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免费领养并非真正的“免费”。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三里屯商圈的一家猫咪领养馆看到,店内展示了不同品种的多只猫咪,张贴的公告显示,只需年满18周岁、支付宝实名认证,且芝麻信用分在550以上,即可免费领养宠物。在许多活体宠物的展示及低门槛条件下,该门店吸引了许多消费者驻足。
上述领养模式愈发常见,免费领养的门店也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类似的宠物领养馆还分布在丰台、望京及青年路商圈等。社交平台显示,在其他城市,这类宠物免费领养馆也进入了部分商圈。
免费领养为何还标注了价格?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进行咨询,其中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该费用并非领养费,而是为了防止消费者免费领养后,对宠物进行遗弃、转卖等。按照门店的规则,领养一只三花英短品种的猫咪,消费者需连续两年每月支付598元,合计总价达14352元。消费者可以选择一年或两年分期付款,也可以选择直接买断,按照市场价一次性付清。
隐性问题丛生
与此同时,在部分商家的指定商城,还存在其产品比一般的销售渠道价格更高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该商家给雯雯指定的商城中,一款“帕特”品牌的猫罐头售价为25元/罐,而同规格的产品在淘宝售价为14元,溢价近80%。“我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手段,强制消费者在指定商城消费,因为账户里的钱也取不出来,只能买他们的产品。”雯雯说。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陈婧表示,商家打着免费领养名头而变相牟利,与消费者签订宠物领养协议等,协议性质应是买卖合同。如未向消费者充分说明交易模式,又绑定消费者账户按月扣款,指定购买溢价产品,甚至约定高额违约金行为,可能构成商业欺诈,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且协议条款多为商家拟定,未与消费者充分协商,也可能构成格式条款,从而无效。
此外,宠物的健康问题也是这类领养模式的重灾区。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馈,在免费领养门店领养的宠物出现了皮肤病、传染病等问题。有消费者表示,商家声称已给宠物打过疫苗,但带去体检时却发现宠物体内并无抗体;还有宠物在领养协议期限内因疾病去世,商家没有按照承诺尽力治疗,而是让消费者重新养一只,引发消费者不满。
有待加强规范
随着养宠规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养宠物。但在宠物活体交易的过程中,前有宠物托运纠纷、“星期宠”现象等,后有新兴的宠物免费领养模式带来的系列问题,消费者与商家进行宠物交易面临风险,责任划分、权益保障等内容亟须进一步规范。
一位宠物行业从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的宠物活体售卖、领养较少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如该从业者所在门店,对于消费者放在门店等待领养的宠物,消费者只需支付宠物的体检费便可领养,一些门店也会定期对宠物进行回访,但不会强制要求消费者在店内购买商品。他表示,“这种分期付款的模式服务周期很长,期间宠物可能出现问题,但许多消费者去门店时会发现店已经关了或搬走了,难以进行维权”。
免费领养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养宠方式。柏文喜表示,对于这类模式,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宠物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经营行为。消费者在领养时也应检查宠物的健康状况,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不合理的附加条件。