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到市民中心领取了最新一期的创新券,额度为5万元。按照规定,云天励飞公司每年可以有5次机会向科技主管部门免费申领科技创新券。此次领取的创新券可以抵扣用于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的服务费用。服务机构则可以凭券向政府申请变现。
这项始于2015年的科技创新政策是深圳加强顶层政策设计,为双创发展营造创新政策环境的举措之一。
去年以来,在推动双创健康发展方面,我市相继出台了《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深圳市自主创业扶持补贴办法》、《关于加强创业导师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创业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
其中《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深圳设立了创客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创客空间建设、创客人才培育、创客公共服务建设、创客文化营造、创客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扶持,着力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吸引全球创客汇集深圳。截至2016年8月,已资助科技孵化器22个、创客空间74个、创客服务平台44个、个人创客创业项目近400个,资助金额3.4亿元。
今年3月,深圳在创新方面又抛出重磅政策,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通过62条措施,为深圳创新驱动注入新的政策能量。
深化金改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近日,深圳市飞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物联网云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研究项目,顺利跻身2016年度第四批银政企合作项目库。该研究项目可以优先从银行获得项目贷款,政府将为其提供贴息资助。
与飞比电子共同入选此次银政企合作项目库的还包括深圳威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105家科技企业的研发项目。
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是深圳市为推动双创发展所推出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举措之一。
深圳商报记者昨日从深圳市科创委获悉,今年深圳已经公示了三批次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推送了四批次共399个入库项目。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深圳还率先放宽了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实现了中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要求,即贷款余额增长率、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各类金融业态。
深圳还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进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截至今年5月初,深圳市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323家,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131家,连续9年保持国内大中城市首位。同时,深圳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数量位居大中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企业总数累计达12036家,为大量中小微企业搭建了有效的融资平台。
此外,深圳还支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并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科技类保险,对已经投保高技术保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软件企业予以保费资助。去年已经覆盖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项目投资损失保险等14个险种。
双创摇篮孵化明星创业项目
政策是环境,各类创新载体则是双创发展的重要摇篮。深圳正通过打造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平台,构建起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众创空间齐参与的复合型双创孵化机制。
截至今年8月,深圳已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421家,各类众创空间180多家,拥有孵化场地面积46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0余家。孵化的项目涉及产业包括机电、电子、计算机、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从中涌现出了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罗湖“水贝黄金珠宝创业园”、布吉大芬油画村创业孵化基地、南岭中国丝绸文化创意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双创服务机构。
其中被确定为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的深圳湾创业广场就集中了联想之星、腾讯众创空间、3W咖啡、京东智能、中美创投、创新工场、“北斗+”众创空间等45家国内外一流专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机构,已进驻各类互联网、智能硬件等创新创业项目团队200多个,近百个项目获得融资,近50个项目团队已取得A轮或A+轮融资,诞生了思必驰、悦动圈、爱范儿、多有米等一批明星创业项目。
与此同时,深圳加快双创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属地化管理,全市各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窗口,能够为辖区内的创业载体及创业者就近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各类创业补贴等高效便捷的服务。有的区或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直接在创业孵化基地驻点。
深圳还构建起多层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供政务服务、专业服务、产业服务等。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向社会公开招募了150多名创业导师,通过组织开展专场咨询、“门诊式”咨询、网上咨询等,为创业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
“火种”激发传统产业动能
双创大潮中,创客是灵魂,企业是主体。
近年来,深圳商事主体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16年8月,深圳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159.06万户,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50.29万户(包含分支机构),商事主体总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1137.89万人),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20户、拥有企业123户,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
如果说小微企业是市场中的小舢板,那么大企业就是大船。与草根创客或小微企业的放手一搏相比,拥有更多市场资源的大型企业,该如何应对双创大潮?
另一家基因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也在挖掘创新资源,在打造行业生态系统平台方面持续发力。2015年9月,华大基因发起成立了“蓝色彩虹”孵化器,计划每年投资20家生命科学初创公司。首期入围项目7个,投资资金规模达3亿元。
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深圳矽递科技CEO潘昊认为,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需要更深层次的结合,创客作为带着“火种”的人,可以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传统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而创客首先是创新者。另一方面,创客也需要与传统工厂协作,来更快速地实现创意的产品化、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