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带着狗狗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会不会被医生问倒?你知道狗狗生病之前的状况吗?这些很重要!
带着宠物们就诊前应该做的准备
犬主:大夫,我家的狗生病了,您帮忙看一下。
医生:它是哪里不舒服?有什么问题?
犬主:我怎么知道,我要知道的话不就不用来医院了吗?
医生:……犬主既是患者,也是“医生”
医生给狗狗检查的时候,主人能做写什么?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实就是在真正开药方之前对病患先有一个综合的了解,这才说得上是对症下药;西医虽然没有这样文绉绉的说法,不过也会以检验结果配合医生经验做为制定治疗方法的前提。也许很多犬主并没有想过自己带狗狗去看病的时候要做些什么,毕竟对病症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是医生的职责。没错,“下药”这个环节也许主人的确只能在一边看着,但是“对症”这个环节真的非常需要主人的参与。毕竟,如果医患之间所有的对话都如开篇那样不愉快,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让狗狗遭罪。那么,当主人带着狗狗去看病的时候,到底应该跟医生说些什么呢?
当医生对狗狗进行诊断的时候,除了要依靠各种化验的结果之外,还要了解狗狗的日常生活情况。如果宠物主人此时能提供比较充足的材料,那些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甚至不需要化验就能判断出狗狗的问题,到时候不但狗狗可以少受一点罪,主人的钱包也可以瘪得慢一些。
兽医最想问的八个问题及他们的潜台词
潜台词:要通过这个问题明确诊疗的主要方向以及评估当下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是刚刚出现异常就来应诊的狗狗,很可能只需要做一些基础的免疫巩固或者药物辅助就可以,假如是异常情况已经拖延了很久才来就医的狗狗,那兽医就要考虑在化验结果的基础上提高治疗强度了。
潜台词:洗澡频率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引发宠物的健康异常,破坏其体表的正常环境,而家庭自主给宠物洗澡往往很难保障被水浸湿的被毛能够及时充分吹干,使用非宠物专用的沐浴产品对宠物皮肤造成的刺激较大,也容易引发皮肤问题——假如在宠物店洗澡的话,也应该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以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潜台词: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是宠物出现身体疾病的重要诱因。例如在诊疗皮肤异常时,除了化验真菌、体内外寄生虫等常见发病原因之外,食物也应该考虑在内,因为过敏同样会造成皮肤瘙痒等问题——主人应该对自家狗粮包装上的成分列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特别是主要的动物成分。有些犬种对特定的肉类过敏(例如哈士奇普遍对牛肉过敏),因此在治疗时,除了考虑如何杀菌驱虫之外,还应该测试宠物的过敏原,以此决定是否需要更换狗粮。一般来说,吃商业狗粮的过敏率要低于食用厨房剩余食物,后者很难保证其中的营养均衡,这种饮食习惯的狗出现健康问题的几率会更高。
潜台词:通过食用两种不同犬粮前后的表现,有经验的兽医可以判断出犬只的消化特点、对食物的要求以及可能会导致其过敏的食物成分。此外,食用同品牌狗粮的其它宠物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方面的病变)也可以作为兽医判断病情的依据之一。
潜台词:运动量的大小和频率是判断犬只运动是否充分的依据,而犬只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诊断的依据之一:剧烈运动后有何异常?犬只呼吸的时候是否能听到其他杂音?运动过程中有无突然中止或者其他异常现象?此外,运动不充分对于一些运动需求比较旺盛的狗来说也是致病因素——所有的牧羊犬、视觉猎犬包括运动组别的犬种,如果平时的运动量无法达到其需求,那么狗狗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行为,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
潜台词:基础免疫和巩固免疫是保证狗狗远离常见疾病的防火墙,也是保护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的第一道保险——例如,很多人会有对狂犬病的莫名恐惧,甚至被狗狗舔一口都要去医院要求打疫苗。其实,基础免疫完善且平时表现正常的狗狗是不会携带狂犬病毒,假如狗狗携带了狂犬病毒,那么它就一定会有症状表现出来,如果咬伤人的是路边的流浪狗且攻击性极强,那着实要打疫苗了。另外,驱虫药物也会存在针对部分犬种的致敏现象,例如常用来驱虫的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于柯利犬来说就很危险。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兽医同样有助于他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