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个就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特别感慨。
北京双井附近一独居老人,因为外卖一天一夜没人取,这才被发现倒在自家地板上。
幸好救援及时!才没出事。
老人被救出时流着眼泪喊谢谢,让阿看心里一梗。
这就是选择不婚不育的我们的未来吗?
单身独居生活,随性自由伴着寂静的孤独。
如果一直寂静到老呢?
又将是怎样的日子?
阿看想到了正在上影节线上展映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名叫[暮景时光]。
它有个英文片名“SeniorCitizen”,直译的话就是“老年公民”。
“老年公民”特奥哈里斯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从医院走廊的长椅上醒来。
去卫生间洗手、洗脸,然后开车回家。
回家吃药,在镜子前吞下三颗。给自己煮一杯咖啡,面包片蘸酱,简单的早餐。
要先给猫咪弄吃的,再接着给自己弄午饭。
随后,听听新闻、神游发呆、不上心的看会电视,把自己擦洗干净,再开车去医院。
一如往日,接着在医院走廊长椅上入睡。
他的一天平淡而规律,像一只古老的钟,或入定的树。
听收音机、看电视、浇花、记账、做饭、吃东西、清洁,定期去超市、定期刮胡子、定期去墓地,还有照顾阳台上的流浪猫。
全都是一个人做。
是孤独但生动的退休生活了。
之前,阿看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图,是冲浪年轻人们列出来的“国际孤独等级表”。
要照之对比,本片老年人的孤独等级显然超越了等级表。
毕竟,他还加上了一个级别:一个人晚上睡医院走廊。
这是什么体验?
或许是出格的体验——
明明他没病,也没家人生病需要陪护;
明明家里的床大了两圈,舒服了百倍;
明明这里也无人在意他,还会被路过的护士们当酒鬼。
但他每天都去,从不间断。
看到这里,观众或许会和本片中的一个护士一样困惑:“为什么每晚来这里?这么不想躺自家床上睡吗?”
阿看最初以为,他为抵抗孤独。
他的妻子早亡,家里却仍到处是她的痕迹。
他抱着记忆存活,依靠梦境与想象,一次次怀念他们曾经形影不离的日子。
他也恐惧甚至抗拒着意图对他好的人,冷冷淡淡的重复:“这是我的事。”
想起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的一段话: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孤独永恒啊。
又想起日本人常说的一个概念:孤独死。
“孤独死”不是因孤独而死,而是死亡已至,却无人知晓。
有一个数据说,在日本,每年大约有3万人在家中孤独离世。
并且在未来15年内,这个数字将升到每年10万人。
而又有百分之七十的孤独死当事人,是在死亡后的大约14天左右,才会被人发现。
日本甚至因此诞生了一个特殊职业:孤独死清洁员。
他们的工作极端严酷——
因为那些独自死在公寓里的人要很久才被发现。苍蝇和蛆虫占领了肉体与公寓,尸体放置太久会流出大量的黑色尸液,成团的头发和皮肤黏在地板上。
如果是夏天,令人作呕的恶臭还会成倍散发,蟑螂、苍蝇和飞虫撞上纱窗、飘向管道、散向邻家。
在一个名叫[老年公寓清洁队]的NHK纪录片里,就有这样一个孤独死案例。
他还是个青年人。
这个男人失业多年、独自生活,被断水断电5年之久,和家人、邻里少有交流。
直到他死后两个月、变作白骨,才被人发现,报了警。
整个故事里最悲伤的,是屋子里有一张纸,上面写着“管理员,救救我!”
