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夜成名,没有花边新闻。有人说她低调,有人说她单纯。刘孜以《欢乐总动员》“美女主持”的身份进入大众视野后,一部一部地出演影视作品,表演、文字、设计甚至管理方面的才华越来越多地展示,围绕她的新闻关键词,从“闪婚”、“打官司”、“装修”,到“作家”、“考研”、“设计”,最近又多了一个——“转型”。
刘孜的五种身份
主持人:我居然可以热闹起来
刘孜说,她最适合做的还是演员,主持是她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当年,“初生牛犊”的刘孜进入《欢乐总动员》这档全国最红的综艺节目。她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微笑着坐在程前旁边,大家眼前一亮。但没多久,观众认为她话少,甚至说她只是个“花瓶”。程前是一个很有霸气的人,留给她的空间相对少,作为一个新人,她的压力很大。最终选择了离开。
对于当时的情况,刘孜多次反思:“我是一个挺被动的人,趋向于做一个倾听者,或者通过别人的诱导,再说一些我的看法。这可能是我做节目比较弱的地方。这种性格可能更适合拍戏。”现在,她还是很怀念那段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了我的性格,把我从一个跟别人说话都会脸红的人,变成一个脸皮很厚的人。”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刘孜早已褪去当年的羞涩和紧张,现在的她心态平和、谈锋渐长,跻身“名嘴”之列。她认为,正是当年的压力,帮助她很快成长,经过那些压力,“捅破这层窗户纸,你会看到前面还是挺光明的。”
演员:给自己定的标准突然高了
《鹿鼎记》中,刘孜有意把方怡塑造成和以往侠女不同的气质,使方怡除了有高超的武艺外,更有女性柔美、性感的一面,用外在的“性感”和内在的“感性”来征服韦小宝的心。不少观众评价,刘孜版方怡,把握得最贴切。在最新的一部作品《狙击手》中,刘孜首次和文艺情结深厚的高希希导演合作,“跟导演合作以后,自己的胃口吊起来了,现在看了很多剧本都不太想演,给自己定的标准突然就高了些。”
作家:30岁之前给自己的礼物
刘孜第二本创意设计书《孜味生活》已写完,近期与读者见面。她以自己的视角和语言,将“创意生活源于设计”的理念传达给大众。
设计师:在宠物店里挖了好多洞
刘孜以纯白色作为主色,170多平方米的地方规划为宠物服务区、宠物用品区、客人休闲区、网络服务区等。店里挖了很多洞,“我很喜欢一个日本很有名的建筑师,他在东京银座有一个很有名的建筑,外面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洞。我得到了灵感,就想把它用到这个空间里来,灯光通过这些洞折射出来,特别漂亮。有了这些洞,狗狗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穿行,没有任何阻碍。
老板:代理一个意大利家居品牌
如果说开宠物店是小试牛刀,接下来刘孜就要当一个真正的老板。刘孜投资的创意家居买手店正在筹备中,不久也将在北京繁华商圈开业。她告诉记者,其实这个过程颇为曲折。自从设计成为自己的兴趣之后,她就常常去逛家居店,很想把喜欢的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带来中国。其中一个牌子她很喜欢,是一些新锐家居饰品,价钱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那种,小的几百块,大的三四千,就想做它在北京的代理。然后她就写了推荐信去那个公司,并亲自跑到意大利去谈,中间有很多困难,但最终还是做成了。
“现在我们有网络,可是你看到的东西也许买不到。但是,这一点不难改变,就看你去不去做。时尚杂志上都有这些家居品牌的联系方式,我发E-mail过去,他们都回的。”
对话
刘孜的三大转变
心态之变
以前没目标,现在会安排
记者:你给人的感觉是对生活很有规划和设计,能够在几种身份中游刃有余,这在演艺圈似乎并不多见。你天生就是这种性格吗
记者:上了研究生之后,生活节奏是不是和缓很多
刘孜:对,生活和拍戏都慢了,不会像以前那么慌,以前拍戏也很慌。现在心态突然变了,觉得我做这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负责。以前我觉得工作和理想没太大关系,拍戏就是出人头地、获取报酬的一个途径。现在我明白演戏这件事是我热爱的,工作和兴趣不再是分离的。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很享受,拍戏也享受,不拍戏也享受。
兴趣之变
以前买衣服,现在买家居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你是装修达人,是一个新锐的设计师,刚开始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
刘孜:应该是装修第一个房子。当时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手操办,可是我一点也没觉得冗长乏味,就觉得很有意思。这一段经历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建材的认识,什么材质反射什么光泽,衬托什么基调,就像服装面料一样。我跑了很多的建材城,接触了不少品牌,还和一些品牌代理成了朋友。有时候他们会跟我说,这个材料打折什么的。自打有了这个兴趣之后,我的“第一志愿”就不是逛街买衣服了,而是逛建材店,逛家居饰品店。
记者:发现了自己的这个爱好之后,有没有进行过理论学习
刘孜:没有,就是天生的,其实我一直想系统地学一学,但北京一些权威家居杂志主编跟我说,有些东西老师是教不来的,要靠自己悟,“学习的方式不限于课堂”。我自己在很用心地学。
戏路之变
以前乱接戏,现在很挑剔
记者:最近大家说你“转型”了,你觉得最大的转变在哪里
记者:对,高希希导演也说过这个角色的深度和内涵,甚至有点不正常,你在诠释方面会不会有困难
刘孜:跟高希希导演的合作,我无论是表演还是形象,都有很大的突破,对表演这件事儿,真的是有了新的认识。我演的是一个国民党情报科科长,负责搜集日本人的情报和肃清内奸。因为她所在的环境人人自危,每个人都觉得身边的人是可疑的,她在这个环境里没有朋友,父母也因为战争跟她分离了。她唯一的亲人,佟大为饰演的,是她的未婚夫,失散了好几年,都以为对方去世了。我饰演的角色已经为人妻,佟大为还是单身,而且他又是我要重点追查的对象。所以,这样一个女人,常常感到彷徨、无助、悲凉,她有时候很阴郁,很偏执,处理事情跟常人不同,比如她会自残,因为她的这些情绪没办法化解。表现这部分的时候,我需要一些外化的动作,但做不好的话,观众就会觉得很“演”。所以我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找到那个内心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