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公司竞相奔赴资本市场的背后,是宠物经济正在兴起。
今年以来,宠物赛道迎来新一轮“上市”热潮!
宠物公司竞相奔赴资本市场的背后,是宠物经济正在兴起!市场分析表示,宠物公司们借此契机上市,旨在获得较高的估值,从而助其快速抢占市场。
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独居、空巢群体逐渐扩展,宠物逐渐成为人们的情感寄托。近些年,国内养宠群体日益扩大,宠物经济规模增长迅猛。
2021年,国内宠物经济市场规模提升至2490亿元,同比增长20.60%。据艾媒咨询预计,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达4936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114亿元。
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地缘冲突、经济形势不明朗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不利局面,但从财报上看,多家宠物公司业绩显著增长。
总的来讲,今年前三季度多数宠物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可见宠物经济的发展韧性。
不过,国内宠物经济发展虽快,但从当前来看,相较于美、日、欧等较为成熟海外市场(渗透率最高达68%),我国宠物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渗透率不足20%。由此可见,国内养宠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从供应链看,上游是宠物养殖和贩卖市场;中游为各类宠物食品(主粮+零食)、宠物用品玩家;下游为宠物服务,涉及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保险等。据《2021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宠物经济链中,宠物食品占据半壁江山,比重达51.5%;其次是宠物用品,约为12.8%;宠物医疗和宠物服务则分别为29.2%、6.4%。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宠物行业,贴牌代工的现象普遍存在。贴牌企业的发展仅限于成为“加工车间”,为国际品牌“打工”,并不掌握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渠道,利润空间低,同时还要承担自建工厂、设备折旧等风险。
以赛道最宽的宠物食品市场为例,当前外资品牌消费者认可度高,市场占比超过7成。由此可见,国产宠物粮的市场比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