而无论因何原因,他到死,求救的信息却从没发出去。
看得人心里说不出的沉重和难受。
现代社会,人人皆孤岛。
想要不被悄无声息的淹没,只有与人产生联系吧。
忽然觉得。
[暮景时光]里的老人,每晚去医院睡,也是他走出自家小屋而与外界独有的联系。
那就像一个信号,等待人接收,同频的人,才能理解。
幸好。幸好。
一个护士接收到了。她用锲而不舍的笑脸与关怀,把老人拉出孤岛困境。
他交了一个老奶奶朋友,和新朋友们开始敞开心扉。
聊孩子,聊做家长的心境,聊过往,聊死亡,聊内心软弱。
然后,他也在医院长椅上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夜。避免了孤独死的悲剧。
[暮景时光]是一部十分诚实的电影。对白寥寥,没有多余东西,只有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和镜头后真诚的故事。
它就像是下雨天,你坐在窗边翻开的一首叙事诗。
潮湿的气息渐渐氤氲开来,一个老人生命尽头的萧索故事,也和水气一起,慢慢沁入心底。
你陪着老人一起体验孤独。
又和他一起,找到即使生命将尽,也要努力去靠近的快乐。
突然觉得,变老也没什么可怕,独居也没什么可怕。
结婚与不结婚,生娃与不生娃,在生命尽头,都没什么不同。
只要不放弃与人建立联系的可能。
哪怕孤独死,也不可怕啊。毕竟,有人念着你、会去寻你。
[暮景时光]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部线上展映电影。
在哪看呢?指路上影节官方指定电视新媒体合作伙伴、线上展映平台百视通线上展映专区。
通过本片,提前预想一下几十年后的独身自己。
不是劝你去结婚生子,过家庭生活。
而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做好承受自己所选择未来的心理准备。
其实孤独这个事吧,真如马尔克斯所说,“孤独是永恒的。”
想起《爱,死亡和机器人2》里,有一集[溺水的巨人]。
面对“死亡搁浅”的巨人尸体,一位学者上演了一出孤独自白。
类似的意象与思考,阿看在同是线上展映片单中的[另一个我]中,也见识了一遍。
漫步,划水,静坐,捕猎,造工……循环往复。
一个孤独的老男人,在海岸边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
在山峦与大海的交汇处,他每日读书、捕鱼、自己跟自己对话,如苦行僧般对抗孤独,与自己的内心探讨着哲学问题。
[另一个我]是一部风格相当冷静的纪录片,由智利导演弗兰西斯科·波梅约执导。
全片仅有一位主要角色,即是在大海边孤独求索的老人奥斯卡·格里多·巴斯蒂亚斯。
在影片中,海是孤独的海,鲸是自由的鲸。如果孤独是惊涛骇浪,那么自由就将在这片海里与它的追逐者同归于尽。
[另一个我]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人与自己的内心追逐、角力的过程。
在故事性和影像质感方面,它则与提名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蜂蜜之地]有相似之处。
很值得一看。
本片现已上线百视通线上展映专区。
在纯粹故事中,感受巨大的心灵震撼,不要错过。
除了“独身与孤独”的主题,百视通线上展映专区中还有诸多风格不同的有趣新片。
比如来自希腊的[苹果]。
如果一觉睡醒,记忆全无,人们该如何找回失去的自己?
这不是什么高概念科幻大作,也不是什么B级惊悚影片,它是由克里斯托斯·尼蔻执导的[苹果]。
它讲述了在原因不明的失忆症的传播下,一位中年患者参加了一场医院制订的康复治疗计划,每日完成医生在录音磁带里留下的任务,以此重建自己的身份与生活的故事。
影片透露出了一股[龙虾]般的悬疑气质。
还有公路片[送奥马尔回家]。
它就像是“以色列版[落叶归根]”,在悲伤的基调中搀杂着丝丝温情。
本片讲述了一个巴勒斯坦父亲在一位以色列孕妇的帮助下,带着病逝不久的幼子遗体,穿过重兵把守的巴以边境,回到故乡的故事。
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场治愈之旅——
丧子的独身男人和怀孕的单亲妈妈,在送男人和他儿子尸体穿越边界线回家的途中,彼此温暖疗愈。
也能将它看成一次致郁之旅——
巴以冲突的民族分裂和矛盾为电影奠定了一个悲伤的基调,原本并不遥远的路因为边境冲突而充满曲折。
好在两国人之间那种无隔阂的善意,为这份破碎架起了弥补的希望,虽然多有波折无助,却在细微处暖心。
以及来自伊朗的黑色电影[溺水的蝴蝶]。
它讲述了一场由大规模的女性隐私泄露事件而引发的连锁效应。
而今,一切在网上完成,人人被数据化。
但,除了重大社会事件可以迅速传播发酵以外,就连私人事件,也能借由网络快速散播,甚至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和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有着类似开头。
因为一次被偷拍而引发的恶毒网络传播,我们主人公霍贾特生活彻底天翻地覆,就像溺水的蝴蝶,奋力挣扎却没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其实这些片子,都让主人公落入了某种“孤独”境地。
无论是独自回乡,还是陷入被孤立的舆论环境,或是丢失记忆,重新寻找自己。
它们都为生而为人,可能的某种处境做了假设与推演。
同样孤独的你,或许正需要这些电影的慰藉。
免费观看以上电影,请打开百视通IPTV、OTT首页—电影节展映专区。
影迷福利
杭州朋友看过来!
除了线上观看,百视通还能带你去
现!场!看!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优秀纪录片[另一个我]
它打破传统纪录片叙事手法,
颇具实验性的记录了每日读书、捕鱼、自己与自己对话,
在大海边孤独求索的老人的日常。
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策划推出的“德国电影大师展”11月3日落下帷幕。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全新推出的放映活动SIFFSCREENING的首...
据猫眼专业版,截至2024年11月3日17时50分,由成龙主演的电影《熊猫计划》在上映33天后累计票房突破3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达861.5万。
近日,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一档播客节目中对近期上映的《小丑2:双重妄想》表达了强烈的喜爱和肯定,他在节目中盛赞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像小丑一样...
据外媒,由“阿汤哥”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碟中谍8:致命清算(下)》目前已经正式杀青,进入到后期制作的部分,将于11月份曝光海报及预告。据外媒报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