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随着返乡与出行需求增加,宠物寄养服务“一位难求”。在浦东川沙镇六灶新吉村,一家名为“AOAO”的“宠物民宿”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旺季。春节前后,将有40多只“毛孩子”在这里过年,负责照顾它们的,则是一群来自城市的年轻人。他们选择从事“乡村宠物寄养员”这一新职业,为梦想而奋斗,也为乡村带来别样精彩。
有阳光房和草坪
1993年出生的刘德禹是这家“宠物民宿”的店长。两年前他还是设计师,如今则成了几十只“毛孩子”的临时家长。“转行主要是因为我喜欢猫猫狗狗,同时也发现了寄养市场的痛点。”刘德禹说,承接寄养服务的宠物店大多在市区,给予宠物的活动空间有限。为了确保安全,很可能寄养过程就是全程关笼子。宠物受罪,主人也心疼。刘德禹理想中的寄养场所不该是逼仄脏乱的,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和更优质的服务。于是他和两位同事确定了创业计划。辞职后,三人满上海寻找合适的场地,最后在浦东川沙镇六灶新吉村选中了一处闲置的猪圈。如何改造是最不需要操心的问题,因为三名“前建筑设计师”终于又找到发挥老本行的机会。
半年前,一家设计感满满、温馨整洁的“宠物民宿”出现在新吉村。每只寄养宠物都有独立单间,主人可通过摄像头随时查看;装有落地窗的阳光房宽敞明亮,院内大草坪能提供充分活动空间;相对独立僻静的位置确保宠物安全,又能避免打扰到其他村民。“让宠物寄养从‘坐牢’变成‘度假’,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养护需爱与责任
上午8时,刘德禹就和两位“00后”员工开始忙碌起来。宠物寄养以犬只为主,他们首先要为“毛孩子”们准备口粮,然后打扫房间,把它们分批出来“放风”,并要负责接送、洗澡等。空下来的时候,要拍视频发给宠物主人们,还要在平台上做推广宣传。宠物寄养员必须要熟悉每一只狗的脾气性格、身体情况等,哪些狗狗可以一起玩,哪些则必须单独活动,哪些行为会激怒它们,又有哪些事物是它们最喜欢的……人和动物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底线。
为乡村带来活力
这些从城市来到乡村的年轻人,也给宁静乡村带来了一抹亮色。刘德禹说,把宠物经济引入当地、助力乡村振兴也的确是他正在思考的问题。除了提供寄养服务,还能做些什么?宠物主人们常来接送或看望宠物,他们的到来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发展潜力。“今后发展的方向,可能会是研发产品、农业旅游、宠物郊游、亲子野营、高品质民宿等,让客人们来了还能找到住下、消费的理由。”
虽然畅想空间很大,但当下刘德禹还是觉得首先要做好服务。他坦言扎根乡村的宠物寄养员并不是高薪职业,但可以天天与小动物为伴,因为有爱,所以不累。而且他坚信只要方向正确,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本报记者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