思维机制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但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实验,使得人类的一些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解释。
外媒最近就罗列了部分上世纪以来最著名且发人深思的心理学实验,它们揭露了心理学上的普遍规律,以及关于任性的令人震惊的事实,绝对能让你改变对自己的某些认知。
你们来感受下~
分班实验
1968年,在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之后,美国艾奥瓦州的小学老师JaneElliott试图给她班上的三年级学生讲歧视、种族主义和偏见的概念。
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课堂上几乎没什么互动。
于是,Jane决定按照学生的眼球颜色把他们分成“蓝色眼睛/棕色眼睛”两组,并先后偏向于其中一组学生,这个实验为期两天。
结果显示,被优待的那组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活跃,还能抢答问题,考试成绩也都棒棒的。相反,那些遭到“歧视”的学生表现就相对差了很多。
琴键楼梯
大众集团发起了一项名叫“有趣理论”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证明,在把日常无聊的任务或事情变得有趣之后,能改变人们的行为。
于是他们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将地铁出口的楼梯安装了“琴键阶梯”,然后观察乘电梯的人多,还是走楼梯的人多。
结果显示,走楼梯的人数增长了66%,证明有趣是改变人们行为的最好方式。
地铁里的小提琴家
2007年1月12日,美国华府,通勤的人们像往常一样在地铁站里穿梭。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JoshuaBell假扮成街头艺人,在地铁站里表演了约45分钟。
然而,只有6个人驻足听了一会儿。20个人路过的时候给了钱,然后继续了前行的脚步。偶尔会有些孩子驻足聆听,但孩子的家长们一把就拽走了他们。当他最后停止表演时,并没有人注意到。没人鼓掌,甚至没人认出他来。
要知道,Joshua在这项实验前三天,刚刚用这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波士顿举行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票价是100美元,且座无虚席。而在地铁里,他仅仅只赚到了35美元。
充满烟的房间
如果你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填调查问卷,突然楼下的烟子窜了上来,你会怎么办?
现在想象同样的场景,但屋子里还有其他几个人跟你一起在填调查问卷,但他们丝毫不在意屋里冒烟。你又会怎么做呢?
实验结果显示,独处的时候,75%的人都会立即离开并汇报,一般是在发现有烟的2分钟之内。
而当有演员故意表现出不在乎的情况下,只有10%的人会去报告,剩下90%的人会继续做试卷,只不过会揉揉眼睛或赶走眼前的烟子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似乎严重依赖别人的反应,有时甚至背离自己的本能。因此不要一贯认为其他人的行为是有参考意义的,自己适时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
壮汉陪你看电影
在丹麦啤酒商嘉士伯的一个非正式社会实验中,他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家电影院里面,事先安排140个满是纹身、看似怒气冲冲的壮汉占满座位,只在中间留下两个座位。而这两个座位只卖给情侣。
结果,一些情侣见状立马离开,而那些选择坐在这两个座位的人最后赢得了全场人的欢呼和免费的嘉士伯啤酒。
这个实验也完美地说明,不要以貌取人。
诱人的棉花糖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WalterMischel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做过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实验中,4到6岁的孩子们被领到了一个房间里,他们面前的桌上有一块棉花糖。
在让孩子们独处前,实验人员告诉他们,如果15分钟后这块糖还在桌上,那么他们就能额外获得一块糖。
在600个孩子中,少数选择立刻吃掉糖果,但也有1/3的孩子忍过了15分钟,获得了第二块糖果。
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Walter发现那些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强的能力,并在考试中获得了比同龄人更高的分数,证明这项品质很有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孩子和不倒翁
上世纪60年代,围绕基因、环境和社会学习对儿童成长有何种影响的争议不绝于耳。
他设置了三个组:第一个组看到一个狂躁的成年人对不倒翁大打出手,第二个组看到一个温和的成年人和不倒翁玩,第三组没有成年人在场。
结果表明,看到暴力行为的儿童更容易对不倒翁展现出暴力倾向,几率远远高于其它两组。
从众心理实验
Asch的从众心理实验是心理学当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实验。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系列实验中,一位受试者被安排坐在一间满是演员的房间里。
实验人员展示了一幅画有三条编好号的线条的图像,并要求房间的人指出最长的那条。
演员们故意给出了错误答案,以判断受试者是否会服从于错误的小组答案。
测试结束后,许多受试者表示当时并不相信他们给出的答案,但又怕被其他人认为自己太可笑或“太另类”。也有些人相信其他组员给的答案就是正确的。
显然,造成这一现象有两个原因:他们想极力融入群体,而且他们相信小组比他们个人更有见识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