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卢荻通讯员王丹杨李
核心提示
春节将至,不少诈骗分子会趁这个时候“捞一把”。近年来,南宁警方对网络诈骗犯罪进行了严厉地打击,面对这样的高压态势,诈骗分子不断升级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
那么,面对花样百出的网络骗局,市民该如何防范被骗呢?连日来,本报记者联合南宁公安局刑侦支队、巡警支队,梳理了目前最常见的八大类网络诈骗手法,希望能给大家借鉴。
克隆游客信息诈骗:外汇用完,帮垫付飞机票钱
有不少市民选择外出旅游过年,除了自己要注意旅途的安全,还要提醒亲友小心,谨防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2018年1月11日中午,南宁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在宾阳县宾州镇一居民楼中,抓获正在开展网络诈骗活动的嫌疑人曾某。据曾某供述,他曾在家长群中多次冒充老师,以要交培训费为由骗取家长8万余元。
家长在家长群里聊天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暴露自己的经济情况。同时,对私下加自己为好友的陌生人要警惕,不要随意加陌生人为好友。特别在对方提出开有培训班时,更不要轻信,一定要核实清楚,对涉及钱财的,最好要当面结算,不要随意转入银行卡号。
共享单车退押金诈骗:退押金变成付款
有些市民在办理共享单车押金时,经常通过在网上查询共享单车退押金客服号码,要小心碰到李鬼。
2017年5月8日,市民邓某用手机操作共享单车的退押金事宜,当时收到了一条短信,称三个工作日内退钱。5月12日,邓某通过网络查询该共享单车退押金客服号码,根据对方提示到自助银行机上操作,被骗2500元。
冒充受害者诈骗:对警方劝阻进行“反拦截”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出现了“变种”形式,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诱导受害人设置呼叫转移,对警方的劝阻实施“反拦截”。因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对手机设置呼叫转移,不随意下载不明软件等。
网购退款诈骗:“曲线”退款有猫腻
转账诈骗:面对面支付也有假
诈骗分子使用支付成功的造假软件,生成支付成功的图片,实际上并未转账成功。市民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的交易,一定要亲自确认看钱是否真的到账。
中奖诈骗:玩游戏要小心
传统中奖诈骗已经将触角伸向网络游戏,在玩网络游戏时,不要轻易点击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另外如果需要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要通过官方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